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社論】如何避免轉型正義教育流於形式?
校園
第1798期
【社論】如何避免轉型正義教育流於形式?
2024-11-08
教育部近日推動「補助大專校院辦理轉型正義教育實施計畫」,補助項目包含使用政治檔案進行學術研究、拆除威權象徵物後的空間重建等,每案最高補助30萬元。不過國民黨立委葉元之質疑,政府是藉此將「政治黑手」伸入校園,推動台灣民族主義等特定意識形態。 教育部此計畫主要依據國家轉型正義教育行動綱領。據此,轉型正義所稱之「正義」,乃是站在確認人權為普世價值之基礎,要求國家統治權[遵守法治原則;「轉型」乃指國家從結束威權統治、殖民統治或武裝衝突,過渡至民主和平期間 ,承認與平復前一時期大規模人權侵害造成之歷史傷痕。「轉型正義教育實施計畫」鼓勵大專院校「運用多元形式推廣,以傳遞轉型正義價值文化」,包含舉辦讀書會傳達轉型正義理念、參訪不義遺址以反思威權統治,或以拆除蔣公銅像等威權象徵,否定威權統治之合法性。然而,這樣的補助計畫真能讓大專校院師生充分理解,並將轉型正義付諸實行嗎? 相較於德國、南非等威權轉型國家,台灣的轉型正義教育起步較晚。台灣政府在2000年政黨輪替後,開始規劃轉型正義,包含處理不當黨產和人權教育問題,例如保留並修繕白色恐怖期間關押政治犯的「景美看守所」和「綠島監獄」,並將之作為人權教育的展示基地。可惜當時朝野並未對轉型正義形成共識,致使許多關鍵法案無法順利通過,轉型正義進展緩慢。 但過去的歷史如果因今天的政治角力而無法還原,將非常遺憾,因此在談論轉型正義時不該混淆政黨政治立場,推動轉型正義不在報復仇恨,而是建立在和解的精神。2021年,國家教育研究院和國家人權委員會首次舉辦「教科書轉型正義」研討會,並將國家暴力和轉型正義議題納入108課綱。至此,國高中生得以透過正式課程,了解人權議題,並反思歷史。而如何在大專院校持續推動轉型正義教育,並讓未接觸過108課綱的大專校院師生也能深入理解轉型正義,則是當前教育政策面臨的挑戰。 教育部的補助計劃立意良好,但若要避免教育政策流於形式,在鼓勵大專校院師生實地走訪不義遺址、去除威權象徵之前,應先著力於不義遺址保存運動。根據國家人權博物館的定義不義遺址意指曾經作為威權體制服務的場所,用以拘禁、酷刑、偵訊、處決、掩埋該時期政治受難者,它們不僅是具體的物理空間,也代表特定時空的事件背景。 然而隨著環境變遷,不義遺址因各種開發案而逐漸失去原貌。此外,在所剩為數不多的不義遺址保存運動過程中,民眾很難能實際參與保存的規劃,經常遇到政府資訊不公開、無法取得足夠檔案的問題;另一方面,不義遺址的調查研究工作缺乏足夠的可近用資源,也使得在地的民間團隊難以形成、延續。保存不義遺址與去除威權象徵的工作密不可分,不義遺址若難以辨識,也表示該歷史事件的記憶再無物質憑依,也將使「去除威權象徵」的討論更加無以為繼。 因此,除了補助大專校院師生走訪不義遺址,也應鼓勵他們深入思考不義遺址的保存方案,甚至親身參與這些保存運動。透過實際參與,師生才能夠更具體地理解不義遺址保存運動中的困境,以及其留存對社會與歷史記憶的重要性。參訪活動則可參考「人權之路青年體驗營」模式,邀請政治受難者現身說法,帶領青年實地走訪白色恐怖等歷史場景,將這些經歷與現代人權議題連結,促使學員自發反思歷史,並持續關注台灣的轉型正義。唯有透過這樣的方式,大專校院師生方能理解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歷史事件,並賦予轉型正義更深遠的教育價值,進而實現承認與修復過往大規模人權侵害所留下的歷史傷痕,最終達到和解的目的。
【社論】善良有可能平等嗎?論唐寶寶事件中「鋒利」的同理心
校園
