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社論】我們還需要新聞系嗎?從台大增設新聞類科系看新聞教育現況
校園
第1789期
【社論】我們還需要新聞系嗎?從台大增設新聞類科系看新聞教育現況
2023-12-22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創系於民國24年,在台灣的新聞傳播科系領域具領導地位,但近年來學生人數卻不斷縮減。 圖/梁家柔攝國立台灣大學近日傳出將增設新聞傳播相關學系,對此,台大新聞所長洪貞玲也在11月初證實,新聞所內部已通過設立大學部,並正式向社會科學院提案。在媒體不景氣、少子化的衝擊下,身為第一學府的台大逆勢設立人文社會科學系,立刻引發各界對於增設必要性的熱議。以目前新聞相關系所的報考狀況與人數,便可以發現有逐年遞減的趨勢。以台大新聞所為例,103學年之前報考人數將近兩三百人,但十年後的今日,報考人數僅有76人。而老字號的政大新聞系,在103學年度改為大三才分流新聞系後,隔年大三大四共有214位學生,現在則銳減至80位左右,一屆平均只有40位學生,由此可知,學生對於新聞系的興趣大不如前。學生對新聞系的就讀意願,最直接的影響便是近幾年台灣媒體環境的變革。隨著網路興起,社會大眾開始透過網路管道、社群平台獲取新聞,讓電視台、紙媒等傳統媒體的收入也跟著縮減。媒體不景氣,就影響到記者的勞動環境,陷入低薪、高流動率的惡性循環,人才也因此不斷流失。除了大環境影響新聞系的人數,許多人也認為,當記者不一定要讀新聞系,反而擁有跨領域的知識更能觸類旁通。當大家只關注社群網紅,忽視新聞記者專業,有些網友甚至直接說乾脆廢掉新聞系。然而,新聞系作為培育未來新聞人才的搖籃,若受到大眾忽視,媒體業少了優秀的新血進入,我們怎麼能期待有更好的台灣媒體,又如何能有更好的台灣社會?在民主社會中,專業媒體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除了是站在權力者對立面的「第四權」,也是作為溝通的橋樑角色,提供公眾交流意見的平台。政大新聞系創系系主任馬星野就曾說過:「沒有新聞自由就沒有民主政治」,他認為培養負責任、尊重自由、有修養、道德高、觀察力強、 能正確反映民意的新聞記者有助實施民主。(轉引自《新聞專業的新視野:媒體實踐與台灣的問題》,蘇蘅)此外,以台灣目前的獨立媒體《報導者》每年所發表的「影響力報告書」來看,當記者發掘議題引起社會關注後,便有機會促成政府做出回應,甚至因而修正法律、改變政策。可見,一個文明社會需要進步的媒體,才能促進社會進步,同時也能提供更多元的觀點,引起大眾對社會議題的關注。綜觀社會科學相關學系,也可以發現新聞系是少數有對應行業的科系。我們認為,因新聞具有一定公共性,在學校除了技術方面的訓練,更重要的是社會責任與公共利益的新聞教育。學者Wilensky的研究指出,當一個職業是全職工作、擁有專業訓練學校、專業組織、專業倫理,以及從業人員受法律保護,表示該職業已發展成為專業。因此,當歐美各大學早在百年前開始有了新聞相關學院,表示新聞已被視為一項專業,並有其對應的科系。新聞系除了要研讀媒體相關理論外,也有實務課程。在學校裡,不講求業界最重要的速度,而是在意有沒有「新聞價值」。下標時也是以簡潔明瞭、不浮誇不吊胃口為主,與時下網路媒體最愛的釣魚標相差甚遠。在新聞系裡學到的理論與實務,儘管看似與業界有著明顯隔閡,但卻是讓學生能培養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習看事物時以不同的觀點與角度。新聞系的培養,除了技能,更重要的是「軟實力」。此外,新聞系的訓練也不一定是當記者。不管是在產製新聞一開始的資料搜集與彙整,還是溝通技巧,都是新聞系學生應具備的能力,而這也是未來在工作場域上相當加分的軟實力。在面對新聞現場時,資源、人脈都相對不足的學生記者,更是考驗著他們的危機應變與適應新環境的能力,這樣的特質,就算未來不在新聞媒體業,選擇轉換跑道也能擁有不斷調整自我的韌性,進而開創不一樣的人生道路。新聞系仍有存在的必要,而台大終於也意識到新聞傳播學系的重要性並有志增設,若成功設立新聞媒體相關系所,無疑能對媒體環境注入新的力量。然而,目前台大新聞所僅表示希望結合社會科學的專業知識領域,訓練能符合當前趨勢,且善用數位科技的國際傳播人才,未來的課程走向也必須思考,該如何與現今的其他大專院校新聞傳播科系做出區別與特色。我們也期盼透過台大對新聞傳播的新投入,能帶動其他學校進一步思考目前新聞傳播訓練的方向。
【政大傳院專業分流】首屆不分系志願調查 新聞減半廣告廣電增
校園
第1611期
【政大傳院專業分流】首屆不分系志願調查 新聞減半廣告廣電增
焦點
