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領外籍生體驗在地文化 「青合力」促跨國交流
生活
第1795期
領外籍生體驗在地文化 「青合力」促跨國交流
2024-10-04
【記者周元曦新竹報導】「過去參與地方創生的經驗,以及對文化交流的熱忱,促使我們成立這個團隊。」「青合力」團員,國立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莊于萱說道。團隊四人將興趣融合,成立「青合力」,希望促進清大學生間的跨文化交流。創團以來的首次活動「異邦行腳初探」在9月29日舉辦,帶領外籍學生實際走訪、認識在地客家文化。 莊于萱分享舉辦此活動的契機,是過去在與外國友人交談時,發覺很難將臺灣文化清楚表達,而清大位於客家文化豐富的新竹,因而萌生用英語導覽方式,向外籍學生介紹客家文化的想法。活動於湖口好客文創園區與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舉行,從客家族群移民歷史、飲食習慣與食物保存,串起一連串的客家故事線。下午更加入搗麻糬、學客家語與分享家鄉文化等動態活動,讓學習不僅止於耳朵和眼睛。「我最期待的環節就是搗麻糬!」來自泰國,現就讀清大國際專業管理碩士班(IMBA)的藍炳雄笑著說道。 「我是客家人,我爸爸一直告訴我神農是我們的祖先,但我不了解客家文化。」藍炳雄在學員交流時說出自己的故事。目前居住在泰國的客家人不多,藍炳雄想要更深入的了解自身背景卻苦於沒有管道,直到這次發現了「青合力」,以自己聽得懂的語言,了解客家歷史。清大國際學士班的日籍學生菊田杏美則是從未聽說過客家文化,但卻意外能在走訪過程中找到和日本文化的共通點,「園區展出客家作曲家鄧雨賢所撰寫的日語歌謠,歌詞讓我覺得很熟悉。」 清大經濟學系金韋岑也認同此次活動帶來的幫助,分享自己過去也舉辦過台北城中地區的歷史導覽,但「青合力」在內容規劃上更能夠以「讓外國人了解台灣文化」的角度出發,不僅教學方式淺顯易懂,還搭配遊戲互動與手作環節,增加不同國籍學生之間交流的機會,是之前自己舉辦導覽活動時從未有過的想法。 「異邦行腳初探」活動引導來自各國的學生相互認識,提供參與者文化交流的平台。莊于萱認為英語導覽能有效的協助外籍學生了解新竹,未來也希望繼續以同樣的方式,協助更多外籍學生認識客家文化與台灣這片土地。
脫口秀融入眷村情懷 林昇威笑談跨文化生活觀察
藝文
第1795期
脫口秀融入眷村情懷 林昇威笑談跨文化生活觀察
2024-10-04
【記者何依庭新北報導】第一屆大專盃脫口秀大賽日前落幕,新北市於9月28日在空軍三重一村舉辦新北眷村文化節,邀請前八強選手以眷村為主題輪番表演。其中來自馬來西亞的林昇威,不僅榮獲第三名的佳績,更以著名歌曲〈愛拚才會贏〉融入表演,為現場帶來懷舊而活潑的氣氛。 在準備比賽過程中,林昇威深入走訪空軍三重一村,了解眷村的建設、歌曲與文化情感。此外,林昇威小時候曾住在馬來西亞檳城的傳統聚落——水上人家,他認為,住在橋邊村民互助的生活模式,和眷村的生活習慣非常相似,這段經驗也有助於他對眷村文化更加理解。 在參訪空軍三重一村時,林昇威無意間看到園區內的黑膠唱片海報牆,啟發自己用熟悉的歌曲〈愛拚才會贏〉作為表演素材,其中這首歌的經典歌詞「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不僅符合眷村人們的刻苦精神,脫口秀大賽評審龍龍(林千聿)也認為這首歌體現林昇威隻身來台求學的辛苦處境。 談及為什麼以脫口秀作為媒介,林昇威表示以前偶然接觸到西方國家的脫口秀節目,「因為脫口秀面對觀眾的靈活性較高。」林昇威會根據現場觀眾的反應調配表演內容,並利用脫口秀輕鬆且平易近人的特性,讓人關注他想傳達的議題。