第1772期
【社論】善良有可能平等嗎?論唐寶寶事件中「鋒利」的同理心
2022-11-24
一名唐氏症患者(以下簡稱唐寶寶)日前至某炸物店購物,因忘記帶錢而無法付出40元,炸物店老闆與唐寶寶交涉無果後,決定報警處理。該事件被上傳至臉書社團與各大媒體,網路輿論迅速發酵,部分民眾惡意檢舉炸物店並留下大量負評,最終,炸物店不堪輿論重負而拉下鐵門,Google評論上也顯示該店永久停業。支持唐寶寶的民眾,多是基於對身心障礙者(以下簡稱身障者)的同理心而採取行動,同理心是促進個體或集體換位思考的推動力,為何在唐寶寶事件中,反而成為傷害他人的驅動力?因此,同理心能否「平等」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面對弱勢族群時,大眾常願意提供更多資源與同理,以達「齊頭式平等」。在唐寶寶事件之初,無論是社群平台、報導標題,大多持「唐寶寶受欺負」、「只為40元就報警太誇張」、「得理不饒人」等觀點。直至炸物店關門,並傳出炸物店老闆不堪輿論壓力,炸物店老闆頓時成為輿論弱勢後,攻擊言論才轉向。值得反思的是,當大眾追求齊頭式平等時,是如何衡量自己要給予弱勢多少的資源與同理心,這件事是否可能被量化?答案顯而易見是否定的,如「唐寶寶比起炸物店老闆弱勢多少」等抽象問題,並不能被準確地換算成弱勢所需要的資源多寡。最終,所謂的追求齊頭式平等,只能淪為大眾合理化差別同理心的說法。那麼,以立足點平等對兩者進行換位思考,難道就是唯一正解嗎?不能說這個概念對所有事情都適用,但在唐寶寶事件中,立足點平等會是個更合適的選擇。尤其在事件中,大眾屬於資訊不對等的一方,其他如「炸物店老闆是否知道對方為唐寶寶」、「炸物店老闆本身的身心、經濟狀況如何」等變因不明的情況下,比起齊頭式平等,立足點平等更能給予兩造同等的尊嚴,也更能避免換算障礙或劣勢為同理心時發生的誤差。從唐寶寶事件中可見,造成傷害的癥結點在於部分民眾過激的行為,即使出於同理心,但仍可能對當事人造成難以抹除的傷痛。同理心並非救贖蒼生的萬靈丹,同理之前,不妨審視自己究竟是換位思考,還是出自同情與憐憫,避免造成對方不必要的心理傷害。「社會需要更多同理心」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控訴著社會有時過於理性、冷酷的那一面。但在發揮同理心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自己「為何而做」、「如何去做」,以及「如何做才不會錯」。同理心是一種能力,而同理是一種行動,擁有能力後,我們更該懂得如何正確地行動,莫讓同理心成為我們對他人扣下板機的理由。
觀眾書寫填展間空白 創新形式反思何謂展覽
藝文
第1762期
觀眾書寫填展間空白 創新形式反思何謂展覽
2021-12-29
【記者顏婕儒綜合報導】「你會看到一個像是在展覽的展覽,但也可能不是一檔展覽。」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創作組碩士生歐鈞淞,舉辦個展《誒,你有帶鑰匙嗎?》,透過一系列的行為,思考「何謂展覽」。個展於20日起在「永富5號」展出。觀展民眾須事先上網填表單預約,而歐鈞淞會將展覽空間的鑰匙寄給觀眾,並使用這把鑰匙自行打開展館的門、進場觀展。進到展間,一位正在工作的藝術家在未經整理過的廚房中,自顧自地用砂紙磨木板,空蕩的房屋內只有牆壁上掛著的QRcode,還有放置在角落的跑馬燈。最後,觀眾可以透過跑馬燈的指示,在展間內的稿紙留下任何想說的話,完成觀展。觀展民眾蘇郁絜說:「這是一個有起承轉合的旅程。」 觀眾會從像是後台一般的空間進入展間,藝術家扮演著像是引言人、符號的角色。 