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回收稻殼變面膜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2018/12/26 20:47:25

【記者邱于瑄綜合報導】國立宜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團隊再利用農業廢棄物,將稻殼回收並製成可分解的親膚性敷材,應用於面膜、人工皮、人工血管等醫療及美容領域。團隊透過水解技術提取稻殼中的木醣醇,結合可生物分解的材料,並利用靜電紡絲技術產生奈米纖維,製作成親膚性敷材,獲得第一屆大專校院綠色化學創意競賽金牌。

透過水解技術提取稻殼中的木醣醇,結合可生物分解的材料,製成親膚性循環敷材,可應用於面膜、人工皮等。 圖/邱于瑄攝

根據團隊成員林旻峰提供的數據,台灣每年產生約54萬噸的稻殼,然而,稻殼不易被分解,掩埋處理將影響農作物生長,而直接燃燒更會汙染空氣。家中種稻的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學生范釋文表示,家裡每年大約收成700至800斤的稻作,通常會將稻稈曬乾鋪在農地上,減少雜草的生長,亦會將稻殼拿去餵雞或撒在農地防雜草兼堆肥,藉此減少農業廢棄物汙染問題。

林旻峰表示,團隊透過水解技術提取稻殼中的木醣醇,提高敷材親水性能,並結合聚己內酯,搭配萃取自蠶繭的絲素蛋白提高生物相容性,促進細胞黏附、遷移和增值,以及利用無毒性且抗微生物活性的幾丁聚醣,有效提升敷材的抗菌效能。林旻峰說明,這些可生物分解的材料利用靜電紡絲技術產生奈米纖維,可製成面膜、人工皮等親膚性敷材。

台灣每年產生約54萬噸的稻殼,宜大團隊利用稻殼中的木醣醇,製成親膚性循環敷材,解決稻殼廢棄問題。 圖/林旻峰提供

針對目前解決農業廢棄物的方式,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學生陳柏憲表示,現有技術透過高溫加熱將稻殼碳化,可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性質,亦可以撒在農地增加土壤空隙,幫助排水及透氣等。而此次宜大團隊的發明提供另一種解決廢棄物的方式,「每一平方公尺的敷材可以減少大約300克稻殼。」林旻峰表示,此敷材製成的產品回收後,經微生物分解可轉化為肥料,進而循環利用。

林旻峰說明,目前團隊尚針對敷材產品對細胞活性與抗菌方面進行研究,也必須克服因稻作產率較低導致原料不足以及品質不穩定的問題。此外,未來還需經過許多測試,才能將敷材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