2015-12-07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11月28日召開專業分流公聽會。 圖/張方慈攝【記者張方慈台北報導】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於西元2014年起實施傳院大一大二不分系,首屆不分系學生將於下學期進行分流。根據院方調查,將來選讀新聞系的人數可能減半,廣告、廣電兩系人數增加,師資如何因應學生需求,成為一項課題。課程多元供自由搭配 「試吃課程」助探索主修興趣根據傳院大一大二不分系的課程架構,必修科目為導論課程,選修科目則分為「能力模組、人文反思模組及主修基礎模組」三類。導論課程、能力模組、人文反思模組,皆著重於培養傳播人所需的共通能力。主修基礎模組則由六學程提供,幫助有興趣的同學在分流前先接觸該學程教學內容。主修基礎模組屬於「試吃」性質,目的在誘發同學興趣,但不會成為將來學程的選修門檻。院方並未強制所有學程均需開設此類課程,目前共有三學程開設「試吃」課程。新聞與資訊學程開設「參與式傳播」、策略與創意溝通學程開設「策略傳播基礎」、影音企劃與製作學程則開設「表演基礎」與「進階創意寫作」。  傳院大一大二不分系的課程架構。  圖/政大傳播學院提供  政大傳院大一大二不分系課程。 製表/張方慈 政大傳院六大主修學程。 製表/張方慈三系人數變動大 師資將配合學生需求調整傳院副院長陳儒修表示,分流兩大原則為「先填志願,再評比」、「先分流,再自主」。若學程選填志願人數未超過招收名額,則不需進行評比。若同學在分流之後認為課程無法滿足學習所需,可申請「實驗學程」,經系所審核通過後可自主規劃課程。根據院方調查,目前將新聞系兩學程列為第一志願的人數共有39人、廣告系則有87人、廣電系有79人。相較於分系時期,新聞系招生人數為90人、廣告及廣電皆在45人左右。將來各系學生人數將大幅變動,師資如何因應學生需求變化,成為新課題。大一大二不分系的十門選修課中,新聞系開設四門(其中兩門開設雙班)、廣電系開設五門,廣告系僅開設「行銷原理」一門。學生反應,院方應增聘廣電、廣告系專任教師,或以兼任補足兩廣師資。目前新聞系專任及兼任師資共有35人,廣告系21人、廣電系28人。廣告系主任吳岳剛表示,廣告系近幾學期已新聘三位專任教師,但因新任教師符合校方減授條件,加上今年有老師請育嬰假、接任其他職務,造成開課吃緊,明年情況將會改善。傳播學院院長林元輝則表示,補足人力需要時間,將來會因應學生需求調整師資,把退休教師的員額「補在刀口上」。大學報相關報導【政大傳院專業分流】學生追求實作專業 院方著重傳播多元通才 專業分流志願序調查(填表時間至11月4日,共205位大二生填表。) 表/政大傳院提供更正啟事: 本報導第六段:大一大二不分系的十門選修課中,新聞系開設四門(其中兩門開設雙班)、廣電系開設五門,廣告系僅開設「行銷原理」一門。2015.12.07上午9時版本 :「大一大二不分系的十門選修課中,共有六門課為新聞系開設,但廣告系卻僅開出「行銷原理」一門。」課程數計算有誤。2015.12.07晚上10時已更正為:「大一大二不分系的十門選修課中,新聞系開設四門(其中兩門開設雙班)、廣電系開設五門,廣告系僅開設「行銷原理」一門。」 本報導第七段:廣告系主任吳岳剛表示,廣告系近幾學期已新聘三位專任教師。2015.12.07上午9時版本:因打字錯誤,誤植為「廣電系近幾學期」。2015.12.07晚上10時:已更正為「廣告系」。
【政大傳院專業分流】學生追求實作專業 院方著重傳播多元通才
校園
第1611期
【政大傳院專業分流】學生追求實作專業 院方著重傳播多元通才
焦點
2015-12-07
學院於11月28日召開專業分流公聽會,同學對議題高度關注,現場座無虛席。 圖/張方慈攝【記者張方慈台北報導】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11月28日召開專業分流公聽會,學生提出「實作課太晚修習、課程缺乏專業針對性、主修試吃課深度不足、部分課程重理論輕實用、選修課難搶」等學習焦慮。院方回應,傳播領域變遷快速,比起操作機器,學生更應學習的是人文反思、多元自主及傳播領域的共通能力。焦慮一 實作延至大三   院:培養人文反思能力公聽會中有同學反映,不分系學生大三才開始接觸主修專業,相對起步較慢,畢業時的能力可能與學長姊產生差距。過去廣播電視系的大二即開設導演基礎、影像製作、影視編導等實作課程;改為不分系後大二不再有練習拍片的課程。新聞系過去開設在大二的實作課「新聞媒體實驗(大學報)」也更改至大三。廣告系過去大三便開始到校外實習,現今課程規畫可能使大三、大四負擔加重,壓縮到實習的時間。