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不畏魁梧對手 楊謹蔓擊劍刺金
體育
第1737期
不畏魁梧對手 楊謹蔓擊劍刺金
2020-11-26
【記者陳宥菘台北報導】選手以螃蟹步伐移動,抓準時機將劍奮力前刺至對手身上,眨眼之間搶下一分。「2020第25屆聯新盃全國擊劍錦標賽(以下簡稱聯新盃)」19日至21日於台北體育館登場,集結眾多國內好手舞劍對戰。其中,女子鈍劍最終決賽由擊劍國手、輔仁大學楊謹蔓憑藉場上積極的進攻,以15:8「刺」下金牌。 2020第25屆聯新盃全國擊劍錦標賽女子鈍劍項目金牌戰,由輔仁大學楊謹蔓15:8贏得比賽,奪得后冠。  圖/陳宥菘攝在女子鈍劍冠軍戰中,楊謹蔓對戰來自奧林擊劍且身形高大的Chen Shiuan-An Shannon。一開賽,楊謹蔓率先搶下攻擊權,隨後瞄準並甩動劍頭至對手背部,「對手雖然高,但(因為他要進攻)身體因此往前傾。」對手專注向前進攻,疏於防守背部,楊謹蔓進而以其拿手招式—甩劍搶下首分。而後,對手展開反擊,連下3分。楊謹蔓隨即調整自身狀態並強勢回擊,將兩人差距拉至8分。最終,楊謹蔓阻擋對手進攻,並順勢完成刺擊,成功奪冠。「回想全大運的一些成功經驗,把它再次執行出來。」楊謹蔓甫拿下中華民國109年大專校院運動會公開女生組擊劍鈍劍個人賽金牌,本次賽事延續后冠氣勢,再下一城。註:選手以劍尖威脅對手的有效部位,持續進攻,即取得攻擊權。取得攻擊權擊中有效部位便得分。若雙方同時擊中有效部位,有攻擊權的一方得分,雙方不會同時得分。 鈍劍項目金牌戰由輔仁大學楊謹蔓對戰身形高大的Chen Shiuan-An Shannon,楊謹蔓以其拿手招式——甩劍奪下數分。  圖/陳宥菘攝 透過敲擊對手劍身,可以將對手擁有之攻擊權轉換到自己身上。若雙方同時擊中有效部位,取得攻擊權之選手將得分。  圖/陳宥菘攝往年聯新盃皆與台北公開賽一同舉辦,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少了外國選手參賽。本屆銅牌選手雷淯茹解釋,國內賽僅聯新盃有與外國選手對戰的機會,「各國打劍的風格不太一樣,(聯新盃)是個很好的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選手。」對於本次賽事僅剩國內選手相互切磋,她提到,「國內女鈍選手人數少,每次怎麼打都是這些人。」國內女鈍擊劍積分排名第一、本屆銅牌選手程昕則指出相較往年賽事,「(本屆)是少了一點鬥志跟激戰。」除了此次聯新盃少了外國選手之外,原訂10月在台北舉行的2020年亞洲U23擊劍錦標賽也受疫情延至明年舉行。楊謹蔓説:「去年每個月幾乎都在比賽,每個月都可以再修正,有覺得自己在進步。」面對明年亞洲U23擊劍錦標賽,楊謹蔓放眼前三名,雷淯茹則盼為台灣留下一面獎牌。 今年因多數賽事取消,選手實戰機會大量減少,楊謹蔓(左)、程昕(中)與雷淯茹(右)三人甚至從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回歸原隊練習。  圖/陳宥菘攝為了推廣擊劍運動,本次賽事延續去年宣傳形式,透過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即時轉播賽事,卻因場館空間有限,在劃設轉播區域的同時,反而壓縮場地空間,因此未架設錄像回放系統,導致偶有選手對裁判判決提出疑議的情況。在推廣運動與確保比賽公平性間的取捨,楊謹蔓認為,「要顧慮到原本該做的事情,錄像回放系統對比賽太重要,我相信比賽的大家都會認同這一點。」對此,裁判長黃皓志說明,「之後會堅持以比賽公平與順暢為主,還是要設置錄像回放系統。」他也建議協會尋求更合適的方法以兼顧賽事宣傳與比賽公正性,盼能兩全其美。 台北體育館四樓空間有限,本屆為設置轉播設備因而未架設錄像回放系統,引起部分選手、教練反彈。  圖/陳宥菘攝 這兩年為了推廣擊劍運動,聯新盃全國擊劍錦標賽皆設有轉播團隊,於中華民國擊劍協會臉書粉絲專頁進行直播。  圖/陳宥菘攝
各國擊劍交流 刺出新招式
體育
第1688期
各國擊劍交流 刺出新招式
2018-11-15
