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校園
第1802期
暨大電動滑板車上路 管理措施待完善
2024-12-06
【記者王立昊報導】國立暨南國際大學11月20日引進電動滑板車,取代舊有的電動機車,提供學生作為校內代步工具,也規定電動滑板車僅限校內使用,避免學生違規上路。然而,不少學生反映除了校外禁行,校內部分區域也設有電子圍籬,無法通行,且因人行道路面不整,滑板車難以行駛,呼籲校方儘快改善。 相較電動機車可以騎出校園,電動滑板車受電子圍籬的限制,一旦超過範圍就會斷電。暨大應用材料及光電工程學系學生徐韋彬表示,校方以電子圍籬限制電動滑板車的使用範圍,造成學生不便,「沒有機車的學生只能仰賴別人或公車出校,跟過去相比,少了一項選擇。」暨大土木工程學系學生伍耕綺也指出,不太清楚電子圍籬的設定,部分校園也被設定為禁行區域,需要特地繞路通行。暨大土木系學生姚慶宏則認為,暨大校園較偏遠,每班公車都須等半小時以上,學生願意放棄機車的機率不大,他指出,腳踏車更符合暨大學生需求,使用上也較少限制。 談及政策初衷,暨大主任秘書古明哲說明,校方期待引進滑板車後,能提供學生更多樣的交通方式,在校園周遭機車事故率較高的前提下,讓學生不用只依賴機車。針對電子圍籬的界定標準,他則解釋,校內禁行範圍是由廠商評估路面後,認為行駛容易造成車體受損,才禁行部分區域。對於學生認為滑板車使用較不便,古明哲表示,校方嘗試過洽詢不同廠商,可惜其他廠商意願不高,無法全面滿足學生需求。另外,電動滑板車目前處於試營運階段,他承諾,將蒐集學生意見,與廠商討論、一同改善。 談及暨大電動滑板車的使用規範,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長陳高村認為,規範都是合法的,但廠商的要求也無可避免,「設定騎行範圍屬於廠商管理的範疇,跟廠商簽約,好處是有成熟的管理制度,但就要面對他們的成本考量。」另外,他也點出管理多樣交通工具的困難,停車管理與路線皆須重新規劃。陳高村建議,校方應盡快完善與當前廠商的配套措施,如滑板車的動線規劃、行駛區域及停放點的設置,避免施行後與其他用路人產生衝突。
體育
第1798期
極限單車空中華麗翻轉 精彩表現破除負面標籤
2024-11-08
【記者吳妤潔台北報導】雙手放開單車,在空中翻轉360度,選手流暢地做出一系列華麗動作,引來全場驚呼。2024年臺北市極限運動大賽選手組(註一)決賽10月27日在臺北市極限運動訓練中心登場。賽事分成極限單車、極限直排輪和滑板三組,其中,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高瑞駿以分組第三的成績闖入極限單車組決賽,最終以第四名作收。 註一:賽事依參賽資格分為第一次參賽的新人組、12歲以下的兒童組與選手組 本場賽事的三個單項中,極限單車是最早加入奧運正式比賽的創新項目,選手使用車頭能旋轉360度的BMX自行車(註二)做出各種花式動作。高瑞駿是比賽中少數的大專運動員,從國中就開始自學極限單車,曾在2023年和2024年中華民國自由車BMX-FREESTYLE國手選拔中獲得男子菁英組第一名。談到今天的表現,高瑞駿表示由於四月時胸椎受傷,能維持過往的水準已經不錯,他分享:「今天最滿意的動作是Barspin to Tuck Nohander(註三)。在兩米五的Quarter(註四)做這個,在台灣是前無古人的,也是我這次最大的收穫。」 註二:Bicycle Motocross,是一種車輪直徑為20寸的自行車 註三:在空中轉手把一圈並解放雙手 註四:公園道具賽中的弧形道具 來自泰國的極限單車選手朗魯昂帕米(Rungrueang Phamee)以初賽排名第一之姿晉級決賽,最終順利奪冠。