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15期
連結人與自然 紙雕具現環境數據
2019-11-28
【記者何昀儒新竹報導】人們在環境累積的碳足跡,使作品上的傘狀摺紙開合,樹木紙雕也變換高度。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學生團隊的作品〈Greens〉,將碳排放與空污等數據,對應為紙雕的變化,讓觀眾感受到自己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而體會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的連結。 為了呼應環境主題,〈Greens〉整體都是由可回收的媒材製作,下方基座為厚紙板,上方的紙雕則是磅數較高的美術用紙。 圖/何昀儒攝由於地球範圍廣闊,人們往往無法察覺自身正牽動整個大環境,團隊於是將〈Greens〉打造為現實生態系的縮影。希望藉由紙雕藝術、投影燈光與音樂的變化,反映人們對生態環境產生的作用,「進而讓他們反思,平時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其實都可能使大自然發生改變。」團隊成員姚欣語解釋說。〈Greens〉由可回收媒材製成,團隊首先以厚紙板層層堆疊底座,成為此座微型生態系的環境。接著,以各種幾何圖形模仿生物的形體,製作出一個個小型紙雕。團隊成員呂尚勳說明,每個紙雕都有其代表的角色,例如風車指科技,雨傘狀的摺紙擬態花朵,而表面突起的橢圓形紙球則象徵動物。 雨傘形狀的紙雕由厚磅美術紙構成,造型仿生大自然中的花朵,傘狀頂蓋具有機關,能夠根據環境數據,調整開合。 圖/何昀儒攝作為具互動功能的藝術品,〈Greens〉會接收與解讀人們說話的內容,計算民眾的碳足跡,以及蒐集該環境的空汙指數等資料,將看不見的數據,透過紙雕具體展現。呂尚勳舉例說:「傘狀摺紙張開時,就像花朵開花,呈現生態系朝氣蓬勃的樣子。」相反地,當碳排放或空污指數過高,傘狀摺紙會閉合、樹木紙雕會降下,暗示植物枯萎。 觀眾可將〈Greens〉解讀為現實生態系的縮影,而每個紙雕元素,都有其扮演的角色,分別為大自然、動物與科技。 圖/何昀儒攝根據不同的環境數據,〈Greens〉也會立即輸出各種旋律。當環境狀況良好,會演奏較慢板且柔和的樂音,而隨著碳排放與空汙指數升高,團隊設計將音樂節奏加快,並提高管弦樂的比例、添加噪音,營造緊張與壓迫的氛圍。團隊希望觀眾透過與〈Greens〉互動,實際「看見」與「聽見」無形的環境數據,體會人類、科技與自然三者相互依存、影響與迫害的微妙關係,進而使觀眾意識到自己的日常行為,正一點一滴使環境產生變動。觀眾林紋秀則分享說:「〈Greens〉擴展了我們和自然環境的對話,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