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台中首場藥香市集 中國醫師生領民眾重返舊城中藥街
生活
第1783期
台中首場藥香市集 中國醫師生領民眾重返舊城中藥街
2023-10-25
【記者丁盈瑄台中報導】中藥的芳香撲鼻而來,瀰漫在日式建築的街道上,許多攤販在叫賣著。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以下簡稱中資系)於21日至22日和台中市中藥商公會、中城再生文化協會等單位一同在台中市中山路(俗稱舊城區)舉辦「藥香時光市集」。中資系主任張文德說:「希望帶領民眾回到舊城區中藥行的前世,並認識今生中藥行轉型的面貌。」 舊城區許多中藥行已退出市場,永生參藥行是現今中山路上少數仍在營業的中藥行。 圖/丁盈瑄攝「這是中資系的名字第一次被放在與中藥有關的大型活動上」,藥香時光市集的發起人張文德熱情地分享。過去中山路上中藥行林立,是全世界中醫藥場所最密集的地方,他認為這便代表中藥對台中具有歷史意義。然而,比起台北、高雄、台南等縣市,台中不曾舉辦過中藥文化的活動,藥香時光市集是第一個。而這次由於是以學校身分參與市集,他希望能和其他攤位不一樣,便決定傳遞中藥用藥安全的衛教知識給民眾。 中國醫藥大學的同學們向民眾介紹哪些中藥材屬於活血藥材,並同時介紹不同中藥的用法及用藥安全。 圖/丁盈瑄攝「中藥也是藥學系的強項,不是只有西藥。」中國醫藥學系暨碩博士班的學生紀旻翰在中藥用藥安全的攤位上,積極地向民眾介紹生薑、當歸、丹參、川芎的用藥安全。「中藥聞起來都一樣啊!」民眾Joy(化名)表示,他說自己以前都分不清楚各個中藥長什麼樣子,只覺得味道都差不多。紀旻翰談起接觸中藥的經驗,他在研究所獲得許多用藥知識,卻一直沒有舞台向民眾介紹用藥安全,而這次的市集讓他大展身手,把中藥知識及配方傳遞給不了解的大眾。他很高興能夠與深耕在地的民眾互動,讓他更認識過去台中的「中藥街」。 中國醫藥大學的同學們向民眾介紹哪些中藥材屬於活血藥材,並同時介紹不同中藥的用法及用藥安全。 圖/丁盈瑄攝市集上,有中藥行老闆在燉煮雞湯、師傅幫外國人把脈,也有民眾在體驗杵藥,人潮絡繹不絕。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學生張益維與國立成功大學藥理學科暨藥理學研究所學生張雄皓,他們共同創立新創公司「百絡生技」,在攤販上請民眾試喝他們一同研發的洛神花潤喉茶,他們以大學生的角度販賣中草藥產品,希望可以打破年輕人覺得中藥很難喝的印象。 張益維與張雄皓創辦名叫百絡生技的新創公司,一同在市集販賣有寧神、潤喉作用的草本複合配方產品。 圖/丁盈瑄攝「以前沒特別注意到舊城區的中藥行。」民眾唐洪翔一邊吃著用中藥煮的水餃,一邊回答。雖然他只是路過,但他的論文剛好是研究舊城區的影像,市集幫助他了解舊城區的中藥文化。民眾文馨表示,家裡平常就有在吃中藥,但多數的台灣年輕人應該不會注意到中藥文化,覺得就是「黑黑的一碗湯」,這個市集能讓大眾引起好奇心。藥香時光市集帶領民眾回到過去中藥行林立的時代,復甦已沒落的舊城區中藥文化。中資系將結合產官學三方不同的力量共同推廣中藥多元性,他們未來也會與無印良品、博物館、米其林餐廳等單位合作,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成為「現今中藥文化」的開端。
「打開新竹」攜民眾走入舊城區 盼增進新舊區域對話
生活
第1760期
「打開新竹」攜民眾走入舊城區 盼增進新舊區域對話
2021-12-15