對此,高瑞駿指出國內外選手成績差異的原因在於國內設施不足,所以自己都是自費移地訓練,「最遠有到南法蒙彼利埃過,當地的訓練設施齊全而且完全免費。一趟出去約三到七萬。」滑板國家隊潛力培訓教練陳俊安也說道:「國外的場地除了非常多之外,現在基本上都是往世界級比賽的規模去設計。」他進一步說明,臺北市極限運動訓練中心是以極限三項(註五)綜合設計,但國外幾乎都有專門的場地,相較之下選手的訓練就會有所差異。 註五:即極限單車、極限直排輪和滑板 承辦單位Waypoint執行長羅威士認為,場地和教練培訓制度的缺乏是主要問題。他解釋,因為場地少,參與極限運動的人就少,能作為學習樣本的教材也就有限,「如果場地多了,就可以有更多玩家加入,有更多的舞台讓教練覺得這是一個市場。」就讀國立宜蘭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的藍元稚是2023年日本街式滑板世錦賽國手,也在本次比賽拿下冠軍,他表示台灣沒有正規場地,若要訓練就必須出國,希望政府願意給選手正規的滑板場練習。 近年來,極限運動逐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但在台灣還不是太熱門,過去甚至常被貼上「危險」或「壞小孩」的負面標籤。「一直以來在學校都會被當作異類,大家覺得就是屁孩。」高瑞駿笑道,「就這樣堅持了八、九年,能撐到現在就是靠一股熱情。」他也表示「打破極限運動很危險的刻板印象」是台灣目前遇到的課題,「其實是要讓選手了解動作、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他認為在培訓上要更注重選手安全,才有助於培養新生代。
體育
第1796期
衝浪滑板公開賽好手雲集 初學友善望向下扎根
2024-10-18
【記者張傳儀新北報導】2024新北衝浪滑板公開賽於12日在新北市衝浪運動教育園區的陸上衝浪練習場舉行。此次比賽分為U12組及公開男女子組,吸引各地衝浪滑板好手前來參與。公開男子組由來自國立東華大學的吳家瑋及國立嘉義大學的吳峻銘兄弟檔包辦冠亞軍。 衝浪滑板除了輪架的固定方式與傳統技術滑板不同外,競賽規則及技巧也不太一樣。比賽是由衝浪裁判根據整體動作組合進行評分,每個輪次分為兩回合,分別給予1至10分的分數,由於衝浪滑板與海上衝浪運動使用的肌群、招式及行進路線較為相似,因此只要選手們的路線規劃、姿勢及肌肉的運用與衝浪動作越接近,分數就越高。中角國小衝浪學院負責人傅君然解釋,衝浪滑板作為平常不下水衝浪的輔助工具,讓選手在陸上也可以練習衝浪技巧,「可以讓選手連帶接觸到衝浪的領域。」 來自東華的吳家瑋認為前幾輪表現的不甚理想,「一直想要放鬆衝,就有反效果,在壓抑的環境下就會緊張」,但在決賽的輪次有放開滑,最後順利以總分18.7分取得冠軍。過去曾在試辦賽奪得冠軍,此次比賽拿下亞軍的嘉大吳峻銘則表示,今年的狀態比上次更好,整體動作的完成度也比較高,「有一個不好成功的斜坡,今天有順利做完動作」,另外他也認為與前次的經驗相比,此次比賽的強度有變高,選手們都有越變越強的趨勢。 目前衝浪滑板並不普及,吳峻銘談到衝浪滑板的特點:「不會像在海上那樣不穩,因為海上的浪是沒辦法預測的」,且由於衝浪的危險性比較高,可以利用衝浪滑板認識衝浪。中角國小校長朱聖雯說明,新北市政府一開始會選擇設置陸上衝浪練習場是希望讓選手在海況不理想的狀態下,也可以在陸地上練習衝浪的技巧,傅君然也指出場地是以推廣的角度設計,變化性不大,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更快上手,藉此吸引更多人對於衝浪滑板的關注。 談及衝浪滑板的未來發展,傅君然認為教練體制的建立對於整體教學和推廣有很大的幫助,新北市教育局衛生保健及環境教育科股長賴彥君表示,希望可以從小學端向下扎跟,逐漸培育到社會運動體系,朱聖雯也說明目前衝浪已經變成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希望藉由喜歡(衝浪滑板)的人,培訓出選手,為國家爭取更好榮耀。 」
