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文大視天氣調整候車點 學生盼公告更及時
2024-11-15
校園
服務中心搬遷惹議 中興住宿生控權益受損
2024-11-15
國際
美大學校園推投票政策 盼提升青年政治參與度
焦點
2024-11-15
國際
馬大服儀指南多次惹議 學生呼籲校方修改穿衣規定
2024-11-15
國際
伊朗女大生脫衣抗議 頭巾令再引衝突
2024-11-15
校園
中教大成立邵族知識研究中心 推全民理解原民文化
焦點
2024-11-15
影音
秋鬥遭警方舉牌警告 再掀《集遊法》爭議
2024-11-15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53期
擬社交離群狀態 《連線錯誤》盼多角度觀看引反思
2021-10-06
【記者單師樵綜合報導】各種形式的創作品陳列於昏暗而狹小的展場內。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學生鄭宗祐利用照片、聲音與影像,於1日至5日在政大新聞館展演廳舉辦《連線錯誤_Alienation》獨立專題(註一)個展,從多個面向呈現群體中人與人互動的「離群」。 註一:《連線錯誤》是鄭宗祐在獨立專題課程的成果展。政大廣電系第一次開設此課程,由原先行之有年的畢業製作課程改制而來,捨去過往以劇情長片為主的形式,提供學生更自由的創作空間。 《連線錯誤》的展場內雖然昏暗而狹小,卻陳設著多種不同方式創作的展品。 圖/單師樵攝踏入展場,多幅泛藍的照片陳設於前,然而與多數攝影展所展出的數位照片不同,鄭宗祐的作品以「藍曬法」(註二)呈現。鄭宗祐除了以藍色營造出詭譎的氛圍,他更將藍曬法連結至人與人的關係,他解釋:「藍曬是一個無法永遠保存的東西,我覺得可以呼應到我要講的人的互動。」 註二:藍曬法是一種顯影方式,由混合檸檬酸鐵銨、鐵氰化鉀的感光劑,透過日曬使最後的影像呈現深藍色。 展覽中的攝影作品皆是以藍曬法呈現,讓觀眾陷進詭譎的氛圍中,也呼應了人與人的關係無法永遠保存。 圖/單師樵攝而在行為實驗展區,鄭宗祐透過平板電腦的視訊螢幕,與觀看者長時間凝視,並將玻璃片放置其中區隔觀眾,象徵人類社會中的社交障礙。觀展民眾陳祺分享:「我就不是很確定他是不是真的有看著我,我覺得很難過,然後我就哭了。」另一位觀眾康譓珍則認為,與創作者對看時,兩人似乎都進入一個脆弱的狀態,使他不由自主地想一些內心的事。 行為實驗展品,平板電腦與中間的玻璃隔板象徵人類社會中的社交障礙。 圖/單師樵攝鄭宗祐說明,「群居」是人類自誕生以來必經的過程,他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感受到的集體行為,實際上卻是疏離的。他希望透過《連線錯誤》中以不同形式創作的作品,描繪出群體中的「離群」。他說:「我們展覽主要是在講人際關係,人的社交互動。」他補充,日常中的人與人的「連線」可能是數位的,也可能是實體的。展場中的展品包含平面攝影、錄像裝置、行為實驗,也有讓觀眾戴上VR穿戴裝置欣賞短片的創作。鄭宗祐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議題,我如果只用一個小東西、一個影片,可以講的東西太侷限。」觀展民眾陳力瑋認為,多媒材鼓勵大家思考「看的方式」,他說:「多媒材其實可以給你一個自由的空間,東西都已經擺在那,除非有明確說不能碰觸。」另一位觀展者王亭方則覺得展品可以用不同面向去看,以錄像裝置為例,「一個是你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一個是你有點像跳脫這個空間在看這整個場景。」他補充,用兩種方式體會這個創作,有不一樣的感覺。 展場內部的錄像裝置展品,讓觀眾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觀看。 圖/單師樵攝指導教授鍾適芳說:「他們創作的資源跟方法,想要表達的這些訊息,光是劇情片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所以這些形式一直在變化。」他認為以前的畢業製作太過形式化,而獨立專題課程能鬆綁學生想法的侷限,更能呈現多樣化的作品,鄭宗祐也說:「我就照我想要做的東西把它全部列出來,其實本來更多,但後來選了這幾個。」鄭宗祐進一步提到,這次展出後收到許多希望他繼續創作的回饋,對此他表示未來仍會創作,但也坦言是否將作品展出需看看機緣。
