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大學人】擊劍國手跨界設計領域 陳弈通體制外的斜槓人生
體育
第1804期
【大學人】擊劍國手跨界設計領域 陳弈通體制外的斜槓人生
2024-12-20
【記者吳妤潔報導】自信跨步向前,抓準時機刺中對手,得下勝利一分後激動喊聲。今年八月,年僅21歲的「擊劍王子」陳弈通初登奧林匹克運動會殿堂,成為國內時隔36年再度前進奧運的台灣男子鈍劍代表。儘管最終不敵地主選手恩佐・勒福爾(Enzo Lefort)止步32強,仍追平過去台灣的最佳紀錄。卸下擊劍選手身分,他還是位擁有設計長才的藝術生,更是從體制內教育改以自學方式升學,並一頭栽進設計領域,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八歲時,陳弈通參加體育夏令營,眾多運動項目中唯獨對擊劍情有獨鍾,就此開啟擊劍人生,「我小時候對某個東西有興趣的時候,就是想要全心投入,所以那時候一學就很想要全力打到職業。」自小就有主見的他,在參加不少盃賽後,萌生想要出國比賽的想法,陳弈通的母親黃意雯便帶著他出國,並在青年奧運、亞洲運動會及亞洲錦標賽等賽事中嶄露頭角。 陳弈通並不認為自己是天賦型選手,他說:「現在回去看覺得,哇,我好像真的花很多時間在場下。訓練時間外自己在家會一直練,然後研究分析選手的影片。」不想輸但樂觀的性格,或許是他十幾年的選手生涯中未曾想過放棄的原因之一。黃意雯回憶起陳弈通小時候沒得獎,本以為他會很難過,卻見到他比賽結束後到便利商店買冰淇淋露出開心的面容,可見比起成績,陳弈通反而更專注在比賽的內容和過程,若是覺得自己表現不理想,回家後就會不斷練習,黃意雯以「瘋狂」二字形容,「他如果制定好目標就不會放棄,一定會想辦法達到他要的表現。」 相比大多數學生運動員以校隊或體育班作為升學志向,陳弈通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陳弈通一家曾因父親研究需要移居澳洲,國小三年級時他自澳洲返台,但因為銜接不上課程,便輾轉進入體制外教育。即將升國中之際,黃意雯考慮到體制內教育只有進入校隊或是讀書兩個選擇,且若外出比賽在學習進度上勢必會落後,便決定讓陳弈通加入自學團體。另一個原因,則是體制外教育給予了更多自由,「當初對體育班的印象就是如果你選的話,就只能走這一條路,選項會很少,但我不想被限制只能做這個(擊劍)。」陳弈通說道。他坦言,一開始年紀小,自律欠佳,常會漏掉作業,但後來發現這會出現許多問題,才了解到「為自己負責」的重要,比賽期間只要一有空檔,就會拿出電腦或是要讀的東西出來做。問到對想走體制外教育的學生運動員有什麼建議時,陳弈通不斷提到「自律」,認知到自己需要什麼也更有助於尋求協助和保持對運動的熱忱。 而在體制外教育的過程中,陳弈通在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副董事長徐莉玲的欣賞下,發覺自己未來也可以往藝術領域邁進。「有一堂課我讓學生找出舊鞋盒做出一個動物,但只有弈通用舊鞋做出一隻老鼠,因為他覺得用鞋子做更有趣。」徐莉玲笑著分享,「弈通真的是很特別的孩子,很少可以看到一個孩子有勇氣挑戰老師給的題目。」 目前陳弈通就讀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在他的Instagram作品帳號上,時常可以看見他分享利用不同媒材設計出的運動員模型、球鞋和平面設計等作品。而他的創作靈感多半源自於運動和普普藝術,他笑道:「運動的動態我覺得是很抓人的。」談起陳弈通在擊劍和創作時的差異,黃意雯認為他在擊劍時表現出較為強勢的一面,但在藝術創作方面則是展現自我的抒發和療癒,「有時候他的作品人家喜歡,我覺得是因為他很真誠地把自己生活的題材放在上面。」 對陳弈通而言,不論是擊劍還是創作,都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談到未來目標,凡事追求完美的他希望在藝術設計領域不斷突破,「做設計可能都會這樣,就是你看到很多,然後會覺得我一定要達到這個水準,會覺得之前的作品都不夠好,可是就是這樣才會進步。」面對陪伴自己最長時間的擊劍,他則希望能夠持續奪牌,「我很享受在場上的感覺。我很喜歡做,我就繼續做。」
枯朽枕木上的雙軌人生:舊法如何海納公務員的多元職涯?
