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新知
第1730期
空拍機融大數據測含水量 減農民烘稻成本
2020-09-30
【記者蕭淳云綜合報導】稻穀含水量是影響買賣價格的重要關鍵,每多1%含水量,大約會增加二倍烘穀成本。為提升稻作品質與效益,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系主任楊明德帶領團隊研發出「陸空協作之水稻最佳收穫模式」,將無人機結合大數據運算,得出稻穀的含水量變化,協助農民規劃最佳收割時間。該發明在2020未來科技展中獲得「未來科技突破獎」。 國立中興大學研究團隊研發「陸空協作之水稻最佳收穫模式」在2020未來科技展中獲得「未來科技突破獎」肯定。 圖/許鈺群提供團隊利用無人機空拍,大面積蒐集稻穀在不同含水量呈現的特徵變化。團隊成員中興土木工程學系博士生許鈺群表示,機身上裝設的感測器對於植物體內葉綠素與水分變化十分敏銳,能精準測定含水量。而蒐集到的大量數據會再經由DNN演算法(註),利用穀粒外觀、葉綠素變化等資訊,歸納出含水量數值,建立最佳採收期評估系統,農民上網就可查看分析結果。註:DNN演算法又稱深度學習演算法,巨量資料透過多個處理層的轉換,自動抽取出具代表性的資料,可以節省人工計算所花費的時間。 團隊在無人機上裝設感測器,大面積蒐集稻穀的含水量數據,為農民規劃最佳收割路線。 圖/許鈺群提供然而,空拍機造價高,並非所有農民都能負擔,因此,團隊另開發LINE APP測定模式,不需使用到空拍機,農民只要加入LINE好友,拍攝單株稻穗圖片上傳,即可獲得穀粒含水量等相關資訊。楊明德提到,水稻並非高經濟產物,因為獲利不高,「農民不會花太多錢去照顧它,所以變成要用很低的成本做(含水量測定),不然成本太高,沒辦法落實。」一般來說,農民將收成的穀物送至農會後,會取部分稻穀以烘穀機測定含水量百分比。許鈺群解釋,不同於農會普遍使用的破壞採樣方法,團隊開發的技術不管是用空拍機或手機拍照測定,都可以在不破壞穀物的前提下得知含水量,提供農民更科學化與準確的採收時機判斷依據。此裝置除了可以輔助農民決定收割時間,也可應用於規劃收割機路線。彰化縣伸港鄉水稻農民周秀墨解釋,為節省成本,通常多位農民會合用一台收割機進行採收,然而收割機跨越田埂的成本耗損很高。有鑑於此,團隊利用LINE APP測定模式系統,整合周遭區域的稻作含水量,規劃出花費最少的收割路線。不過周秀墨認為,除非此技術被鄰近農戶廣泛使用,否則即使知道最佳收割日期,還是會為了配合周遭農民而無法落實。 團隊收割稻米,進行樣本採集,並在實驗室蒐集地真資料,檢測樣本的含水量。 圖/許鈺群提供團隊闡述,他們利用空拍機與大數據研究稻作栽培已邁入第三年,希望透過科學方法降低不必要損失,提升農民收益。楊明德表示,未來將申請科技部的產業落地計畫,期許透過農民的廣泛使用,找出裝置潛在缺失,讓水稻最佳收穫模式能繼續發展與改良。
新知
第1694期
回收稻殼變面膜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2018-12-26
【記者邱于瑄綜合報導】國立宜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團隊再利用農業廢棄物,將稻殼回收並製成可分解的親膚性敷材,應用於面膜、人工皮、人工血管等醫療及美容領域。團隊透過水解技術提取稻殼中的木醣醇,結合可生物分解的材料,並利用靜電紡絲技術產生奈米纖維,製作成親膚性敷材,獲得第一屆大專校院綠色化學創意競賽金牌。 透過水解技術提取稻殼中的木醣醇,結合可生物分解的材料,製成親膚性循環敷材,可應用於面膜、人工皮等。 圖/邱于瑄攝根據團隊成員林旻峰提供的數據,台灣每年產生約54萬噸的稻殼,然而,稻殼不易被分解,掩埋處理將影響農作物生長,而直接燃燒更會汙染空氣。家中種稻的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學生范釋文表示,家裡每年大約收成700至800斤的稻作,通常會將稻稈曬乾鋪在農地上,減少雜草的生長,亦會將稻殼拿去餵雞或撒在農地防雜草兼堆肥,藉此減少農業廢棄物汙染問題。林旻峰表示,團隊透過水解技術提取稻殼中的木醣醇,提高敷材親水性能,並結合聚己內酯,搭配萃取自蠶繭的絲素蛋白提高生物相容性,促進細胞黏附、遷移和增值,以及利用無毒性且抗微生物活性的幾丁聚醣,有效提升敷材的抗菌效能。林旻峰說明,這些可生物分解的材料利用靜電紡絲技術產生奈米纖維,可製成面膜、人工皮等親膚性敷材。 台灣每年產生約54萬噸的稻殼,宜大團隊利用稻殼中的木醣醇,製成親膚性循環敷材,解決稻殼廢棄問題。 圖/林旻峰提供針對目前解決農業廢棄物的方式,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學生陳柏憲表示,現有技術透過高溫加熱將稻殼碳化,可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性質,亦可以撒在農地增加土壤空隙,幫助排水及透氣等。而此次宜大團隊的發明提供另一種解決廢棄物的方式,「每一平方公尺的敷材可以減少大約300克稻殼。」林旻峰表示,此敷材製成的產品回收後,經微生物分解可轉化為肥料,進而循環利用。林旻峰說明,目前團隊尚針對敷材產品對細胞活性與抗菌方面進行研究,也必須克服因稻作產率較低導致原料不足以及品質不穩定的問題。此外,未來還需經過許多測試,才能將敷材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