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影音
第1757期
攜西港文化祭融宗教與藝術 跨域現刈香多元面向
2021-11-18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羅子恆、顏婕儒台南報導】2021攜西港文化祭-回刈於13、14日在台南市西港區慶安宮前盛大舉行。主辦單位台南市西港街區繁榮發展協會,不只規劃了廟會活動與陣頭表演,更結合藝術展區與拉王船活動,呈現刈香文化的多元面向。其中,西港刈香活動包含「王醮」和「刈香繞境」兩大主軸,王醮即為請王爺、燒王船等傳統祭儀,刈香繞境則是連續三天的繞境活動。不過,今年因疫情因素導致遶境活動延期,台南市西港街區繁榮發展協會理事長曾詠瑋說:「所以我們才會用『回刈(回憶)』的方式,希望說去彌補大家心中的這份遺憾。」文化祭其中一個特色展區,是由多位藝術家與志工共同參與的「剪紙」創作。剪紙的花紋取自於廟宇元素及生活細節,呈現出地方陣頭特色以及下棋、喝茶與聚會等日常情境,期待以藝術的視角詮釋傳統,激發出全新的感受。剪藝人謝美鈴說明,剪紙是他蒐集在地元素的重要媒介,「每次只要做醮的時候,你就會看到有一條大紅燈籠高高掛,所以就把燈籠跟人放在最外圍。」參與民眾林耕合則認為,藝術與在地的結合能從不同面向去宣傳西港與剪紙,「我覺得這是兩個互相加成的。」刈香為西港珍貴的宗教活動,其中拉王船更是儀式中重要的環節。王船是承載地方信仰的載體,不過今年因疫情因素,導致許多民眾無緣參與,因此協會特別設計王船踩街,期望透過眾人攜手合作,驅趕厄運迎接希望。參與民眾陳玉蓮看見眾人齊心拉王船的景象相當感動,他更表示,「一些人幫忙指揮交通,然後大人帶著小朋友做這件事我覺得很有意義。」三年一科的刈香文化247年從未間斷,更已成為國定無形文化資產。然而,隨著當地年輕人的流失,文化傳承的機會也逐漸渺茫,為了延續地方特色,主辦方設計體驗活動,期望復蘇並傳遞在地宗教文化。曾詠瑋說明,希望通過此活動讓在地產生更多可能性,「讓學生畢業之後可以回到這邊發展。」文化祭的舉辦不僅彌補了疫情的缺憾,協會更希望透過活動,將西港著有的特色向外推廣並傳承,展現傳統文化價值與精神。
生活
第1687期
睽違三年 迎王祭凝聚東港情
焦點
2018-11-07
「迎王,是東港人的宿命;傳承,是年輕世代的使命;我的轎班身分,便是與王爺的約定。」 轎班人員準備護送兩層樓高的王船到鎮海公園進行「送王」儀式,動員人數龐大,場面壯觀,令人歎為觀止。 圖/葉峻瑀提供【記者張庭瑀、莊珺茹屏東報導】鑼鼓喧天,耳邊傳來陣陣鞭炮聲響,身穿各色清代傳統服飾的轎班手持長香、排成人龍,在東港的街道上護送代天巡狩的「盧大千歲爺」前進。三年一次「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以下簡稱迎王祭)於4日凌晨,在「燒王船」儀式的火海中劃下句點。 迎王祭最後一個環節「送王」儀式,也就是民眾熟知的「燒王船」,將民間瘟疫及盧千歲爺一同送回天上去。 圖/葉峻瑀提供深夜的東港街頭擠滿上萬人潮、燈火通明,每逢迎王祭民眾徹夜未眠,只為親眼見證恭送王爺的盛景。「迎王,是東港人的宿命;傳承,是年輕世代的使命;我的轎班身分,便是與王爺的約定。」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梁竣雅為東港頂中街轎班的一份子,他認為迎王祭不單是「燒王船」可以詮釋的慶典。信眾從迎王到送王,遵照古法、依循舊有禮節辦理,凸顯了東港居民對千歲爺虔誠的心。 迎王祭的「遷船遶境」,從東隆宮啟程繞行東港。許多民眾群聚在門口,一睹船出宮的樣貌,場面頗為壯觀。 圖/templetw提供「有些人期待三年,是為了看這八天的熱鬧;但東港人卻是準備了三年,只為迎接千歲爺蒞臨。」梁竣雅表示這是東港人的共同目標,也是展現團結一心的時刻。東港人為此祭典,用了三年的時間造船,10月28日起為期八天的遶境遊行,將傳統民俗的精髓演繹到了極致。七角頭埔仔角的轎班林家弘表示,迎王祭不僅增進對家鄉的歸屬感,也更堅定自身信仰。西元2010年,中華民國文化部指定「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活動,部分學校會特別為迎王祭放假。