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校園
第1786期
華梵試辦生命設計週 未來擬納入正式課程
2023-11-21
【記者張愷文綜合報導】華梵大學10日公告,未來每學期第十週都將規劃為「生命設計週」。本學期訂於13至17日,期許學生在這一週參與校內工作坊,或自行設計活動,嘗試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從中找回生活和學習的動機。華梵校長林從一表示,希望藉此活動讓學生重視自主學習,未來也計劃將此擴大為正式課程,以專題形式納入通識教育。 華梵大學於11月10日公布「生命設計週」計畫,大學部學生將從13日至17日停課一週,學生可選擇參與校內工作坊或自行設計課程和活動。 圖/陳慧銨提供林從一為此計畫發起人,他希望學生透過生命設計週,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從而找回學習的動力。生命設計週除了讓學生自行設計活動外,校方也整合各單位的資源,提供學生自由參加不同類型工作坊,如勇氣工作坊、生命設計工作坊等活動。參加工作坊並繳交反思實踐報告的學生,學生經師長核准即可獲得通識一學分;自行設計活動的學生則無此學分。校內工作坊為小班制,一班約12至20人,有利於師生深入溝通。參與勇氣工作坊的華梵佛教藝術學系學生梁錦燕表示,參與工作坊後讓他成功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老師介紹學姐帶我到殯儀館誦經,在聽到不同的經歷後,能直面死亡。」除了校內工作坊外,身為外籍生的華梵佛教藝術學系學生陳慧銨,選擇與同學舉辦營隊,藉此機會促進感情,也體驗台灣特色文化。 華梵佛教藝術學系學生陳慧銨在生命設計週自行設計營隊活動,除了促進感情外,也能讓外籍生感受台灣當台的特色和文化。 圖/陳慧銨提供針對生命設計週的實施,校務顧問、同時也是生命設計工作坊授課教師蔡傳暉表達支持,他分享,工作坊成效佳,學生在工作坊結束後數日便提早繳交報告,「學生不是在交差,是真正打開心胸跟自己和老師對話。」他認為目前大學生被束縛於他人期望,「大眾賦予大學生的期望太高,導致焦慮,在工作坊能掉規範和要求,在無人評價下探索生命。」然而,由於計畫適逢學期中推動,陳慧銨提出顧慮:「有些課的期中考時間會延後,影響課程進度。」他認為校方應將學業進度納入考量。長期關注學生權益的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認為,此計畫立意良善,但對於未來是否成為全國大專院校之趨勢,還需待呈現成效後方能推測,「畢竟華梵作為先例,仍需時間讓大眾熟悉。」他建議華梵未來在每學期實施計畫後公布實施狀況,讓各大院校有機會參考。此外,張育萌認為華梵學生人數較少,在計畫實施上為優勢,「華梵師生較容易協調,但若是大型學校,基於人數、內容設計、執行力等因素,執行可能會沒那麼簡單。」生命設計週目前仍處試辦階段,林從一表示未來將如何改進以更融入大學生課業將是一大挑戰,自行設計活動者是否能獲學分也仍有彈性處理的空間。他補充,之後不排除會將此計畫設為通識課,「親自設計一個生命實踐專題,經通識中心老師審核回饋後,可拿兩學分。」他也表示,不應硬性規定內容設計或時程安排,要放手讓學生去做,才得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生命設計週」計畫發起人為華梵大學校長林從一,他希望藉由短短一週,讓學生空出時間發現自己的學習目的和意義。 圖/陳慧銨提供
校園
第1707期
撐香港反極權 學生自發遊行上街
焦點
2019-10-02
【記者王品淇台北報導】身穿黑衣,在袖子上貼著「撐香港、反極權」的黃色貼紙,參與本次遊行的民眾高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9月29日,為支持香港反極權遊行和五大訴求,由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台灣公民陣線、香港邊城青年,以及台灣學生聯合會發起的「929台港大遊行-撐港反極權」活動,於立法院旁的濟南路上舉辦。 除了五大訴求,台港大遊行也主張,拒絕「一中和平協議」,希望台港同學能「齊上齊落」,並且期盼台灣政府能提供港民庇護機制。 圖/王品淇攝隨著香港反送中事件越演越烈,警民衝突不斷增加,迫使市民提出五大訴求,分別是:徹底撤回《逃犯條例》修例、撤回612遊行暴動定性、承諾必不追究反送中抗爭者、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警方濫權濫暴,以及全面落實雙真普選。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目前僅同意退回《逃犯條例》。 遊行當天陣雨不斷,在遊行最前端的學生們即使衣服被淋濕仍高舉著布條。 圖/王品淇攝儘管當日天候狀況不佳,本次遊行仍超過十萬人上街支持,其中不乏許多關心反送中議題的大學生。第一次參與社會運動,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學生藍榆茜提到,在本次遊行中,最為關注的議題,除了五大訴求之外,就是「兩岸和平協議」。藍榆茜說:「我不是很熱衷社會運動,但擔心往後可以自己發聲的機會更少,想把握上街為關心的事情講話的機會。」同樣關心和平協議的還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陳宇恩,他說:「(反送中)這件事跟台灣很切身相關,需要大眾更了解和平協議背後的意義。」 參與遊行的香港民眾多數拒絕採訪與被拍攝,其中一位香港學生舉著文宣說:「這就是我們的聲音。」 圖/王品淇攝就讀中國文化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學生李翊綾,則更關注港生受教權的議題,「身為學生不能因為被逮補,被剝奪讀書的權利。」今年九月初,發生三起在台留學港生,因參與示威遊行,於香港境內遭警方逮捕,導致學生受教權遭影響的事件。對此青民協秘書長、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生張育萌主張,如再發生相關事件,青民協將會找尋非政府組織,一起向香港政府遊說。台學聯理事、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學生陳估熊也表示,台學聯聯合該校學生會,協助聯繫教育部及大陸委員會,並提供公關處理辦法。反送中議題延燒至台灣校園,已不是新聞。近日頻發生中國學生攻擊香港學生,或是黏貼應援反送中便條紙的連儂牆遭撕毀的案件。陳估熊說明,這類事件較難處理,若事件發生當下,沒有直接舉報,較難追究責任。面對這類案件,各大學紛紛提出不同的解決方式。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提出「撕一貼百」,將西子灣隧道貼滿聲援文宣。文大學生會與校方於9月26日在校內建設「學聲牆」,並制定出嚴厲的張貼規則,像是限制言論內容不得人身攻擊。不只讓港生貼反送中文宣,讓陸生也能在該處貼上國旗,保障雙方的言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