他擅長以自嘲的方式,先讓觀眾覺得內容有趣,再逐漸從表演中融入自己真實的生活觀察,盼聽眾藉此反思、設身處地外國人在台生活的感受。 從初賽看著林昇威成長,評審龍龍(林千聿)讚賞,林昇威在這次以眷村為主題的表演,不僅沒有被題材侷限,更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去詮釋一種嶄新的眷村文化理解。第一次接觸脫口秀的觀眾紀錦意則表示林昇威的脫口秀節奏流暢有趣,「很適合作為文化交流的方式,去了解其他國家人們的看法。」
【大學事】交織跨國情感 接待家庭計畫迎文化碰撞
生活
第1738期
【大學事】交織跨國情感 接待家庭計畫迎文化碰撞
2020-12-03
【記者周佩怡綜合報導】「要是無法當天慶生,有些國家只能允許提前,有些國家只允許事後。」謝雪玉接待境外生已有七年,過程中他學習到許多台灣習俗與他國不同之處,他以慶生日期為例,「台灣過生日只會提前過,所以會問問境外生的意願,但還是希望他們盡量能入境隨俗。」像這樣的文化碰撞、交流,正是「友善台灣──境外學生接待家庭專案計畫」的目標。 境外生們穿戴上傳統服飾及頭飾,一字排開站在招親台上合影,現場一片和樂融融。 圖/教育部「友善台灣──境外學生接待家庭專案計畫」全國計畫辦公室提供自民國99年規劃至今,「友善台灣──境外學生接待家庭專案計畫」是唯一由中央政府主辦的接待家庭計畫,專門接待大專院校境外生。不論境外生就讀時間長短,皆符合申請資格。與一般常見營利、長期共處的寄宿家庭不同,接待家庭計畫除個人開銷,家庭與境外生不必支付費用。此外,由於考量現代家庭平日作息,以及期望保留給境外生更多隱私與自由,計畫提倡學生平日住在宿舍,再利用假日與接待家庭相約出遊。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研究所的印度籍學生安南・普雷特(Anant Preet)認為計畫形式彈性又免費,預算有限的學生也能參與。且接待家庭不需親自打點境外生的大小事,因而減少他們的負擔。 接待家庭與境外生跟著師傅的指導,將麵皮桿平、捲起、壓扁,增加鳳梨奶黃酥外皮的口感層次。 圖/教育部「友善台灣──境外學生接待家庭專案計畫」全國計畫辦公室提供接待家庭需參與完整培訓課程,通過計畫審核才可以開始接待。家庭及學生透過網路、實體活動媒合,找尋興趣相近的對象。然而,層層關卡篩選仍無法保證配對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泰籍生何旭東提到,他上次與接待家庭配對後,僅偶爾與對方線上聊天,卻沒有實際相聚,「我只能一個人到處走走、閒逛。」雖然僅短期相處,有些接待家庭依然與境外生培養出深厚感情。接待逾30位學生中,謝雪玉與一位越南女學生情同母女。回憶起兩人相處的點滴,他眼眶泛紅地說:「我們感情真的很好,他會叫我媽咪,邀請我一起出遊、參加活動。」當兩人相識一年多時,謝雪玉因病接受治療,過程中頭髮漸漸掉落,越南生見狀,便毅然決然剪去一頭長髮,送給他訂製假髮。此舉深深感動謝雪玉,兩人現在仍保持聯絡。計畫推出至今並非一帆風順,計畫團隊多次碰壁。例如105年,計畫範圍從西部擴大至東部,讓境外生嘗試穿著傳統服飾射箭、圍圈高歌,體驗原住民文化。但是教育部「友善台灣──境外學生接待家庭專案計畫」全國計畫辦公室執行秘書許郁屏坦言成效不如預期,「交通是最大的阻礙,所以東部活動參加人數較少。」地理位置與交通不便不單造成學生困擾,接待家庭亦深受其擾,擔心自己是否會被境外生當成利用工具。去年加入計畫的花蓮接待家庭張筑聿表示,他會評估境外生是否有心融入家庭,「如果是那種把我們當成免費司機、民宿的人,那我就不會去接待。」他舉例,他曾拒絕同時向他申請接待的三位境外生,「這樣他們容易形成小圈圈,不會跟我們交流。」