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端上你的照片!「攝影上桌」創影像對話開放空間
生活
第1769期
端上你的照片!「攝影上桌」創影像對話開放空間
2022-10-27
【記者黃𦲽湄台南報導】「攝影難道只能掛在牆面上做展示嗎?」像群影像文化有限公司(一影像)於21日至23日在台南水交社園區,舉辦台南國際攝影節「2022台南攝影上桌PHOTOGO」活動,讓45歲以下的創作者以「辦桌」的方式,把傳統掛在牆上展示的作品,視為菜品端上桌,讓民眾和評審能坐下來「品菜」,與創作者交流彼此的想法。 在台南水交社園區的大草皮上,評審、民眾以及創作者可以交流作品想法,對作品提出疑問就可以及時得到詮釋。 圖/黃𦲽湄攝人們圍繞在一張張鋪上紅色桌巾的圓桌,與創作者熱烈地對話。作品展示在桌上的方式五花八門,有些創作者將平面攝影作品夾至隔板中,並直立於桌面,也有將作品置於一個個白色箱子內,讓人們透過箱子的圓孔觀看裡面的作品,豐富人們的觀展體驗。台南國際攝影節《2022台南攝影上桌PHOTOGO》總策劃馬立群表示,希望將所有參展者聚集在一起,交流作品,還能獲得不同領域專家評審的建議。他惋惜道,因為台灣並沒有攝影系,所以學生無法受到正規的攝影教育,「每一屆都有來自不同科系的參展者,基本上都是從興趣切入攝影,而這裡變成是他們獲得專家評審建議的最好機會。」崑山科技大學教授、同時為評審邱國峻表示,透過與創作者面對面交流,評審們能更快了解現今時代趨勢以及年輕人的想法。 創作者作品展示的多樣化讓人們可以有不同欣賞攝影作品的體驗。 圖/黃𦲽湄攝馬立群直言道,作品面對的不只是專家學者,更多的是一般民眾,他們最直觀的想法讓創作者將大眾無法理解的部分進行修正與調整。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應屆畢業生梁佳欣表示,開放三方交流的形式可以拉近攝影與民眾的距離,不會將其視為高尚的藝術或媒材,並可能從中尋找對攝影的共識。他還分享道,這項活動將作品同時展示於三個不同族群面前,「有別於評審與創作者,大眾較不會以特定標準與期待觀看作品,他們的理解方式與前兩者不同。」民眾高佩琦表示,在以往的展覽中大多只能靠自己理解作品含義,即使透過錄音檔、導覽也是從第三方詮釋,「這種比較容易和創作者親近,認真地了解他們的想法以及創作過程,有疑問也能直接問他們。」 「2022台南攝影上桌PHOTOGO」讓參展者將作品以各種形式自由擺放於桌上,讓參觀的人可以自由翻閱,交流彼此的想法。 圖/黃𦲽湄攝「實體的話可以多參加徵件活動,像攝影上桌就滿不錯,可以直接和創作者、老師面對面交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版畫組朱韻蓉還建議,學生也可以在網上分享作品或嘗試辦展,增加曝光度。活動未來規劃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馬立群分享道:「希望未來不只是一年一次的活動,可以是一年兩次甚至三次的活動,跨越台南的地區限制,將此活動遍佈台灣北中南。」<br style="font-weight: 400" /><br style="font-weight: 400" />
以影像佐詩 《在道晚安之後》再現失眠情境
藝文
第1730期
以影像佐詩 《在道晚安之後》再現失眠情境
2020-10-01
【記者石學儒綜合報導】照片中四位男女以各種姿態躺在床上,看不到他們的面孔與表情。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生陳弘胤帶領多名攝影師及文字創作者,共同策展臺大藝術季常駐攝影展「在道晚安之後」,於9月25日起在臺大農業陳列館二樓展出。透過照片與詩文及跳脫時序的說故事方式,再現似夢非夢的失眠情境。 觀眾站在照片前仔細閱讀詩文,思考照片與自己的連結,嘗試揣摩作品想要傳達的意境。 圖/石學儒攝跟隨展區地上的指標,穿梭在攝影與詩文之間,無論是吊掛或是貼在牆上的照片,都附上相應的詩文。策展人陳弘胤說明,照片呈現真實,而詩文則留給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因此,他企圖透過兩者虛實的特性,營造出都市人在夜裡失眠時的狀態。 