體育
第1709期
技術精湛 林家元滑板高分奪冠
2019-10-16
【記者姜期儒新竹報導】選手壓低重心、奮力起跳,腳下滑板在空中迅速旋轉360度後,輕鬆降落滑行。「第三屆全國滑板公園(街式)錦標賽新竹站」10日於新竹市頭前溪左岸滑板公園舉辦。選手男子組由就讀樹德科技大學的林家元,以接近零失誤的表現獲得冠軍。 「第三屆全國滑板公園街式錦標賽新竹站」選手男子組由就讀樹德科技大學的林家元拿下冠軍。 圖/中華民國滑板協會提供林家元首先從斜坡俯衝下降,以一個「前板身(Frontside Boardslide)」開場,接著展現「輪架卡竿(50-50 Grind)」、「360度翻板(360 Flip)」等技巧,全程動作流暢、毫無冷場。最終,林家元從近40名選手中脫穎而出,以96分的高分拿下金牌。談及得到第一名的感想,林家元說:「很久沒有拿冠軍了,最近練習練得比較勤,滿開心的。」他分享,雖然比賽難免會緊張,但透過聽音樂保持平常心,以便順利地做到想做的招式。 樹德科技大學的林家元(左)從近40名選手中脫穎而出,以96分的高分拿下金牌。 圖/中華民國滑板協會提供「之前就是怕受傷,有些動作不敢做。」林家元表示,在練習滑板招式之後,他也投入大量時間進行體能訓練,為讓身體變得更強壯,以應付較困難的動作。選手女子組冠軍吳書賢也說:「每個招式都要練很久很久,而且很容易受傷。」此外,雖然滑板運動已列入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正式項目,但台灣符合國際標準的滑板場仍不到十座,選手的訓練品質仍有進步的空間。林家元期盼能有更好的場地,讓更多年輕人的實力得以提升。 選手女子組冠軍吳書賢接觸滑板兩年,他表示每個招式都需要長時間要練,且容易受傷。 圖/中華民國滑板協會提供中華民國滑板協會發言人沈易達指出,栽培年輕人是協會近年努力的目標。他表示,雖然林家元及選手男子組亞軍、就讀私立樹德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的曹仕勳都是未來有機會挑戰國際比賽的選手,但總體參與人數仍不多。9CE滑板店店長吳致偉亦表示,相較過去,現今滑板熱度略為下降,但他仍對滑板運動抱持樂觀的態度。他認為,雖然現在人比較少,仍很多地區的滑板店致力推廣滑板運動。 選手男子組亞軍、就讀樹德家商的曹仕勳提到,希望有更多人玩滑板,政府也可以多支持,風氣才會好。 圖/中華民國滑板協會提供滑板比賽分為「公園賽(Park)」與「街式賽(Street)」兩種,前者看重空中動作,如在空中抓住滑板、在斜坡邊位定住等,後者則注重利用招式跨過樓梯、欄杆等障礙。本屆賽事融合兩種,在限時一分半內,讓選手自由發揮創意,而裁判則以流暢度、難度、動作等評分。 滑板運動正面臨後繼無人的問題,栽培年輕人成為中華民國滑板協會近年努力的目標。圖為兒童組選手合照。 圖/中華民國滑板協會提供「我是滑板人所以我希望政府重視,但我更希望不是滑板人的人,也可以認識這個運動。」沈易達呼籲政府能與民間合作,提供選手更好的資源與機會。他認為滑板不只是運動,滑板也包含文化與態度,因此會持續努力推廣。
生活
第1667期
「豚跳」炫技吸睛 滑板聯賽促情誼
2017-11-29