相較之下,都市地區交通發達,有利家庭與學生響應計畫活動,或私下聯合出遊。且都市的外國人較多,接待家庭習慣與外國人相處,心態較開放,與境外生相處也較為熱絡。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人員介紹台灣抓周文化,引起大家的興趣,紛紛拿起手機拍攝。 圖/教育部「友善台灣──境外學生接待家庭專案計畫」全國計畫辦公室提供配合新南向政策,計畫106年決定開放新住民家庭加入接待行列。然而,許郁屏無奈地說明,現在加入計畫的移民家庭較少,其中又以東南亞家庭為主,「未來會繼續努力增加新住民家庭的數量與多樣性。」此外,今年因應疫情影響,計畫加速數位化,除推出線上接待家庭培訓課程,之後更有意拍攝影片,向尚未來台的境外生宣傳台灣友善的環境。
破傳統框架 青年歌舞促文化交流
生活
第1658期
破傳統框架 青年歌舞促文化交流
2017-09-27
【記者謝佩如新北報導】「客家三大活動聯合出擊」23日於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舉辦,這次力邀青年表演團體,讓民眾了解客家文化不只固守傳統,更注入青春活力,而演出內容融合異族風情,透過原住民舞團與巴西森巴舞團的加入,擦出新火花!節目由森巴舞團開場,穿著華麗的舞者,隨激昂的拉丁旋律扭腰擺臀,接著高亢的歌聲響起,身穿族服的原住民赤腳起舞,女生舞蹈柔美優雅,男生舞蹈則強調力氣與強壯,常有跑、跳等動作穿插,不只舞蹈,原住民熱情的嗓音也融入表演,最後以一聲宏亮的呼喊收尾,漾客舞團手捧桐花隨著笛聲起舞,將客家樂曲結合芭蕾舞,讓民眾耳目一新。 出力舞集注入青年活力以呈現阿美族傳統舞蹈之美。 圖/謝佩如攝其中原住民舞團「出力舞集」的團員黃麗媛與風佳琪,分別為龍華科技大學與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學生,黃麗媛說:「每年回去參加豐年祭時,都可以明顯發現年輕人一年比一年少。」她們強烈感受到傳統文化正在流失,因此希望透過表演,將原住民舞蹈繼續流傳下去。此外,這次演出首次與森巴舞團交流,她們認為森巴舞很有趣但不容易上手,因為身體靈活度與柔軟度是跳好森巴舞的關鍵,也必須隨時注意身體的重心,否則無法將活潑、熱情的森巴舞完整呈現。欣賞完精采的室內舞蹈表演後,即使戶外天氣悶熱,民眾仍紛紛下樓至露天廣場,一同欣賞客家歌謠,一享「耳福」。客家學生歌手陳孟蕎從小在客語的薰陶下長大,熱愛唱歌的她便決定將她喜愛的兩樣事物結合,走出與其他年輕歌手不一樣的路。陳孟蕎曾因聽眾少而感到挫折,為了突破困境,她將現正流行的饒舌(Rapping)元素融入客家歌曲,吸引更多年輕聽眾了解客家文化。她感嘆:「每次參加客家集會都看不到年輕人。」因此,喜愛客家文化的她便產生使命感,決心把客家文化延續下去。 演唱經驗豐富的陳孟蕎用清新嗓音演唱客家自創歌曲。圖/陳孟蕎提供Rhema樂團主唱簡銘峰為中國文化大學學生,特別的是,本身雖是原住民的他,卻將客家歌曲列為表演曲目之一。他表示,透過不同傳統文化曲風的相互碰撞,能激發多元的音樂靈感,雖然Rhema成團時間不算長,還在摸索各種文化的風格並融入音樂之中,但他相信「音樂是種語言並具有感染力。」觀眾只要聽到他們的歌曲,都能多少接觸到台灣傳統文化。 Rhema樂團使用西方樂器演出客家歌曲,賣力開唱 。圖/Rhema樂團提供現場民眾盧明宏表示,他十分慶幸參與此活動,對於現在仍有這麼多年輕表演團體正在為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延續做努力感到驚艷,也讚嘆客家文化竟然能結合原住民與巴西森巴舞蹈,對他來說是個難忘的經驗。
【敞心胸走出舒適圈 拒當文化弱智一】台文化智商低 刻板印象礙跨國溝通