專題
第1764期
枯朽枕木上的雙軌人生:舊法如何海納公務員的多元職涯?
2022-04-07
【專題記者劉亭妤、張博涵、羅子恆、吳凱西綜合報導】民國111年4月1日,石明謹接受我們的採訪,這是他脫下警察制服的第一天。一如既往的是一席鮮豔的中華代表隊球衣,那是他不願脫去的第二個生命,足球。「別人說:『你今天下班後人生就可以海闊天空。』我說沒有,我的人生一直都海闊天空,端看你怎麼看這個世界。」石明謹自信地分享著最後一天當警察的體悟。被告席上的員警 雙軌人生現公服法爭議86年7月,石明謹步入台北繁忙車陣,成為交通警察,然而,身體裡不止息的除了車潮川流,還有為足球沸騰的熱血。91年,他投入所有積蓄創辦《足球主義》雜誌;100年起,受電視臺邀請擔任足球賽事評論員;108年起擔任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紀律委員會委員,「我從小就是個很瘋狂的足球迷。」石明謹看到台灣的足球環境亟需改變,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展開斜槓人生。在擔任交警時持續貫徹他的熱情,每逢賽季期間,即使上班12小時,睡眠時間僅有四個半小時,他仍在球評桌前播報凌晨開打的球賽。被問到:這樣不累嗎?石明謹回覆:「每個人的時間分配都是一樣的,問題就是你投注在什麼事情上面,人沒有不斜槓的,重點不是時間分配,而是你重視哪件事情。」石明謹對足球的執著,由此可見一斑。 石明謹身穿中華代表隊主場球衣,笑得燦爛,回憶起過去精彩的斜槓人生,他深信自己的能力可以為體壇與公職界的未來帶來改變。 圖/張博涵攝石明謹相信自己的價值藉由雙軌人生能更有效地發揮,然而,警局上級長官卻不這麼想,認為他違反《公務員服務法》(以下簡稱公服法)中不得兼職的規定:未經機關同意而頻繁兼職,以致公務員形象受損。去年12月移送懲戒法院,遭判降級和新臺幣20萬元罰款,石明謹雖提出上訴,仍被駁回,只能接受維持一審判決的結果。隱性兼職需求視而不見 公務員身陷舊法囹圄公服法制定於28年,此後並沒有做大幅度的修正,其中許多規範已跟不上時代趨勢,如第13條「不得經營商業」及第14條「不得兼職」,二者在經濟、勞動型態愈趨多元的情況下受到極大挑戰。 圖為民國27年武漢會戰前拍攝的國民革命軍。《公務員服務法》制定於28年並沿用至今,同一條法律約束了當時的公職人員與現代公務員。 圖/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提供法規內容預設:兼職頻率與時長將對公務員的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公務員若耗費過多時間與精神在第二份工作上,可能導致公共服務的品質下滑。以公服法第14條為例,法條寫到除了法令規定之外,公務員不能兼任公職或其他業務。銓敘部法規司副司長雷諶透露,現今根本沒有法源依據允許公務員兼職其他業務,意即單看法規內涵,公務員沒有任何兼職的空間。在交通部轄下單位執掌人事業務的小潔(化名)也表示,自己認同禁止兼職的規範,因為該單位的工作在固定工時之外也偶有假日勤務,若有兼職恐怕會影響正職效率。然而,現實世界並非如此運作。110年因新冠肺炎衝擊民生經濟,交通部推出汽車運輸業紓困振興方案,意外發現請領薪資補助的駕駛中,竟有805位具公務員身份,其中130人被認定違反兼職規定。我們在採訪過程中也發現許多公務員有兼職的經驗:某中學主任陳淨燕表示,曾有同事因經濟窘迫,選擇在下課後兼職洗碗工;在某交通部轄下單位工作的約聘人員明沂(化名)則是抱著打發時間、賺些外快的心態,下班後至餐飲業打工,一次四小時、一週四天,25年來不曾間斷;從事軍職的里昂(化名)透露,曾有同袍至修車廠打工,而他也曾在假日教小朋友溜直排輪,甚至為了不留下兼職的金流證據,以當面收現金的方式收取報酬。 