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傳承黑旗文化 鄭郁璇堅持手繪皁纛

2019/09/26 01:44:58

【記者張珮慈高雄報導】在青色的棉布上,以金色顏料描繪身穿鎧甲、持長槍,且有著鱷魚頭與人身的圖像。畢業於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的學生鄭郁璇舉辦個展,以台南傳統的黑旗文化──皁纛為題,於9日在高科大文創系藝術迴廊展出。

開展當天,高科大文創系學生與老師共同前來觀展,盼此展成為學弟妹未來榜樣。 圖/鄭郁璇提供

「皁纛」是道教經書《元洞玉曆章》中玄天上帝下凡收服魔王的法器,後沿用為稱呼黑色絲織品製成的軍用大旗,「皁纛」便是此面黑色旗子正統的說法,現今在台南廟口常會擺放皁纛黑旗,用於告知外界此地有神明駐紮。正規的黑旗由毛筆手繪而成,旗上圖騰包含象徵玄天上帝的北斗七星、二十八星宿與三十六官將等,如今因廟方主張印製成本較低,且手繪不容易保存,使黑旗多以印刷的方式製作,導致手繪傳統逐漸失傳。

為呈現皁纛黑旗最真實的樣貌,鄭郁璇承襲道教派別之一的「閭山派」在台南府城唯一的老匠人手藝,決定手持毛筆繪製每一幅圖畫。「畢竟老師傅都這樣堅持了,那年輕人也不能輸啊!」鄭郁璇笑著說,他認為此技藝應更受到重視。

由於手持毛筆繪製過程不易,創作者鄭郁璇完成四個系列作品共耗時兩年的時間。 圖/鄭郁璇提供

由於黑旗是玄天上帝的器具,鄭郁璇堅持在繪圖時必須保有儀式感,因此在調配顏料的過程,他不會隨便取水,而會使用廟宇桌上擺的礦泉水當作稀釋的水源,以虔誠的態度對待作品。並且,因顏料畫在棉布上不如紙張易於推開,鄭郁璇還加入壓克力與嬰兒粉混合使用,再加上黑旗是在黑底繪上白色顏料,較不容易的地方在於,有些大型作品,顏料必須疊五次以上才能完整呈現白色。

此次在高科大主要展出的是二十八星宿系列,古人為觀測天體運行,把天空劃分為二十八個區域,以每區域的星宿做為觀測記號,觀展者可依農曆生日尋找自己的代表星宿與意義,猶如東方版十二星座。鄭郁璇也提到,創作過程最困難的是,要先了解黑旗圖騰的含意與故事,「例如二十八星宿裡面第一個叫做角木蛟,我研究後知道他是鱷魚的形象才開始創作。」

角宿是東方七宿之首,以蛟為形象代表,鄭郁璇以獸首取代普遍以人頭為造型來表現。 圖/張珮慈攝

鄭郁璇的畫作中,除了細細品味毛筆樸質的筆觸與創意獸頭人身的造形,更重要的是要使皁纛黑旗工藝能被更多人看見。觀展民眾、高科大文創系碩士班學生郭玟宏說:「我在台南有注意到黑旗都會擺在廟口,但藉由展覽我才知道的它的作用與星宿的故事。」而另一位觀展民眾、高科大文創系碩士班學生蔡晉丞則說:「展覽融合中國四象五行的概念,具有很高的文化傳承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