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槌球亞太盃開打 各界好手互享經驗
體育
第1784期
槌球亞太盃開打 各界好手互享經驗
2023-11-01
【記者孔德皓台北報導】細心瞄準、控制力道,紅球與白球在一片翠綠草地相互撞擊滾動。2023亞太盃台北槌球公開賽10月28日至10月30日在台北市觀山河濱公園舉行,來自亞洲、大洋洲各國家地區的好手齊聚一堂,比拚槌上功夫。不過,相比中老年人的活躍,在賽場上的年輕身影屈指可數。 槌球特別受到中老年人喜愛,除了要求揮擊的精準度,戰術更是槌球比賽的一大要點。  圖/孔德皓攝 每位選手穿上號碼背心,數字代表該選手在比賽中擊打的順序與能夠擊打的球。 圖/孔德皓攝本次代表基隆和平島參賽的李奇是少見的大學生選手,來自德育護理健康學院的他,因為父母皆參與槌球運動,在國中時便被家人帶進槌球的世界。他說明,身邊打槌球的人大多為老年人或是國小、國中生,他所在的隊伍也會到基隆當地的國小推廣槌球。除了教導國小學生,目前大四的他也試著邀請身邊年齡相仿的朋友參與槌球,「目前找到兩個有意願的跟我一起打,有教他們一些打槌球的觀念。」 槌球的擊打分為觸擊與閃擊。閃擊將己方與對手的球踩在腳下,並打擊己方的球將對手的球移動到有利於自己的位置。 圖/孔德皓攝同樣是這次比賽中少見的年輕選手,代表香港出賽亞太盃,就讀香港科技大學的石銘豪,八歲在公園初識現在的教練,便對槌球產生興趣,今年已是他接觸槌球的第12個年頭。談到香港槌球發展,石銘豪表示,在香港槌球被稱作門球,而香港設有三大賽事:全港門球聯賽、全港門球大賽以及萬年青頓門球比賽,賽事中排名較前的選手獲得積分,並作為參與國際賽事的選拔標準。聯賽提供選手競爭的舞台,且得名者有機會代表香港出賽,讓年輕的選手更願意投入槌球賽事,也提升槌球在年輕一輩的影響力。 就讀香港科技大學,代表香港參賽的石銘豪是本次亞太盃少見的年輕選手。 圖/孔德皓攝對於台灣從事槌球運動多為高年齡層的現象,中華民國槌球協會理事長林錦富點出,槌球重視觀念與戰術,對身體的負擔較小,又能達到運動的作用,因此中老年人更有意願參加,「有些7、80歲的長者,走路運動比較慢一點,但他們在打的時候就要彎下腰撿球,這也算一種復健。」他補充,對長者而言槌球能作為一種休閒活動,甚至能讓他們出國比賽,給予長者很大的成就感。 除了大學生,本次亞太盃更有國小學童參賽。帶領三位國小生參賽的桃園市立東明國民小學槌球校隊教練李永宸提到,東明國小將槌球納入體育課教學項目,一學期大約會上八堂課。「槌球是一個很用腦的運動,是一個團隊合作的東西,最難學的是戰術,打槌球能讓小朋友專注力更高。」對於該如何將槌球擴展到大專院校甚至是更低的年齡層,李永宸與林錦富皆認為政策、體制尚須改善。由於槌球沒有升學管道,因此學校對於推廣槌球的意願也會降低。不過林錦富也提到,近年協會嘗試扎根校園,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接觸槌球。「彰化和雲林大概有100多所國小在打槌球,如果大學成立槌球社團需要幫忙,協會除了送器材,也會找教練免費來教。」 來自桃園市東明國小的學生參與本次亞太盃槌球公開賽,為槌球場上少見的年輕身影。 圖/孔德皓攝
雲林國際槌球賽 各國好手共襄盛舉
體育
第1711期
雲林國際槌球賽 各國好手共襄盛舉
2019-10-30
【記者黃婕雲林報導】「2019年雲林國際槌球錦標賽」10月26至28日於雲林縣立斗南田徑場舉辦,吸引包含來自香港、泰國、阿根廷、韓國、印度、澳門,共80隊報名參加。本次比賽分為五人和三人賽制,在五人賽中從80支隊伍晉級16強的彰化伸港隊隊員、建國科技大學學生姚朝隆,是比賽中少見的大學生球員。「彰化蠻多學生在打槌球,平常都會約一約一起打球。」擁有七年球齡的他,因國中社團而接觸槌球,但高中時校內缺乏槌球老師,於是他自己找隊友、教戰術,帶領整支球隊投入槌球運動,更在106學年度青年盃全國槌球錦標賽,獲得高中組冠軍的好成績。 參與2019年雲林國際槌球錦標賽,來自建國科技大學學生姚朝隆,從國中接觸槌球至今已有七年球齡。 圖/黃婕攝「這次雖然沒有順利晉級,但能有機會和不同國家的選手一起交流也很不錯。」香港ZONE隊隊長、香港理工大學學生陳天晉談及槌球運動表示,香港槌球現況與台灣相似,參與者以中老年人為大宗。「現在持續在打槌球的都是從小就有接觸的人,因此推廣的第一步是非常難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分析,香港學生接觸槌球比率低,且多半選擇將時間放在課業上,要找同齡層一起打球的機會很難。