里昂(化名)是中華民國國軍,過去曾在軍職工作之餘從事直排輪教學,賺取外快。 圖/里昂提供,劉亭妤、張博涵攝此外,隨著年金制度不斷變革,公務員的薪水開始難以保障退休後的生活品質,許多公務員因經濟因素不得不兼職,前桃園市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賴維哲認為,只要在不違反利益衝突及現行法律規範下,應該容許兼職補貼家用並酌以放寬,「不然公務員其實真的有苦難言。」「因為條文看起來就是嚴到不行的不准兼職,我們所有的解釋都只有一個目的:為了放寬。」雷諶認為現行法規確實過於嚴苛,因此銓敘部利用函釋(註一),斟酌各式兼職個案是否影響本職工作,再給予適當的開放。銓敘部更於108年11月正式明列允許兼職的工作型態,相對於不得兼任其他「業務」——反覆從事相同類型的事務,只要個案不是經常、持續地從事該事務,就不會被認定為業務,從而不違反公服法。註一:函釋為解釋函令,針對法規有疑義之部分,為求法令適用能統一所作成的法規解釋,有針對通案抽象法令為之者,亦有針對具體個案指示涵攝者,類型不一。函釋用字難精準 偶一為之爭點重重然而,在函釋中,「經常、持續」等描述卻成了判定個案時的模糊地帶。石明謹從100年開始擔任愛爾達電視臺球評,播報世界盃足球賽、歐洲冠軍聯賽、歐足總歐洲聯賽等,至107年共出席190次。懲戒法院的判決書中認定石明謹兼職次數頻繁,但兼職頻率在法規上並不見精準規範,只是單純以「偶一為之」等字眼來禁止公務員經常性兼職。然而「偶一為之」的標準為何,又該由誰定義,皆不得而知。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施能傑說:「什麼叫偶一為之?非經常性?標準由誰判斷?很多爭論點就在這個地方。」話雖如此,標準模糊的結果無法完全咎責於立法機關。因每個工作的內容都不同,法條難以清楚規範工作頻率,「偶一為之真的拉不出具體的界線。」雷諶表示,銓敘部無法一一了解個案兼職是否會影響公職,因此只能交由各機關判斷,「若機關認為一個禮拜從事三天兼職不算經常、持續,銓敘部也尊重,畢竟沒有統一的標準。」政大法律學系教授張桐銳也補充,法律很難以一段條文規範所有人事,何謂經常性,就只能依個案來判斷。長官握生殺大權 公務員兼職無「法」自保「以前的長官沒有意見,他覺得很好,還來跟我要簽名。」先後在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萬華分局的兩任分局長,皆允許石明謹在交通警察工作之餘擔任足球賽評,換到了現任分局長,卻踢到鐵板。但石明謹不怪罪現任長官,反而希望透過制度的通盤檢討,改善整體的兼職審查亂象。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理事長何昀峯點出個案兼職審查的問題,「函釋只能做價值判斷,個案審查是讓主管機關有最大的權力要你生還是要你死。」對此,雷諶回應,雖然最終的認定與移送懲戒的權力皆為機關首長掌握,但機關首長理應參考人事主管的建議和考績委員會(註二)的評估結果,「權在他(主管機關首長),但是他會透過一個民主或是內部合意的機制去做決定。」執掌人事業務的小潔也補充,考績委員會中包含機關首長、人事主管以及部分職員,並非由長官憑個人意見武斷決定。雷諶更強調,假使機關首長有恣意裁量之嫌,當事人可以透過司法審查的方式來確認、保障自身權益。註二:考績制度是人事行政的管理制度,對國家公務人員在一定期間內的工作成績進行考核和評價,以此作為公務人員升降、調轉、培訓、獎懲的依據。