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交織科技與神祕學 練柏宏引觀眾思信仰新樣態
藝文
第1819期
交織科技與神祕學 練柏宏引觀眾思信仰新樣態
2025-11-21
【記者王翊丞台北報導】「『思考』這個字的原意,其實代表著與星辰一起前行與沉思。」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當代視覺文化與實踐碩士班學生練柏宏,15日於水谷藝術舉辦個展《感知的星叢》,融合神秘學與科技媒介,反思科學技術重塑人們感受世界的方式。 科學與玄學看似對立,卻在當代形成彼此牽引的作用。「大家依賴科學無法驗證的力量似乎沒有減少,甚至在這個崇尚理性的時代,他變得更加被依賴。」練柏宏試著將非理性的視角,透過數位方式呈現,並探討科技在現今或許也成為神格化與迷信的象徵。作品〈Ask For_?〉以VR互動眼鏡模擬算命過程,讓觀眾能與連結ChatGPT的命理專家對話。此外,牆上仿造宗教組織的影像,透露出教主以神蹟或言論建立信賴的方式,與現今AI生成資訊十分相似。練柏宏藉此映照人們與數位科技互動,指出我們正處於被技術操控、難以辨別真偽的狀態。 「星叢跟螢幕這兩種發光物,在不同時代照亮人們的方向。」練柏宏認為現代生活經驗中,許多的思考其實與電子設備密不可分。在〈都是月亮惹的禍〉,練柏宏以三頻道的影像,分別呈現月亮在神話、歷史與人們心中的定位,他說:「月亮是跟人體很相關的星體,他在黑暗中照亮著世界,讓詭譎、隱密與瘋狂的情緒被看見。」然而,現今螢幕光逐漸取代月光,促使人們產生焦慮、失眠等非自然的狀態,練柏宏表示,這些人造光源反倒成為塑造與控制人類思想的媒介。 隨著電子產品與機器不斷演進,幸運物、信仰等內心依託也跟著需求改變。觀眾stephen(化名)說:「練柏宏巧妙運用日常題材,並結合科技與創意,讓人進一步反思看似日常的情境是如何與科技掛勾。」作品〈富饒神話〉結合網路迷因,例如「貓咪」、「美輪明宏」等成為好運與財富的象徵,以及「乖乖」用來維護機器順暢的形象。透過這些例子,作品表現出不論是具備實際效用,或只是單純提供心靈安慰,人們祈求好運的行動始終存在於日常生活。 「展場中過於怪誕與陰暗的光線,再配上詭異的配樂及投影幕,蠻讓人感到恐懼。」觀眾黃小姐(化名)表示,現場營造的氛圍讓人感覺身在某個信仰組織。練柏宏將展場化為神秘世界,以科技重新詮釋人們面對未知時的傳統應對方法,引導觀眾思考日常中不曾消失的信仰與儀式。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