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10期
防空洞成展場 聲光塑造氣候災難
焦點
2019-10-24
【記者何昀儒基隆報導】淙淙水聲與波動的藍光環繞在防空洞內,象徵海平面若持續上升,海水可能成為人們避難的原因。《未來避難所》於18至20日在基隆市許梓桑防空洞展演,是一齣以防空洞為展場的作品,全劇以聲音與燈光敘事。這次特別邀請到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班的林佩儀負責田野調查,協助媒合場地資源,並由導演李慈湄帶領藝術團隊執行創作。 波動的光影,映照在老舊的防空洞牆面,寓意著海平面若持續上升,在未來,海洋可能成為人們避難的原因,而基隆將會是全台首當其衝面臨海水入侵的地區。 圖/林育全提供2017年開始,台大城鄉所團隊「化被洞為主洞」於基隆展開防空洞的田野調查,透過臉書粉絲專頁與民眾分享調查成果,並首創在當地防空洞內舉辦闖關與展覽活動。團隊成員林佩儀解釋說:「希望引起關注與討論,讓居民更加認識家鄉的環境,藉此推動防空洞空間活化。」近年來,此想法逐漸獲得地方政府與民間的響應,本次活動即是由基隆市政府主動發起籌辦。 出身基隆的導演李慈湄表示,自己對防空洞早就習以為常,開始籌辦此劇場後,才意識到家附近處處可見防空洞遺跡,是件特別的事。 圖/林育全提供「防空洞是地方長輩們津津樂道的童年回憶,小孩子會自製粉筆火把,在洞裡探險玩耍。」林佩儀說明。但自從洞口被柵欄封閉,防空洞與居民的生活脫節,甚至成為治安死角。基隆過去是重要軍港,時常成為空襲目標,防空洞因而遍布街頭巷尾,再加上地形不利於戰後填平、掩埋等大工程進行,造就基隆現存防空洞數量高居全台之冠,約600多個。團隊期望這個承載歷史記憶的空間,能重新被認識與利用,成為展現城市新風貌的另類舞台。 演員馬妞使用粉筆在牆面上塗鴉,搭配五彩迷幻的燈光,象徵防空洞在過去,是孩童探險玩樂的場所,而這個獨特的兒時記趣,如今成為地方長輩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圖/林育全提供而劇本的創作理念則來自導演李慈湄,他在思索老舊防空洞與當今社會的關聯性時,想到將作品結合「氣候難民」的議題,使觀眾更有感。他提到,基隆附近海域是台灣海平面上升最嚴重的地區,但多數居民並不知情。透過「戰爭難民」與「氣候難民」的對比,李慈湄想提醒觀眾,「過去的災難(空襲)仍未遠,未來的浩劫(全球暖化)也許就在眼前,只是我們沒有察覺。」 團隊透過獨特手法,製造各種聲光效果,藉此打破時間的線性,讓觀眾在防空洞裡感受不同時空的縱橫交錯。聲音的部分主要利用重低音製造壓迫與窒息感,營造「避難所」的氛圍。而為與「未來」的主題相呼應,團隊發揮巧思,在拇指琴(註1)和小提琴中,加入硬幣或紅豆,創造未知的聲音元素。以冰塊敲擊水缸,則是能製造冰川融化破裂的聲響。演出的最後,樂手廖于萱在洞口吹奏單簧管,模擬基隆港灣響起的船笛聲,象徵災難過後的希望。 燈光的部分,李慈湄邀請來自新加坡的藝術家黑米(Helmi Fita)負責設計。他利用特殊燈具,製造波動的藍光,建構海水晃動的感覺與意境。觀眾涂千曼分享觀劇感想,他說:「演員用粉筆在牆面上塗鴉,搭配五彩迷幻的燈光,彷彿重回防空洞過往作為孩童遊樂場所的美好時光。」 藝術團隊就地取材,利用樹枝製造幾何形狀的光影,導演李慈湄解釋,幾何圖形是充滿未來感的素材,小至水分子的結構,大至宇宙觀,能夠給予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 圖/林育全提供註1:拇指琴又稱手指琴或卡林巴(Kalimba),是一種非洲的傳統樂器,利用椰子殼或木盒再加上鐵片震動發聲,一般以拇指撥動鐵片來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