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15期
《送報伕》談勞動者 融舞蹈訴壓迫
2019-11-28
【記者吳曼嘉台南報導】表演者時而用力踏地,時而高舉報紙,表達勞動者的無奈和辛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班芝花劇團年度製作劇目《送報伕》,23日在台南市八田與一紀念園區首演。此劇從作家楊逵的短篇小說〈送報伕〉發想,並融入舞蹈元素,演繹日治時代遭受壓迫的勞動者心境。 永遠做不完的送報工作,面對資方的剝削,位居底層的勞動者起身反抗。 圖/吳曼嘉攝楊逵所寫的〈送報伕〉,描述台灣人楊君隻身前往日本求職,在高失業率的日本,他奇蹟似地找到送報的工作。在前輩田中的帶領下,楊君逐漸熟悉這份工作,卻發現自己和報社裡的其他勞工,皆遭到老闆惡劣對待和壓榨。後來,勞工們團結一心,起身反抗,推翻資方所有不合理的制度。 後方的勞動者,將手伸向前方,拿起一張報紙撕成一半後,包裹著手裡的玫瑰花。 圖/吳曼嘉攝過去以〈送報伕〉為主題的表演多為談話或戲劇形式,而班芝花劇團的作品《送報伕》,則以舞蹈劇場的方式展演,藉由對身體的想像力,表演者試圖「成為」勞動者,而非「扮演」勞動者。導演馮靖評說:「藉由身體創造出來的動作去說一件事情,裡面的人文關懷跟社會關懷是特別強烈的。」他強調,關注弱勢族群一直是舞蹈劇場的核心價值。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班芝花劇團的表演者穿上「足袋」,足袋有厚厚的橡皮底,穿著就可以走路或做工。 圖/吳曼嘉攝班芝花劇團的團員來自不同系所,他們通常沒有舞蹈底子。目前就讀南藝大藝術史學系、飾演田中的曾美樺說:「從小到大沒有接觸過舞蹈,所以肢體相較於其他人一定會比較僵硬。」因此在身段、肌肉方面,導演訓練得較為嚴苛,曾美樺也會在每天睡前自主練習,透過持續精進,他才能演出角色的靈魂。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班芝花劇團年度製作《送報伕》,以楊逵的文學作品〈送報伕〉創作發想而來。 圖/吳曼嘉攝並且,表演者其實不曾接觸像送報伕般辛苦的工作,南藝大藝術史學系的表演者蔡煜凡表示,以前他們只會進行肌肉訓練,但飾演一名勞動者,要用自己真正的力氣,而不是經過鍛鍊的肌力,才能彰顯出勞動感,因此在過程中要把自己逼到極為疲累的狀態。也因為學校附近有菱角田,他會透過觀察摘菱角的婆婆,看婆婆的腳怎麼從泥濘中拔起來再放回去,蔡煜凡經由模擬勞動者實際的工作狀態,轉化出表演中的動作。蔡煜凡也提到,過往他參與的表演都是遵循劇本演出,但是舞蹈劇場卻不一樣。他說:「導演會給我們指示,像是『我要一個革命、剝削的感覺』,我們想像及揣摩,當下感受到什麼樣的心境,便透過肢體即興表現。」觀劇民眾楊秋霞認為,這是一場非常具穿透力的演出,表演者奮力地嘶吼、伸展肢體,且當他們用力踏步,塵土隨之揚起,觀眾也可以跟著進入勞動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