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化身吸附劑淨化重金屬汙水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95期
紙材捻線編織成布 李儀柔翻轉文字傳訊意義
2024-10-04
【記者余亮儀台北報導】「文字就像是卡在我與事物間的一堵牆,我還沒感受到它們,就被文字強烈的擋在前面。」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雕塑組的李儀柔,即日起在Pièce舉辦《####: 李儀柔個展》。透過將報紙捻成線並編織成有彈性的平織布,李儀柔重組人們對文字的既定印象,表達不完整的文字也能傳達資訊的理念。 在現今高速運轉的世界裡,李儀柔認為缺少一個能讓人慢下來、仔細感受變化的地方。因此李儀柔將報紙上的文章撕碎成細小紙片,並將其脆弱、一撕就破的特性,透過扭擰、浸濕等的手法編織轉換成紮實的布料。藉由轉換報紙的型態,李儀柔重新定義接受資訊的方式,盼讓觀眾在去除掉「文字」這層屏障後,可以用另一種角度,靜靜欣賞布料上的色彩、織紋甚至是光影的變化。 談及創作過程,李儀柔先將紙材沾溼、揉擰後再進行編織,但相較起纖維較長且穩定的宣紙,由紙漿製成的報紙一沾水就容易碎掉、難以塑形,因此必須等其乾燥後再進行加固。觀眾洪浩然認為系列作品系列作品《2023-2024》,報紙呈現人們在相對月份的心理狀態,中每件幅創作作品的色彩多寡與編織的緊密度,反映當下接近特殊節日與過年時,歡樂的節慶氛圍與多數人當下的心情感受。 李儀柔將報紙切成數張小紙片,使字與字之間距離被拉長,放慢自己閱讀的速度。在系列作品《2023-2024》中,李儀柔將2023年一整年裡的報紙捻成線,以月為單位各編織成一塊布,並以製作的時間點作為作品名稱。對李儀柔而言,製線過程像是將時間轉化成實體物,以標本的狀態保存下來。同時,李儀柔也嘗試不同的編織組合,刻意使作品〈2023.05〉中沒有收邊的織法,就使視覺呈現上有截然不同的體驗。觀眾鄭美英說:「原本以為只是欣賞作品本身,但透過燈光照射,作品後的影子卻呈現出獨特的風貌。」 自小即習書法的李儀柔,在製作系列作品《2023-2024》時,也開始嘗試將線材的選擇從報紙延伸到宣紙。書法是李儀柔人生中磨練最久的專長,對他而言,宣紙上的文字也是圖像的一種。作品〈無題〉便是李儀柔將自己書寫過的宣紙,透過編織重組成一塊新的布料。它不像報紙有特定的時間點,而是將屬於自己的成長軌跡濃縮成布料保留下來。 展場中除了展示作品,李儀柔也在角落放置數綑線材、宣紙,盼讓觀眾透過自己的雙手近距離觀賞纖維的細節,以及感受紙張經過扭擰後從脆弱轉為扎實的狀態。「當我製完線後我會握住它,因為經過擰後的紙材反射出來的力量,跟薄薄一層紙的觸感完全不同。」李儀柔補充道。
新知
第1775期
AI辨識手寫軌跡 生成獨有書法字體
2022-12-14
由左至右分別為團隊成員邱世宏、劉沛勳、楊奕炫、廖祥任、陳玟伃、霧峰農工電子科老師洪睿懌、頒獎人和指導老師張傳旺。 圖/書法大師團隊提供【記者何予綜合報導】「現在的年輕人很少寫字,都是透過電腦打字。」為推廣漢字之美並帶動書寫,勤益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書法大師」師生團隊,開發「空中揮毫書法生成系統」,透過模擬真實手寫狀態生成獨一無二的字,同時解決商用字體的版權問題。此系統在第四屆大手攜小手智慧創新應用競賽獲得冠軍。空中揮毫書法生成系統由「空中手寫辨識」和「漢字書法生成」兩部分組成。首先空中手寫辨識會利用MediaPipe(註一)手部追蹤模型,建立手部21個關節點,藉捕捉節點位置的改變,追蹤畫面中手部在空中揮動的軌跡圖形。接著,再由書法生成系統,將描繪出的圖形生成出具有書法風格的字型,「不用準備毛筆、宣紙、墨汁,透過電腦運算就能寫出書法字。」團隊成員楊奕炫補充。註一:MediaPipe 是一項多媒體機器學習模型應用框架,透過MediaPipe可以達到手部追蹤、人臉檢測或物體檢測等功能。 使用者在空中比劃出字型後,選擇想要生成的書法風格,便能夠將手寫軌跡生成出該風格的文字圖檔。 圖/書法大師團隊提供團隊透過生成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註二)訓練「漢字書法生成」系統。楊奕炫以仿冒者和鑑別者作為比喻說明,團隊將書畫字帖作為資料給機器學習後,仿冒者會仿冒出類似的圖像,鑑別者則會鑑別仿冒圖和真實字帖的差異,「所以兩個網路一直對抗,就會讓模型成長得越好。」