石明謹對此卻不予苟同。他無奈地分享,自己的懲戒案第一審,法院僅參考臺北市政府提供的資料便做出判決,並沒有開庭,「法官覺得不需要你答辯,公務員就是要聽長官的,有什麼好答辯?」石明謹解釋,銓敘部授權主管機關判斷個案兼職是否影響工作,因此當主管機關已認定個案違法兼職並送來起訴書,懲戒法院將沿用主管機關的判斷為主,公務員難在司法中獲得翻案的機會。與其與主管相互猜忌、勾心鬥角,並戰戰兢兢地承擔被送懲戒的風險,公務員真正期盼的是更明確、清楚的許可兼職規範,使兼職的權利受到保障。施能傑表示,現在的制度即一場模糊仗,公務員難以保證正在從事的兼職工作合法;更甚者,即便是銓敘部,都無法確保個案被主管機關送入懲戒法院後,能夠在法律上站得住腳,「我們解釋時都會提醒當事人,如果是涉及司法判決,我的解釋法院是可以不採納的,所以你自己還是要斟酌。」雷諶無奈道。斜槓世代來臨 定義兼職成困境除了兼職審查方式引發爭議,在工作型態愈趨多元的情況下,如何定義兼職,也成了執法的困難之處。「不只饒舌輕鬆罩,量產軍公教,考上公務員。」饒舌歌手八八男(何世堯)多次在歌詞中提及過去任公職(臺中市政府農業局農地利用管理科科員)的生活。白天上班,晚上寫歌,若接到表演就請特休假,但八八男在職場中需保持低調,「我那時候覺得很不舒服,因為怕被人家弄,公務員身分阻礙了我的音樂發展,所以後來我就離職了。」 饒舌歌手八八男(何世堯)過去曾任臺中市政府農業局農地利用管理科科員,經歷白天上班、晚上創作的生活。 圖/八八男提供八八男認為公服法已不適用於現今社會,尤其在斜槓世代中,「工作」的意義正在改變,「現在盈利模式這麼多,直播、業配、YouTube收益是不是兼職?」雷諶同樣有感於時代變化,驚訝地說:「沒想到有一天連對著鏡頭吃東西都可以賺錢!感覺好像耗不了他的時間、精神,這跟以前立法的時代差太多了。」為因應多元的勞動型態,銓敘部曾在函釋中說明公務員可以經營YouTube,但不得營利或從事業配行為。雷諶解釋,因業配與行銷、促銷有關,可能同時涉及經商和兼職,但經商的懲罰較重,銓敘部希望未來修法時能將業配認定為兼職。公務員難追求興趣 公職牢籠箝制人才發展除了營利行為,公務員若參與非營利團體並獲取報酬,也需事先取得主管機關的許可(註三)。石明謹懲戒案的判決書中就提到,石明謹未經服務機關許可,擔任足協紀律委員,共出席五次並領取5400元的出席費、交通費,違反公務員不得兼任業務的規定。對此,何昀峯表示不認同,「非營利行為有什麼好許可的,連報備都不用。」註三:《公務員服務法》第14-2條:公務員兼任非以營利為目的之事業或團體之職務,受有報酬者,應經服務機關許可。機關首長應經上級主管機關許可。而在現行規範中,非營利團體包含社團,報酬包含餐費、車馬費等。「台灣有幾十萬公務員,這些人在當上公務員的那刻起,就沒辦法參與他喜歡的活動。光是公務員本身,我們就限制了多少人才,限制了多少投入在這個環境的力量?」石明謹舉例,教育部體育署為推廣運動,在部分聯賽中提供球員賽事補助,但台灣許多運動員在擔任教職後便不能請領補助,導致他們因經濟因素被迫放棄運動,與體育署的初衷背道而馳。鬆綁與否的拉鋸戰 走向開放會使公務員失職嗎?事實上,公服法的改動與社會大眾對公務員的想像息息相關。施能傑認為銓敘部不願大幅度鬆綁,是因我國社會對公務員抱持極高的期待。他舉例,西方國家多認為公務員與國家之間類似勞資夥伴關係,與一般勞工無明顯區別,「如果是這樣,那以《勞動基準法》直接規範公務人員也無不可。」張桐銳也表示,只要社會有共識,公服法就可以朝民眾期望的方向走。然而不可「瀆職」是目前台灣社會反對公務員兼職的主因。