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專欄】跳脫教育體制 蔡君慧「扯」出斜槓人生
體育
第1693期
【專欄】跳脫教育體制 蔡君慧「扯」出斜槓人生
2018-12-21
【記者陳宣懿台南報導】漢堡店內,蔡君慧拿出預先影印的訪綱,雙手不時擦拭冷飲外表滴落的水珠,維護桌面整潔。從這些舉動可以察覺她謹慎認真的個性,這也反映在她的教學態度及待人接物上。蔡君慧曾為西元2017年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目前是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大三學生,同時也擔任台南市永康國民小學扯鈴校隊教練,已持續三年每週往返兩地從事扯鈴教學。面對周遭的人,她的態度謙和有禮,因而深受學生以及家長的愛戴。 蔡君慧眼神專注,動作流暢,「扯」出多樣的人生經歷。擔任永康國小扯鈴教練已達七年。 圖/陳宣懿攝跳脫體制 白天教練夜晚學生「因為看見同學在玩扯鈴,覺得扯鈴看起來很炫很有趣,所以請她帶我去找教練。」蔡君慧表示,國小的自己充滿好勝心,十分享受在台上演出的時刻。「體制迫使你跳出來。」蔡君慧坦言,她無法忍受每天追逐整潔、秩序和成績第一的體制內校園生活,因此在雙親全力支持下,高中時決定就讀國立台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夜間部,白天到永康國小教學,夜晚進修。蔡君慧從國三開始擔任扯鈴教練,她說:「高中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要適應一天內身份的轉換。」她沉穩地表示,白天擔任教練面對國小學生,夜晚當學生面對較年長的同學。透過跟不同年齡層同學相處,她更懂得與學生家長進退應對。「她是個成熟、穩重且有責任感的教練。」永康國小扯鈴隊家長會會長陳怡誠分享,每次練習,蔡君慧都會注重學生的細節動作,如腳的擺位,讓學生在比賽時能有更好的表現。 蔡君慧在學生面前展現成熟、穩重具有威嚴的一面,陪伴學生在扯鈴路上成長。 圖/陳宣懿攝專注做好每件事 工作機會敲門蔡君慧家中有一面佈滿扯鈴圓形輪廓的牆,是一路上不斷訓練的成果痕跡。「我還沒到台中唸書,就接到關於當地扯鈴教學的電話。」蔡君慧認為,專注在扯鈴領域,認真面對每個工作,機會將自動降臨。身兼選手、教練、學生等多重身份,現在的她生活充實而忙碌,但回首過往並非一路平順。她回憶,一次接洽幼稚園的活動過程中,校方在一切細節都敲定後詢問她的年齡,蔡君慧據實以報16歲後旋即被對方掛電話。她成熟地解釋,幼稚園校方需要對家長負責,因此不會責怪他們對老師年齡上的要求。扯鈴同好、台北市立大學學生許淳婷說:「專注在某件事情的人都是閃閃發光的,不管對自己的練習或要求,都能看出君慧對扯鈴的尊重與看重。」她認為,蔡君慧比她還勇於面對扯鈴帶來的挑戰。同學、中教大學生許鈞傑表示,蔡君慧常參與國際賽事與國內表演,展現積極的態度,令他十分敬佩。 蔡君慧家中有一塊鋪滿巧拼的區域,旁邊的牆上佈滿訓練扯鈴的痕跡。 圖/陳宣懿攝熱衷教育 散發正向積極人生觀扯鈴在中國稱為空竹,蔡君慧在前往中國交流時獲得一把印有賦的扇子,將之擺設於家中。〈空竹賦〉:「……無人提攜漫徒勞。」蔡君慧坦言,她十分喜歡這句話,因為有老師的指導與陪伴,令她少走很多冤枉路,才能達到今日的成就。她分享,教學經驗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曾有一位差點走偏的學生,因為接觸扯鈴,有舞台展現自我,被他人看見,提升自信,因而漸漸步回正軌。蔡君慧雙眼散發光芒地說:「陪伴孩子成長,即是最大喜悅。」她表示,看到孩子從不會到參賽,一點一滴進步,是陪伴孩子最迷人的地方。她未來目標考取教師執照,持續在教學領域上貢獻自己的才華,並且散播自己正向積極的人生態度。 蔡君慧家中一櫃收藏與學生間的回憶,她拿出2016年亞洲盃扯鈴比賽學生合照的杯子,眼神充滿感動地分享與學生間的點滴生活。 圖/陳宣懿攝 蔡君慧表示她非常喜歡〈空竹賦〉:「無人提攜漫徒勞」這句話,此為她在中國交流得到的扇子。 圖/陳宣懿攝 
