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探討病態迷戀 卓卉芹以作品批判人性
藝文
第1710期
探討病態迷戀 卓卉芹以作品批判人性
2019-10-24
【記者徐品蓁台北報導】畫布上出現嬰兒的臉與不規則的色塊,有時還可看見復古的皮革和毛皮拼貼在畫中,這是新銳藝術家卓卉芹的創作風格。正在倫敦就讀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 RCA)繪畫系碩士班的卓卉芹,於19日起在索卡藝術中心舉辦個展,首度在台展示最新系列創作《迷戀》,其中的代表作品為〈奶油性緞嬰兒〉,探討人類過度追求奢侈品的病態行為。 倫敦市立大學的當代音樂作曲家翁至鴻受邀於個展開幕當天,與卓卉芹進行一場深度的藝術對談。 圖/黃冠禎提供此次個展名為《Cho, Hui-Chin:Taku Kiseri》,源自卓卉芹的日文漢字翻譯。他在世界各地展演時,堅持在藝術市場使用「Cho, Hui-Chin」這個名字,而不是國際所認知名字在前、姓氏在後的「Hui-Chin, Cho」。直到去年在日本駐村時,遭指「Cho, Hui-Chin」是無意義的名字,應使用符合國際認知的用法,卓卉芹說:「我堅持要用我的名字,卻遭到外人阻止和懷疑。」之後,他的日本朋友為他翻譯日文名字「Taku Kiseri」,而他發現自己可以接受這個名字,並了解到自己對於名字過於執著,也是一種迷戀。卓卉芹自十歲便前往英國讀書,在生活及求學的經驗中,都曾遇過不被接受的情況,使他產生自我身分認同的困惑,這也令卓卉芹聯想到嬰兒在東西方的模糊性。東方對於嬰兒的靈魂是否存在,出現兩派說法,西方則不會對嬰兒性別作明確區隔,因此,在卓卉芹的畫作中,時常可以看見嬰兒的元素,成為他探究不同議題的暗喻手法。 《迷戀》系列代表作品〈奶油性緞嬰兒〉,琉璃的外身與內部的人體化合物表現出兩者的衝突性。 圖/黃冠禎提供此次《迷戀》系列中的主要展品〈奶油性緞嬰兒〉,就是將琉璃燒成嬰兒的形狀,並於內部注入卓卉芹的人體化合物,表現出兩者的衝突性。作品指的迷戀並非單單只是非常喜歡,而是為得到喜歡的物品,願意去犧牲自己的一切,是「迷戀」的病態行為。個展中還有另一件作品,取名為〈這畫一點都不髒,它是關於身為強迫症的甜蜜緊張;也許它看起來稍微有些野蠻,但它是人性。〉細細觀看畫作可以觀察到,作品中的嬰兒正在進行傷害自我或他人的行為。觀展民眾江郁珊說:「剛看到這幅畫時會想,這麼年輕的藝術家怎麼會畫出對人性如此深刻的體悟。」但他了解卓卉芹的人生經驗後,便能理解作品欲表達的創作理念。 《迷戀》系列中的〈這畫一點都不髒,它是關於身為強迫症的甜蜜緊張;也許它看起來稍微有些野蠻,但它是人性。〉 圖/黃冠禎提供作品〈這畫一點都不髒,它是關於身為強迫症的甜蜜緊張;也許它看起來稍微有些野蠻,但它是人性。〉也暗喻收藏家對藝術品的迷戀。「是要諷刺為了價錢而收藏作品的藏家。」卓卉芹作品收藏家兼經紀人黃冠禎說,他表示,許多藏家並非因為喜歡藝術才收藏藝術品,而是為了等藝術品增值後售出,或是依靠收藏藝術品以顯現自己的身家地位。在開幕日下午,卓卉芹也對此作品進行一場破壞性表演,他親手使用釘子、剪刀等工具將作品分割成多塊碎片,暗諷部分藏家對收藏藝術品的商業心態。
揉合光與影 《夜未央》渲染台北夜景之美
藝文
第1686期
揉合光與影 《夜未央》渲染台北夜景之美
2018-11-01
【記者陶怡軒台北報導】繁華的西門町商圈,人潮隨著製圖膠片上渲染的水漬流動,長達2公尺的橫幅,帶領觀者進入熟悉又迷幻的台北街頭。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水墨組的藝術家林葆靈,於10月20日起在索卡藝術中心舉辦個展《夜未央》,以夜景作為主題,透過渲染手法揉合夜晚中的光與影。 〈夜的變奏曲Ⅱ〉以長橫幅描繪西門町夜景,同時畫面更以鏡像呈現,希望能呈現所見非真實的意象。 圖/林葆靈提供本次展覽展出多件以製圖膠片為媒材的作品,製圖膠片原本為建築師用以繪製草圖的工具。林葆靈解釋,製圖膠片不似紙材具有易吸水的纖維,顏料能完整留在膠片表面,利於顏料的渲染。同時林葆靈提到,他利用製圖膠片半透明的特性,在膠片的兩面作畫,呈現畫面的層次感,「現實的風景,有時候遠處的東西也顯得比較濛、比較霧。」林葆靈表示,部分作品採用長達2公尺的橫幅與高遠遼闊的取景,是承襲自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橫軸,希望能藉此呈現出較抽離的觀看視角,林葆靈說:「常常覺得自己跟社會、人群有點格格不入。」因此他常會採用比較遠的觀看角度構圖。 除了畫作,現場更有數樣黏土捏製展品,〈沒有名字的小傢伙-永夜〉以碎鏡子和枯枝營造感傷的氛圍。 圖/陶怡軒攝「我常處理夜晚的強烈光影,漸漸發現光跟影是一體兩面的,我在作品中主要是追求對立的統一、融合。」林葆靈解釋,期待觀者透過作品中大量暈染開的色彩,感受到光影並不是極端的對立,他也以此期許自己能接受事物的不同面向。索卡藝術中心展覽行銷呂燕妮表示,展覽大致劃分為城市和自然兩個展區,呈現林葆靈筆下夜景的不同風情,「看他的作品,能感受到在抽象和具象交合下,很夢幻的情感意境。」展場入口更複製了林葆靈的工作室空間,希望民眾觀展時,先看到藝術產製的過程,再循著空間動線,慢慢進入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展場入口仿製了林葆靈的工作室,讓民眾除了看見藝術成品,更能接近產製的過程。 圖/陶怡軒攝民眾邱奕辰表示,作品〈黑暗中過河Ⅲ〉令他感到印象深刻,該畫作描繪藝術家的一次溯溪體驗,讓他感受到創作中的故事。「從繁華的都市到山谷,搭配藝術家自己經歷下表現的夜景的詮釋是很全面的。」邱奕辰認為,在林葆靈的作品中可以體會到創作者不同的觀看角度。 〈黑暗中過河Ⅲ〉講述林葆靈的溯溪體驗,人物右下方描繪的疊石,指引正確的方向,是一種讓人安心的象徵。 圖/林葆靈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