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秘書長張旭政認為,開放兼職會使公務員覺得自己不必盡忠職守。交通部轄下單位人員明沂更補充:「公務人員是透過國家考試選任的,應該把專業發揮在工作,不需要去兼職。」但施能傑並不認同,假如公務員因兼職而怠慢行政效率,可透過考績制度懲罰,「所以這個反對理由我覺得一點道理也沒有。」顯然若想推動法律的修正,首要目標即是翻轉民眾對公務員的認知。其他社會上的聲音則認為開放公務員兼職,可能使工作機會縮減,影響民眾的工作權益。對此雷諶認為,修法是要在禁止兼職的前提下適時放寬,並非完全開放,畢竟「已經有俸給制度性的保障,我不認為公務人員有理由去追求其他個人成就。」不過,石明謹卻不認同「與民爭利」的說法,「你有沒有想過人家為什麼要請一個交通警察去當球評?因為你對他(電視臺)來說有價值,如果請不符價值的人來,對有能力的人和雇主來說都不公平。」 網路上民眾反對公務員兼職的言論,如附圖。(資料來源/立法委員王婉諭臉書粉絲專頁、資料整理/張博涵、圖表製作/劉亭妤)銓敘部投鼠忌器 修法道路遍布荊棘見銓敘部網站,我們發現兼職類的函釋共逾百例,但逐案函釋絲毫趕不上現代快速增加的工作型態。修改法規的迫切需要,銓敘部看在眼裡,「我們106年就試圖擬定準確的規範,規定公務員兼職每周時數及報酬上限,工時是20至40小時、薪資約為基本工資。」雷諶說明。然而草案未公開、尚處研究階段時即遭媒體走漏,引來民眾與公務員的負面批評,「後來那個草案我們就撤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我們就再也不敢提到這個案子。」雷諶用「慘痛經驗」形容該次草案研擬,但若不做出改變,同樣的輿論將一再地迴盪社會與政府之間。這次,銓敘部決定修改公服法。三月底,立法院於一讀審查該法中有爭議的條文,包括14條的兼職、13條的經營商業。其中兼職規範改為同意制,規定任何有報酬的非經常性兼職皆需申請服務機關同意,而參與非營利團體事務則不再須經主管機關核可。雖說是該法十年來最重大的全文修正,但在部分立法委員眼中修改幅度仍然不足,立院無法取得共識,因此被擱置保留。本次銓敘部的修正方向,與張桐銳的想像不謀而合,「未來草案若通過,就會全部許可制,就會有比較明確的規定來個案處理,不會全都依賴函釋。」施能傑提出另類修正方向,建議參考美國法律採取的「紅燈理論」,即是法律認定沒有利益衝突問題的兼職都可以去做,但此理論的前提是把紅燈明確定義,「如何判斷利益衝突?他們的政府倫理局會發布方針 ,說明什麼情況是利益衝突,或是有疑慮的話也可以請教他們。」鬆綁、限縮、明律、全部許可......,改變的方式有很多,但任一改動都難以推行,最大因素在於公務體系相關議題得不到大眾的關注和支持。雷諶說:「公務員當然希望開放,但民眾一定不希望更開放,現在工作機會有限,如果這麼多的公務人員出來搶,民眾未必樂於接受。」更別提立法部門的態度,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理事長陳建宏表示,與黨團立委討論開放兼職的想法時,因為立委無法從中獲得選票與媒體曝光,可明顯感受到在對方眼中這並非急迫議題;何昀峯也指出公務員的選民支持基數有限,公務議題不論是執政黨或在野黨都沒有興趣。球評先發上陣! 聲請釋憲盼改革現行法規除了讓現職公務員無所適從外,也影響著欲踏入公務體系的年輕人。國立臺灣大學應屆畢業生貝貝(化名)有報考公職的規劃,但因自己目前參與人聲樂團,擔憂未來若進入公職,將有違法之虞,「我擔心演出也算兼職,所以有點退卻。」「如果將來有機會推動修法,那是讓後面的公務員可以少一支架在你脖子上的刀。」