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642期
劇現媽祖信仰 續民俗技藝香火
2016-12-21
【記者薛若儀台南報導】橘黃燈光亮起,舞者們雙手合十面向舞台中央。在神將伴隨下,一名女子手捧媽祖神像緩緩走出,舞者在兩旁跪下誠心祈拜。「藝姿舞集」17日演出年度舞作《默娘》,講述台灣人的媽祖信仰,並展現各式民俗藝陣的內涵。 在〈天聽路〉段落中,舞者不斷重複跌倒、爬起,帶出人生的壓抑、鬱悶。圖/薛若儀攝「為什麼會有信仰就是這樣,當沒有外界幫助,你會想到神明。」編舞者陳品伽分享舞蹈設計概念,透過獨舞者重複跌倒、爬起的動作,傳達人在社會壓力下,陷入孤立無援的掙扎。當獨舞者蜷曲著爬向舞台後側,〈遶境行〉段落也隨之展開,隱喻此時信仰成為最大的寄託。其餘舞者手執蔭福旗穿梭在觀眾席間,舞台上龍獅陣等民俗藝陣輪番上演。「和廟會廣場表演最大的不同,就是演出前必須要不斷的彩排走位,表演更精緻。」國立台南大學民俗體育隊副隊長林郁祥表示,民俗藝陣透過劇場以不同面貌呈現在觀眾面前,「我們想把所學跟喜歡的東西,包括龍獅搬到舞台上面,讓更多人去觀看這種快要失傳的東西。」下半場〈遶境行〉段落加入高東天后宮娘傘團、城武武學等團體,在舞台上重現不同的民俗活動。「像很多人不重視娘傘,也不懂娘傘由來,因為無知才會無視。」高東娘傘團團長呂柏達解釋,不停轉動的娘傘走在前方,是象徵神祇威儀的重要器物。現今許多民俗團體致力於保存台灣無形的文化資產,現代人卻鮮少了解其文化意涵,「這些都有一定的禮節,中國文化以禮自居,更需要這些元素傳承下去,只是很可惜現在會斷掉。」呂柏達認為舞台合作是好的開始,盼更多民俗藝陣能被重視。 《默娘》團隊邀請高東娘傘團為媽祖執娘傘,執娘傘的師傅腳踩七星步,代表娘傘的威信,以及神尊的威儀。圖/薛若儀攝隨著〈遶境行〉段落進入尾聲,一名男子手執娘傘、踩著七星步走出,其身後佇立手捧媽祖神像的女子,舞台兩側的演員則雙手合十,迎接舞作的主角——媽祖。兩名舞者接過媽祖神像,在觀眾席間「遶境」。一位年長的女性觀眾看到神像後,急忙在旁人攙扶下,上前跪在媽祖神像下方。「我沒想過會請到媽祖的神像,這讓我很感動。」觀眾莊世雄表示,整齣舞作直到媽祖神像出現,結尾傳達出希望。 《默娘》團隊將媽祖神像請上舞台,共同完成〈遶境行〉段落。圖/薛若儀攝「我們一直不重視它,但是事實上這才是最珍貴的。」藝姿舞集團長郭玲娟說道,台灣傳統信仰文化透過祭拜、民俗藝陣等儀式,幫助人們從信仰中尋求慰藉。就如同舞作的最後一幕,舞者將一盞盞祈願燈放置於舞台上,代表著人民對於神祇的尊敬以及感謝。
藝文
第1593期
田野調查尋根 《伊那》舞出西拉雅
2015-04-15
藝姿舞集舞者扮成西拉雅族勇士,在台上嘶吼、踏步,展現壯志。 文╱李利貞 圖/藝姿舞集提供【記者李利貞新北報導】「藝姿舞集」經過八年的田野調查,在現代舞中融入西拉雅族傳統歌謠、祭典、鼻笛等元素,以9支舞碼串成《Ina伊那》,10日晚間於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公演,希望讓外界認識因漢化而佚失的西拉雅族文化。銀幕上播映西拉雅族紀實圖像,飾演母親的舞者帶著身孕演出,抱著啼哭的小孩輕唱搖籃曲,同時身體不斷劇烈顫抖,比喻生命歷程的起伏。在歌聲與呼喚中,其他舞者依序出場、圍繞「母親」倒臥舞台,象徵族人回歸大地母親的懷抱,追溯文化根源。藝姿舞集團長郭玲娟有感西拉雅族漢化極深,幾乎失去傳統風俗及語言,於是拜訪部落耆老、蒐集文獻,拼湊出400年前的西拉雅族生活,花了兩年的時間完成創作。郭玲娟說,讓現代舞表演符合民族面貌是最大挑戰,因此,她帶領團員們參與夜祭、學習單孔鼻笛,希望演出更貼近西拉雅族。舞蹈中也融入傳統文化,西拉雅族無曆法,以刺桐花及木棉花的花季做為新年,〈刺桐花下的新年〉由三位女舞者穿著點綴棕色布料的豔紅連身裙,透過旋轉、轉動手腕表現出花開,以跳躍帶出迎接新年的愉悅。舞碼〈祭如在〉則展現西拉雅族夜祭祖靈的莊嚴祭典,舞者身著白上衣及丈青色褲裙、頭戴花環,在地上擺放香蕉葉,並模擬拿檳榔祭拜、擲茭等祭儀。舞碼〈牽手〉講述西拉雅族男女表達情意,在閩南話中「牽手」代表伴侶,在西拉雅族中則代表互有盟約。男舞者在微弱的銀白燈光下吹奏鼻笛,女舞者應聲而出,兩人一陣追逐後,以輕盈步伐共舞。郭玲娟解釋,西拉雅族保有走婚習俗,男生會到心儀的女生家外吹奏鼻笛,若女生被笛聲吸引、兩情相悅,男生可以到女生家住一晚,象徵立下誓言。舞者、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學生邱莉媜指出,編舞老師會在排練時訴說故事,幫助舞者融入西拉雅文化,「舞者須投入在情境中,才能將舞作代表的意義詮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