圖/顏婕儒攝「其實展出什麼東西或是裡面有什麼作品並不重要。」歐鈞淞說明,該展覽為「事件型」的藝術形式,觀眾帶著看展的意圖進到一個空間中,卻不會看見預期中一般展覽的樣貌。他希望可以藉此行為拋出問題,讓大家去思考「什麼是展覽」、「展覽會是什麼樣子」、「展覽可能可以是什麼樣子」。 QRcode是展間中唯一的展品,象徵著創作者不能說、無法說或是不想說的一個狀態。 圖/顏婕儒攝從最一開始觀眾自己打開門看展,就與一般大眾熟知的展覽形式相差甚遠。歐鈞淞表示,他給予觀眾更多的自主性,不想自己成為展覽中唯一的發言人,因此觀眾在稿紙上留下的所有文字,都將成為展覽的一部分。而整個過程也都會被展間中的攝像鏡頭紀錄,當展覽再次以影像被呈現時,那些觀眾又會變成像是演員一般的存在。 跑馬燈會在展間內不停地喃喃自語,並提示觀眾可以在稿紙上留下文字。 圖/顏婕儒攝觀展民眾陳怡蓁表示,「展覽跟作品都是創作理念的催化劑,並非參與反應的物質。」他認為,作者留下很大的空白給觀眾自行體會,並且在觀看與書寫的同時完成這檔展覽。歐鈞淞也補充,展覽裡最有創造性、或是有跳耀的文字並不是由藝術家去寫出來,而是觀眾。 稿紙上的字也會變成展覽的一部分,而那些文字將會讓這個展覽在每個人的腦中,構築成不同的樣貌。 圖/顏婕儒攝歐鈞淞表示,過往的展覽都是單方面地呈現藝術家所要表達的事物,不過在此展覽中,各個觀眾留下的文字,都會在每個人的腦袋中,產生不同的視覺。他補充,希望藉由跳脫以往的習慣,打破大眾對於展覽的想像。他也期許未來可以持續以能接觸到觀眾的方式創作,探討藝術的更多可能。
網路串觀眾、表演者 「直播皮辣椒」建新互動形式
藝文
第1755期
網路串觀眾、表演者 「直播皮辣椒」建新互動形式
2021-10-27
【記者顏婕儒綜合報導】觀眾隔著螢幕觀看藝術家的表演,畫面中的主播也即時以口述方式現場轉播,並與觀眾進行互動。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六位學生組成的團隊「直播皮辣椒」,於18日至24日在臺藝大校園內進行現場展演,並以直播及錄像的形式於網路上放送,試圖探討現今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展演由〈Bih - sio - tshe〉、〈三位一體〉、〈信愛的天使之吻 翔翼的純愛呼喚〉、〈宇宙原初無髮霹靂 軒轅一破六根清淨〉四件作品組成。在〈Bih - sio - tshe〉中,表演者站於系館內不同監視器下,各支錄像回傳至九宮格分割的螢幕,串連現實中四散各地的位置,觀眾可以透過螢幕觀測表演者的一舉一動,並且操控他們進行圈圈叉叉遊戲。其中一名表演者陳薇說:「雖然主控權在觀眾身上,不過表演者會自己去找到鏡頭的中心,試圖成為展演的主角。」 〈Bih - sio - tshe〉中觀眾透過螢幕進行圈圈叉叉的遊戲,藉著操控藝術家來決定遊戲的結果。 圖/直播皮辣椒提供而在〈信愛的天使之吻 翔翼的純愛呼喚〉中,藝術家們在校園中擺放白色的帳篷,並在帳篷內把擁抱、聊天、親吻等親密行爲化為付費服務,觀眾可以進到帳篷中購買五分鐘的體驗,不過無論是炙熱的眼神、抑或是大面積的肢體接觸,只要時間一到就會立刻停止,「我就像是一個商品。」表演者王信翔形容。 〈信愛的天使之吻 翔翼的純愛呼喚〉透過兜售人體服務,探討現今社會出現的各種交易,如性交易、一日伴侶。 圖/直播皮辣椒提供參與展演的觀眾如同擁有上帝視角的監控者,看似單方面的控制表演者,不過陳薇解釋,雙方的權力關係其實沒有如此不對等,「並不只是一方操控一方,而是相互進行操控與反操控。」而團隊也期望作品能促使觀眾去思考,情感與行為是否可以單獨抽離。作品座談會與談人陳孝齊形容,在商業性的世界中,人與人的互動變得相對苦悶與冷淡,「這個展覽很像是在苦中作樂、然後再加辣。」