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06期
傳承黑旗文化 鄭郁璇堅持手繪皁纛
2019-09-26
【記者張珮慈高雄報導】在青色的棉布上,以金色顏料描繪身穿鎧甲、持長槍,且有著鱷魚頭與人身的圖像。畢業於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的學生鄭郁璇舉辦個展,以台南傳統的黑旗文化──皁纛為題,於9日在高科大文創系藝術迴廊展出。 開展當天,高科大文創系學生與老師共同前來觀展,盼此展成為學弟妹未來榜樣。 圖/鄭郁璇提供「皁纛」是道教經書《元洞玉曆章》中玄天上帝下凡收服魔王的法器,後沿用為稱呼黑色絲織品製成的軍用大旗,「皁纛」便是此面黑色旗子正統的說法,現今在台南廟口常會擺放皁纛黑旗,用於告知外界此地有神明駐紮。正規的黑旗由毛筆手繪而成,旗上圖騰包含象徵玄天上帝的北斗七星、二十八星宿與三十六官將等,如今因廟方主張印製成本較低,且手繪不容易保存,使黑旗多以印刷的方式製作,導致手繪傳統逐漸失傳。為呈現皁纛黑旗最真實的樣貌,鄭郁璇承襲道教派別之一的「閭山派」在台南府城唯一的老匠人手藝,決定手持毛筆繪製每一幅圖畫。「畢竟老師傅都這樣堅持了,那年輕人也不能輸啊!」鄭郁璇笑著說,他認為此技藝應更受到重視。 由於手持毛筆繪製過程不易,創作者鄭郁璇完成四個系列作品共耗時兩年的時間。 圖/鄭郁璇提供由於黑旗是玄天上帝的器具,鄭郁璇堅持在繪圖時必須保有儀式感,因此在調配顏料的過程,他不會隨便取水,而會使用廟宇桌上擺的礦泉水當作稀釋的水源,以虔誠的態度對待作品。並且,因顏料畫在棉布上不如紙張易於推開,鄭郁璇還加入壓克力與嬰兒粉混合使用,再加上黑旗是在黑底繪上白色顏料,較不容易的地方在於,有些大型作品,顏料必須疊五次以上才能完整呈現白色。此次在高科大主要展出的是二十八星宿系列,古人為觀測天體運行,把天空劃分為二十八個區域,以每區域的星宿做為觀測記號,觀展者可依農曆生日尋找自己的代表星宿與意義,猶如東方版十二星座。鄭郁璇也提到,創作過程最困難的是,要先了解黑旗圖騰的含意與故事,「例如二十八星宿裡面第一個叫做角木蛟,我研究後知道他是鱷魚的形象才開始創作。」 角宿是東方七宿之首,以蛟為形象代表,鄭郁璇以獸首取代普遍以人頭為造型來表現。 圖/張珮慈攝鄭郁璇的畫作中,除了細細品味毛筆樸質的筆觸與創意獸頭人身的造形,更重要的是要使皁纛黑旗工藝能被更多人看見。觀展民眾、高科大文創系碩士班學生郭玟宏說:「我在台南有注意到黑旗都會擺在廟口,但藉由展覽我才知道的它的作用與星宿的故事。」而另一位觀展民眾、高科大文創系碩士班學生蔡晉丞則說:「展覽融合中國四象五行的概念,具有很高的文化傳承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