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謝鹽祭融文化體驗 盼延續在地謝鹽精神
生活
影音
第1710期
謝鹽祭融文化體驗 盼延續在地謝鹽精神
2019-10-24
【記者姜期儒、黃宥綺、陳子瑜嘉義採訪報導】一年一度在嘉義布袋洲南鹽場舉辦的謝鹽祭,於19日盛大開幕。除了迎神祭鹽以表達感謝之外,現場也有市集、闖關、鹽田導覽等多樣活動,不僅保留舊有文化,也替謝鹽祭增添許多新意。洲南鹽場行銷專員黃少瑀說明,謝鹽祭是鹽工於每年開始晒鹽前的獻祭活動,活動準備金紙等簡單供品,以祭拜鹽田的土地公。「我們是轉化這個文化習俗,改造成一種藝文活動。」黃少瑀期盼透過多樣活動,讓民眾能親身體驗謝鹽文化。活動以迎神繞境為謝鹽祭拉開序幕,由樂手一路演奏傳統北管樂器,伴隨神轎及眾多手舉謝鹽祭牌子的民眾。遊行隊伍行經三座廟宇,並點香感謝神明。民眾蔡蕙雯表示,能夠體驗以前鹽工的傳統文化,由祭拜來表達感謝海水、陽光、土地的精神令人感動。多年以來,有些青年從外地回到故鄉重啟荒廢的鹽場,希望帶動當地鹽業轉型。除了鹽田產曬,他們也發展環境教育,透過讓民眾直接踏進鹽田,實地了解曬鹽過程。此外,他們也加入媒體行銷,將鹽升級為文化商品,期盼吸引大眾更認識鹽業。洲南鹽場環境教育組長黃律慈解釋,嘉義布袋沒有高中,大部分的青年高中以後便離開家鄉。他說:「那些人把外部的資源與觀點帶回來,所以讓這裡有持續活化。」民眾蔡育穗則認為,年輕人能提供創意想法,但更重要的是保留原本在地精神,才不致失去家鄉味。如今,謝鹽祭承襲傳統謝神習俗,再轉化成富教育意義的文化體驗,不只讓民眾親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鹽,更能延續布袋在地謝鹽文化。https://youtu.be/iYe2rXwajbk
【專欄】守護水鳥棲地 林哲安力行少化肥耕作
生活
第1597期
【專欄】守護水鳥棲地 林哲安力行少化肥耕作
2015-05-14
為保護生態環境並結合在地農業,師大環教所林哲安投入友善稻田耕作,推出「新南田董米」。圖/林哲安提供 【記者李利貞台北報導】「意識到世界不如想像中美好,進而想做點改變,就是這麼簡單的開始。」一向關注環境議題的林哲安曾擔任生態解說員,期望讓更多人了解宜蘭這片土地。但幾年前,他發現許多農民因經濟因素而犧牲農業,將田地賣給建商。且豪華農舍一棟接著一棟蓋在水鳥棲息地上,威脅自然生態,造成水鳥數量逐年下降。 為了保護水鳥棲息地,且避免水田遭轉賣改建成農舍,林哲安參考生態結合農業的「苗栗田鱉米」及「台南菱鄉米」經營方式,著手進行「新南田董米」計畫。他說服農民耕種時減少使用農藥及化肥,讓冬季的休耕水田成為適合水鳥棲息的環境。 此外,林哲安直接向農民收購稻米,再自行包裝並行銷。他強調:「我是買你的土地價值。」他不像中盤商或農會以產量計算收購價格,盼能將更多利潤回饋給農民。同時,他將米儲放在遊客服務中心,來訪遊客可直接購買,居民也能隨時吃到當地生產的米。 林哲安指出,實施計畫後,農民收入雖比往常高,但利益仍然不比賣地,「所以要用成就感彌補錢的差距。」他認為,被大眾關注或受電視台採訪所獲得的成就感,使農民更有動力繼續做下去。 田董米成效雖佳,背後卻有不為人知的辛苦。不僅要面對奧客的刁難,還因設備短缺,連包裝米都得自己來。林哲安表示,辛苦是一定的,但慶幸自己能有機會為家鄉做點改變,「為了證明生態、經濟和農業三者可以平衡,我會繼續做下去。」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