專題
第1598期
【敞心胸走出舒適圈 拒當文化弱智一】台文化智商低 刻板印象礙跨國溝通
2015-05-21
【副刊記者/李丞凱 卜舒綺 邱柏勳】「文化智商」一詞源於商管領域,強調企業應以開放、尊重的心態來面對不同文化的客群與合作夥伴。近年來不少學者開始強調文化智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應了解不同文化內涵,尊重與包容彼此差異。 台灣地狹人稠,經濟發展仰賴國際貿易,因此許多人強調台灣人應具備「國際觀」,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和不同國家的人才競爭。然而日前網路評論作家張苡絃在「關鍵評論網」撰文指出,台灣人雖然愛強調國際觀的重要性,但其實是缺乏文化智商(cultural intelligence, CQ)的「文化弱智」。 什麼是文化智商?美國克蘭納特管理學院教授鄂理(P. Christopher Earley)和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洪洵在西元2003年首先提出「文化智商」概念。他們定義文化智商為「在各種國家、民俗和組織文化環境中,能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有效互動的能力」。張苡絃認為,過往台灣強調的國際觀只不過是「菁英式」的國際觀,但回到日常生活中與外國人進行一般的對話時,就常常會遇到困難。 「就是對文化的理解不足吧。」東吳大學日本語文系學生白廷然說,自己的日文程度已經相當熟練,但當日本人在講笑話時,有時仍會無法理解,也常看不懂搞笑節目的笑點在哪裡。 「文化智商就像是跨文化的IQ與EQ。」吳鳳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助理教授賴明君分析台灣人的文化智商,認為台灣人雖然普遍能理解國際事務,但卻無法展現出適當的尊重與包容。她舉例,台灣人雖然很熱情,喜歡帶外國人到處走走,並介紹自己的好友認識,「但這種熱情對外國人來說有點吃不消。」 政治大學民族系副教授王雅萍以東南亞文化在台灣的處境為例,指出台灣對國際的認識受到資本主義、工業化等美、日觀點影響,常不自覺把東南亞當成第三世界的國家。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學士班學生楊璦芳也觀察到,許多大學生在申請國外志工時,傾向前往東歐、中南美地區,而非亞洲國家。楊璦芳說,有些人想把自己丟到不同文化挑戰自己,「有些人卻是因為有刻板印象,認為東南亞某些國家就是比較落後。」 文化智商是國際化時代下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東吳中國文學系學生魏郁心認為,文化智商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不同文化的人時,較能夠理解對方的立場和思維,不會侷限在自身民族慣有的思考模式,也能減少彼此的溝通障礙。 賴明君補充,文化智商對未來就業也有正面影響。與不同國家的人合作或是做生意時,理解不同的文化能協助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公司內各部門在聯繫、協商的過程中,文化智商也有助於不同的立場能良性溝通。下一篇:【敞心胸走出舒適圈 拒當文化弱智二】缺乏國際關心 外語學習欠文化理解第三篇:【敞心胸走出舒適圈 拒當文化弱智三】主動與各國交流 提升自身競爭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