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醫勞論壇二】從一杯水到一口井 讓工會走向會員
生活
第1607期
【醫勞論壇二】從一杯水到一口井 讓工會走向會員
焦點
2015-11-04
  基護工會理事蔡旻璋指出,醫院面對護理人力短缺時,往往利用畸形班表、跨科調動、彈性人力、責任制等,壓榨現有護理勞動力。 圖/張方慈攝【記者張方慈台北報導】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10月18日舉辦「團結作為方法:工會如何改善醫護工作者勞動條件」論壇,探討組織工會的困難、解方及運作理念。希望透過團結與自我培力,改善醫護人員所面對的惡劣勞動環境。院方不補足人力 祭管理凶器壓榨醫護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蔡旻璋指出,醫院面對護理人力短缺時,往往利用畸形班表、跨科調動、彈性人力、責任制等「四大管理凶器」,壓榨現有護理勞動力。上完白天班再上大夜班的畸形班表,傷害的不只是護理人員的健康與體力,也損害了醫療品質。不尊重專業,任意調動護理師到其他科別支援,就是損害病人權益。院方對外表示人力充足,卻在發生八仙塵爆等事故時,大量利用免費投入的醫療志工。此外,院方威脅護理師「不把事情做好就下班,害到的是交班的同事」,讓已經於民國103年廢除的「責任制」變相存在。院方管理凶器將結構性問題轉化成個人之間的衝突,醫師與護理師都面臨同樣的困境。衛生福利部立台北醫院急診科醫師金冠成表示,第一線醫療人員向院方反應工作過量,院方只會把問題丟回原單位,讓其他人解決。若某醫師堅持準時下班,他還沒處理完的病人便成為另一位醫師額外的負擔。金冠成認為,醫師面對問題時,不應歸咎於自己能力不足,應團結內部,一致向外,與院方抗衡、談條件。組織初始:先解決「一杯水」再談「挖水井」基護工會前理事長梁秀眉認為,剛開始組織工會時,應從個案出發,先解決個人的需求,再進一步提倡組織工會的好處,「先解決你的一杯水,再問你要不要來挖水井。」蔡旻璋以自己組織工會的經驗為例,解釋如何以「一對一」的模式進行組織紮根。他會先從關注對方開始,當對方在臉書上發出某些訊息時,他會主動聯繫對方,表明自己對此議題有興趣,約對方出來聊天,透過傾聽,了解對方的近況、需求及想法,同時也能核對彼此是否有合作的可能性。若對方也有興趣,便可進一步邀請對方參與工會活動。讓工會走向會員 在生活中維繫連結 梁秀眉指出,組織工會常面臨到的狀況是,當工會幫助個人爭取到權益後,對方卻覺得「這樣就夠了」,沒有意願一起解決結構問題。梁秀眉分享基護工會「工會走向會員」的概念,提供解決辦法。她表示,過去工會幹部欲聯繫會員開會時,發現護理師們工作需輪班、下班又有家務,難以訂出大家都有空的聚會時間,於是工會發展出「如果你們沒辦法走向工會,那就讓工會走向你們」的想法。如果會員要帶小孩無法開會,工會就去找褓姆,請對方帶著小孩來。南部會員北上開會沒地方住,幹部便提供自己的住家借宿。如果會員工作繁忙,幹部就在家裡煮飯,邀請會員一起吃飯,以共住共食的方式,強化工會與會員的連結。人人都成為勞工代表 團結面對結構問題蔡旻璋目前任職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醫院,他分享自己作為勞資會議勞工代表的經驗。他解釋,勞資會議由資方代表與勞工代表組成,目的是提供雙方一個協商平台。蔡旻璋說,過去他對勞資會議的想像是英雄式的「菁英奪權」,認為勞工代表應該是懂法律、能言善道的菁英,替勞方奪回權力,立刻翻轉現狀。因此他不斷強化自己的能力,卻疏於與夥伴溝通,最後卻得到夥伴的一句「靠你就好了」。他也曾經因為沒有做好溝通,在會議中作出傷害勞方權益的決議。曾有一位屬於外包人力的保全去找他,表示希望能夠變成正職,他沒有和保全仔細溝通便自行提案,結果反而被資方以此提案為藉口,解雇原本保全,新聘別家公司。後來,他改變組織策略,和成員一起坐下來討論,條列方法、沙盤推演,甚至把工會會員們帶到會議現場列席旁聽,並且邀請大家一起討論提案,共同爭取權益。蔡旻璋認為,代表要把姿態放低,「當大家了解勞工代表的弱,才願意和勞工代表一起站出來。」蔡旻璋表示,工會組織並不是靠勞工代表「英雄式領導」就能立即翻轉現況,工會應該實踐「人人都是老大」的理念,當每個會員都成為自己的代表,結構性問題才可能被解決。
