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北藝大科幻偶戲 投影演繹太空探險
藝文
第1706期
北藝大科幻偶戲 投影演繹太空探險
2019-09-26
【記者何昀儒台北報導】小巧精緻的手指偶,在操偶演員的手中靈活變換動作,搭配說書人生動的聲音,觀眾彷彿被拉進人偶的世界。《SN1977A》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劇場設計學系,和電影創作學系的學生團隊,結合科幻題材、偶戲與即時投影所創作,22日於北藝大戲劇學院演出。劇情描述一位天文解說員,意外觀測到一顆超新星,並命名為SN1977A。而在平行時空,一位小女孩也有相同經歷,兩人憑藉與超新星的不解之緣,開啟一段時空之旅。就讀劇設系的范球在團隊中擔任導演兼故事主創者,他解釋,選擇太空題材的原因是人類對宇宙還有許多未知,而未知會創造各種可能性,「太空的話,就什麼都有可能發生,觀眾會比較容易相信。」劇設系碩士班鍾宜芳負責舞台設計,他表示,先前參加學校舉辦的偶戲工作坊,認為偶戲的劇場性非常迷人,便想以此形式呈現演出,「扣除像金光布袋戲,是專門為電視而設計,偶戲非進到劇場觀看不可!」觀眾邱思頴則說:「這是我第一次看偶戲創作,這齣戲穿插即時投影、真人演員和偶戲,是之前沒見過的戲劇形式,太有想像力了!」 即時影像播放,演員此時正在窗簾後方的空間演出。 圖/何昀儒攝舞台上躍動的戲偶主要分為手指偶和擲頭偶,皆由操偶演員控制。手指偶的舞台為半圓形的巨大立體書,操偶演員、就讀戲劇系的林德佳同時擔任說書人,營造出角色從書中躍出的感覺,他說:「和小隻的手指偶相處時間最長,要怎麼彎、怎麼動比較自然,都要自己摸索。」 後來,就讀劇設系碩士班的製偶師伍亞軒甚至直接按照林德佳的手形,量身打造戲偶,林德佳一邊練習、伍亞軒一邊修改設計,一點一滴的付出堆疊出如今靈活且流暢的演出。 團隊中的操偶演員兼任「說書人」,同時要讓戲偶動作及聲音節奏相互配合。 圖/何昀儒攝至於大型的擲頭偶,則是由戲劇系葉蒨蓉與尹懷慈兩位操偶演員負責,由於擲頭偶體積較大,需要兩位操偶師才能完成各種動作,他們沒有操偶的經驗,一切都需從頭學習。葉蒨蓉說:「我們練習時,常常會對著鏡子,或用錄影的方式,反覆檢查動作是否流暢。」而偶戲結合即時影像的創意,是由團隊共同討論產生,影像設計師、電影系林治文認為,劇場中的影像應該要能幫助空間或演員,不該只是在劇場裡面放電影。像是即時錄影,便能克服手指偶體積小、觀戲上的距離限制,讓觀眾得以藉由舞台旁的投影,同步觀看手指偶的細部動作。 手指偶演出片段,舞台前方的攝影機,會提供即時錄影,讓觀眾看到戲偶的細部動作。 圖/何昀儒攝鍾宜芳指出,目前台灣還未有大學設立偶戲相關科系,希望藉此展演推廣偶戲。他也表示,比起經典文本製作的舞台劇與音樂劇,《SN1977A》目前的演出不算完整,仍需花費大量時間媒合全新的文本、台詞與展演形式,「但我覺得這已是很好的嘗試與突破!」
《兩極》褪去媒體包裝 壓克力展現集體記憶
藝文
第1688期
《兩極》褪去媒體包裝 壓克力展現集體記憶
2018-11-14
【記者許芷瑄台北報導】畫布上,一層層的壓克力顏料使平面的畫作產生厚度,堆疊出繽紛漸層的色彩,再利用類似像素的方格組成圖形,呈現創作者對於科幻領域的想像。甫畢業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的黃芷葳以太空為創作主題,舉辦壓克力個展《兩極》,於3日起至12月30日在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展出。 利用壓克力堆疊漸層感,作品<宙之嶼>有別於娛樂媒體利用黑灰白三色的詮釋方式,打破對於宇宙的既定印象。 圖/許芷瑄攝有別於常見科幻電影元素,此個展多用不同圖像表現科幻題材。黃芷葳童年時期深深受到娛樂媒體影響,她說:「自己混淆了媒體營造出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真實性。」因此她從童年經驗出發,反思現代娛樂媒體如何呈現大眾共有記憶,並將其影像重現在作品上。