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止血帶自動感濕加壓 即時緩解患者滲血問題
新知
第1776期
止血帶自動感濕加壓 即時緩解患者滲血問題
2022-12-21
「智能透析止血帶」可幫助透析患者在兩個止血點施加固定壓力,避免施力不當影響血管健康。 圖/研究團隊提供【記者戴婧雯綜合報導】腎病患者在四小時的血液透析(註一)治療後,需要止血15分鐘,待醫護人員觀察並確認沒有滲血狀況才能夠離開,過程耗費人力和時間。長庚科技大學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師生共同組成研發團隊,發明「智能透析止血帶」,提供定時定壓和偵測滲血的功能,並於「2022第六屆創創AIoT競賽」獲得首獎。註一:血液透析也稱為「洗腎」,透過在體外淨化血液,幫助衰竭的腎臟排出人體代謝產生的毒素和水分。長期血液透析的患者需接受一週三次、每次4至6小時的透析。在血液透析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會使用較粗的針從患者的動靜脈瘻管(註二)抽出血液,經過儀器透析後,再將血液輸回患者體內,並在透析結束後止血15分鐘,「醫護人員會用類似魔鬼粘的止血帶幫患者止血,但有時患者打開止血帶了才發現到有滲血。」團隊指導老師余怡珍提及。團隊在智能透析止血帶上裝設可偵測紗布濕度感測器,判斷患者的滲血狀況,並及時透過系統自動加壓進行止血。腎病患者家屬楊畹莙對此也表示,感測滲血的功能可為患者和家屬帶來便利,「不用像以前壓不好,回到家還要一直往醫院跑,省下很多時間。」註二: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腎病患者需要一個管徑大且血流量多的血管通路,因此腎病患者需預先進行血管通路手術,將手臂的動靜脈連接在一起,形成動靜脈瘻管。若患者沒有適合的動靜脈,可利用人工合成材質製成的人工瘻管,作為動靜脈之間的橋樑。醫護人員會穿刺動靜脈瘻管,幫助患者進行血液透析。團隊成員吳宜宸表示,由於瘻管的血流量較大,且患者服用的抗凝血劑會防止血液凝固,因此止血的壓力和時間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止血恰當,會造成動靜脈瘻管瘤或栓塞等併發症。」然而,目前臨床的止血方法是由醫護人員手動拉緊止血帶,並時刻注意每位患者的滲血狀況,「我們沒有辦法知道他在止血點上施了多少壓力。」團隊成員林珈妤指出。 「智能透析止血帶」會將所使用的時間和壓力數據上傳至雲端,醫護人員可參考相關數據為每位患者進行個人化安排。 圖/研究團隊提供團隊將血壓計的加壓功能應用到智能透析止血帶上,提供定時定壓的功能,讓患者在規範時間內,以固定的壓力止血,避免影響血管健康。若在時間結束後依然檢測到滲血狀況,系統將會自動延長二分鐘的加壓時間,並增加2毫米汞柱的壓力,「不會一次加太多壓力,避免影響血管健康。」團隊成員吳佳昌解釋。另外,每次患者止血所使用的時間和壓力等數據,會自動上傳到雲端,供醫護人員作為參考數值,幫助患者找到最合適的加壓時間和壓力。除定時定壓和偵測滲血的功能外,團隊也預計在系統中加入瘻管健康的檢測功能,在每次加壓時可以檢測和更新瘻管的健康狀況。余怡珍表示,患者在一周內需要接受三次透析治療,「瘻管可以說是透析病人的生命線,但目前只是以聽診器或手摸去判斷瘻管的健康程度。」因此,團隊期許此項功能未來可幫助醫護人員省時省力,保障患者的健康。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教授余怡珍和雲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洪崇文,帶領兩校學生以「智能透析止血帶」在2022第六屆創創AIoT競賽奪下了智慧照護組的首獎。 圖/研究團隊提供
減輕外出重擔 洗腎器材帶著走
新知
第1683期
減輕外出重擔 洗腎器材帶著走
焦點
2018-10-10