藝文
第1710期
藍曬技術投射生命創傷 林庭立探討家的意義
2019-10-23
【記者阮珮慈綜合報導】微弱的白光打在一幅幅以藍色為主調的畫作上,營造出憂鬱冷硬的氛圍,展場中,僅有中間的座椅打著黃色暖光,為觀展者保留一處能感到溫暖的地方。這是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生林庭立,14日於清大竹師藝術空間二館展出的《家、記憶、藍圖》個展,運用攝影顯影技術「藍曬」等複合媒材,創作出「家」持續變動的意象。 以藍色為基調的系列作品營造出憂鬱冷硬的氛圍,中央的椅子則打著暖黃光,為民眾保留一處能感到溫暖的地方。 圖/林庭立提供 藍曬搭配油彩和彩色墨水的作畫方式,是林庭立從2017年開始發想關於家、記憶和藍圖的系列作品時,所開發的創作技巧,主要是希望可以在藍曬較生冷的藍色基調中,添加一些溫暖的色彩,從中找尋自己對家的意象和對記憶的解讀方式。 林庭立分享,大一那年,家中遭逢重大變故,讓他不得已離開居住18年的房子,也令他重新開始思考家的定義,他說:「其實當初是非常難過和無奈的,覺得自己無法改變現狀,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透過創作去彌平心中的傷痛。」從此,他開始以家庭照為創作主題,期望可以從照片中了解過往笑得天真無慮的自己,是如何建構現在的個性。 林庭立舉辦《家、記憶、藍圖》個展,14日舉辦開幕會,介紹創作理念和動機。 圖/林庭立提供 當時的作品呈現出林庭立對家庭充滿矛盾的情緒,使用金、銀、紅等鮮豔的顏色,對比藍曬冷硬的氛圍,搭配出衝突的感覺,表達對童年家庭的諷刺。他談到,一般人都是想辦法將傷痛深埋,但為了創作出有血有肉的藝術,他說:「我並不想再把它埋起來,我想要把它挖出來,讓它接受陽光。」在過程中,他也漸漸歸納出家庭的重要元素——住屋、家人和家的象徵意涵。 作品〈人質〉,表達小孩只能被接受成人的愛和關懷,是林庭立初期創作的療傷作品。 圖/林庭立提供 持續創作一年後,林庭立漸漸走出陰霾,開始期望可以運用童年家庭照,為古蹟保存、都市更新等議題,提出對於「家」的藝術關懷。曾經觀賞過本次展覽的清大藝設系學生蔡維傑指出,林庭立運用油畫的加減法,堆疊出許多破碎的塊面,這樣的技法彷彿呼應到不斷被破壞和重新建構的城市,是非常合宜的表現手法。 林庭立經過一年療傷後,開始將家庭照和都更、廢墟拼貼,表達對相關議題的關懷。 圖/林庭立提供 今年暑假,林庭立在「新竹市鐵道藝術村」進行短期駐村,緊鄰鐵道的創作環境,讓長期在外地求學,往返於故鄉彰化和學校所在地新竹的他,感受到鐵道強烈的返鄉意象。同時,在經過這些年的創作後,他也感受到藍曬的另一種形式意義——未來性,他解釋,由於藍曬在過去經常作為複製建築工程原圖的技法,代表工程設計和建築方向,具有建構未來的意義。 在意識到藍曬的未來性後,藍色對於林庭立來說不再只具有憂鬱的意象,他開始在作品中加重藍色的比重,希望可以把對「家」的想像,還有對過往記憶的情緒描繪出來,賦予家關於未來的意象。他微笑著說:「其實我也不確定家是什麼,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家對我來說,正在往溫暖、未來的方向前進。」 在新竹市鐵道藝術村短期駐村後,林庭立開始意識到藍圖的未來性,大膽加重藍色的比重。 圖/林庭立提供 「我只是給他一些學理和藝術的養分,而他也相當爭氣。」指導教授謝鴻均談到,林庭立的美術專業技術本來就很優秀,在指導期間,看見他跳脫原有的藝術創作形式,以攝影藍曬等複合媒材,投射自我生命的創傷,藉此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大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