石明謹認為現行公服法損害了《中華民國憲法》保障的人民基本權,包含工作權及集會、結社自由,目前正為聲請釋憲做準備,將與民意代表、工會聯手,收集相關案例並預計於六月份提出聲明書。此刻,石明謹雖暫且委身於懲戒法院裁決結果並退出警界,但他也因此可以跳脫個人,站在全體公務員的角度,以另一種方式改變現況。若要朝鬆綁的方向前進,有兩條途徑能打破現況,一是提案修法鬆綁,二是放寬函釋解釋空間。前者將面臨輿論的考驗,後者端看銓敘部的解釋方式及態度,可能又會陷入標準模糊的窘況。施能傑呼籲,公務員為保障自身權益,對法規有疑慮時須多詢問機關人事單位,避免觸法。「服務民眾,把事情做好。」施能傑認為這是公務員的核心價值,陳建宏則相信警察的工作精神是法治、保護弱小,且在不違反工作本質的情況下,兼職是個人的基本工作權,應該被許可。陳建宏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先是人,成為公民後,再成為警察,脫下警服後我們是公民,應該享有公民的權利。」雖然零星,改革正在發生,但若無法從中獲得民眾關注,耗盡再多力量都是徒勞。要想從法制面著手,尋求一勞永逸的辦法,還須讓大眾拉近自身與公務員議題間的距離,才能完善全體公民的權益。
【專欄】跳脫教育體制 蔡君慧「扯」出斜槓人生
體育
第1693期
【專欄】跳脫教育體制 蔡君慧「扯」出斜槓人生
2018-12-21
【記者陳宣懿台南報導】漢堡店內,蔡君慧拿出預先影印的訪綱,雙手不時擦拭冷飲外表滴落的水珠,維護桌面整潔。從這些舉動可以察覺她謹慎認真的個性,這也反映在她的教學態度及待人接物上。蔡君慧曾為西元2017年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目前是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大三學生,同時也擔任台南市永康國民小學扯鈴校隊教練,已持續三年每週往返兩地從事扯鈴教學。面對周遭的人,她的態度謙和有禮,因而深受學生以及家長的愛戴。 蔡君慧眼神專注,動作流暢,「扯」出多樣的人生經歷。擔任永康國小扯鈴教練已達七年。 圖/陳宣懿攝跳脫體制 白天教練夜晚學生「因為看見同學在玩扯鈴,覺得扯鈴看起來很炫很有趣,所以請她帶我去找教練。」蔡君慧表示,國小的自己充滿好勝心,十分享受在台上演出的時刻。「體制迫使你跳出來。」蔡君慧坦言,她無法忍受每天追逐整潔、秩序和成績第一的體制內校園生活,因此在雙親全力支持下,高中時決定就讀國立台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夜間部,白天到永康國小教學,夜晚進修。蔡君慧從國三開始擔任扯鈴教練,她說:「高中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要適應一天內身份的轉換。」她沉穩地表示,白天擔任教練面對國小學生,夜晚當學生面對較年長的同學。透過跟不同年齡層同學相處,她更懂得與學生家長進退應對。「她是個成熟、穩重且有責任感的教練。」永康國小扯鈴隊家長會會長陳怡誠分享,每次練習,蔡君慧都會注重學生的細節動作,如腳的擺位,讓學生在比賽時能有更好的表現。 蔡君慧在學生面前展現成熟、穩重具有威嚴的一面,陪伴學生在扯鈴路上成長。 圖/陳宣懿攝專注做好每件事 工作機會敲門蔡君慧家中有一面佈滿扯鈴圓形輪廓的牆,是一路上不斷訓練的成果痕跡。「我還沒到台中唸書,就接到關於當地扯鈴教學的電話。」蔡君慧認為,專注在扯鈴領域,認真面對每個工作,機會將自動降臨。身兼選手、教練、學生等多重身份,現在的她生活充實而忙碌,但回首過往並非一路平順。她回憶,一次接洽幼稚園的活動過程中,校方在一切細節都敲定後詢問她的年齡,蔡君慧據實以報16歲後旋即被對方掛電話。