迎王祭之於東港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迎王時挨家挨戶都會掛上燈籠,今年是中國傳統紀年農曆的干支紀年的戊戌年,因此燈籠上印有戊戌字樣。 圖/葉峻瑀提供在傳統文化逐漸沒落的現代,年輕人大多對民俗慶典冷漠,然而每三年一次的迎王祭,至今仍吸引許多東港遊子歸鄉。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學生林志穎說:「對東港人而言,迎王祭除了是一種信仰,更是一顆定心丸。」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許采瑄則認為,迎王祭讓遊子們有個必須回家鄉的理由。 迎王祭期間,挨家挨戶都會掛上東隆宮的燈籠及旗幟,由此可見東港居民對於此活動的重視。 圖/張庭瑀攝火燒王船 電子鞭炮盼解空汙沙灘上,此起彼落的鞭炮聲不絕於耳,信眾以煙火歡迎千歲爺的到來。半層樓高的金紙與供品堆疊在王船之下,儀式開始後一同被火海吞噬。然而,根據全國宗教資訊網的資料指出,船身的漆料加上金紙、香與供品,在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外,殘留的灰燼所造成的污水直接流入海中,恐怕影響海洋生態以及水質。 恭請王駕上船後,收錨鳴炮,王船被熊熊的火焰包圍,代表無形的王船啟航。 圖/莊珺茹攝雖迎王祭面對環境議題與信仰的衝突,但返鄉青年多傾向延續傳統。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學生孔郁喻提到,為了表達對神明的尊敬,民眾大量使用鞭炮和金紙,這部分的傳統難以用維護環境的理由來減少使用量。但對於污染問題,祭典已逐年改善,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經營系學生孫千雯便有深刻感受,他指出在今年迎王祭中,部分民眾以電子鞭炮代替傳統鞭炮,「有了環保鞭炮機,炮灰相較之前已經少了很多。」民眾已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而做出改變。近來,迎王祭近年成為台灣的觀光盛事,不少外國遊客特地去到現場,體驗東港淬煉已久的宗教文化。從美國來台灣教書的遊客凱蒂・卡森(Catie Carson)表示,從同事口中得知迎王祭而來參加,「我們的國家沒有傳統文化,所以特別喜歡參加這樣的祭典。」來自荷蘭的吉榮・史密茨(Jeroen Smits)則是首次參與迎王祭。他認為王船遶境極具特色,東港居民普天同慶的熱鬧氛圍十分吸引人,「因為要工作的緣故,無法看到燒王船,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再來。」
影音
第1593期
三年一科王船祭 大頭仔白鶴逗熱鬧
2015-08-24
【記者黃威凱、陳奕如台南採訪報導】民眾鬆開雙手,汽球冉冉升空。台南安定真護宮12號舉辦三年一次的王船祭,現場聚集超過五千名信眾共襄盛舉。善男信女有的手推船,有的賣力拉繩,每個人同心協力將王船護送到真護宮對面的農地。這些全都為了待會的燒王船儀式。信徒陳小姐說:「因為大家都很虔誠,所以冥冥之中王爺似給大家力量,讓送王儀式可以順利進行。」不過因為台南前幾天下大雨,沿途泥濘不堪,船身幾度深陷泥淖,最後還需動用挖土機的協助。火勢越燒越旺,造價五百萬的王船馬上陷入火海。火舌逐漸吞噬整個船身,直入天際的桅杆也隨後倒下,撞擊地面的巨大聲響為南瀛王船祭劃下句點。而今年王船祭還特別結合在地廟會活動。除了穿著螢光綠外套的少年跳起宋江陣,還有大頭仔和白鶴起舞,為王船祭增添活潑氣氛。安定真護宮總幹事梁客川說:「今年送王儀式還結合全國義陣嘉年華的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陣頭的表演,加上傳統醮典讓整個王船祭更加豐富。」過去燒王船儀式是為了掃除地方瘟疫,如今已轉變為祈福活動。隆重盛大的南瀛王船祭,不但凝聚信眾的向心力,也延續在地的傳統文化。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qzZorDI8H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