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大合作軍火商引倫理爭議 學生組破鏈行動抗議
【記者黃暐喬報導】美國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以下簡稱康大)破鏈行動學生組織(UNCHAIN)於 11 日在康大校內霍默.巴比吉圖書館(Homer Babbidge Library)前發起抗議。學生針對校方與多家軍火製造商的合作關係提出質疑,以發送傳單和使用粉筆在地面寫下標語,認為此合作牽涉戰爭、武器研發與倫理爭議。
「美國帝國主義造成死亡,而康大為其買單。」、「康大正在僱用並招募與殺戮相關的勢力。」這些粉筆字道出破鏈行動對校方的主要控訴。由康大學生組成的校園倡議團體破鏈行動,以反帝國主義與反種族主義等為核心理念,透過校園抗議、互助站(mutual aid)、讀書會與社群倡議等形式關注大學資金流向與軍火製造商對學校的影響。該組織在社群媒體指出,康大長期與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雷神科技(RTX)、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與普惠公司(Pratt & Whitney)等軍火製造商合作,接受逾 6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9.6 億元)的國防研究資金,並透過實習與校園招募機制,將 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領域的學生導流至軍工產業。學生組織認為,這不僅是一般的產學合作,而是涉及武器研發、暴力與監控技術的倫理問題。
康大學生阿諾尼瑪斯(化名)說道:「學費不應被用於支持大規模暴力,這是許多學生無法接受的。」學生的質疑也延伸到校方與軍火企業的合作模式,康大學生布倫尼(化名)說明,問題不僅在於學費的流向,軍火企業提供的實習與研究機會,雖然表面上有助於學生就業,實際上使學生無形中成為戰爭技術鏈的一部分。他補充:「校方長期未公開合作細節,導致學生難以了解研究成果與技術最終被如何使用。」除了資金與技術面的疑慮外,康大學生克蘿伊・加拉雷斯(Chloe Gallares)也指出,當校方一方面與軍火企業維持合作,另一方面卻忽視戰火中的平民時,學生自然會質疑康大是否仍履行其應有的公共責任。
對倫理、透明度與公共責任的質疑後,學生也進一步提出具體的改變方式。布倫尼認為,康大應公開合作內容與資金流向、提高決策透明度,並逐步減少與軍火企業的合作。艾許莉(化名)則指出,校方應將資源優先投入住宿、獎助與心理支持等實際影響學生生活的領域,而非助長戰爭。布倫尼補充道:「大學不該一方面強調『平等與關懷 』,另一方面卻仰賴軍工產業維持研究與就業管道。」他強調,只要康大持續維持和軍火業的合作關係,學生要求資訊透明與撤資的行動就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