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07期
老漁船變身海上藝廊 廢棄物構築海洋記憶
2019-10-03
【記者林琬蓉基隆報導】邁入第五年的「基隆潮藝術」表演活動,今年以「流」(flow)為主題,首度將廢棄的遠洋漁船作為展覽場所,藝術團隊共同打造一座停泊在正濱漁港的海上美術館。目前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創作組的何彥諺,展出作品《老軌、蟒蛇、隕石和θ波》,使用老船的廢棄物品,構築出呼應海洋意象的空間。 基隆潮藝術的作品之一:《老軌、蟒蛇、隕石和θ波》位於漁船的冷凍艙裡。 圖/林琬蓉攝《老軌、蟒蛇、隕石和θ波》的展覽場所,位於遠洋漁船儲放漁獲的冷凍艙內,主要以既有存在的物件為素材進行加工。在空間內,觀眾的感官重新被開啟,能透過擺放的物件,以視覺感知作品。登船後走下階梯,步入昏暗的冷凍艙後,空間裡置放爬滿青苔的繩索、漁網與帶著髒污的毛巾,船艙內也特別敞開一扇窗,隨著陽光照射的角度,照入船內的光影也會產生變化。何彥諺也期盼觀眾經由聽覺和觸覺,感知到船員活動的樣態。空間內迴響著儲油槽的環境音和說話聲,定時噴霧裝置也讓空間氤氳著濕氣,在聲音交錯流動、霧氣瀰漫環繞下,空間彷彿是艘行駛在海上遭逢煙雨的船。就讀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的陳臣,看到在密閉的船艙有很多毛巾掛著,「想到當時的船員可能做完體力活,用毛巾擦汗,而噴霧讓他們可以解解暑氣。」 作品使用定期噴霧裝置,讓空間充滿濕氣,主要是為了維護青苔的生長,一方面也能營造出不同的氛圍。 圖/林琬蓉攝 空間中吊掛的毛巾並非全部都是真的,有幾條是以石膏入膜後浸機油製作而成。 圖/林琬蓉攝回想以船作為創作場域的原因,何彥諺表示,靈感來自目睹民眾圍觀和平島上的古修道院遺跡,當時民眾靠著挖掘出來的物件去想像歷史的場景,而他認為建構出的場景,也能讓民眾自行去想像不存在的人事物。他期望透過藝術賦予老船新生命,讓船艙的冷凍庫區變身成藝廊,藉由重新梳理在地文化的脈絡,使報廢漁船承載的海洋記憶,得以被觀眾重新記起。家鄉在基隆的民眾趙書儀表示,能在大船上自由探索的感覺非常棒,實際看到漁船時開始好奇背後的故事,渴望對基隆有更深的瞭解。並且,因船會隨著潮汐搖擺,參觀民眾陳依翎說:「一進到船艙就覺得斜斜的,整個往右偏,在喪失平衡感下觀展的經驗非常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