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拯救消失的教師節 光復師生樂觀迎向重建之路
【記者王翊丞、熊子萱花蓮報導】塵土飛揚,淤泥堆積,整個校園蒙上一層灰。大水沖刷留下滿地的殘骸,卻帶走師生熟悉的教學空間。今年是自2001年實施周休二日後,第一次放假的教師節,難得的休假日國立光復高級商工職業學校(以下簡稱光復商工)卻淹入大量泥沙導致建築物的一樓幾乎全毀,平面上的各種器具全泡在水中。 近期樺加沙颱風挾帶暴雨,成災性雨量導致花蓮馬太鞍溪的堰塞湖於9月23日發生溢流,洪水夾雜土石傾瀉而下,重創位於下游的光復鄉,造成嚴重災情。洪水退去後,光復商工的師長回到校園,面臨大量的泥沙淤積和漫長的重建之路。志工小傑(化名)負責協助光復商工的清理,他說道:「他們的宿舍是一片狼藉,該有的櫃子和裝潢全都變成殘骸碎片,完全看不見原有的磁磚地板。」他認為現場就像廢墟,很難想像宿舍才剛完工一年,就經歷了如此的災害。大量的救災工作也讓光復商工老師陳建安坦言身負巨大的心理壓力,「有學生安置、工作的問題,下週正式上課後,老師會面臨到同時要兼顧救災和教學,甚至還有行政業務,真的是蠟燭多頭燒。」 校方自發性組成救災團隊,由校長擔任指揮官,陳建安和許多年輕老師也主動站出來,擔任組長的角色,他說道:「校長給我們的回覆非常正向,包含工作上的支持與信任,讓我們年輕人去執行救災統籌。」同事間的互相鼓勵,給予彼此情緒價值。陳建安也分享,在清理地下室廢棄課桌椅的過程中,剩下五張桌子時,同仁們開始像跨年一樣倒數,為即將告一段落的清運慶祝,在歡愉的氣氛下樂觀面對災後重建,凝聚彼此向心力。 在洪災發生的當下,許多學生跟著師長一同撤離校園,學生們在收容站自發性協助受災戶搬運物資。陳建安補充,「因為我們學校有汽車科,有好幾個是我們畢業的學生開怪手、山貓這些機具協助救災。」更有三位高三學生主動到災情更嚴重的地方,幫忙運送遺體或是老人家中清運。在開挖過程中,甚至會發現遺體,對學生造成一定的驚嚇。不論是災後創傷,亦或是看到遺體的心理創傷,校方都會同步介入心理輔導,並給予學生支持,展現師生同心維護光復鄉的決心。 除了為校區打拚的師生們,各地民眾也自發性的穿上雨鞋、拿起鏟子,貢獻自己的一點心力。來自國立政治大學的志工吳宜姿回想救災過程說到:「感覺就像世界末日,沒水、沒電,然後甚至有些居民還沒有食物。」他認為光復鄉連基本的生活機能也不復存在。而南港高中的林謙和,召集朋友一起幫忙,他說:「一個人幫助,等於十個人幫助,因為借助網路的力量,人會越來越多。」除了學生族群外,來自新竹的林正方帶著自己的孩子們,在校內活動中心內撿垃圾,「我自己來很容易,但帶著孩子的話,還有另一層教育意義。」他認為此舉可以讓孩子們體會到現場居民的辛苦與不易。無論拿著鏟子還是垃圾袋,無論此行花蓮的目的是什麼,這些志工們都是光復鄉的無名英雄。 每日的下午四、五點,志工們結束工作,陸續離開學校。9月28日,夕陽西下,陳建安和光復商工的老師們像前幾日一樣,站在校門口向志工道別,志工們不是如往日說著「辛苦了」,而是對老師們說「教師節快樂」,提醒著老師們這個屬於他們的節日。陳建安說:「我們當然知道有教師節放假,但我們確實都沒時間考慮這件事。」但他仍熱情告訴志工們,「如果有一天你們再回到花蓮,我會帶你們看看重建後的光復。」身懷重建後的希望,期待不久後的將來,光復鄉撥開塵土,迎接「光復」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