註二:生成對抗網路是深度學習中與人工神經網路相關的一項應用。相互對抗的生成網路與鑑別網路,可以大幅減少機器學習時需要的資料量。使用者只需對鏡頭書寫後選擇想要的字體,系統便會依手寫軌跡生成該風格字型。楊奕炫解釋,系統不會辨識手寫軌跡是什麼字,而是直接將圖轉換成圖,手寫字經過圖像編碼器後,會慢慢提取圖像特徵,經過圖像解碼器,一步步生成出書法風格的字型。 空中揮毫書法生成系統操作介面,使用者只需自備帶有攝影鏡頭的電腦,便可以在螢幕上看到描繪的字型和生成的結果。 圖/書法大師團隊提供「我們比較想解決的是商用字型,很多字型都要花高額的版權費。」指導老師張傳旺表示,將來此系統開放大眾免費使用,能提供設計師做出具有個人風格的字。因海報設計等製圖需求,而曾經購買商用字型的洪振嘉表示,在設計時為達到清晰傳遞資訊的考量,較少使用手寫風格的字體,即使使用也會為統一整體視覺,選擇每個字型樣式都經過精準設計的字體。「它固然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創新,但它不會改變字體製作、字體販賣的大環境。」洪振嘉說。張傳旺坦言:「觀眾對著鏡頭比劃,螢幕上就會出現,當然是娛樂效果比較大。」但他也表示,目前技術可以結合其他輸入方式,例如使用手寫板,或者直接將文字拍照上傳系統,便能有效率地生成字串,應用在製作春聯等用途。系統目前已可產出七種不同的書法字型,團隊未來將持續訓練系統,擴展應用範圍。
藝文
第1767期
陶藝文字跳脫平面 《揉合併貌》揭漢字新風貌
2022-10-05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碩士班學生陳庭怡的《練字》系列作品中文字「我」以及高偉凱創作的字帖。 圖/張倩怡攝【記者張倩怡新竹報導】當文字與陶藝碰撞,圓滑與銳利的線條映現眼前,揭露文字的嶄新風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碩士班學生陳庭怡與台灣勞工運動家高偉凱合辦的書寫陶藝創作展《揉合併貌》,以陶藝為媒材詮釋文字,揭示文字創作更多的可能性與價值。展覽於1日起在藤藝廊展出。此系列作品名為《練字》,承載了陳庭怡練習寫字的情感與經驗。在展間可以看到各色各樣的文字,亦能看到同一個字以不同的形狀出現。如一個「我」字,會因創作時情緒的差異,展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風貌,一者的線條圓潤而筆挺,另一者的線條則有些扭曲和萎縮,兩者都傳遞著創作者當下最真實的情感,「可能柔軟、可能鋒利,或是百變,都希望藉由作品來讓人感受我的感受。」他說。除了融入情感,陳庭怡也透過「文字、結構、空間」三者相互交織去詮釋作品,他說:「中文字的構成方式是由六書組成,在我的創作中會利用結構去做結合。」也因為漢字的結構提供極大的發揮空間,讓他能將情感自由地注入,使文字展現不同的形狀,「中文字的組成也有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一個的文字,這樣的關係可以使文字和結構有很多種變化,再加上空間,那會是更多面向的表現形式。」他說。 觀展者與《練字》系列作品中文字「我」和高偉凱為其寫的字帖互動。 圖/張倩怡攝談及這系列作品的靈感來源,陳庭怡認為是啟發自生活經驗,「我就覺得語言其實蠻有趣的,可能說了這個字,但是別人理解的方式不一樣。」他說。這些日常溝通中出現的小誤會,反倒成為他的創作靈感,他發現人們可以「用自己的想法解釋某個字」,也讓他有了「用自己的情感詮釋某個字」的想法,如當中尖銳的線條透露著他的鬱悶,或以柔軟呈現他對該文字的親近。共同參展的高偉凱則展出書法作品,平面的創作與陳庭怡的立體文字形成鮮明對比。他表示陳庭怡的文字陶藝作品非常新鮮並具啟發性,「漢字本身是從具體的事物變成圖畫,慢慢距離圖畫愈來愈遠,變成線條為主。」他說,並表示在書法作品中,頂多以大篆和甲骨文等字體回到畫面的階段,陳庭怡的作品則復原到最原始的狀態。他也認為陳庭怡在這還原的過程之中融入個人情感和理性想法,重新讓文字的意義浮現,「在社會越來越不重視漢字時,重新找回我們對漢字的感覺。」 台灣勞工運動家高偉凱的書法作品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碩士班陳庭怡的文字陶藝作品。 圖/張倩怡攝藤藝廊執行長張心寧表示,一般而言,大眾對書法展的聯想就是平面,且沒有顏色表達情感,而陳庭怡的文字陶藝作品則以立體的形式引導觀眾體會文字。而此次展覽,藝廊方也請高偉凱按照陳庭怡的每一份作品帶給他的感受去寫字帖,讓平面書法與立體陶藝文字相輔相成,以更多元的角度引領觀者體驗文字之美。