團隊說明,疫情爆發後,直播潮在居家防疫期間掀起,因此他們想藉此次展演探討「直播」是如何進入生活,並試著去建構作品。陳薇提及,比起一般直播主,藝術家們更專注於創作背後的含義,「討論某個重要的議題、傳遞一種想法或是概念,所以我才去做這件事情。」他也補充,不同的出發點,處理的手法就會有所差異。雖然網路直播作品能成功將受眾擴大,不過與談人賴沛雋形容,觀眾已不再像是群體、群眾,而像螢幕上方浮動的數量,「接觸到群眾的人數是廣的,但其實說到底他可能只是一個數字。」他補充,觀眾可以輕易地進入,也快速的抽離,為了因應這種情況,藝術呈現的方式必須更快速地吸引觀眾。而陳薇認為,「觀眾與表演者的關係是一直在互相影響、互相改變的。」他也期許未來能不被過去的框架所限制,以新的展演模式開創更多的體驗與可能。 展演中的另一作品〈宇宙原初無髮霹靂 軒轅一破六根清淨〉,透過自己理髮的過程,象徵希望對自己能掌握的事情,再多拿回一點點權力。 圖/直播皮辣椒提供
遊戲結合部落生活 田間生活節展青年創意
生活
影音
第1684期
遊戲結合部落生活 田間生活節展青年創意
2018-10-17
【記者邱于瑄、王昱翔、倪旻勤屏東採訪報導】绚爛奪目的光影展、趣味解謎的實境遊戲,一群關心屏東縣禮納里部落的青年,自行發起「田間生活節」。透過展覽、遊戲等創意形式,講述不同以往的部落故事,讓民眾親近部落文化。在地藝術家羅秀妹表示,希望民眾對原住民文化不要停留在太制式的印象,如舞蹈、豐年祭等。跳脫傳統的歌舞表演,今年活動首度加入實境遊戲,將解謎元素結合魯凱族與排灣族的傳說故事。民眾可以扮演身處地底部落的小女孩,實際走訪當地的商店跟住家,透過與族人的聊天互動,逐步找出遊戲的破關方法。田間生活節策展者陳濬哲提到,實境遊戲的目的就是希望民眾能自在地走進部落,而非如同觀光團,被帶進部落。民眾陳柏源說:「它剛好可以帶著我們,就是部落走一趟這樣子,它這樣子我們,就是對整個部落的生活會更了解。」然而,由於活動是青年自主發起,加上展期拉長到一個月,儘管主辦單位已經向政府申請經費補助,但仍需自行籌備將近三分之一的經費。策展者林子雯透露,「其實我們常常都會有很大的掙扎跟爭吵,因為真的非常的不寬裕,我們又很想要做到一個樣子來。」儘管公部門提供的資金有限,但青年們仍舊透過自籌經費等方式堅持品質,未來也將持續運用創新的方式,帶領民眾認識最貼近日常生活的原住民文化。https://youtu.be/arBTPhoapRw
雙人聯展不拘形式 詮釋文化衝擊
藝文
第1658期
雙人聯展不拘形式 詮釋文化衝擊
2017-09-28
【記者薛惟中台北報導】《歐!帕斯托》雙人聯展於23日至10月9日於台北藝風巷咖啡館展出。策展人蔡季珊與萬洳憶笑說:「就是想抒發自己,為自己留下紀錄!」高中畢業即赴英國求學的萬洳憶,與曾在法國讀書的蔡季珊,透過展覽傳達自己的異國求學感觸。展覽名稱《歐!帕斯托》(oil pastel)發想自粉蠟筆的英文,是兩人共同喜愛的創作元素,也在這次展覽作品中靈活運用,為作品帶來鮮豔色彩。就讀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UAL)的萬洳憶透過不規則、不均勻地擠壓布料、填塞棉花,以〈根囚〉表現自己回台後遭傳統價值觀束縛的感受。蔡季珊則將暗沉與繽紛顏色並置,結合發泡劑的不穩定性,創作出〈好奇心可以殺死一隻貓〉,詮釋自己身處異國時的好奇心與衝動後面臨的危險與不確定。 萬洳意以布與棉花創作〈根囚〉。作品上的人形遭到自身延展的根所推擠壓迫,象徵作者遭束縛的感受。 圖/薛惟中攝 蔡季珊的〈好奇心可以殺死一隻貓〉以發泡劑不受控的特性及繽紛多元的用色傳達作品概念。 圖/薛惟中攝「也許藝術家的心情只有他們自己懂吧!」