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我們還需要新聞系嗎?從台大增設新聞類科系看新聞教育現況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創系於民國24年,在台灣的新聞傳播科系領域具領導地位,但近年來學生人數卻不斷縮減。 圖/梁家柔攝國立台灣大學近日傳出將增設新聞傳播相關學系,對此,台大新聞所長洪貞玲也在11月初證實,新聞所內部已通過設立大學部,並正式向社會科學院提案。在媒體不景氣、少子化的衝擊下,身為第一學府的台大逆勢設立人文社會科學系,立刻引發各界對於增設必要性的熱議。以目前新聞相關系所的報考狀況與人數,便可以發現有逐年遞減的趨勢。以台大新聞所為例,103學年之前報考人數將近兩三百人,但十年後的今日,報考人數僅有76人。而老字號的政大新聞系,在103學年度改為大三才分流新聞系後,隔年大三大四共有214位學生,現在則銳減至80位左右,一屆平均只有40位學生,由此可知,學生對於新聞系的興趣大不如前。學生對新聞系的就讀意願,最直接的影響便是近幾年台灣媒體環境的變革。隨著網路興起,社會大眾開始透過網路管道、社群平台獲取新聞,讓電視台、紙媒等傳統媒體的收入也跟著縮減。媒體不景氣,就影響到記者的勞動環境,陷入低薪、高流動率的惡性循環,人才也因此不斷流失。除了大環境影響新聞系的人數,許多人也認為,當記者不一定要讀新聞系,反而擁有跨領域的知識更能觸類旁通。當大家只關注社群網紅,忽視新聞記者專業,有些網友甚至直接說乾脆廢掉新聞系。然而,新聞系作為培育未來新聞人才的搖籃,若受到大眾忽視,媒體業少了優秀的新血進入,我們怎麼能期待有更好的台灣媒體,又如何能有更好的台灣社會?在民主社會中,專業媒體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除了是站在權力者對立面的「第四權」,也是作為溝通的橋樑角色,提供公眾交流意見的平台。政大新聞系創系系主任馬星野就曾說過:「沒有新聞自由就沒有民主政治」,他認為培養負責任、尊重自由、有修養、道德高、觀察力強、 能正確反映民意的新聞記者有助實施民主。(轉引自《新聞專業的新視野:媒體實踐與台灣的問題》,蘇蘅)此外,以台灣目前的獨立媒體《報導者》每年所發表的「影響力報告書」來看,當記者發掘議題引起社會關注後,便有機會促成政府做出回應,甚至因而修正法律、改變政策。可見,一個文明社會需要進步的媒體,才能促進社會進步,同時也能提供更多元的觀點,引起大眾對社會議題的關注。綜觀社會科學相關學系,也可以發現新聞系是少數有對應行業的科系。我們認為,因新聞具有一定公共性,在學校除了技術方面的訓練,更重要的是社會責任與公共利益的新聞教育。學者Wilensky的研究指出,當一個職業是全職工作、擁有專業訓練學校、專業組織、專業倫理,以及從業人員受法律保護,表示該職業已發展成為專業。因此,當歐美各大學早在百年前開始有了新聞相關學院,表示新聞已被視為一項專業,並有其對應的科系。新聞系除了要研讀媒體相關理論外,也有實務課程。在學校裡,不講求業界最重要的速度,而是在意有沒有「新聞價值」。下標時也是以簡潔明瞭、不浮誇不吊胃口為主,與時下網路媒體最愛的釣魚標相差甚遠。在新聞系裡學到的理論與實務,儘管看似與業界有著明顯隔閡,但卻是讓學生能培養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習看事物時以不同的觀點與角度。新聞系的培養,除了技能,更重要的是「軟實力」。此外,新聞系的訓練也不一定是當記者。不管是在產製新聞一開始的資料搜集與彙整,還是溝通技巧,都是新聞系學生應具備的能力,而這也是未來在工作場域上相當加分的軟實力。在面對新聞現場時,資源、人脈都相對不足的學生記者,更是考驗著他們的危機應變與適應新環境的能力,這樣的特質,就算未來不在新聞媒體業,選擇轉換跑道也能擁有不斷調整自我的韌性,進而開創不一樣的人生道路。新聞系仍有存在的必要,而台大終於也意識到新聞傳播學系的重要性並有志增設,若成功設立新聞媒體相關系所,無疑能對媒體環境注入新的力量。然而,目前台大新聞所僅表示希望結合社會科學的專業知識領域,訓練能符合當前趨勢,且善用數位科技的國際傳播人才,未來的課程走向也必須思考,該如何與現今的其他大專院校新聞傳播科系做出區別與特色。我們也期盼透過台大對新聞傳播的新投入,能帶動其他學校進一步思考目前新聞傳播訓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