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化身吸附劑淨化重金屬汙水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61期
與「外來種」共生成日常 黃育晨重思網路洪流
2021-12-22
【記者黃亭茹綜合報導】「呃啊!呃啊!呃啊!」兩台明亮刺眼的螢幕在黑暗的空間中,不間斷地傳送干擾的聲音,而螢幕兩側的大型圖像,如告示牌般引領觀眾進入場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學生黃育晨於2021第16屆「臺北數位藝術節-無邊庇護所」發表作品《不能結果,也能結果》,重新打破現代人閱讀訊息與影像的習慣。作品於10日至19日在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展出。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學生黃育晨透過對於一張從網路上擷取、收集的圖像,進行一連串的腦補。此材質為帆布輸出,不像布那麼柔軟,不過具有韌性、可以反光、變形且凹折的。 圖/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影像中的旁白說著:「摔落一地的安⋯⋯球型物體,因為落山風的關係,從機車上一摔而空。」黃育晨表示,因為新竹落山風很大,路邊機車上的安全帽都會被風吹起,而路人為了讓安全帽不要落地,就把它掛在樹上,形成特殊的街景,讓本來不能結果的樹也能結「果」。他以一張在網路上大肆流傳,一頂頂安全帽不尋常地被綁在同一棵樹上的圖像作為創作靈感,他說明,安全帽代表寄居於他人之上的「外來種」,落山風則被比喻為營養,以協助外來種能安然地定居在台灣這塊土地。他興奮地說:「很多原生地不在台灣的,都因為長久寄居在台灣,而形成了我們的一部分,甚至轉譯。」 以大型帆布輸出作為「鋪設山路」的概念,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學生黃育晨欲給予觀眾一個清晰的路線,慢慢引領觀眾進入展出主題。 圖/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黃育晨提到,樹上一顆顆的安全帽與福壽螺、葡萄擁有相似的符號,皆代表外來種。觀眾黃彥超說:「黃育晨的作品可貴之處在於,有很多真實影像的參與其中,這表示了很強烈的身體經驗在這個場域當中。」他也認為,影像中黃育晨用手一個個滑過臉部的動作,與某種擺脫不掉的宿命感相互呼應。黃育晨謹慎地說:「影片中的文字敘述,是我視訊息為一個很表面、很洪流般快速沖刷的表達方式。」他補充,福壽螺和移工的原生地都不在台灣,但他們居住在台灣的時間相當久,也漸漸成為台灣「本土」常見的元素。他巧妙地透過這個「不太相關的相關性」,把事件與符號串連在一起,以呈現訊息在傳遞時的混亂、失真以及失準的狀態。觀眾許哲豪說:「我感受到他想表達一個無處安放的焦慮。」 此為以玻璃輸出的材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學生黃育晨興奮地說:「那時候想嘗試透明的感覺,可藉此塑造後面的空間感。」 圖/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網路就是我們的原生地。」身為二十世代的黃育晨一派輕鬆地表示,網路不再是外來種,反而成為了我們的延伸,已經融入身體的一部分。而許哲豪則認為,面對網路中的訊息洪流時,這個焦慮化為一個「我」的集合體,而這個集合體又被轉譯為詼諧的文字,創造出一種迷因式的結構,是荒謬的、飄飄然,更是輕盈的。黃育晨也提到,當代語彙正在快速大量的被挪用、複製及貼上,並希望透過作品一層層地推進,呈現網路參雜各種雜亂符號的狀態。 創作者以錯綜複雜的鐵構支撐起螢幕與平面圖像輸出,欲透過看似冷冽的硬體形塑出一個動態的差距。 圖/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