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投影再現拆遷現場 《曠日廢時》映都更家屋記憶
藝文
第1775期
投影再現拆遷現場 《曠日廢時》映都更家屋記憶
2022-12-14
《曠日廢時》展場位在南海藝廊中,介於室、內外之間的開放式空間「後方水泥地」,過去堆放在此處的部分閒置物品,也被邱靖婷留下作為展品。 圖/何予攝【記者何予綜合報導】走進南海藝廊深處一塊連通室內、外的水泥地,播放中的影像和現場堆置的雜物重疊,難以辨認何者才是作品。「now playing... 鬧著玩 / 現正播放中 」是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的衛星展。其中,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邱靖婷的系列作品《曠日廢時》以拆遷現場為主題,於11月29日至12月11日在南海藝廊的「後方水泥地」展出。錄像投影在窗框和門板上,內容關於邱靖婷友人家在大園航空城被拆遷的屋子。作品〈曠日廢時〉中,邱靖婷不以紀實手法紀錄現場,而是將沉重的現場氣氛結合友人口述的記憶和田野調查進行編導拍攝。「沒有想要太貼近,希望讓我或是看到的人,都可以去想:如果一個空間發生這樣的事情,那我們還可以怎麼想?」邱靖婷將現場觀察到的破磚殘瓦結合過去農田的景觀,配上踩碎玻璃的聲響和吃西瓜畫面等意象,傳達家屋的記憶將不復存在,藉此呈現家屋面對拆遷時的脆弱。 大園過去作為農業用地時多種植西瓜,邱靖婷友人與其母親皆提及過去在這棟房子內一起吃西瓜的回憶,因此西瓜成為劇本中的重要意象。 圖/何予攝展場上方,投影著循環播放的影像〈the day we meet〉,是關於桃園後寮一帶因興建體育園區被拆遷的巫家聚落。邱靖婷刻意在兩件作品的投影機前擺放半透明材質的抽屜櫃和窗框,使投影產生模糊的、間隔的效果,「我覺得人不可能真的看清楚一個東西,畫面中的時空現在不可能長這樣,可能是繼續拆或不見了。」邱靖婷認為,作品只能捕捉並呈現一個特定片段,但現實仍在持續發生中。 〈the day we meet〉拍攝大園巫家聚落拆除後的廢墟狀態,因展出場地上方和巫家建築屋頂皆使用塑膠波浪板,因此選擇將影像投影在上方。 圖/何予攝南海藝廊從2017年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收回後維持著閒置狀態,直到這次展覽才重新整頓、開幕,但不久後又將面臨都更的命運。「場勘時這裡堆滿雜物,只有一個人可以通過的空間。」當時的邱靖婷看到展場與其作品中拆遷現場的共通點,明明仍是可用空間,卻被人為擱置,因此將這塊「後方水泥地」與作品連結,將整個空間佈置為一件作品,除了兩件影像作品外,展場角落還有印製在布料上的攝影圖像,邱靖婷說:「我選擇布料去做,是因為它會穿透,一定會看到這個環境裡的東西。」 邱靖婷將拆遷現場景象印製在布料上,披掛在場地原先閒置的木材。後方材質紋路會隱約從織物纖維間透出,和影像交疊。 圖/何予攝「在白盒子(註)裡不管放什麼東西,作品都會直接成立,但我關注的東西,放在那邊真的適合嗎?」邱靖婷在《曠日廢時》中實踐自己對於展場的反思,希望作品能和事件現場更靠近,並與展場本身產生連結。觀眾黃茂善認為,展場整體可以視作一件更大的作品,讓觀者得以進入藝術家重新建構的空間,對拆遷現場產生共鳴,「能跟場館現實進行一些因地制宜的對話,我覺得是蠻不錯的嘗試。」註:白盒子(White Cube)一詞常被用來指涉現代主義式的美術館展覽場,大多是白色的展牆,形成一種低干擾、無個性的標準展場空間。 邱靖婷為三個面臨拆遷命運的屋子作詩〈末日與腳印〉,並錄製自己讀詩的聲音。觀者可以選擇拿起耳機聆聽,或以自己的聲音感受此詩作。 圖/何予攝