【醫勞論壇一】醫護勞動條件攸關醫療品質 工會爭取資源重分配
生活
第1607期
【醫勞論壇一】醫護勞動條件攸關醫療品質 工會爭取資源重分配
焦點
2015-11-04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10月18日舉辦論壇,邀請四位與談人(左起)金冠成、梁秀眉、阮玉蓮、蔡旻璋分享經驗。 圖/張方慈攝【記者張方慈台北報導】早在八仙塵爆引發醫護人力荒的三個月前,台大醫院急診部的聯合聲明「給院方的一封信」,已凸顯醫療人力不足的窘境。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10月18日舉辦「團結作為方法:工會如何改善醫護工作者勞動條件」論壇,探討組織工會對抗結構問題的必要性,並拉出工會、社運、參政的抗爭軸線,爭取對醫病都有利的醫療資源重分配。醫療人力吃緊 惡劣環境影響病人安全台大急診部聯合聲明指出,當月急診部護病比達到1:14,遠超過醫療評鑑規定的1:7。研究指出,護病比若超過1:6,護理人員每多照顧一名病患,病人死亡率增加7%。衛生福利部立台北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金冠成表示,當時台大急診部等待病床的人數超過120人,暫時安置病人的病床從急診部一路排到走廊、大廳。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醫生只能「挑重點看」,還發生護士在剛交班量血壓時才發現病人早已沒有心跳的狀況。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前理事長梁秀眉表示,人力嚴重不足不但使醫護人員勞動環境惡劣,更影響到醫療品質。她舉例,在過去護病比1:7的狀況下,護理師可以幫病人洗澡、照顧病人睡覺;現在護病比高達1:14,如果病人睡不著,護士只能直接餵安眠藥。抗爭未解決問題 金冠成:應組工會讓運動持續金冠成當時任職於台大雲林分院急診醫學部,對急診壅塞問題感同身受,便代為擬定聲明,提出「制定全院病人壅塞緊急應變制度」、「公開透明的住院收床制度」、「保障醫護病權益」三項訴求。聲明發表後吸引大批媒體的關注,輿論壓力迫使院方做出回應。院方對外表示人力符合評鑑標準,對內則徵求其他病房護理師支援急診部。金冠成表示,事發七個月至今,等待病床人數仍在80至100人徘迴,數字微幅下降只是因為高峰期已過,壅塞問題仍存在。金冠成發現,急診壅塞的根本原因是整體醫療人力不足,如果只有急診部發聲,難以撼動整個醫院,還可能造成內部對立。金冠成舉例,當初聲明稿要求住院收床制度透明化,目的是要改正過去病房醫生「挑菜」的習慣,即「先收病症較輕的病患以減輕病房的負擔」。病房值班醫生需連續工作達32小時,假如晚上病人沒有狀況,醫生便可以稍微休息。因此,收床的總醫師會設法維護病房值班狀況,「他也只是在用他可以做的方式,去維護他的勞動環境。」金冠成認為,人力不足、勞動環境惡劣是全體醫護共同的處境,護理人員必須團結向院方反應。如果醫院內有工會組織,可在情況趨緩、輿論平息時,持續向院方溝通,才不會讓問題停滯,等到問題加劇時再次抗爭,「問題沒辦法馬上解決,但至少每次要朝向我們想要的方向。」從工會、社運到參政 爭取醫療資源重分配面對結構性問題,各院醫護人員可透過自組工會團結內部;任職於不同機構的醫師、護理師也可以組成產業工會,跨院凝聚力量。個別醫院發生的勞資爭議,基護工會有機會介入協助。梁秀眉表示,只要有30位以上台大護理人員加入基護工會,工會就有談判權,要求與院方進行勞資會議,解決急診擁塞問題。基護工會理事蔡旻璋表示,工會抗爭的軸心是醫護人力不足。最初發動抗爭是為了替護理師追討加班費,後期發現真正的問題出在醫院的管理結構。