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體育
第1802期
考驗力量與技術 相撲力士齊爭國手資格
2024-12-06
【記者潘慧芳台北報導】114年度相撲培訓國手選拔於1日在在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舉辦。邀請各級選手參賽,而大專生多來自臺北市立大學與真理大學,並從中挑選明年度世界盃世青盃相撲比賽及其他國際相撲賽會國手選拔資格。 相撲比賽場地稱之為土俵,選手只能於土俵內對決,在土俵內,不可有除腳掌外的其他身體部位碰觸到地板,一旦觸地或是離開土俵即為輸。一場相撲比賽最快可於5至10秒分出勝負,因此上台後必須全神貫注。而相撲的服裝也有規範,若是在職業賽場上,選手只能著腰帶 ( mawashi ) 上場,且只有男性可參與,比賽不分量級;但非職業賽場,選手可著襯衣,男女皆可參與,且依體重分為四個量級,分別為輕量級、中量級、輕重量級與重量級。 北市大林善宇原本是角力選手,上大學之後因北市大教練陳正豪也有涉獵相撲比賽,所以才接觸相撲,此次參加成人男子組輕量級(85kg以下),提及比賽狀況,他說:「雖然相撲不需要太多體能,但頭腦需要非常清晰,只要一落地,或是出界就輸了。」而比起角力,林善宇認為相撲相對刺激,因勝負只發生在一瞬間,需更專注謹慎,而角力是積分制,若其中一局不小心失誤,還有兩局比賽可以挽救。北市大江霖參加成人女子組中量級(65kg至73kg),談及平常練習狀況,他說:「因為校內女相撲選手都畢業了,所以現在都跟男生一起練,也有更多經驗與比自己更重的選手對抗。」 陳正豪認為選手今天表現不錯,「他們以前都是比角力上來的,所以面對相撲比賽,在心態調整上,相信對他們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談及選手平常訓練,陳正豪表示,當選手需要控制體重及飲食時,就會調整訓練量,畢竟飲食與訓練需要相輔相成。 而大眾對於相撲可能都會有些既定印象,例如體態豐腴、穿丁字褲,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林善宇分享,其實很壯碩的相撲選手不是只有脂肪,「他們的肌肉量其實比一般人還要高,因為體重在相撲場上就是種優勢,所以除了肌肉以外,他們也需要脂肪來增進體重。」中華民國相撲協會秘書長李俊儀,同時也是本場裁判,他表示大眾對於相撲的印象會是兩位穿著丁字褲的壯士在比賽,而可能許多人對於只穿丁字褲會認為較為赤裸,但在日本文化中,相撲為神聖的祭神儀式,穿著丁字褲也可讓觀眾欣賞相撲手的體態,同時代表選手沒有攜帶任何武器上場。提到相撲的推廣,李俊儀說明協會正積極向基層扎根,推動國小、國中及高中的相撲社團,同時也希望,若有其他技擊運動選手在其項目中無法上場,也可考慮轉至相撲項目。此外,在非職業賽場上,也新增女子超輕量級比賽,鼓勵更多女選手參與相撲。
生活
第1685期
無人操控 相撲機器人較高下
2018-10-24
【記者黃郁期桃園報導】競技場中,兩台相撲機器人相互纏鬥、分離、再度衝撞,直到其中一台機器人將場上對手擠出競技場地,才爭出勝負。「TIRT全能機器人國際邀請賽暨桃園觀光工廠嘉年華」於19日在桃園巨蛋舉行,「SUMO相撲機器人競賽」也是活動重頭戲之一,吸引各地大專院校學生前來參賽。 機器人相撲賽空拍圖,圖中黑白正方形區域即為比賽場地。 圖/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提供比賽開始,場上兩台機器人互相衝向彼此,迫不及待把對方推撞出界外。而較為特別的是,相撲機器人並非選手操控,而是由它們自動感應。但有時機器人會因為內部系統運算錯誤無法鎖定對手,因而撲空而跌出場外被判出局,引來參賽者的扼腕。 編號731的相撲車在經過一番纏鬥後,即將把對手推出競技場並贏得勝利。 圖/洪靖淳攝來自南台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控制與晶片組的學生楊政諺與魏子傑獲得本次比賽的冠軍,楊政諺把奪冠的殊榮歸功於運氣。他提到,雖然在比賽過程中機器人的感測器意外故障,「不過最後卻幸運地沒有造成負面的影響。」他們透過師長的幫助及過去的參賽經驗,獲得SUMO相撲機器人大專組冠軍。 「機器人是未來教育很好的題材,學生應該從小學習相關知識。」一旁觀看比賽的賴佩芸說到。她同時也強調,人們須再培養創造力以避免被機器取代。冠軍團員之一的魏子傑也表示認同,他認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就看人類怎麼運用思考能力操縱機器。 延伸閱讀:跨領域機器人賽 陸海空同場較勁機器人足球賽 城市科大奪冠仿生機器人闖關競技 挑戰真人運動機器人划龍舟搏快 馬達成致勝關鍵迎人工智能時代 創客機器人改善生活決戰擂台 格鬥機器人激烈攻防無人機競技 國際飛手相互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