堆疊多種壓克力顏料而成的〈信號之巒〉呈現電腦繪圖中的「圖層」概念,除了傳遞出山巒綿延的感覺,更融合電視節目停播時出現的檢測圖做為大眾觀看媒體的共同記憶。黃芷葳表示,由於創作時不希望受到傳播媒體常見的題材所侷限,因此以山巒象徵娛樂媒體。在剝除媒體的層層包裝後,山巒底下的檢測圖即為大眾共有記憶,兩者的圖像元素皆以圖層為概念,呈現她對於太空的幻想。 作品<信號之巒>中將電視檢測圖作為創作元素,傳達出大眾共有記憶之觀看經驗。 圖/許芷瑄攝展覽選用壓克力為創作媒材,除了豐富作品的多元性、展現科幻的空間感,顏料乾了之後更能夠重複堆疊。黃芷葳表示,壓克力的速乾特性很適合代表現代人快速的生活方式,以及呈現日常接收到大量更新資料、訊息的狀況。民眾吳柏毅認為,「使用壓克力創作使畫作有種拼貼感。」並能藉此在平面的畫作中看到具有層次感的太空意象。金車文藝中心員工周芷慧則表示,觀展後會從畫作中的極簡元素反思現代娛樂媒體運用的技巧與手法。
〈They〉勾勒虛擬世界 絢麗畫出黑暗故事
藝文
第1640期
〈They〉勾勒虛擬世界 絢麗畫出黑暗故事
2016-12-07
【記者吳謙台北報導】由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瑞士當代藝術學院共同主辦,「想像的風景Ⅲ《烏托邦旅程的追尋》國際學生多媒體動畫藝術徵件展」4日揭曉得獎名單,並於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舉行頒獎典禮。其中,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學生邱國維,以作品〈They〉獲得優選獎。〈They〉是邱國維耗時半年,為網路歌手曼德克・拉威爾(Mandark Ravel)量身打造的3D動畫MV。作品捨棄主角和主線劇情,改採非敘事結構,描繪虛構世界中,一股神秘能量慢慢地感染城市內的人們。受感染的人體轉化為電腦螢幕後,有人因無法承受這股能量而選擇死亡,也有人投身其中,成為這股能量的一部分,共同化做一朵高聳入雲的緋紅色花朵,在城市上空灑下片片絢爛花瓣。觀眾、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學生陳彥寬表示,以絢麗的畫風描繪如此負面黑暗的故事,給人帶來強烈的衝突感,讓人印象深刻。歌曲中詩般的歌詞,描述現今社會上,人們深陷龐大的網路集體意識中,不自知也不能自拔地重複同樣的事。邱國維表示,創作初期絞盡腦汁思考如何視覺化歌詞中的抽象概念。最終他選擇科幻題材,是因科幻雖看似荒誕,但其實都以真實世界為藍本,更能反映現實問題。 邱國維作品〈They〉,通過絢麗的畫面營造科幻感,描繪在網路文字下所彙集出的集體意識,不僅龐大也深具感染力。 圖/邱國維提供有別於〈They〉帶來的科幻,同樣榮獲優選的〈迷失他方 (Lost in Words) 〉則取材自身日常。故事主角孤身在英國留學,前往布里克斯頓(Brixton)途中,克服種種語言障礙,成功買到車票、找到月台,卻還是在慌忙之中,搭上反方向的火車。作品雖以電腦繪圖形式完成,但使用具有手繪感的筆刷,營造出童趣和溫暖的感覺。創作者、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學生陳鈺螢表示,故事靈感來自自身經驗。在英國交換時,雖然日常生活交流並沒有問題,但有時因文化或語言隔閡會產生小誤會。這些誤解或誤會,有時候像是本質上的不同,無法避免也無法消除,形成一種母語與非母語、本地人與外地人的對立。但仔細觀察後,也能發現許多相似處,找到之間的共同語言。藉由這個作品,她希望觀眾多觀察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無形交流,異中求同。本次徵件從上百件來自美國、義大利、瑞士及台灣等學生的作品中,選出包括〈They〉與〈迷失他方〉在內的53件入圍作品,並將持續展出至民國106年2月5日。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