他以任職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例,醫院一年盈餘有新台幣60億元,卻遇缺不補以降低人事成本,護理人力評鑑等級逐年下降到C級;另方面並動用9億元的醫療基金興建台北國際醫旅暨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搶攻國際頂級醫療市場,「病人已經多到滿出來了,他(院方)卻要我們服務更多的有錢病人,排擠現有醫療資源。」蔡旻璋在聯合醫院擔任勞資代表,透過勞資會議改善院內護理師情況,他也加入基護工會,透過社運抗爭向政府施壓,試圖改善全國護理人員的處境。他指出,今年6月八仙塵爆讓醫護人力不足的問題浮上檯面,基護工會曾在7月6日到行政院陳情,要求補足1800位護理人員。衛服部當時甚至估計需要3000位護理人力,但事後卻改口表示,已經跟各家醫院的護理部主任談過,人力短缺問題沒那麼嚴重。蔡旻璋表示,醫院聲稱人力充足,實際上卻利用假造的醫護評鑑、各種管理手段將現有人力逼到極限,來支撐搖搖欲墜的醫療體系,「醫護品質靠的是犧牲一個人,換取另外一個人好,這是不對的。」梁秀眉表示表示,基護工會抗爭超過三年,抗議的就是資源分配不均。國家透過制定不公平的法規,合法化對護理人員的剝削。她指出,行政院衛生署於西元2012年公布的醫療機構設置標準,護床比標準為1:3到1:4。實際上,護理人員為三班輪班,再加上輪流休假,換算下來相當於一名白班護理人員必須照護超過12名病患,夜班則需照顧16名以上。梁秀眉認為,分配問題涉及政治,要解決結構性問題除了對內組織工會、進行勞資協商,往外則必須改變政治結構,「從工運到社運、到政運,整個結構必須翻轉。」梁秀眉今年將參選士林大同區立委,希望透過選舉宣傳,希望讓民眾重視醫療結構性問題。
【醫學生血汗實習 超時工作無法管二】補基層缺 學習淪廉價勞動
校園
第1598期
【醫學生血汗實習 超時工作無法管二】補基層缺 學習淪廉價勞動
2015-05-21
【專題記者/陳脩云 林子淳 陳芳珂 林千惠 鄭錦隆 簡卉萱】《遠見雜誌》曾調查全台醫療從業人員做成〈台灣醫療關鍵報告〉,根據蒐集到的8837份有效樣本中,有將近七成醫療從業人員認為醫療界面臨醫護人力短缺問題,當中又以婦產科、外科及內科較為嚴重。 盧彥廷說明,因住院醫師大多投入醫學美容診所等利潤較高的職位,且院中常出現人力出走自行立業的情況,導致內科、外科、婦產科及急診皆缺乏人力。盧彥廷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將由實習醫學生遞補空缺,導致他們必須超時且超量的工作。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對外發言人廖偉翔認為,即使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醫院也不應以實習生作為廉價勞力,來彌補基層工作的空缺。他指出,在個人負擔量大的情況下,將導致實習醫學生無法靜下心思考如何應對及學習正確地做出決策。 政大勞工所張其恆教授對此亦提出強烈質疑,他認為即使無強制法律規定,也應符合《民法》的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則。他更直批:「我不認為血汗實習,符合誠信原則。」 另一方面,超時工作讓實習醫學生在極度疲累的狀態下工作,可能導致醫療錯誤發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中刊載的一篇論文,其中所做的實驗將實習醫生分為傳統組及調停組,傳統組的實習醫生每三天要輪一次29小時的全班;而調停組則每四天輪一次不超過16小時的長班。實驗結果顯示,傳統組實習醫生的表現比調停組的實習醫生多犯了35.9%的嚴重醫療錯誤。這個結果顯示長期超時工作確實會提高醫療人員發生醫療錯誤的機會。 面對超時工作問題,現下實習醫學生因不適用《勞動基準法》而無法可管。教育部及各校實習辦法中,雖有實習時間的規定,但大多是行政指導性質與內規,並無違規罰則。由於法律規定不明確,導致許多醫院並沒有遵守工時規定。
【醫學生血汗實習 超時工作無法管三】規章無強制力 醫勞改小組爭立法約束
校園
第1598期