藝文
第1640期
書法篆刻多變 鑿出文字美學
2016-12-08
【記者周欣儒新北報導】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與泉州師範學院書法系,4日至10日於台藝大美術書畫大樓合辦《當代書法篆刻觀摩展》。兩系師生以手工篆刻藝術品,展現書畫藝術在電腦發達的時代無可取代的價值。 許宸家(左)、邱奕寧(中)、余玟陵(右)三人在邱奕寧的書法作品前合影。圖/周欣儒攝台藝大書畫藝術學系進修部學生邱奕寧,對多種篆刻樣態皆有深入研究。系列作品《半弄室印存》,調整每一個篆刻作品中的紅白比例,結合中西手法,時而奔放,時而收斂,呈現深厚功力。字體從古代的經文體到現代篆書,彷彿可以看到濃縮的篆刻史。邱奕寧表示,每一個作品就如同自己的兒女,都是無價之寶。 邱奕寧作品《半弄室印存》,包含多種佈局、字體呈現,並將篆刻史濃縮在作品中,充分展現她深厚的功力。圖/周欣儒攝系列作品《道》以鳥蟲篆篆刻,雖複雜難懂,卻十分細緻清新,如溫婉嫻靜的大家閨秀,規矩中不失花俏。台藝大書畫藝術學系進修部學生許宸家表示,鍾情於戰國時代鳥蟲篆,利用《老子》的經典名句,展現作品的禪風。台藝大書畫藝術學系進修部學生余玟陵,則用大膽、粗獷的風格,呈現典雅的情詩於系列作品《虛度時光》中,展現篆刻中的霸氣,獲得評審青睞。余玟陵表示,篆體字講究力度,但力氣較其他人小,所以每次比賽前都要練習很久,才能刻出滿意之作。 許宸家作品《道》,運用戰國時代的鳥蟲篆表現道家《老子》的經典名句。圖/周欣儒攝 余玟陵表示,喜歡將優美的情詩雕刻在作品上,此為作品《虛度時光》。圖/周欣儒攝傳統篆刻要求甚多,從印文選擇到裝裱必須花許多時間。首先,挑選印文時必須謹慎,若刻到一半發現挑錯文字,只能重新開始。接著,將印文的所有字濃縮於方寸之間,思考如何均勻呈現每一個字的形體。再使用毛筆、墨水將印稿描繪到石章上,利用平口刀鑿出作品。最後依篆刻作品的排列,決定使用紙張類型、裝裱方式,才能完整呈現。沒有涉獵篆刻的民眾欣賞篆刻時,通常注重是否能看懂字裡行間的意義,而非注意篆刻的視覺效果。例如運筆用刀的輕重、墨跡乾溼程度、作品的紅白分布、字體均勻度。台藝大書畫藝術學系系辦公室助教林育正表示,欣賞篆刻作品時,對它們的想像不能只是寫字、刻字,應要跳脫是否看懂,觀察創作者如何運用工具巧妙的排列出方寸之間的大千世界。觀眾劉宜涵說:「看了展覽後,發現中國文字之美,除了想看懂文字、想了解外,更會因此想學。」 紅白色的部分為篆刻作品面拓印,而黑白色部分為石章非作品面經設計後,雕刻拓印而成。除了注重作品面外,更要注重各面的設計。圖/周欣儒攝
藝文
第1638期
【專欄】郭家君自學成才 英文書法繪商機
2016-11-23
【記者劉祐齊綜合報導】「不想要讓大家覺得,總有一天就是會向現實和輿論屈服!」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學生郭家君利用水彩筆及色鉛筆寫英文書法,創作出療癒、清新的商品,廣受海內外客戶好評。從將升學考試當作唯一目標,到找到興趣發揮長才,郭家君證明只要堅持將自己擅長、有熱忱的事做到最好,興趣和工作並不衝突。「我想找到一個新的目標,重拾自己的興趣。」升大學的暑假,郭家君看到國外藝術家英文書法的創作,英文字母多樣的變化喚起她體內的藝術細胞。然而,國內沒有相關課程,所以她從黑白線稿開始練習,嘗試不同的創作媒材,逐漸發展出以水彩筆及色鉛筆進行創作,並以自己有共鳴的英文語句作為創作題材。「希望別人能感受到正面的能量,這也是我的創作初衷。」至今,郭家君已在網路平台賣出1600多件商品。「一手包辦完成工作,特別有成就感。」除了網路商店內部的細節設計,還要與客戶溝通,同時兼顧學校的課業。「從來都不覺得是被迫工作,而是享受不斷進步的過程。」「對我而言應該算是找回自我吧!」從沒想過可以有如今發展的她認為,比起以前更有自信,會繼續嘗試不同的創作手法與內容,在這條創業路上努力。「或許在這個領域,我可以將才能發揮最大值。」 郭家君自學英文書法創作,以優美而溫暖的筆觸寫下激勵人心的句子。創業至今廣受海內外客戶喜愛。圖/郭家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