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About Me》回溯藝術家成長軌跡 多元手法呈現真實自我
藝文
第1773期
《About Me》回溯藝術家成長軌跡 多元手法呈現真實自我
2022-12-01
【記者古宇恩台中報導】掛著古典油畫的兩面牆左右相對,實驗性質的作品貫穿其間。東海大學美術系進修學士班學生吳昌濬舉辦個人評鑑展《About Me》,展出以古典油畫、立體裝置、拼貼及攝影等多種形式創作的作品,探討不同時期、情緒下的自我。展覽於11月22至27日在東海43號創藝實習中心展出。《About Me》以吳昌濬創作的時間軸進行布置,展場最左側是藝術家大一時完成的油畫作品,象徵大學藝術學習的開端。中段布滿不同形式的作品,展現學習過程中對疫情、社會議題及情緒等面向的反思。展場的右端為近期的油畫作品,表現出自己在歷經種種際遇後對藝術的理解及詮釋。 《About Me》以創作的時間軸進行布置,以兩幅不同創作時期的油畫串起四年來思考和技法上的成長。 圖/古宇恩攝走入展場,左側牆面上的〈油畫靜物〉是油畫中的經典題材,著重傳統技法上的練習。吳昌濬表示,現在回頭檢視這幅作品,感覺當初在用色上相當直覺,像在亮度的提高上,會下意識使用冷色系的鉛白,但畫面整體色溫偏暖,也導致光線與物品間產生衝突感,「創作完後才領悟到每個色相都有明度差異。」他說。 〈油畫靜物〉是東海大學美術系進修學士班學生吳昌濬大一時期作品,藝術家將這件作品置於展場最左側,傳達大學藝術學習的開端。 圖/古宇恩攝置放於展場中間牆面上的〈過程〉是吳昌濬心理世界的投射,創作時他將衛生紙反覆地撕扯、拼貼及染色,藉此與無法突破創作瓶頸的自己進行對話。「一開始我很排斥沒有完整架構的作品,對我而言很不真誠。」吳昌濬坦言過去創作時總是依循既定的框架,但媒材的限制促使自己不得不開始思考藝術的可能性,最終他決定直面內心的情緒,因此〈過程〉並不是創作前就已經構思好的作品,而是直覺性的情感抒發。吳昌濬友人李易庭說:「作品色調較為黯沉,可以體現出他的內斂,但在整體呈現上又可以看出他內心有很多被壓抑的想法。」 〈過程〉以衛生紙作為媒材,透過重複撕扯、拼貼,最後進行染色,來表達創作遇到瓶頸時慌亂的思緒。 圖/古宇恩攝展場右側牆面上是臨摹自法國油畫作家Joseph-Désiré Court的作品〈Rigolette keeping herself busy while Germain is away〉,吳昌濬說:「在這幅畫中,我刻意去省略很多的技法,去篩選什麼是自己想要的藝術。」他表示雖然這幅作品不完全是自己的創作,但卻最實在地展現自己在四年學習中對於藝術的體悟。 〈臨摹Rigolette Seeks To Distract Herself During The Absence Of Germain〉雖是臨摹作品,卻是東海大學美術系進修學士班學生吳昌濬四年藝術學習的精華。 圖/古宇恩攝吳昌濬說明此展以自我為主軸的契機,他認為自己並不是情緒外顯的人,因此想要透過展覽,讓想更了解他的觀眾從多元的作品發現不同面向的吳昌濬。在同個展場辦展的藝術家蕭灑說:「展覽有很多拼組性很強的作品,可以看出藝術家試圖將藏在作品中的靈魂碎片拼貼成完整的他。」
《捩點》與過去共存 行為藝術現生命軌跡
藝文
第1688期
《捩點》與過去共存 行為藝術現生命軌跡
2018-11-14
【記者王昱翔台北報導】昏暗的展場中,行為藝術家陳思潔身著黑色洋裝、光著腳,將上半身伏貼宛若水缸的裝置作品〈枝枒永不腐爛〉,水缸中則有氣泡不斷自塑膠片黏合的「枝枒」中竄出。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的黃莉雅,其展覽《捩點》於10日及11日與陳思潔合作演出。期望結合行為藝術,並透過陳思潔在展品間的遊走與互動,為觀眾「導讀」《捩點》。 陳思潔以肢體觸碰〈枝枒永不腐爛〉的水缸,透過其身處水缸後方導致模糊的效果,營造水流中浮現的感覺。 圖/王昱翔攝「每個人都是由不同經歷的事件累積起來的。」黃莉雅說,「捩點」是過去事件發生過後,其情感與經驗存在於生命中,並與現在的自己共存的狀態。黃莉雅透過《捩點》回顧自身經歷,同時她也希望觀眾能由展品連結自身經驗。而此次與陳思潔合作演出,黃莉雅解釋,由於展品與行為藝術同時呈現,觀眾除了主觀地觀看展品外,也被迫觀察在同一空間的他人(陳思潔)如何感受展品。陳思潔拖著緩慢的步伐,遊走於黃莉雅的作品之中,她時而將臉緊貼玻璃櫃、時而於地面躺臥滑行。陳思潔表示,雖然表演在觀眾之間進行,但展演當下並不大會意識到觀眾存在,而會全然專注於自身的行為,彷彿進入另一個時空,她將此狀態形容為「很私密的事情」。而觀眾則可在旁隨意走動,選擇自己喜好的觀看角度,並藉由陳思潔的行為投射自身的經驗。 陳思潔於表演之中,不時停頓與抬頭凝視,希望觀眾能投射自身於其表演之中。 圖/王昱翔攝此次《捩點》共展出四件作品,黃莉雅說明,展品分別展現捩點的不同型態。如〈枝枒永不腐爛〉以玻璃水缸為容器,並於其中放入不斷竄出氣泡的塑膠枝枒。她希望藉此呈現,雖然人們以為過去的事件已經結束,然事件所帶來的後續效應其實還會持續發展、衍生,而無法再被干涉。如同水缸中不斷自行冒泡枝枒,已發展為自成一體的系統,不受干擾。 展品〈枝枒永不腐爛〉以玻璃水缸為容器,內部設置塑膠片黏製的管狀枝枒,底部則不斷向中空的枝枒灌入氣泡。 圖/王昱翔攝民眾黃莉茹說:「我第一次看到這種形式的表演,觀看者可以不受拘束地觀看表演者。」她表示,表演過程中,自己會隨著表演者移動,從每個角度觀看都可以產生不同的畫面。民眾陳皓翔則認為,近乎密閉的展場與行為藝術結合,使觀眾更能感受表演者的心境。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