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跨越障礙  脊損傷友藉運動提升自我認同
新知
影音
第1662期
跨越障礙 脊損傷友藉運動提升自我認同
2017-10-26
 【記者王若穎、陳星彤彰化採訪報導】鳴槍一響,輪椅競速選手們在跑道上奮力奔馳,脊髓損傷者全國運動大會於21日盛大舉行。主辦協會希望藉由運動,強化身障者心肺功能,同時引導傷友們發掘自我價值。 彰化縣脊損重建協會理事長白水源表示,希望脊損傷友能夠走出戶外、擁抱陽光,並增加身心健康。脊損者們雖然身體受限,但透過團隊合作的接力競賽,仍表現出對速度的追求。現場還有障礙賽、乒乓球九宮格等趣味項目,讓脊髓損傷傷友展現活力與陽光的一面。苗栗縣參賽者張瀚澤說,很多朋友都是在醫院受傷的時候認識的,他覺得跟著年輕人一起參加活動,會比較容易走出傷痛。台灣脊髓損傷人數超過兩萬三千人,每年約新增1200名病例,尤其在20至29歲的青壯年,發生機率最高。「剛受傷的人心裡都踏不出來、不敢面對人群,也不想麻煩別人。」桃園參賽者趙健文描述,脊髓損傷是一種嚴重殘障,傷友們不僅面臨到身體癱瘓和經濟困難,甚至心理上也可能遭遇挫折。傷友家屬陳亭君認為,一般人應該多去體諒並尊重他們的想法。目前全台各地成立了脊髓損傷重建協會,輔導患者自理生活、提供職業訓練。另外協會也定期舉辦運動會,幫助傷友心靈復健,引導他們重新回歸正常生活。台中市參賽者金士豪說,在協會一起受訓的朋友都很願意走出來面對社會,「雖然我們受傷,其實還是跟一般人是一樣的。」脊髓損傷身障者跨越障礙展現殘而不廢的精神。但傷友們能否順利自我重建,除了專業的醫療與復建外,家人和社會的同理更是治療的關鍵。https://youtu.be/-TqzGQTX9dg 
新型輪椅助傷友 「撐竿跳」越地形限制
新知
第1593期
新型輪椅助傷友 「撐竿跳」越地形限制
2015-04-15
雲科大工設系學生作品,將輪椅底部改為三角架構,提升使用者的行動自主性。圖/鍾凱元、黃景嵩提供 【記者徐霈芯綜合報導】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鍾凱元、黃景嵩9日發表「脊髓損傷青壯年專用輪椅」,讓輪椅使用者在過門檻時,無須請他人協助或冒險「翹孤輪」(將前輪翹起),提高使用者的行動自主性及安全性。兩人表示,脊髓損傷多為永久性傷害,所以輪椅在損傷者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根據「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調查,20至29歲的年齡層脊髓損傷發生率最高,兩人因此將脊髓損傷青壯年設為目標用戶。鍾凱元說:「這並不代表只有青壯年能使用,只是我們以脊髓損傷青壯年的需求為出發點。」台灣住宅室內設有許多門檻,通過時輪椅會受到前輪的阻礙,常需要「翹孤輪」或有人在後面幫忙推一把。鍾凱元表示,「翹孤輪」是一種危險性較高的輪椅技巧,如果初學者不夠熟練,可能會發生輪椅後翻的意外。黃景嵩說:「我們在前輪加裝小輪,利用類似撐竿跳的原理,當小輪抵到門檻時,使用者只需輕微施力將輪椅往前推,小輪就會順勢被抬起,整台輪椅就能輕鬆通過。」考量到一般輪椅越過沙地、草地或崎嶇的地形時,輪子常會空轉以致輪椅無法動彈,所以兩人捨棄傳統輪椅的四角架構,將輪椅底部改為三角架構以提高靈活度,並增加軸長解決穩定度不足的問題,鍾凱元說:「增長的軸距,不但使輪椅穩定性變好,即使要下八公分的階梯也沒問題。」為契合讓輪椅使用者自主行動能力提升的設計理念,兩人將傳統輪椅明顯的「手推把」與側邊扶手合併,鍾凱元說:「我們把推手設計得較隱蔽,破除輪椅需要別人幫忙推的刻板印象。」另外,兩人採用符合人體工學的低椅背設計,將椅背高度降至肩胛骨以下,讓使用者在推動「手輪圈」時,不會受椅背限制,也使外觀顯得年輕化。兩人在製作初期,到各地與傷友們訪談,深入瞭解脊髓損傷者的需求,黃景嵩也擔任維修輔具的志工,他說:「我體會到要真正了解一個使用族群,不能只從網路找資料分析,必須融入他們的生活情境。」鍾凱元表示,半年來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注在畢業專題上,「有時會為了一個弧度,模型做了又重做,直到外型整體達到和諧為止。」雖然起初會因實驗結果不如預期而失望,但他們明白,沒有經歷過失敗,就無法試出最好的結果。兩人皆表示,希望作品未來能有機會上市,造福更多傷友。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