她成熟地解釋,幼稚園校方需要對家長負責,因此不會責怪他們對老師年齡上的要求。扯鈴同好、台北市立大學學生許淳婷說:「專注在某件事情的人都是閃閃發光的,不管對自己的練習或要求,都能看出君慧對扯鈴的尊重與看重。」她認為,蔡君慧比她還勇於面對扯鈴帶來的挑戰。同學、中教大學生許鈞傑表示,蔡君慧常參與國際賽事與國內表演,展現積極的態度,令他十分敬佩。 蔡君慧家中有一塊鋪滿巧拼的區域,旁邊的牆上佈滿訓練扯鈴的痕跡。 圖/陳宣懿攝熱衷教育 散發正向積極人生觀扯鈴在中國稱為空竹,蔡君慧在前往中國交流時獲得一把印有賦的扇子,將之擺設於家中。〈空竹賦〉:「……無人提攜漫徒勞。」蔡君慧坦言,她十分喜歡這句話,因為有老師的指導與陪伴,令她少走很多冤枉路,才能達到今日的成就。她分享,教學經驗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曾有一位差點走偏的學生,因為接觸扯鈴,有舞台展現自我,被他人看見,提升自信,因而漸漸步回正軌。蔡君慧雙眼散發光芒地說:「陪伴孩子成長,即是最大喜悅。」她表示,看到孩子從不會到參賽,一點一滴進步,是陪伴孩子最迷人的地方。她未來目標考取教師執照,持續在教學領域上貢獻自己的才華,並且散播自己正向積極的人生態度。 蔡君慧家中一櫃收藏與學生間的回憶,她拿出2016年亞洲盃扯鈴比賽學生合照的杯子,眼神充滿感動地分享與學生間的點滴生活。 圖/陳宣懿攝 蔡君慧表示她非常喜歡〈空竹賦〉:「無人提攜漫徒勞」這句話,此為她在中國交流得到的扇子。 圖/陳宣懿攝 
π型世代來臨 斜槓青年勇闖咖啡人生
影音
第1687期
π型世代來臨 斜槓青年勇闖咖啡人生
2018-11-08
【記者黃俐榛、林奕辰、許容瑄新北採訪報導】熟練地沖煮咖啡、按下咖啡機的蒸氣閥,陣陣香氣從小店傳出。就讀淡江大學的黃奕偉是左轉靠右咖啡廳的創辦人,他在尚未畢業前就立志創業,成立一間咖啡廳。他親力親為選擇地點、設計店面裝潢,甚至參與施工過程,從零到有,只為一圓自己的咖啡夢。黃奕偉是淡大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學生,入學後的他發覺自己以後不會繼續往本科系發展,因此對未來感到迷茫,「一個大學生什麼都不會,我可以做什麼?」然而大一時,他走了和同儕不一樣的道路,選擇直接出外工作。儘管如此,他也坦言自己曾羨慕身旁朋友可以玩樂,對於自己只能工作感到很痛苦。黃奕偉的朋友翁曾宸分享黃奕偉以前到彰化跑業務的故事,透露黃奕偉當時為了省住宿費而浮現想到麥當勞睡覺的念頭,結果發現裡面全都是遊民,便走到外面的公園,翁曾宸笑說:「沒想到他就睡著了,就睡在公園 ,變成真正的遊民。」左轉靠右咖啡廳的店長林瑞閎則提到,他從黃奕偉身上學到沒有的東西,並表示,「我從來都不相信希望這件事情,但我在他眼睛裡面看到了希望。」「斜槓青年」有時被認為是三分鐘熱度的代名詞,也可能被當作是不務正業的表現,但黃奕偉則認為這是時代的趨勢。現在的他除了經營咖啡廳,也持續學習咖啡知識。儘管接觸的時間不長,黃奕偉仍主動參加咖啡拉花比賽,以精進自己的技能。黃奕偉更進一步提到,環境的改變造成「十年磨一劍」的說法難運以用於現今世代,並解釋,「我想要把每件事情都做出最大的價值,而不是我只是每個都去碰一下。」黃奕偉的咖啡廳成立至今已五個月,客源也逐漸穩定,為原本下班後空蕩蕩的工業區注入一股年輕活力。正如黃奕偉所說的「希望將每件事創造最大的價值,他從無到有的創業過程,證明了斜槓人生也能將多元興趣挖掘出專業深度。https://youtu.be/8evHM4KNNns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