【記者葉穎樂台北報導】選手輕輕躍上滑板,滑行至桿子處時重踩滑板後方,趁著板子翹起瞬間前腳施力,騰空「飛」躍,順利跨越障礙線落地,引起全場觀眾歡呼。台北市八所大專院校滑板社聯辦的「2017第四屆北區大專院校滑板聯賽」於11月25日熱鬧登場,吸引逾百位愛好者同歡。本屆比賽主題為「靠!噴板」,共衍生七種比賽類別,其中以重視滑板選手技巧的豚跳(Ollie)項目最吸引觀眾目光。當天比賽按難易度分為初階男女組、進階跳高及進階跳遠等。唯二參與初階豚跳女子組的游婷茹為銘傳大學新聞系學生,即使校內沒有滑板社,也因熱愛滑板運動而成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滑板社一員。她表示參賽是為了能成功突破障礙,「女生比較多心理障礙,很不敢跳、會怕摔倒。」游婷茹每週會練習三至四次滑板動作,她堅持的動力源自完成動作時的成就感,所以一旦有動作卡關就會持續挑戰。 豚跳進階跳高組參賽者騰空準備越過障礙物,跳過即成功,若分不出勝負就會請選手依最高高度輪流重複跳。圖/葉穎樂攝進階跳高組參賽者則需跳過以滑板寬度為單位,不斷累加高度的障礙線,難度極高,最後由東吳大學滑板社社長、經濟學系學生李榮凱贏得冠軍。接觸滑板運動已有1年7個月的他每週會爭取十小時練習時間,但他強調跳高只要專注在豚跳動作即可,「跳遠項目反而最難,因為還要著重滑行重心和起跳時機」。在此同時,上半場偏重娛樂性質的比賽項目以兩人一組的「卡丁車準確賽」輕鬆開場。站在後面的選手輕推坐在滑板上的隊友,離終點線最近者獲勝。只見許多隊伍失控滑出界,移動距離較短的選手反而入圍。經兩梯次篩選,由東吳滑板社社員銀維謙、徐翊軒取勝。中國文學系學生銀維謙笑稱,「這是最不需要技術的項目,輪子太好反而會因滑太快而出界」。 「卡丁車準確賽」每次開放三至五組選手,坐在滑板上的選手和後方的搭檔都屏息期待能否滑至終點線。圖/葉穎樂攝今年新增的踢踏相撲大混戰,由亞東技術學院工商業設計系學生林育瑄奪下女子組冠軍,她透露現場與預期賽況有出入,「本該很刺激,但女生都太溫和,我沒什麼用力就推倒了。」但作為北區大專院校滑板聯賽總召的她坦言,上半場屬於趣味競賽,主要希望提升社團新生參與感,且在各社團積極鼓勵下,本次參賽人數也確實比往年多。 踢踏相撲大混戰女子組參賽者站在滑板上,在指定範圍內運用踢踏移動,並使用各種方法使對手出界或從滑板滑落。圖/葉穎樂攝滑板運動去年首次被列入西元2020年東京奧運正式競賽項目,台北各大專院校滑板社社團人數上升反映學生對滑板運動的興趣。然而各校社長紛紛表示實際參與人數往往會比社團人數少。林育瑄表示,玩滑板者個性比較自我,通常只會把滑板運動當作一時娛樂消遣,因此她指出,「玩滑板的人一般單純想玩,比較不會想要玩社團。」國立政治大學滑板社社長的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學生黃品程則反映,由於練成滑板技術需要時間及耐心,所以一旦時間無法配合就會有很多人選擇放棄。但他樂觀認為,「只要可以隨時帶著滑板讓它融入生活,滑板技術不一定要很強,至少有越來越多人玩過滑板即可。」李榮凱也表示,聯誼賽對經常相聚練習滑板的人而言就像大型聚會,也是促進各校之間社員感情的年度盛事。
藝文
第1634期
活用雷射技術 環保滑板奪冠
2016-10-26