傳院院長林元輝受訪時表示,傳播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即使引進最先進的機器,幾年之後可能就被淘汰。政大傳院要教授的不是操作新機器的技巧,而是人文反思的能力。許多導演並不是靠技術拍出好作品,而是運用普通的拍攝手法卻展現深層的思考。林元輝指出,現在的不分系如同過去未分家前的老新聞系,大三才分為新聞編採、新聞英語、廣播電視、公共與廣告四組。新聞系主任吳筱玫指出,大學報曾於西於2000年改制,過去皆是在大三開設。焦慮二 課程缺乏專業針對性 院:大一二培養共通能力不分系課程不針對特定專業,令同學感覺課程深度不夠、學不到東西。有同學提出希望校方將六學程的概念放入必修,讓學生了解各課教授的能力是對應到哪一學程。副院長陳儒修表示,不分系目的是讓同學學習到傳播領域的共通能力,學生擁有攝影、設計等基礎能力,將來銜接兩廣學程不會有問題。傳院秘書郭乃華受訪時指出,並非針對單一媒介或行業的課程才算是「專業課程」,同學認為分系才能接觸專業,顯示同學對不分系的認知,與院方設計課程的理念有落差。目前院方考慮將「傳播學的位置」、「傳播學知識地圖」兩大主題放入大一必修課「傳播概論」,協助同學了解不分系課程定位、課程規畫和將來三系六學程的關聯。焦慮三 主修試吃課深度不足     院:可透過實驗學程自主規劃有學生指出,主修基礎模組課程提供「試吃」機會,課程深度不能只停留在引發學生對某一學程的興趣,而未教授該學程專業,否則可能造成分流時學生只能依興趣選擇學程,真正碰觸專業後才發現自己能力不在此。林元輝受訪時指出,接觸專業後才發現自己不適合或不喜歡的問題並不是分流造成,很多人念完四年大學才發現自己選錯系;畢業之後未從事相關行業的,不論哪個科系均更大有人在。分流後若發現不適合,可以申請「實驗學程」,自主規劃所需課程。林元輝表示,新聞業職缺比畢業生人數少,廣電系也非人人畢業後都從事相關產業,大部分學生必定會面臨轉業問題。學生應該放寬視野,在大學時就,培養第二、第三專長,具備多元能力可360度轉換方向。他舉例,林懷民從沒有做過新聞記者就跳舞去了,但他在新聞系所學的知識、能力,對他經營雲門舞集很有幫助。焦慮四 部分課程重理論輕實用    院:比例問題,可調整也有同學指出,目前廣電系所開設的選修課音樂概論、藝術概論偏向純藝術(fine art),在選修課開課量有限的情況下,應先開設符合廣電系學程專業需求的課程。林元輝受訪時表示,會請老師體會學生的需求,調整應用與理論的比例,但學生也不應太急功近利,只想學實用的東西,不去培養藝術的素養或理論基礎。從基礎理論中吸收的養分,未來皆能轉化為實作的素材,現在認定這些知識與將來所需無關,太過武斷。焦慮五 課難搶只能向外選課 院:培養多元自主能力有同學反應,傳院課程必修課少,但選修課太難搶,只能到外系選課。學生認為,院方不能以「向外學習」為藉口,應設法解決問題。郭乃華表示,相較於舊制課程自主程度低,新制課給予彈性,可能因此造成同學恐慌。改為不分系其實是因應傳播領域強調多元自主能力的趨勢,希望同學持更開放的態度,規劃更符合自我特質的學習計畫。有同學建議,院方可以每學期課程遞補人數為標準,規劃下一學期的開課,遞補人數多的課程可開雙班、人數少的課程則取消。廣電系主任許瓊文表示,以遞補人數作為評比標準對老師並不公平,有些老師上課要求嚴格,開的課修課人數少,但修課學生反應卻是好的。跳脫分流限制:實驗學程分流後,若學生認為學程無法滿足其學習興趣,可在大三下學期結束前,徵求一位院導師諮詢,向系上申請修習「實驗學程」。學生必須提出修課規畫書,除了須規劃至少一門「跨院」或「跨校」課程,還需提出若無法修習課程的替代方案。名額限制未來將由各系決定。郭乃華舉例,若學生想發展「健康傳播」專業,但目前校內只有一門相關課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規畫,到陽明大學、台北醫學大學跨校修課。目前畢業門檻為128學分,扣除通識、必修、主修學程,還有至少50學分,若想發展自己的興趣,其實不須等到大三分流,大一開始即可開始規劃適合自己的課程。郭乃華表示,傳播領域變化太過迅速,現在最夯的職業以前是不存在的,例如十年前並沒有手機遊戲設計師。她勉勵同學不要「在17歲年申請入學的那一分鐘」決定做廣電人,就認定自己「未來40年都要做廣電人」,而是先告訴自己做一個傳播人,花兩年時間去探索各系,並嘗試更多元的想像,發展屬於自己的專業。大學報相關報導【政大傳院專業分流】首屆不分系志願調查 新聞減半廣告廣電增 傳播學院不分系大二學生於公聽會發表對不分系看法。 圖/張方慈攝  傳播學院院長林元輝與同學現場互動。 圖/張方慈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