對於本次展覽,就讀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的董子綸表示,一開始雖無法直接透過外觀理解作品意涵,但聽完作品理念後便確實感受到作品間的串聯。蔡季珊與萬洳憶表示兩人皆從小就讀美術班,侷限的圈子讓他們渴望新環境。實際在價值觀與台灣迥然不同的國外生活後,兩人發現了不同面向的自己。蔡季珊笑說:「像是自己原來可以獨立完成許多事;但也可以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 靜置在展場一隅的〈無題〉吸引觀展民眾上前一探究竟,並透過鏡子驚喜地「面對自己」。 圖/薛惟中攝現場除了平面展品外,更有動畫、陶藝與空間裝置,呈現兩人多元的媒材運用能力。花布、薄紗、素色布料層層交疊並懸吊於空中,如簾幕般垂下,令人眼花撩亂。「這是表達我們出國之後,所看到的花花世界。」另一作品〈無題〉擺放在展場一角,一面圓鏡斜倚牆邊,幾尺紫色、橘色布料自鏡下延展而出。當觀眾靠近作品時,便會從鏡中看見自己,呼應「面對自己」的作品理念。動畫《小雨滴》(La petite pluie)則描述一滴雨水在紛亂人類世界冒險的旅程。蔡季珊利用雨滴離開雲層,象徵自己離開同溫層。動畫最後,小雨滴跟蹤一名冷酷的大人回家,卻發現他在家裡開派對。「大家雖然改變了,但純真的本質還留在心中。」蔡季珊說。「這次有達成一個共識,就是要玩空間。」策展人蔡季珊表示,他們希望將展覽空間作為畫布,不侷限於平面的展出。兩人作品不僅位於牆上、地上、甚至從天而降,挑戰展覽空間的極限。萬洳憶表示展覽理念是希望能和不同領域的人交流。兩人也在展場中央放置陶藝品,邀請民眾將所拿到的毛根依自己喜愛的方式變形並放置在任何地方。「也可以放在手指上或你身上!」兩人邀請民眾一同創作,將作品一點點改變,藉此傳達在求學過程中遇見不同的人們及想法,其實都或多或少地改變了他們。 皆有異國求學經驗的創作者蔡季珊(右)與萬洳憶(左)兩人向參觀民眾解釋自身故事與展覽理念。 圖/薛惟中攝 
【社論】〈戀我癖〉複製刻板印象 不應窄化霸凌形式
校園
第1637期
【社論】〈戀我癖〉複製刻板印象 不應窄化霸凌形式
2016-11-17
 上週,知名音樂人陳星翰執導的單曲MV〈戀我癖〉在網路上引發軒然大波。影片中,身上穿洞、刺青、有著特殊髮色的「太妹」欺侮體型臃腫、外貌不佳的女學生。雖然再現社會真實,實則強化校園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刻板印象,同時窄化校園霸凌可能發生的場域和形式。 當今網路時代,線下校園霸凌也發生在線上。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民國103年統計,近七成的青少年曾有在臉書被霸凌的經驗,其中有將近四成的學生選擇忽略。由此可見,真實的霸凌狀況更難以在現實生活中被清楚看見。 而且因網路「匿名」、「無遠弗屆」、「不易掌控傳播途徑」、「多媒體」等特性,霸凌者更容易隱身於螢幕後,用文字、影像等攻擊,導致被霸凌者受到嚴重的精神傷害。104年,知名女星因不堪其臉書粉絲專頁上的匿名流言攻擊,選擇自殺。該女星既不符合〈戀我癖〉中所呈現的樣貌,被霸凌的形式也不是正面、直接的攻擊,而散播流言者至今仍是個謎。 影片最後,被霸凌的弱者被改造成一名男性,重獲新生。這支以「反霸凌」為理念的創作影片,既沒改善被霸凌者的弱勢處境,也無破除霸凌關係中的刻板印象,更甚在無形中再現性別成見。而針對影片的論戰反而模糊焦點,成為另一種形式的互相攻擊。當影像作品為社會議題喊聲時,更應審慎處理各種符號的再現,絕非讓觀者陷入刻板印象的迴圈中。
【交流有限 導生制淪形式二】與師關係疏離 生主動諮詢意願低
專題
第1601期