【記者邱于瑄綜合報導】為改善洗腎患者的生活,甫畢業於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學生鄭庭瑄和林楷力發明洗腎輔助裝置「Breathing Kidney」,將「腹膜透析」洗腎器材整合成可攜式設計,也內建安全加熱功能,並結合物聯網以方便操作,此作品於日前更獲得「2018紅點設計概念獎」。Breathing Kidney將以往繁複的腹膜透析洗腎器材整合成行李箱設計,方便患者移動。相較需在醫院由醫護人員幫忙進行的「血液透析」外,腹膜透析患者儘管可自行選擇乾淨地點,使用透析液洗腎,卻受到洗腎器材重量及透析液保存和衛生的限制。 「Breathing Kidney」結合物聯網,並將腹膜透析器材整合至如行李箱般的箱子裡,方便患者生活。 圖/林楷力提供 「Breathing Kidney」結合物聯網,並將腹膜透析器材整合至如行李箱般的箱子裡,內含口罩、消毒酒精等器材。 圖/林楷力提供、圖表製作/葉伸怡、李育軒、呂立竹腹膜透析中,患者需將透析液加熱,使其與體溫類似,避免在輸入體內時造成不適,Breathing Kidney利用電熱片加熱,不僅較傳統的電毯便利,且可以直接使用APP調控溫度與時間,更結合物聯網,讓操作、記錄只需透過APP就能完成。「希望此產品結合科技趨勢,減輕患者的生活壓力,也間接提高患者的出門意願。」因親人腎病而接觸腹膜透析的鄭庭瑄說。以往腹膜透析患者在外出或是旅行時,必須帶著許多洗腎器材,包含紗布、體溫計、磅秤、血壓計等。此外,一包透析液約有兩公斤重,出門一天,用量約需帶上四包透析液,許多患者考量到器材與重量便不願出門。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吳鴻來表示,這項產品對於初接觸洗腎的患者幫助很大,可以避免新手外出準備時,不知如何下手。針對仍需改良之處,吳鴻來提到,Breathing Kidney的加熱設備需考慮飛安問題,同時託運也可能會造成設備損壞,且因必須隨身攜帶,如何減輕重量是首要考量。林楷力表示,目前此項產品已和廠商與醫院合作,進行改良,通過測試後可望量產。
長照新發明 提升醫療環境品質
新知
第1659期
長照新發明 提升醫療環境品質
2017-10-05
【記者王若穎綜合報導】「2017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於9月30日公布得獎名單,今年共有16國、845件作品參與角逐。其中,南台科技大學團隊發明的「脫針漏血感測智慧貼片」及大葉大學團隊的「運用水電池之尿布」,雙雙獲得競賽最高榮譽鉑金獎。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目前全台洗腎人口已有8萬人,洗腎時如果不慎脫針、漏血或感染,將有致命的風險。南台科大電機工程系學生邱緯翔、李齊、許鶯儀與工業管理與資訊系的蔡志茂發明「脫針漏血感測智慧貼片」,可在洗腎時大面積、分級鑑別漏血的程度,大幅降低病患死亡風險。邱緯翔表示:「目前有跟高雄榮民總醫院台南分院合作,已經完成了人體試驗。」 「脫針漏血偵測裝置」可在洗腎時大面積、分級鑑別漏血的程度,大幅降低病患死亡風險。圖/蔡志茂提供尿布疹是長期臥床老人相當常見的皮膚疾病,會使皮膚疼痛不已、搔癢甚至潰爛。大葉醫療器材設計與材料學士學位學程的劉桂萍與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學生鍾秉叡發明「運用水電池之尿布」。劉桂萍表示,透過偵測尿布濕度,並將尿液作為電解質,轉為動能驅動感測器,再透過應用程式(Application, APP)發送通知,提醒看護人員更換尿布。不僅解決長期臥床病患的尿布疹和褥瘡問題,也能幫助護理人員提升照護品質。 「運用水電池之尿布」透過偵測尿布濕度,並將尿液作為電解質,轉為動能驅動感測器,再透過應用程式(Application, APP)發送通知,提醒看護人員更換尿布。圖/專利技術媒合平台提供「脫針漏血感測智慧貼片」與「運用水電池之尿布」皆為創新發明,幫助改善醫療環境與品質。隨著人口高齡化,醫療也需要不斷創新演進。重要的不僅是研發新式醫療器材與技術,醫護人員如何應用創新設計,也是醫療變革的關鍵。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