以黑色為背景的展出空間,正垂吊著沒有色彩的攝影,每張照片都附上詩文。 圖/石學儒攝為營造失眠的情境,攝影師之一、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學生龔羨翔表示,在攝影的構思上,他透過反射、慢快門的技巧,讓欲敘述的故事更加朦朧。同時,陳弘胤也補充,他刻意抽離照片的顏色,讓對照片有共鳴的觀展者能自行想像照片填滿色彩的樣貌。 女孩侃侃而談,而男孩卻沈默不語,下圖對應的是沒動過的酒杯和喝光的酒,反映出照片裡人物的心理狀態。 圖/石學儒攝陳弘胤坦言,處於失眠的狀態,總讓他無意想起日常生活中破碎的記憶。因此,除了讓觀眾在攝影中處於朦朧的狀態,他規劃讀者在閱讀詩文能往日常瑣碎的事物去想像。詩文創作者之一、政大會計學系學生邱宇謙解釋,詩文中描寫的內容如獨自一人搭公車時沈思、與陌生人的短暫對話等,都希望能讓讀者產生共鳴。就讀臺大工商管理學系科技管理組的陳羿霖說:「我覺得只要在幾件攝影作品甚至幾句文字找到共鳴,就是一種療癒。」每個作品之間的內容幾乎沒有連結,陳弘胤提到,他希望故事保有空間,能讓觀展者透過自己的人生經驗去解讀作品。展區裡描述的四位角色分別在公車站、酒吧等熟悉的場景反覆出現,但詩文沒有明確說明角色之間的關係,陳弘胤說:「我沒有要解釋,比較像是一個沒有界定好的東西,要交給觀眾自己去處理。」 照片與詩文互相對應,讓觀眾可以閱讀和感受照片所想要表達的意象,回想自身失眠的經驗。 圖/石學儒攝陳弘胤表示,展覽透過攝影與詩文的互動,提供觀展者回想自身失眠的感受。但每個人對於失眠的反應不同,就讀臺大機械系的吳世康透露,他睡不著時習慣到戶外散步,讓情緒得以獲得放大。&nbsp;
美愛大生攝影展 「守衛」婦女安全
國際
第1597期
美愛大生攝影展 「守衛」婦女安全
2015-05-14
尤坎以一系列黑白照片呈現婦女安全議題,照片中的模特兒手持防狼噴霧作為防身用的武器。 圖/泰勒.尤坎提供 【記者張又筑綜合報導】美國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 UI)學生泰勒.尤坎(Taylor Yocom)花費整整一年,拍攝數十張系列主題名為「守衛(Guarded)」肖像照片,照片中模特兒手持防身武器,呼籲人們重視婦女安全的議題。這些照片8日至31日將在尤坎的攝影展中展出。 照片中的模特兒們手持防身用的武器如防狼噴霧、防狼哨等,以直白的方式強調婦女安全權益的重要性,也為曾經遭到性侵或性騷擾的婦女發聲。尤坎表示,這個計畫的發想是源自西元2014年一堂藝術課中和同學的討論。當她和同學討論到婦女單獨返家時隨身的防身武器、並拿出來互相展示時,班上的男同學卻對這些物品感到大吃一驚。原本被女同學視為平常的物件,卻造成男同學這樣的反應,使尤坎驚覺性別間的認知差異,於是決定拍攝這一系列照片。 為讓觀看者視覺聚焦,並強調照片所表達的情緒和特質,這一系列的照片全為黑白色調,試圖傳達婦女在現實生活中遭受的安全困境。尤坎表示,她並不是要試圖教導大家如何保護自己,或陳列出自我防衛的工具。「對我來說,那些掛在鑰匙圈上的防衛武器,象徵婦女身為受害者卻必須面臨的譴責。」 照片裡的模特兒有的是尤坎的親友、有的是不認識的路人,她們在拍攝過程中,也和尤坎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或看法。其中一位模特兒、愛大學生莎拉.帕芙(Sara Puffer)說:「只因為我身為一個女人,就必須時時刻刻受到被性侵的威脅,我對這個社會現象感到氣憤。」身為尤坎多年的好友,她讚賞尤坎的作品總是以女權主義做為題材,並指出婦女不該成為性侵的當然受害者。她說:「尤坎的作品顯示,婦女雖然對此有所恐懼,但仍然在捍衛自身的權益上握有強大的力量。」 即使現今社會不斷強調性別平等,但各地性侵事件仍頻傳。尤坎認為,讓婦女生活在一個習慣性攜帶防身武器的環境裡是非常不合理的,這樣的現象必須改變。她說:「遠離這種強姦文化的方式,就是創造一個安全的校園環境。」她希望可以藉由她的作品,讓這個議題持續受到大眾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