延大線上考試爆舞弊 校方欲開公聽會研商AI倫理
【記者黃千艾報導】韓媒《中央日報》(Korea JoongAng Daily)於11日報導,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新村校區開設的「自然語言處理與 ChatGPT 」課程於10月15日舉行線上期中考試,爆出學生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工具作弊。學校計畫舉行公開聽證會,討論學生透過AI作弊,引發AI使用的倫理爭議。 自然語言處理與ChatGPT課程共有600名學生修習,因班級規模龐大,全程採線上授課與線上期中考。為防止學生作弊,規定須在考試期間同步錄製電腦螢幕、手部與臉部畫面並提交。然而事後調查發現,部分學生透過轉動電腦攝影機的角度製造錄影死角,並利用多視窗切換方式規避監控,再藉由ChatGPT等AI工具作弊。據報導,校方表示,目前已有約40名學生承認作弊,另有約10名學生遭懷疑但尚未坦承,並強調一旦查證屬實,將考慮啟動紀律處分。學校將召開公開聽證會,探討學生利用AI舞弊的倫理問題。
談及線上考試存在的舞弊風險,延世大學輿論情報影像學系學生徐同學(化名)表示,學生缺乏實體監考就難以完全避免作弊行為,加上南韓學生普遍重視成績、課程評分嚴格,壓力也可能催生作弊行為。就讀於慶熙大學傳播媒體學系劉怡彤說道:「事件反映部分學生過度依賴AI,把工具當成捷徑,長期可能削弱自身思考與判斷。」然而,使用AI並非全然負面。徐同學表示,他曾修習過可於考前使用AI查詢答案,但考試當下禁止使用的課程,也參與過可直接使用AI的考試。「這兩種模式雖然形式不同,但都有清楚規範,因此能兼顧公平性,問題不在工具,而在於使用者如何運用。」徐同學補充道。東國大學廣告宣傳學系交換生小芸(化名)分享,他在學校修習的韓文課鼓勵學生用AI修正文稿以提升品質,但教師會要求學生標註使用AI生成的內容,並事先說明規範,以確保評分透明與一致。
針對未來AI與評量制度的調整,淑明女子大學傳播學系的交換生李虹儀認為,AI技術持續快速推進,學校應透過講座、公聽會或專責人員,定期與學生討論使用經驗,並滾動式調整規範,促使師生檢視使用AI的邊界,建立更公平的評量制度。小芸說道:「AI應作為啟發想法的工具,而非代替學生完成整份作業,寫作業的核心仍是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他認為,未來評量應更加重視過程與展現方式,如口頭報告、專題或實作等,讓學生必須呈現自己的貢獻與邏輯,這樣的評量方式更能回到學習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