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華梵試辦生命設計週 未來擬納入正式課程
校園
第1786期
華梵試辦生命設計週 未來擬納入正式課程
2023-11-21
【記者張愷文綜合報導】華梵大學10日公告,未來每學期第十週都將規劃為「生命設計週」。本學期訂於13至17日,期許學生在這一週參與校內工作坊,或自行設計活動,嘗試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從中找回生活和學習的動機。華梵校長林從一表示,希望藉此活動讓學生重視自主學習,未來也計劃將此擴大為正式課程,以專題形式納入通識教育。 華梵大學於11月10日公布「生命設計週」計畫,大學部學生將從13日至17日停課一週,學生可選擇參與校內工作坊或自行設計課程和活動。 圖/陳慧銨提供林從一為此計畫發起人,他希望學生透過生命設計週,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從而找回學習的動力。生命設計週除了讓學生自行設計活動外,校方也整合各單位的資源,提供學生自由參加不同類型工作坊,如勇氣工作坊、生命設計工作坊等活動。參加工作坊並繳交反思實踐報告的學生,學生經師長核准即可獲得通識一學分;自行設計活動的學生則無此學分。校內工作坊為小班制,一班約12至20人,有利於師生深入溝通。參與勇氣工作坊的華梵佛教藝術學系學生梁錦燕表示,參與工作坊後讓他成功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老師介紹學姐帶我到殯儀館誦經,在聽到不同的經歷後,能直面死亡。」除了校內工作坊外,身為外籍生的華梵佛教藝術學系學生陳慧銨,選擇與同學舉辦營隊,藉此機會促進感情,也體驗台灣特色文化。 華梵佛教藝術學系學生陳慧銨在生命設計週自行設計營隊活動,除了促進感情外,也能讓外籍生感受台灣當台的特色和文化。 圖/陳慧銨提供針對生命設計週的實施,校務顧問、同時也是生命設計工作坊授課教師蔡傳暉表達支持,他分享,工作坊成效佳,學生在工作坊結束後數日便提早繳交報告,「學生不是在交差,是真正打開心胸跟自己和老師對話。」他認為目前大學生被束縛於他人期望,「大眾賦予大學生的期望太高,導致焦慮,在工作坊能掉規範和要求,在無人評價下探索生命。」然而,由於計畫適逢學期中推動,陳慧銨提出顧慮:「有些課的期中考時間會延後,影響課程進度。」他認為校方應將學業進度納入考量。長期關注學生權益的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認為,此計畫立意良善,但對於未來是否成為全國大專院校之趨勢,還需待呈現成效後方能推測,「畢竟華梵作為先例,仍需時間讓大眾熟悉。」他建議華梵未來在每學期實施計畫後公布實施狀況,讓各大院校有機會參考。此外,張育萌認為華梵學生人數較少,在計畫實施上為優勢,「華梵師生較容易協調,但若是大型學校,基於人數、內容設計、執行力等因素,執行可能會沒那麼簡單。」生命設計週目前仍處試辦階段,林從一表示未來將如何改進以更融入大學生課業將是一大挑戰,自行設計活動者是否能獲學分也仍有彈性處理的空間。他補充,之後不排除會將此計畫設為通識課,「親自設計一個生命實踐專題,經通識中心老師審核回饋後,可拿兩學分。」他也表示,不應硬性規定內容設計或時程安排,要放手讓學生去做,才得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生命設計週」計畫發起人為華梵大學校長林從一,他希望藉由短短一週,讓學生空出時間發現自己的學習目的和意義。 圖/陳慧銨提供
撐香港反極權 學生自發遊行上街
校園
第1707期
撐香港反極權 學生自發遊行上街
焦點
2019-10-02
【記者王品淇台北報導】身穿黑衣,在袖子上貼著「撐香港、反極權」的黃色貼紙,參與本次遊行的民眾高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9月29日,為支持香港反極權遊行和五大訴求,由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台灣公民陣線、香港邊城青年,以及台灣學生聯合會發起的「929台港大遊行-撐港反極權」活動,於立法院旁的濟南路上舉辦。 除了五大訴求,台港大遊行也主張,拒絕「一中和平協議」,希望台港同學能「齊上齊落」,並且期盼台灣政府能提供港民庇護機制。 圖/王品淇攝隨著香港反送中事件越演越烈,警民衝突不斷增加,迫使市民提出五大訴求,分別是:徹底撤回《逃犯條例》修例、撤回612遊行暴動定性、承諾必不追究反送中抗爭者、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警方濫權濫暴,以及全面落實雙真普選。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目前僅同意退回《逃犯條例》。 遊行當天陣雨不斷,在遊行最前端的學生們即使衣服被淋濕仍高舉著布條。 圖/王品淇攝儘管當日天候狀況不佳,本次遊行仍超過十萬人上街支持,其中不乏許多關心反送中議題的大學生。第一次參與社會運動,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學生藍榆茜提到,在本次遊行中,最為關注的議題,除了五大訴求之外,就是「兩岸和平協議」。藍榆茜說:「我不是很熱衷社會運動,但擔心往後可以自己發聲的機會更少,想把握上街為關心的事情講話的機會。」同樣關心和平協議的還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陳宇恩,他說:「(反送中)這件事跟台灣很切身相關,需要大眾更了解和平協議背後的意義。」 參與遊行的香港民眾多數拒絕採訪與被拍攝,其中一位香港學生舉著文宣說:「這就是我們的聲音。」 圖/王品淇攝就讀中國文化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學生李翊綾,則更關注港生受教權的議題,「身為學生不能因為被逮補,被剝奪讀書的權利。」今年九月初,發生三起在台留學港生,因參與示威遊行,於香港境內遭警方逮捕,導致學生受教權遭影響的事件。對此青民協秘書長、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生張育萌主張,如再發生相關事件,青民協將會找尋非政府組織,一起向香港政府遊說。台學聯理事、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學生陳估熊也表示,台學聯聯合該校學生會,協助聯繫教育部及大陸委員會,並提供公關處理辦法。反送中議題延燒至台灣校園,已不是新聞。近日頻發生中國學生攻擊香港學生,或是黏貼應援反送中便條紙的連儂牆遭撕毀的案件。陳估熊說明,這類事件較難處理,若事件發生當下,沒有直接舉報,較難追究責任。面對這類案件,各大學紛紛提出不同的解決方式。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提出「撕一貼百」,將西子灣隧道貼滿聲援文宣。文大學生會與校方於9月26日在校內建設「學聲牆」,並制定出嚴厲的張貼規則,像是限制言論內容不得人身攻擊。不只讓港生貼反送中文宣,讓陸生也能在該處貼上國旗,保障雙方的言論自由。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