盼民俗運動受重視 選手致力文化推廣
體育
第1688期
盼民俗運動受重視 選手致力文化推廣
2018-11-15
  參賽選手在比賽前認真練習,但儘管技術皆十分高超,少有人能走到最後,實為一大缺憾。 圖/劉雨婷攝【記者劉雨婷基隆報導】大部分人可能在國小時玩過跳繩與扯鈴,卻不一定會更進一步練習特殊技巧與花招。「107年中正盃民俗體育錦標賽」10日在基隆市立中正國中舉行,其中跳繩與扯鈴的國中小選手人數遠多於高中與公開組。有感於民俗運動選手出現斷層,跳繩公開男子組台北市立大學文化藝術隊簡子翔、林育楷、曾國烜,以及扯鈴公開女子組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學生蔡君慧等選手,主動加入推廣民俗運動的行列,期盼國人不再認為民俗運動只是娛樂。此次跳繩公開男子組個人賽冠軍,由第一次參加個人賽的北市大文化藝術隊學生江宇平拿下。他表示,平時其實主攻扯鈴與特技,跳繩只是興趣。先前和學弟一起編排跳繩賽事動作時,發現國外有選手融合跳繩與翻滾,便也將特技動作融進跳繩,如後空翻、側翻等。雖奪得第一名,不過他認為因練習不足,比賽表現仍不夠熟練。 由於民俗體育並無一世界總會公布統一規則,導致各場賽事的比賽章程都不一樣,須自行研讀細項並決定是否參加,讓選手無所適從。 圖/劉雨婷攝在台灣,即便是熱門民俗運動項目,仍缺乏完整相關升學管道。跳繩選手曾國烜透露,他是台北市立華江高中第一屆的跳繩體育績優生,在此之前,國內並沒有國中以上的升學管道,優秀的跳繩選手因此中斷跳繩訓練。現今各大學也未有跳繩校隊,被召進去的體育績優生多半是以社團的方式自主練習。即便如此,簡子翔分享,因三人仍對跳繩仍充滿熱情,便聯合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於去年12月組成「台灣專業花式跳繩學院」,在國內透過演出、推廣班等方式推廣跳繩運動,林育楷也表示將以此為未來工作志業。該團隊今年七月,參加「2018香港花式跳繩大匯演」比賽,透過和江宇平合作,展演融合特技的花式跳繩,最終獲得「15歲或以上公開組」全場總季軍,希望藉此能獲得外界關注。 中教大的蔡君慧擔任扯鈴教練多年,也曾選上僑委會海外教師,去美國西岸巡迴教學,推廣民俗文化。 圖/劉雨婷攝扯鈴公開女子組蔡君慧也指出,民俗體育非亞、奧運會項目,選手大多是自費參與國際賽,栽培發展上也有極大南北落差,儘管扯鈴為台灣特殊且優勢的運動項目,卻可能在接下來十年被其他國家超越。有感於此,加上被恩師影響,蔡君慧從國三起開始轉職教練,現今在台中、台南擔任四所國中小的扯鈴校隊指導老師,更曾擔任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海外民俗文化推廣教師,到美國西岸巡迴教學,推廣扯鈴文化。未來她希望能考上國小教師,從基層開始培養頂尖扯鈴選手。 蔡君慧分析推廣者和當教練差異之處,在於:「推廣(運動)的話不用學會,只要讓他覺得好玩就行了!」 圖/劉雨婷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