【記者陳問荷台北報導】「2016台灣國際雷射展——雷射工藝競賽」19日至21日於南港展覽館登場。從水龍頭到擺飾品,民眾可以看到雷射切割、雷射浮雕等技術應用在各類作品上。經歷兩天的投票後,由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師生組成的「人因實驗室」環保滑板拔得頭籌。「人因實驗室」秉持環保概念,利用厚紙板設計系列作品。其中滑板的外觀維持紙板原色,多層結構的表面則佈滿十字形鑽孔,除了裝飾以外,也用來嵌合上下層紙板,兼顧結構和美感的設計使其在24項作品中勝出。指導教授黃存宏表示,團隊成員喜歡一起玩滑板,因此選用灰紙板並用雷射切割出網狀架構,再使用環氧樹脂黏合,做出可承重80公斤並成功滑行的滑板。團隊成員、勤益科大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張靖旻則表示,普通楓木做成的滑板動輒新台幣上千元且須砍伐樹木,這次做出來的滑板使用再生材料,造價也較便宜。參展民眾張喬雯認為,做出這樣材質的作品令她驚艷,日後希望再加入防水功能,讓作品更實用。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人因實驗室設計出的環保滑板,其穩定的結構可承重80公斤並且成功滑行,拔得這次工藝競賽的頭籌。圖/陳問荷攝樹德科技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學生李雅黛的參賽作品〈野豬到〉,使用雷射燒灼切割木頭表面,做出野豬的牙齒和鼻子,可當作名片夾使用。此為李雅黛大學二年級時首次接觸雷射技術而設計出的作品,她表示,雷切後的焦痕,適合表達野性的感覺。 作品〈野豬到〉以雷射在木頭表面進行燒灼和切割,表現出野性和可愛的反差。圖/李雅黛提供台灣雷射科技應用協會、工業技術研究院、展昭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台灣國際雷射展今年邁入第四年。首度加開的雷射工藝競賽,告訴民眾雷射技術不只可以應用在科技及工業上,藝術和美術中也能展現雷射技術的軟實力。
生活
第1601期
沒學過也能彈 學生用空氣吉他玩搖滾
2015-06-11
吳昆達和鄭旨彧在比賽最後因同分進行PK,兩人完美掌握節拍與肢體,逗趣搶戲,嗨翻全場。 圖/郭于珂攝【記者郭于珂屏東報導】樂手兩手空空登上舞台,背起「空氣吉他」,搭配強而有力的節拍表演搖滾樂。屏東科技大學熱音社與極限滑板社4日於校內體育館舉辦第一屆「極限搖滾──空氣吉他大賽」,讓不諳樂器演奏卻有搖滾魂的人能一圓搖滾夢。屏科大農園生產系學生鄭旨彧以一襲黑色服裝登場,他時而皺眉,時而緊閉雙眼,賣力演出樂團「歐洲合唱團(Europe)」的〈Rock The Night〉。 縱使手上並無吉他,他的左手仍在隱形的琴頸上來回移動,右手也不斷刷動琴弦,有模有樣的演奏和準確無誤的拍子,讓評審一度以為是現場演唱。最後,鄭旨彧與同分選手屏科大農園系學生吳昆達PK樂團「邦喬飛(Bon Jovi)」的〈It’s My Life〉。不分軒輊的兩人表演近乎完美,但鄭旨彧更勝一籌,成功榮獲冠軍。最佳人氣獎得主、屏科大時尚設計與管理系學生陳虹羽披著一頭長髮,以掃把代替吉他,演繹YouTube搖滾模仿紅人傑爾·戴尼斯( Jared Dines) 的〈10 Ways to Hold a Guitar〉,還不忘在間奏時掃地,引起全場爆笑。這段表演諷刺新興搖滾樂做作的演奏方式,例如演出背後掃弦的炫技招式、模仿螃蟹走路的彈奏姿勢,和像被「蜜蜂叮」一樣隨意揮動吉他的浮誇動作等。陳虹羽解釋,新興曲風偏向彈奏空弦,聲音像貝斯一樣只有節奏沒有旋律,所以才會搭配誇張動作增加舞台效果 。他也提到,外國空氣吉他大賽已非常普遍,且更講究彈奏技巧,如手指所按的位置是否與音符相對應,而右手掃弦的節拍能否與旋律配合得天衣無縫。此外,由一個主唱、吉他手和鼓手組成的「去你的沙灘」,也打破傳統空氣吉他大賽的形式,自創前所未有的「空氣樂團」。他們結合樂團「龍之動力(Dragon Force)」的〈Through the Fire and Flame〉 和樂團「年輕歲月(Green Day)」的〈American Idiot〉,挑戰節奏的速度極限,以超快動作演奏,獲得亞軍。