創新都更 草地白日夢供民眾自由展演
生活
第1669期
創新都更 草地白日夢供民眾自由展演
2017-12-13
【記者柯宜妤台北報導】「台北村落之聲(Village Taipei)」9日於華山大草原舉辦「草地白日夢POP-UP」快閃行動,將草地劃分成100格,開放民眾認領、自由規劃活動。草坪上,有表演者以鍋碗瓢盆打節拍,有畫家素描現場景況,熱鬧至極。 草地白日夢將華山大草原劃分成100格,民眾得以自由認領、發揮創意規劃活動。圖/柯宜妤攝台北村落之聲企劃編輯謝昀軒表示,華山大草原作為台北市的都市再生前進基地(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 URS)已有七年。URS的精神是「用文化創意進行都市更新」,但華山大草原之前多承辦大型展演,因此想藉本次活動,讓每個人都能使用,呈現多元創意。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學生作品「茶空間」為一木製平台,提供各格草地主人使用。團隊成員、東海建築研究所學生姚雄翊指出,建築教育重視圖面模型,但將作品等比例建造出來,是相當重要的能力。他也補充,選擇「茶」為主題,是為了延續早期台灣「奉茶」的概念。以前農家體諒往來趕路的人們,會將茶置於路旁的樹下,讓經過的旅客能飲用並稍作休息。團隊期望推廣這份人情關懷,讓使用者能以舒適的方式體驗茶空間。 「茶空間」提供各格草地主人使用,有表演者便在木製平台上以鍋碗瓢盆打節拍。圖/柯宜妤攝舞團皮塔製料(PITA Production)的演出便以「茶空間」為舞台,一路延伸到草原與人群。他們在潮濕的草地上翻滾、跳躍,不畏身上沾染泥巴,盡情舞動身軀。負責編舞、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的李明潔表示,舞團的演出是以街舞為基底,再加入劇場元素,「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泥巴中,但在喧囂的台北,能如此貼近大自然是很新鮮的體驗」。 皮塔製料劇場式的舞蹈表演,在潮濕的草地上翻滾、跳躍,不畏身上沾染泥巴,盡情舞動身軀。圖/柯宜妤攝謝昀軒談到,明年華山大草原即將結束URS計畫,改為新大樓的基地。除了華山大草原,URS多為曾經繁榮的場所,如南港瓶蓋工廠、大稻程故事工坊等。台北市都市更新處於民國99年起推動URS計畫,目標讓都市更新不只是硬體建設,更藉由文化為舊街區注入新的生命力,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舊照喚歷史記憶 反塭仔圳重劃迫遷
藝文
第1633期
舊照喚歷史記憶 反塭仔圳重劃迫遷
2016-10-19
【記者曾品媛台北報導】「塭仔圳反迫遷連線」16日於楓橋咖啡舉辦《塭故知今——你所不知道的輔大周邊》相片展與講座,希望藉由今昔對比的相片喚醒輔仁大學學生和當地居民對塭仔圳地區的重視與情感。呈現復古裝潢、溫暖氛圍的老照片為民國81年楓橋咖啡的店內擺設,如今卻受到重劃案的打擊。老闆黃國漳說:「就像養育孩子一樣。」一直以來他全心投入在店內經營中,如今楓橋咖啡面臨迫遷危機,他感嘆:「楓橋對我來講是一輩子的志業,我希望能持續經營下去,不要受這次重劃的影響。」 楓橋咖啡老闆黃國漳述說咖啡館從開幕至今的樣貌變化,這裡曾是最受輔大師生歡迎的聚會場所。圖/曾品媛攝建昌藥局深耕當地60年,見證塭仔圳的變遷,相片展的照片也記錄店面開張至今不同樣貌。老闆李錦城表示,當時的生活型態單純,人與人的關係也相對緊密,如今因為重劃案,很多地方共同記憶即將消逝,相當可惜。塭仔圳除了擁有許多深耕多年的老商家外,現存3000多間鐵皮工廠形成從生產到運輸的完整產業鏈,也供養超過2萬名員工。