【交流有限 導生制淪形式二】與師關係疏離 生主動諮詢意願低
2015-06-10
【副刊記者/李丞凱 卜舒綺 邱柏勳】導生制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學生遇到困難時,有一個可以討論或諮詢的對象。然而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多不會向導師尋求幫助。 學生與大學導師並不如國高中導師一般天天見面;相反地,見面次數不但少,且多僅在導生聚才有機會碰面。中央大學通訊工程系學生林宜萱坦承,一學期只和導師見一次面,只有吃導生聚時才感覺到此制度的存在。 導生之間的連結性不高,學生碰到問題時大多會優先選擇求助於同儕,或能解決問題的專業老師。政大地政系學生徐瑞婕表示,若碰到心理方面的問題會選擇向學校健康中心尋求解答,「畢竟健康中心阿姨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學生除了不信任老師心理輔導方面的能力外,有學生反應導師根本無法解決學生問題。嘉南藥理大學醫務管理系李怡儒坦承,雖然導師很關心學生,但如果在大學遇到問題仍傾向與同學商量。她認為,同學之間較能互相分享自己的狀況,「而老師有時候只會跟你說一些經驗談而已,未必能解決問題。」 對此現象,中原大學化學系導師蔡祐輔卻認為,部分學生因個性害羞,即便學校有專業的資源,仍傾向找認識的導師談心。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學生涂晏寧坦承平時不會找導師,只有在大四時才會找導師詢問實習和工作方面的問題。 蔡祐輔表示,他能體諒學生生活繁忙,平時沒有時間維繫導生關係,但他也認為,導師不應覺得學生不主動找導師是一種錯,「導師不應期待幫助學生能有回饋,不應該有利益關係的想法。」 欲增強學生與導師之間的連結性,政大外交系學生許誌鈞認為,首要改善的是彼此對導生制的態度。他表示,某些教授在開學時就表明,他要寫論文、備課和指導碩士生寫論文,沒空管學生,「應該把學生作為主體,並尊重學生的意見。」世新大學學生事務處生活輔導組洪淑慧則建議學生應多善用導師資源、主動和導師互動,更能增強導生間的情誼。上一篇:【交流有限 導生制淪形式一】輔導角色失效 僅以一餐繫情誼下一篇:【交流有限 導生制淪形式三】導師職務專責化 加強師生連結
【交流有限 導生制淪形式三】導師職務專責化 加強師生連結
專題
第1601期
【交流有限 導生制淪形式三】導師職務專責化 加強師生連結
2015-06-10
【副刊記者/李丞凱 卜舒綺 邱柏勳】導師制度立意良善,但實際運作成效仍有進步空間,如何使師生連結更為緊密是一大課題。有些學校實行「雙導師制度」,分擔原先一位導師的工作量,藉此提升老師與學生互動時間。另有些大學明訂導師考核項目,促使導師定期追蹤學生狀況。 大葉大學雙導師制分為「班級導師」及「師徒導師」。班級導師負責行政事務,如審核假單與定期召開班會等。師徒導師則帶領學生深入了解系上專業,輔導學生課業問題,並與學生培養深厚情誼。 大葉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賴峯民曾榮獲三次優良導師,他表示師徒導師站在與學生相處的第一線,每學期除了定期聚餐,導生時間更會邀請業界講師與學生分享工作經驗,使學生了解產業脈動。「另外我會到學生住處進行訪談,了解他們生活狀況」,他表示,許多學生愛窩在宿舍打網路遊戲,但他認為學生應多做正事,例如他會帶學生到實驗室做實驗,遠離電動。 嘉南藥理大學區分班級主導師以及副導師,主導師負責行政事務,而副導師職責包含生活、課業輔導及就業面向。