三人除了以面具代替搖滾樂手誇張的妝容,還默契十足地不斷更換隊形,並舉起麥克風架衝下舞台與觀眾互動,成功將現場氣氛帶至高潮。擔任空氣鼓手的屏科大森林系學生楊立賢表示,他雖無音樂細胞,但透過比賽讓他有機會與熱愛搖滾樂的人一起解放搖滾魂。「就算台下只有一個人,也要把搖滾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才對!」總召吳昆達從高中時就想辦空氣吉他大賽,卻一直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眼看已快大學畢業,他趕緊趁大三這年與一班搖滾愛好者完成睽違已久的願望。他表示,雖然比賽不如預期中成功,但仍無法阻擋他對搖滾樂的熱血。
體育
第1599期
場地缺失阻發展 玩家籲政府重視極限運動
2015-05-28
【記者董容慈綜合報導】1日,新生橋下滑板公園設施遭無預警拆除,令許多極限運動玩家甚感錯愕,中華民國極限運動協會官方臉書專頁隨後便湧入許多玩家議論,留言直指政府在極限運動場地的建造以及管理失當,造成台灣極限運動發展愈趨弱勢。新生橋下滑板場屬臺北市政府體育局管轄,體育局20日發布新聞稿澄清,該場地於民國102年5月1日至104年4月30日由三創數位股份有限公司認養,現場擺設之遊具因經年使用,部分設施已有破損情形。為避免使用人發生危險,體育局要求三創公司於結束認養時搬移設施,將場地回復原狀。對此,極限運動玩家、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學生李曜先表示,無預警的拆除行為直接剝奪了玩家的使用權利,認為拆除的前提應是要有配套措施。事實上,早在3月,另一處的內湖極限運動場就因無人使用、年久失修險遭拆,西門町電影公園滑板族也遭文化局要求遷離,後經極限運動協會奔走陳情後才暫緩。玩家、嘉南藥理大學醫藥化學系學生張育安無奈表示:「台灣的滑板族群越來越多,但場地卻一個個被剝奪,根本是政府的不重視。」92年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為了推廣台灣極限運動,全面補助各縣市政府興建極限運動場地,共計建造了32座。然而,因大多數極限運動場地位處偏僻,加上場地通常沒有遮蔽物,台灣多雨氣候常造成木製器材損壞、場地荒廢,導致政府又大舉拆除,至今包含內湖場在內只剩下約五座。極限運動協會秘書長姜志明對此表示,政府以運動人口不足、場地荒廢作為拆場的理由,但實際上台灣極限運動玩家人口高達10萬。目前台灣極限運動場地使用率低的真正原因是場地設計不良,建材不符合台灣氣候環境,因此無法滿足玩家需求。然而各縣市政府在興建極限運動場地時,多半是直接參考外國設計圖再請建築師建造,過程中缺乏極限運動專業人士參與規劃。姜志明另外指出,由於台灣未允許開放國際標案,因此無法求助國外極限運動場設計公司。「如果國外不能來做,那我們也可以自己來!」目前李曜先正與姜志明合作,運用李曜先的設計與極限運動背景,已大致設計出一套模組,並希望未來能以水泥材質製作,透過三到五種道具配置出不同的滑板公園。但李曜先表示,此計畫仍需上級主管採納,才能有進一步發展與經費支持。極限運動場地的種種缺失,直接影響了台灣極限運動發展。姜志明以新加坡為例,表示新加坡面積比新北市還小,但境內卻有14座極限運動場地,且皆是在市中心或是近市中心地區,因此新加坡選手在國際賽表現亮眼。姜志明痛批,「台灣選手練習用的器材,是人家十年前在用的!」器材更新速度趕不上選手實力的提升幅度。他呼籲,政府應正視極限運動場地問題,營造極限運動友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