【記者陳韻如台北報導】「2018 年第 23 屆聯新盃全國擊劍錦標賽」女子鈍劍公開組9日在台北體育館盛大舉行,聯新盃為國內擊劍賽事中,少數邀請國外擊劍隊伍參加的比賽。本次賽事除有台灣好手參與,也涵蓋韓國、泰國擊劍隊及旅外選手,讓各國選手透過競賽互相交流,切磋劍術。輔仁大學代表程昕與韓國選手在八強賽碰面,比賽一開始韓國選手展現強烈進攻意圖,不到一分鐘即攻下兩分。程昕表示韓國選手與國內選手劍法差異大,出劍速度較快。面對對手的快攻,她沉穩應對,「我們比較有耐心去等待機會,或者是去製造機會,不會想要很急的馬上就要打到對手。」最後,程昕抓住韓國選手的破綻,打破其進攻節奏,成功晉級四強。 程昕(右)於八強賽中遇見韓國選手(左),面對韓國選手的快攻,程昕沈穩應對。 圖/陳韻如攝四強賽時,程昕與旅美選手蔡曉晴對戰。兩人實力相當,比賽陷入拉鋸戰,難分上下。第三回合結束後,雙方比數9:9平手,進行加賽一分鐘,先有效得分者獲勝。加賽中雙方謹慎攻防,最後由蔡曉晴看準時機出手得分,奪得冠亞賽門票。 程昕(左)與旅美選手蔡曉晴(右)先前皆為我國世大運選手,曾一起參與訓練,兩人相處十分融洽。 圖/陳韻如攝此次比賽由蔡曉晴獲得冠軍,兩位韓國選手以及程昕包辦亞軍與季軍。程昕為現役國手,她坦言過往國內公開賽對手都是同一批人,大家非常熟悉彼此的套路與打法,較難透過國內對打提升技術。聯新盃邀請外隊參賽,讓國內選手觀摩不同擊劍風格,增加比賽經驗。16強選手、國立體育大學代表陳令翊為精進擊劍技術,曾遠赴韓國交換。她回憶剛到韓國時,發現韓國選手劍術實力高於台灣,因此常常跟不上同學。陳令翊透過與同學交流,逐漸提升對打技術。「我發現如果對打的強度提升之後,你可以適應國際賽選手的能力會提高。」她認為經常與劍術較強的選手練習,往後參與國際賽事時,較不會因實力差距太大而緊張失誤。 國內好手陳令翊(左)與程昕(右)於16強晉級賽中遇見,兩人皆擁有多次比賽經驗,也非常熟悉彼此劍法套路。 圖/陳韻如攝陳令翊與程昕皆指出國內選手受限於經費補助不足,較少站上國際舞台。即便取得國家代表資格,若選手遇上需自費的比賽,還是會因經濟壓力而無法出賽。陳令翊肯定國內比賽多邀請外隊參賽,讓國內選手即使不出國,也能有機會碰上外國選手。她認為不用在意比賽輸贏,最重要的是增加比賽經驗。程昕也鼓勵擊劍新手多參與各類型比賽,「如果你多打多嘗試,你會了解到其實有很多的打法。」選手接觸多種打法後,便能增強自己的實力。中華民國擊劍協會秘書長洪新志談及,協會主要透過分齡選拔賽,選出國家代表選手參加國際賽事。他鼓勵擊劍新手多加參與選拔賽,爭取出國比賽資格,或是透過民間俱樂部報名參加國際賽事,拓展劍路視野。
鈍劍門檻高資源少 選手難登國際舞台
體育
第1662期
鈍劍門檻高資源少 選手難登國際舞台
2017-10-26
【記者陳棟宜蘭報導】鏗鏘擊劍聲,沉穩對峙腳步,「擊劍甜心」世大運國手程昕於賽末點飛身一躍,刺下全運會女子鈍劍個人組金牌。然而,目前國內鈍劍資源較銳劍不足,因此在國際賽事表現上也較不出色。 程昕飛身刺擊,刺向對手。 圖/陳棟攝擊劍共分銳劍、鈍劍及軍刀,在劍種、得分判定或是技巧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台北市擊劍代表隊教練李俊徵表示,銳劍攻擊範圍廣且不行使攻擊權,鈍劍的攻擊判定較銳劍嚴格,因此需要較高的劍感。而軍刀不論是砍劈或刺擊皆算得分,也是唯一能用刀刃部位進攻的項目,因此節奏非常迅速。他提到不同的劍種也會是教練選材上的考量,像是鈍劍有效得分區較小,所以對於身材嬌小的選手較有利。冠軍賽中,輔仁大學學生程昕率先大膽進攻,一連搶下三分,在上半場奪得先機領先六分。中場開始,程昕趁勝追擊,多次以長劍作勢佯攻,高雄市代表吳珮綺被動防守退至底線。比分拉距至11:1,吳珮綺暫停重整步調,重新奪回主導權連搶兩分。但程昕沉穩應對,抓準空檔反擊取分,順利奪金。 世大運女子鈍劍代表選手程昕、陳令翊。 圖/陳棟攝程昕坦言自己在預賽前非常緊張,打得很不好。雖然贏下預賽,但內容差強人意,調適步調後,才順利發揮正常水準,「注重當下,打好每一劍」。她認為本次比賽對上的多是國內時常切磋的對手,因此更需要冷靜處理每劍的內容,觀察當下適合的策略招式。吳珮綺遺憾表示自己的勇氣依然不足,無法在進攻防守做出更果斷的取捨。「因為害怕,猶豫錯失時機」,落後的當下因為怕出現更多的失誤,導致在中後場的比賽不敢積極進攻。直到教練呼喊加油,才敢打出較激進的內容。台灣銳劍的成績在國際賽事中往往較鈍劍好。吳珮綺認為,台灣鈍劍的資源不足,環境或教練師資上都還不夠登上國際舞台。李俊徵則指出,銳劍限制少易入門,因此人口基數較多,且政府的補助投入往往只在銳劍項目。他解釋,是因為各國家重視的擊劍項目不同,以香港、日本而言重視的就是鈍劍,但還是希望台灣能用不一樣的銳劍亮點帶動其他項目。 冠軍戰中,程昕從下方刺擊對手,展開攻勢。 圖/陳棟攝 世大運選手女子鈍劍代表選手陳令翊與程昕在四強賽展開殊死戰。 圖/陳棟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