李怡儒說:「副導師會替你分析你的興趣,然後教導你履歷表怎麼填寫,對就業還蠻有幫助的 。」 成功大學導生制度多樣化。除了「生活導師」與「課業導師」的雙導師制,兼顧人格與學業均衡發展,另有「自選導師制度」,學生大二後可自行選擇導師,讓學生能與自己信任的導師相處。另外,成大校方限制每位自選導師不得同時輔導超過20位學生,以維持自選導師制度品質。 除了雙導師制度的推行,大葉規定每周三第七、八節課為師生互動時間;學校教師評鑑項目中也明訂「擔任班級導師且開班會,並繳交班會紀錄表者」、「訪視住校生並有輔導紀錄」等加分項目。校方大力鼓勵教師投入學生輔導工作,使師生關係貼近。 從制度面著手改善,是使導生間關係更為緊密的方法。大學為邁入社會前重要一站,師長的建議與看法對學生至關重要,學生若能從中吸收,幫助肯定不小。校方若能從制度面促進雙方關係,便能使師生連結更上層樓。第一篇:【交流有限 導生制淪形式一】輔導角色失效 僅以一餐繫情誼上一篇:【交流有限 導生制淪形式二】與師關係疏離 生主動諮詢意願低
【過度注重表象 校系博覽會應重新定位二】評比不透明 學生盲目相爭無助進步
專題
第1597期
【過度注重表象 校系博覽會應重新定位二】評比不透明 學生盲目相爭無助進步
2015-05-14
台灣師範大學黃金雨季社團學系博覽會中,各個學系努力宣傳,爭取名次。 圖/師大黃金雨季工作團隊提供 【副刊記者/余聰傑 黃鈞浩 劉翊怜】校系博覽會的目的應是鼓勵高中生親自走進大學校園,由大學生以自身經驗說明系所特色,幫助高中生更清楚掌握未來方向。但校方訂定的評分制度,使學生為爭名次,誇大宣傳,忽略課程內容的完整介紹,使高中生所獲有限。 台灣師範大學學生會會長楊旻恩提及,因台師大設有評分制度,導致校系博覽會變質,就像嘉年華會、服裝秀等,「根本就沒讓高中生搞清楚大學系所的基本特色。」 政大包種茶節對各系所的評分則包含現場人員服務態度及品質、現場佈置的創意及宣導內容、特色及人氣指標和諮詢對話等。各系所學生為爭取榮耀,使出渾身解數,奮力宣傳。 政大傳播學士學位學程學生張語軒說:「大家只會注意到很表象的事情,如攤位漂不漂亮、表演精不精彩,都忽略了給予高中生完整的課程資訊。」她表示,各系所為爭取名次而互相競賽,追求花俏。但若校方抽離評分制,大家對於包種茶節的籌辦態度就會很隨便,整體活動就會很無聊。 「評分制度可以讓各系所有贏的感覺,對大家願意投入的心態是有幫助的」,政大民族系包種茶節總召林卉娟提及,他們解說過程中,其他系所會不間斷的遊行或大喊大叫,難免會受到干擾。 由於校方不會公佈評分結果,也不會告知系所那些地方可再加強,導致學生互相揣測評審喜好,加以模仿和學習。清大紫荊季生命科學系總召吳雨潔指出,由於校方不會說明各攤位優缺點及得獎原因,因而會希望參考得獎系所。 然而,台師大黃金雨季學系博覽會中,評審會給予口頭及書面建議。活動結束後,工作團隊也會集結校方給予的回饋舉辦綜合座談,轉告負責人應加強之處。台師大課外活動指導組社團輔導老師李貞表示,各學系很注重傳承,學長姐都會帶新生參與座談,供下一屆改進。 成功大學單車節「科系探索」則透過實驗、導覽、專題課程,供高中生體驗大學課堂。總召陳冠維說:「如高中生對某些科系有興趣,學長姐還會開放授課,讓高中生體驗大學生活。」政大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學生張雅涵表示,每年他們都會在商學院內教室提供教授和校友諮詢服務,希望能透過「坐下漫談」,更了解高中生需求。上一篇:【過度注重表象 校系博覽會應重新定位一】活動嘉年華化 高中生難探系所全貌下一篇:【過度注重表象 校系博覽會應重新定位三】融在地文化 打造各校獨有品牌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