而來自阿根廷,現就讀國立金門大學的尼古拉斯.海斯(Nicolas Heis)分享,自己到台灣念書才第一次接觸槌球,「打下去才知道槌球不簡單,需要戰術、適應場地等等,是非常吸引我的地方。」 參與2019年雲林國際槌球錦標賽的人士多為中老年層,青少年選手參與人數較少。 圖/黃婕攝在台灣,槌球盛行於中老年人之間,參與比賽的年輕人為少數。但彰化沿海附近的小學,在彰化縣後寮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傅禮聰的積極推廣下,幾乎人人都會打槌球。當初為解決全校學生不足的廢校危機,傅禮聰開始接觸槌球,並在校內成立槌球校隊,因為入門簡單且運動傷害少,吸引學生的同時,也成功拯救招生人數。為了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可以互相交流,他向彰化縣政府教育處提出國中小槌球比賽的想法,讓彰化所有學校都可以參與,獲得熱烈迴響。「縣市教育局不承認槌球比賽獲獎的名次,因此在升學制度上不加分,導致打槌球的人少。」中華民國槌球協會祕書長林錦富表示,曾帶隊到各國交流參與比賽,當時震驚於泰國、印尼的隊伍多半由年輕人組成,於是計劃在大專校院內推廣槌球,而目前仍在爭取成立雲林槌球培訓中心,若如期成立後,將會獲得經費購買器材給大專院校,做為培訓老師、社團的用途。 利用觸擊戰術,選手們可以有多一次的擊球機會,擊球時選手敲擊自球,利用衝擊力將他球擊往別的位置。 圖/黃婕攝
槌球人才斷層 盼大學新血加入
體育
第1638期
槌球人才斷層 盼大學新血加入
2016-11-24
【記者鄭順祥高雄報導】「2016年高雄國際槌球錦標賽」18至20日盛大舉辦,選手多為中老年人,僅香港隊伍有大專生參賽者。槌球盛行於香港年輕人間,但在台灣卻成M型化發展,大專選手尤其稀少。以初賽全勝之姿、最終名列前八強的香港ZONE隊,是本次比賽唯一有大專生參賽的隊伍。香港理工大學、隊長陳天晉表示由於香港槌球競賽不多,所以經常出國參賽,不僅增加競賽經驗,也學習不同國家選手的技術。 香港ZONE隊是全場唯一有大專生參與的隊伍,香港理工大學、隊長陳晉天沉穩擊球,力拚奪勝。 圖/鄭順祥攝提到槌球在香港的發展,ZONE隊領隊梁惠梅說明,槌球在香港稱為門球,一開始只針對長者推廣。但政府透過提供免費練習場地、減輕隊伍負擔的方式,加上開設社區門球訓練班,培養更多玩家。大學生參賽者從一開始的少數隊伍,至今已有40多隊,有時還須抽籤才能決定是否得以參賽。香港也將於12月4日舉辦「第一屆青少年亞洲門球錦標賽」,希望透過大型賽事讓更多年輕人看見這項運動。中華民國槌球協會聯絡人林沛君表示,國內起初引進槌球時雖也以老人為推廣族群,且近十年逐漸在國小發展。但由於槌球尚未進入「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及「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比賽項目,學生國中後無法以槌球比賽成績推甄學校,導致選手隨著升學逐漸減少。林沛君點出槌球發展十分依賴各地相關團體的參與。她以彰化縣為例,該地協會每年舉辦年輕人專屬大型盃賽、鼓勵教師參與裁判、教練講習、協助高中成立槌球隊。在積極推廣下,彰化縣國小到大學年齡層選手約500位,遠超過其他縣市。她也談起過去曾送球具給實踐大學修習老人照護相關學程的學生,希望大學生能多接觸槌球,也和老人更進一步互動。可惜同學雖樂意學習槌球,但僅限於課堂中和老人共同接觸,並未因此參賽。協會目前規劃參考泰國模式,透過培養大學生成為裁判,進而發展年輕選手。國外常有學生擔任裁判後因想了解規則,而實際參與比賽。協會初步擬定先向有老人照護科系的大專院校提出合作計畫。槌球和木球相似,但兩者在場地、球具、計分方式上有所不同。且木球因有列入全中運及全大運比賽項目,國內年輕選手較多,學校也積極協助培育。如全台大學多有開設木球課,甚至成立木球隊參加競賽。林沛君提到,中華民國木球協會原先從大專院校著手推廣,將球具送往各校並提供講習,木球也迅速在校園間興盛。因為發展起始點不同,兩者在選手年齡層上才有如此差異。 「閃擊」其他球是槌球的重要戰術,可幫助隊友得分、阻擋對手攻門,並獲得額外一次擊球權。 圖/鄭順祥攝 閃擊時,選手須將「自球」踩住,將觸擊的球靠攏自球,以敲擊自球的衝擊力將「他球」擊往其他位置。 圖/鄭順祥攝 槌球需要冷靜的情緒判斷停球點,如何運用觸擊、閃擊戰術讓自球達陣並幫助隊友得分是重要關鍵。 圖/鄭順祥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