塭仔圳反迫遷連線成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林宜蓁表示,重劃計畫預定蓋55%的住商混合住宅,大幅壓縮原本店家及工廠的生存空間,除了讓居民無所適從外,更可能出現大批失業人口。塭仔圳反迫遷連線成員、輔大藝術與文化創意學士學位學程學生廖心筠表示,新北市政府所規劃的塭仔圳重劃案包括新建住宅、拓寬馬路等,影響範圍超過400公頃,然而制定時缺乏討論,無法滿足居民需求。三泰路居民葉建忠認為,塭仔圳重劃案不是補償金多寡的問題,從源頭重新思考都市計畫是否恰當,才是當務之急。 三泰路居民葉建忠,用手繪的示意圖向現場聽眾說明家園在塭仔圳重劃案過後所受到的影響。圖/曾品媛攝
未修正都更爭議條款 學生反黑箱協商
校園
第1599期
未修正都更爭議條款 學生反黑箱協商
2015-05-28
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號召民眾至立法院群賢樓,抗議《都市更新條例》修正草案未修正爭議條款。圖/曾勢喨攝【記者曾勢喨台北報導】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25日號召百餘位學生與民眾至立法院群賢樓門口高呼口號,抗議中國國民黨與民主進步黨在未召開公聽會前,就進行了多次黨團協商,且在26日的協商後將《都市更新條例》修正草案送入立法院會議表決,讓學生與公民團體多年來推動大法官釋憲並促成修法的努力付諸東流。民國101年的文林苑都更爭議中,不同意戶王家住宅經法院判決遭強制拆除,自此學生團體發起如「文林苑守護小組」、「華光社區守護小組」、「南鐵地下化自救會」等反對政府強徵的社會運動,屢次以身體阻擋建商大型機具的強拆行動。在學生與公民團體的努力與多方奔走下,終於促成大法官會議做出《釋字第709號》解釋,宣告《都市更新條例》中部分條款違憲,必須在一年內修正。但本次修正草案中,法案仍保留大部分原始內容,未獲結構性調整,令從前多方奔走的學生大感失望。在現場參與抗議的台北大學翻牆社前社長、社會系學生許恩恩指出,促成修法是各方努力的結晶,但立法委員們卻急於在本會期結束前通過修正草案,不藉機改正爭議條款,「我們呼籲立院立即停止黨團協商,讓公眾加入討論!」黨團協商為不公開、沒有紀錄的會議,人民無法得知會議內容,更無法進而監督修正草案,從而拒絕國家的強徵以實踐居住正義。人民火大行動聯盟成員郭明珠痛批,行政院版修正草案中,高度爭議的條款如強制拆除完全沒有修正,如今經過黑箱黨團協商後就要進入二、三讀,令人完全無法接受。北大翻牆社社長、社會系學生葉瑾瑜則表示,現在不合理的都更從來不是為了人民,而是資本主義與國家聯手剝削人民的權益。由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發起的「廢除都市更新條例爭議條款連署行動」獲得許多學生以及公民團體的支持,包括台北醫學大學義鬥社、北大翻牆社、東吳大學難容社以及淡海青年陣線等皆連署參加本次行動。北醫義鬥社社長、牙醫系學生游家葳表示,這次法案的修正大都只針對釋憲決議要求修正的內容,爭議條款卻大多被擱置,而只要這些與財團跟建商掛勾立法委員還在立院,人民的訴求就無法被聽見。北醫義鬥社、北大翻牆社、東吳難容社以及輔仁大學黑水溝社從今年3月開始不定期舉辦探討居住正義的聯合社課,並曾於4月12日實地走訪新北市三重區,了解當地居民因都更而被迫遷居的生命經驗。游家葳表示,走入當地,由社團從草根看都更議題與參加運動要求修法同等重要,都必須身體力行,未來也會帶領社團持續關注都更議題。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