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大學事】台灣首份塑膠原粒調查出爐 環團籲管控工業排放
新知
第1802期
【大學事】台灣首份塑膠原粒調查出爐 環團籲管控工業排放
焦點
2024-12-06
【記者林芷彤報導】《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s Treaty)第五輪談判會議1日於韓國釜山落幕,然而因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與產油國意見分歧,公約仍無法定案。此次會談也再度引發全球對塑膠污染的關注。Greenpeace綠色和平基金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副教授許瑞峯團隊,及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教授許弘莒團隊,日前共同執行「臺灣外海及沙灘塑膠原粒調查」研究案,並發布台灣首份系統性塑膠原粒調查報告,揭示林園產業工業園區周圍沙灘的污染現況。 「塑膠原粒是製造塑膠物品的原物料。」參與此項研究、副教授許瑞峯團隊學生邱韋豪說道,這些初級原料尺寸介於1至5毫米之間,當顆粒經老化或風化等過程,可能分解成更小的微型或奈米級顆粒。他補充,因其容易吸附有機污染物或製造過程中添加的塑化劑,若海洋生物誤食可能影響其消化系統與生殖功能,並藉由食物鏈的形式影響生態系統。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莊筱庭表示,許多國際實例顯示,塑膠原粒的溢漏多源自工廠排水道,因此本次調查選定林園石化工業區附近海灘作為主要勘查地,涵蓋旗津沙灘、旗津貝殼館、旗津風車公園及林園中門沙灘,全長約2.2公里。參與此項研究、副教授許瑞峯團隊學生吳文淮說明,團隊使用木框架嵌入沙灘,過篩石塊與漂浮物,收集粒徑小於 5 毫米的沉積物,再冷藏運送到實驗室,由研究人員分析每單位重量沙土中原粒的濃度,共採樣兩次。 兩次採樣結果均顯示,四個檢測地皆有塑膠原粒的蹤跡,分佈濃度最高的地區為林園中門沙灘。莊筱庭解釋,該地因與林園工業區距離最近,根據海流模型推斷,原粒可能從高屏溪口排放至此,不過目前尚無直接證據顯示其來源與工業區排放有關。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賴映秀表示,未來將更深入研究此地的塑膠原粒來源與擴散方向。 此次發現的原粒材質主要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及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因密度低,較容易在水面上漂浮並隨海流擴散,常被製成塑膠袋、食品包裝及保鮮膜等日常用品。國立政治大學Green24永續社長李采萱觀察,大學生多以外食為主,此種生活習慣製造許多塑膠垃圾。對此,莊筱庭也建議消費者應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膠製品,將重複使用的觀念融入生活,如自備購物袋、環保杯或餐盒。 面對塑膠原粒帶來的環境危機,莊筱庭呼籲政府應對其逸散風險進行更全面的評估,並制定具體改善計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黃紀惟則建議道:「目前工業污染管控並未實施微塑膠監測,考量它可能經由廢水或廢氣進入環境,針對相關排放口的監測與納管應該比照其他污染物。」
響應COP21 百人轉動風車推再生能源
生活
第1611期
響應COP21 百人轉動風車推再生能源
焦點
2015-12-06
「人體排圖」透過小孩吹動風車的景象,象徵再生能源將成為構築未來的力量。 圖/郭于珂攝【記者趙安平台北報導】「化石燃料,沒人想要!再生能源,永續家園!」11月29日上午,400多位公民騎著單車高呼口號,在自由廣場集結。「綠色和平」、「350台灣」、「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及「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共同舉辦的「Power Together」,主張應讓化石燃料留在地底下,並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實現西元2050年前使用100%再生能源的願景。為了響應11月30日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第21屆締約國大會(The 21st session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21),超過150個國家在世界各地發起2000多場氣候行動。台北則是透過「Power Together」的單車遊行與人體排圖行動來要求政府與企業停止依賴及補助化石燃料。《京都議定書》將在2020年到期,COP21邀請與會各國展開為期兩週的會議,以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兩度以內為目標,制訂出新的氣候協定。台灣非聯合國的會員國,無法以政府的名義參與會議;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派出趙威翔等青年代表前往巴黎,也與日、中、韓、馬、新、印等國的青年一同撰寫聲明,呼籲各國政府重視亞洲未來在極端氣候下的侵襲和災害。此外,青年代表團也預計在巴黎發表影片,向世界傳達台灣孩童及青年對未來環境的想像。350台灣活動負責人黃靖原表示,這次活動的精神為「Power Together for ___ 」,報名時有民眾填入人權、性別平等、家庭等,讓此次活動除了環保的訴求之外,也多了其他社會議題一起加入。「這次的參與者也有從中國大陸來的交換生,藉由參與活動來體驗台灣的環保運動。」他希望透過之後一連串的活動,讓愈來愈多的民眾關心環保議題,進而促使政府正視這些議題。300位志工頂著烈日,在攝氏將近30度的高溫下合力轉動扇葉。人體拼圖排出小孩吹動風車的意象,象徵再生能源將成為構築未來的力量,同時也對社會大眾表達,任何正面的改變都是藉由小小的聲音和支持,合力來實踐。參與單車遊行的民眾高召靜認為,氣候變遷的議題近年日趨嚴重,台灣卻對這類的議題甚少關注,希望政府能儘快推動再生能源的使用。她也批評:「這次的遊行很peace,peace到很難讓人注意到我們。」外籍人士柯瑞‧布朗(Corey Brown)則藉由參加活動,推廣「吃素救地球」的概念,希望環保運動除了從個人做起外,政府也應有所作為,才能真正改變環境問題。新聞小百科: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為聯合國在1994年正式生效的氣候規範,成立目標是為了防止氣候系統受到人為干擾,同時使 生態系統能夠自然地適應氣候變化、確保糧食生產,免受威脅。目前已有195個締約方(contracting party),透過每年的締約方大會(COP),定期評審公約及締約方大會所通過法律文件之履行狀況。今年的COP21在法國巴黎登場,但因巴黎在幾周前 遭受恐怖攻擊,禁止集會遊行。原定前往巴黎抗議的群眾,則改以捐鞋到巴黎擺放在廣場,表達對暖化問題的關切。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外交部、蘋果日報 上百位民眾於11月29日齊聚中正紀念堂,透過「單車遊行」表達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的訴求。 圖/趙安平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