【記者黃弈軒新竹報導】「搜尋!新竹,原來新竹是這樣!」「打開新竹」團隊於11日至12日限時打開新竹多處私藏空間,並於12日上午舉辦《順著新竹的路,走》導覽,帶領大眾深入走訪以城隍廟為中心的舊城區,沿路參觀「打開新竹」活動開放建築空間,翻開新竹舊城的歷史記憶。「打開新竹」活動限定48小時,免費開放67個官方公共建築及私人空間,以建築作為媒介,提供在地居民與建築主理人面對面互動的機會。「打開新竹」共同創辦人之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許倍銜認為,新竹過去多被人們稱為「文化沙漠」,故希望藉由活動,讓在地居民發掘這座城市的多樣面貌。他進一步指出,新竹科技城與舊城區兩邊界限明顯,透過此活動試圖激盪兩邊族群交流,「大家平常沒有動力跨出自己的生活圈,因此希望『打開新竹』可以讓大眾去跨過那個邊界,推動這座城市居民的網絡關係。」 Open House活動源於1992年的倫敦,以建築作為媒介,限時打開城市平常不開放的私人或官方公共建築,強化地方文化性,並促進不同族群間的對話交流。 圖/黃弈軒攝《順著新竹的路,走》導覽活動從歷史視角切入,帶路人朱培綺與民眾穿梭於舊城區巷弄,一步步還原新竹舊城區的歷史光景。他指出新竹舊城區地理面積小,但為全台灣古蹟密度最高之城市,步行於此能見到日治時期遺留下的新竹州廳、新竹火車站及信用合作社等古蹟。「這裡好像有100種走法,我會故意去繞不同岔路再走回來,每次都會發現不同好玩的地方。」朱培綺沿著小巷,一邊指出舊建築特色、一邊說道。 新竹舊城區為全台古蹟密度最高的城市,日治政府留下許多現代官署建築,並持續運作中。 圖/黃弈軒攝「沒想到會忙到走不開,甚至還碰到從台北、台中來的遊客!」林嘉妮陶冶生活工作室位於具70多年歷史的新竹中央商場巷弄內,主理人林嘉妮笑說,過往不曾開放過工作室供大眾參觀,他對於首次開放即反應熱絡感到意外,參與民眾楊荃凱同樣表示驚艷,他敘述,平常雖會經過舊城區,卻沒有注意到附近的空間,「沒想到市場裡面還有這樣的地方,讓我蠻驚喜的。」 林嘉妮陶冶生活工作室位在中央商場,「打開新竹」活動讓林嘉妮首次開放個人工作室讓大眾參觀。 圖/黃弈軒攝許多民眾皆抱持著好奇心,藉此次導覽機會走訪新竹私藏空間,並直接與建築主理人開啟對話,分享不同產業內容,交流彼此生活經驗。「打開新竹」團隊企劃統籌陽交大建築研究所學生朱俐穎分享道:「打開新竹是為了連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產生力量讓新竹變的更好。」許倍銜談起團隊未來欣喜地表示,「兩天限時活動只是個開始,接下來預計以三年為期,繼續串連不同建築空間共同策展,並期望在最後一年組織公民論壇,啟發在地居民一同思考新竹的未來。「這些空間過去就已經存在,現在大家要一起把空間打開,讓在地居民共同拼湊成一個完整的拼圖。」他說道。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許倍銜指出,除了兩天限時活動外,他們也同時舉辦一系列導覽,以不同角度切入活動理念,邀請大眾更加認識新竹。 圖/黃弈軒攝
串聯台中古蹟 復古舞蹈嘉年華望帶動舊城發展
生活
影音
第1735期
串聯台中古蹟 復古舞蹈嘉年華望帶動舊城發展
2020-11-05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黑立安、吳季柔、林子頊綜合採訪報導】舞台上響起經典的懷舊舞曲,身穿復古衣裳的舞者,隨著音樂婆娑起舞。由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舉辦的「2020台中國際舞蹈嘉年華」10月31日登場。來自全台各地的民眾齊聚於舊車站前廣場共襄盛舉。有別於以往的風格,嘉年華今年以「復古」為主題,期望讓參與民眾重溫舊時代的感動。為打造活動的復古氣氛,主辦單位特別將主舞台設於舊車站前廣場,結合周邊像是台中州廳、大屯郡役所、 舊市議會等舊城區建築,讓民眾可以在參與嘉年華之餘,就近參觀這些百年歷史築。市長盧秀燕說明,活動選在舊車站舉辦,民眾可以同時欣賞舞蹈與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觀光旅遊局主任秘書林鴻文則指出,中區周遭有許多舞廳,也是台中市古蹟建築最密集的地區。