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799期
峽谷音樂節醞釀重生 原民歌舞再現花蓮之美
焦點
2024-11-15
【記者鄭孟佳花蓮報導】木琴清脆的敲擊聲在山谷中迴盪,身穿族服的年輕面孔,在綠茵上起勁的踏著舞步。2024太魯閣峽谷音樂節9日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登場,以「韻釀太魯閣」為題,邀請國家交響樂團、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舞團、太魯閣族傳統音樂演奏家謝皓成、太魯閣好聲音甄選優勝者等表演,舞台旁也設有市集,販售部落手工藝品及特色美食。期許在0403花蓮地震後,藉由音樂節帶來人潮,重振周邊部落經濟及旅遊產業,讓眾人重新看見花蓮的魅力。 「這次的舞台沒有背景,是直接讓背後鏤空,讓大家看得到後面山的樣貌。」來自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舞團的許競Semasiyang說。他認為,音樂節直接舉辦在因地震而受損嚴重的太魯閣國家公園,能讓民眾在來訪的路上親眼看見太魯閣峽谷崩塌的嚴重程度,理解天災帶來的影響,賦予音樂節更深層的意義。許競Semasiyang表示,地震後網路上出現許多對花蓮的負面評論,對花蓮的印象只停留在地震、颱風等天災頻仍,導致大家旅遊意願降低。他強調,花蓮還有更多值得關注之處,「我們要用比較友善的眼光去看待,不要再把花蓮跟地震綁在一起。」他說道。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舞團的林依璇Kayting說明,花蓮原住民族多樣,各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舞團帶來太魯閣族、賽德克族、泰雅族三個紋面族群的傳統舞蹈,並邀請民眾無論年齡、性別與族群,手牽手一起跳大會舞,期盼藉表演讓更多人認識花蓮的多元文化,「我們的文化要讓更多人知道,希望遊客進來,他們才會更了解原住民文化。」林依璇Kayting說。在音樂節市集擺攤的老闆賴玉貴提到,今年的活動融入原住民歌謠等在地元素,多元化的內容更能吸引觀光人潮。身為太魯閣族人的他補充,過去在部落裡,傳統舞蹈大多為長輩在跳,舞團藉由大學生活潑的表演方式,帶動民眾一同參與,讓現場充滿年輕活力和歡樂的氛圍。 參加過多屆太魯閣峽谷音樂節的民眾方淑華認為,此次前來的心情相當沉重,「因為山已經受傷了。」他說道。舞團的表演能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透過舞蹈更加認識花蓮,這片土地的好山好水才不會因天災而被遺忘。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長劉守禮也提及,山谷的恢復需要時間與耐心等候,冀望音樂節的眾人能一起陪伴山谷的復育、一起醞釀山谷的重生。
藝文
第1640期
四個「ㄩㄣ丶」字四種舞 跳出世俗悲喜
2016-12-07
〈孕〉中舞者三人坐於地板相視,表現出剛誕生時,在尚未受到世俗渲染的世界裡徬徨。 圖/《ㄩㄣˋ》舞團提供【記者李奇芸台北報導】悠揚的琴聲響起,彷彿進入誕生的初章。舞者從蜷縮的白布中緩緩爬出,睜大好奇的雙眸,如嬰孩般害怕又興奮地觀看、感受世界萬物流動。「2016詩 x 舞創作計畫《 ㄩㄣ丶》」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籌備,以四首詩發想為四個不同故事的當代舞,4日在台北牯嶺街小劇場演出。《ㄩㄣˋ》由孕、韻、運、醞四字組成,代表孕育生命、韻味的相互吸引、命運的註定、醞釀過程,分別從四首詩發想而來。〈孕〉為表演首幕,舞者透過肢體、表情展現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好奇與害怕的心境。其中一幕音樂急奏,舞者奮力奔跑,激烈地重複單一動作,如同闖進生命裡無盡向前的道路,直至身疲力竭仍不知停止。最後其被阻止而歸於平靜,徒留一身沾染世俗悲喜的傷痕。人與人之間謎樣的吸引力,相互又相斥的關係由〈韻〉帶出,演出的一對男女初始透過撫摸接觸,展現排斥卻又相吸的過程。中場時加入另一名舞者,表達吸引力在人與人之間無所不在。三人身體交互疊加,每位舞者不斷地轉換位置要當軀殼最上面不被壓著的人,象徵每段關係中情感關係的「不平等」。 〈韻〉中兩位舞者緩慢擺手,並以身體相互接觸、相斥,闡述人與人之間吸引的過程。圖/《ㄩㄣˋ》舞團提供〈運〉發想於詩人任明信的詩〈好命〉,詩中所述為天真的孩童遭遇家暴時的無助。「我們希望融合愛這件事,去說暴力背後隱藏的更多議題。」編舞者、台師大國文學系學生黃敬恩認為,從詩發想的創作不只在說暴力本身,也是透過舞者表達暴力和愛的兩面拉扯。「舞蹈本身並不困難,但進入情緒會把我拉回想遺忘的回憶,容易變成自我掙扎。」舞者、台師大社會教育學系學生王婕瑜表示,受家庭因素影響,家人間彼此關係較不緊密,使她在表演過程時常想到自身經歷。 〈醞〉中三位舞者演繹女人、女孩心境,訴說各自的願望以及夢想。圖/《ㄩㄣˋ》舞團提供「我們每個人就像是釀酒的過程,將期許作為元素,釀成生命這壺酒。」編舞者、台師大圖文傳播學系學生溫庭凝認為,〈醞〉透過三個舞者圍繞酒瓶並以願望釀酒,最後再將其倒回身上,呈現生命中持續帶著對未來的盼望,向前邁進的過程。觀眾鄭孟勤認為,第三幕〈運〉中母親對孩子的情感拉扯,愛卻又不斷推開的過程,演員真摯的演出令人動容。觀眾黃暐表示,〈孕〉的情緒很深,結尾時有種悲傷感,但在生命中卻也是另一種必經的體驗。 〈韻〉中舞者齊舞,眼神對向觀眾,闡述人與人之間互相吸引的過程。圖/《ㄩㄣˋ》舞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