他表示,希望能夠透過活動,讓年輕舞者回流,也讓老中青三代交流不同的舞風,「讓大家一起來共舞。」近年來,台中市政府致力推廣古蹟的運用。自民國107年起,文化資產處及都市發展局開始為期三年的「台中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此計畫包含整頓台中州廳、台中刑務所演武場及綠空計畫空間。都發局都市更新工程科長黃金安期望,透過文化資產修復及高科技軟硬體設備創新,能打造新舊共榮的特色景點。此外,都發局於同年新增「大車站計畫」,整頓後車站古蹟及周邊倉庫群,預計將新民街倉庫打造成食農教育基地,並融入台中特色農產及創意市集。而後火車站建築及20號倉庫群,將轉變成主題式特色書店,讓在地居民能享受開放式閱讀空間。台中存在不少古蹟建築,透過政府政策推行及民間宣傳投入,吸引更多觀光人潮。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學士班學生徐詠婕說:「如果政府沒有推動這種觀光的話,像我們這種外地遊客就不會知道這些景點。」他認為,這些復古場景除了讓外地遊客認識特色古蹟,也給予年輕人創業契機。再現的歷史場域,不僅讓外來遊客一窺台中過往的城貌,也幫助當地政府整合交通網路,吸引商家進駐,連帶帶起經濟與產業發展。政府期望能藉由翻新計畫,讓民眾更加了解台中的歷史背景脈絡,並創造更多發展可能。
老物新用 喚起舊城生命力
藝文
第1685期
老物新用 喚起舊城生命力
2018-10-24
【記者倪旻勤台北報導】稻香瀰漫,由紅蓋中藥罐組成的水晶燈在展場中閃耀著光芒。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學生組成的「Upsidedn地平線下」工作室策劃《稻地設計展》,將舊物轉化為日常用品,賦予舊物新的可能性。展覽於13日至28日在大稻埕小藝埕展出。 走入稻地設計展,稻香撲鼻而來,映入眼簾的是黃澄澄的稻殼與質樸的設計品。 圖/倪旻勤攝團隊成員江婉秀表示,隨著時代演進,舊物在現代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降低,因此團隊再設計舊物,盼使它們重生。如已不常見的傳統藤編棉被拍,經由設計師轉化為藤椅;僅在廟宇或傳統儀式中出現的鳳梨酥油燈,設計師以透明的果凍蠟填充,替代紅蠟,並加裝紅銅光罩,褪去舊物的俗氣感。 設計舊物原為鳳梨酥油燈,設計師以透明的果凍蠟填充,替代紅蠟,並加裝紅銅光罩。 圖/倪旻勤攝「我們沒有整個跳脫原物做新的設計。」團隊成員黃婕提到,轉化物件的和新概念為放大舊物的美感。 她以紅蓋中藥罐為例,當初設計師注意到中藥罐的多面瓶身有利於光折射,設計師便將紅蓋中藥罐串成如水晶燈般的燈飾。黃婕表示,雖然每樣設計品被放大的美不一樣,但都將舊物最好、最美的部分保留下來。 看似華美的吊燈,其實是由不同大小的傳統紅蓋藥罐串起,多面的瓶身能夠折射燈泡的光線。 圖/倪旻勤攝團隊實地走訪大稻埕時,成員各自挑選最有靈感的物品,再經過討論、歸納出此次主題。黃婕提到,在大稻埕漫步時,團隊發現文創店家進駐大稻埕後,為當地注入不同的生命力。團隊認為,若稍改變傳統舊物的風貌,或許能帶動舊店家生意。此次展出吸引了各年齡層的民眾,除了預期的年輕族群,也有幼童受展場地上鋪滿的稻殼吸引,在地上打滾不肯離去,中老年人則被舊物勾起回憶。團隊成員施信呈說:「我們沒有想到這裡的展場適合老、中、少。」團隊以金黃色的稻殼鋪滿空地,象徵設計由大稻埕萌芽,設計品外的展區則擺放大稻埕其他舊物。 稻地設計展的設計由大稻埕舊物為出發。民間工藝本身就具有美感,且具有生命力。 圖/倪旻勤攝「這次的作品5%是設計,剩下的95%是在地。」實踐工設系副教授、Upsidedn地平線下策展顧問鄭陸霖表示,民間工藝本身就具有美感。觀展民眾、大稻埕在地人江佶洋說:「我覺得讓日常生活中垂手可得的物件,經由重新詮釋,賦予新的使用機能,非常有趣。」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