【醫學生血汗實習 超時工作無法管三】規章無強制力 醫勞改小組爭立法約束
2015-05-21
【專題記者/陳脩云 林子淳 陳芳珂 林千惠 鄭錦隆 簡卉萱】教育部於102年7月8日修訂「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規範教學醫療機構列出醫學生實習內容、時數及方式,盼能平衡實習醫學生學習與實作比例。然而該指引對實習醫院無法律約束力,形同虛設,陽明醫學系四年級學生葉怡廷指出,許多私立醫學院校並不重視該指引,有些實習醫學生甚至從未聽聞過。何逸群也表示,102年雖教育部重新修訂「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內容與勞基法所規定之勞動保障仍相去甚遠。 有鑑於此,醫勞改近期與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共同擬定「醫學系學生臨床實習權益保障條例草案條文」,草案明訂學生與實習醫院的契約內容,限制實習生單週工時不得超過88小時,而每日受訓時間只能在10小時內,從而解決實習醫學生因過度疲勞,不能有效學習的問題。 廖偉翔提及,美國醫學畢業生教育評鑑委員會(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CGME)在西元2011年就已制定工時限制,即每週工作80小時、連續工時為28小時。他表示,訂定專法能強制醫院遵守規範,實習生也不會成為廉價勞工。 條文中也列明實習訓練內容應與未來醫師執業有關。這讓醫院在設計有關課程時,應給予實習醫學生適當的思考性學習與技術性練習比重。廖偉翔表示,實習生應學習的是如何照顧病人,而非做重複性工作,醫院不該把同類工作都交付實習生,應由院內其他專科護理師一起分擔。 「醫學系學生臨床實習權益保障條例草案條文」讓教學醫療機構違約時,將面臨新台幣1萬元至25萬元不等的罰鍰、公布機構與負責人姓名的懲罰。醫勞改希望未來可將專法沿用至見習生,確保見習生遠離勞力剝削命運。
【醫學生血汗實習 超時工作無法管一】隨傳隨到成噩夢 醫院人力不足致過勞
校園
第1598期
【醫學生血汗實習 超時工作無法管一】隨傳隨到成噩夢 醫院人力不足致過勞
2015-05-21
【專題記者/陳脩云 林子淳 陳芳珂 林千惠 鄭錦隆 簡卉萱】民國100年,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實習生林彥廷疑似因過勞於宿舍浴室內暴斃死亡,引發社會討論實習醫學生工時過長的問題,但至今都無解決之道。今年的五一勞動節,實習醫學生走上街頭,盼政府訂定專法以保障實習醫學生的勞動權益。 「李醫師,病人CPR!」凌晨一點半,一通電話叫醒才剛入睡的實習醫學生、陽明大學醫學系六年級李翰泓,那天是他在胸腔內科實習的最後一天。李翰泓睡意全失,匆匆穿了衣服衝出門。一踏入病房,老師和學長已經在做CPR,而他趕緊在一旁開醫囑、做心電圖。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救,病人三時恢復心跳後被送往加護病房。他鬆了一口氣,這時電話又響起,要求急救另一位病人,他趕緊狂奔至另一棟大樓,衝進病房與學長姊輪流壓胸,持續急救了兩個小時,病患仍回天乏術。他一回神才發現已經早上五點,再次巡視護理站,並幫病患抽血後,剛好是早上八點,若非已是實習最後一天,他就得繼續堅守崗位工作。 對實習醫學生來說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案,他們常因突發狀況與值晚班需熬夜超時工作。以台北醫學大學七年級學生盧彥廷為例,雖然他對醫療工作充滿熱情,但每週包含值班的工作時間高達128小時。長時間工作及睡眠不足,加上龐大的工作壓力,使他未進入職場,身體與心理已無法負荷過量的工作內容,也因此飽受失眠之苦。 根據「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問卷統計,台灣實習醫學生工時每週平均89.1小時、平均最長連續工時33.5小時,均超出教育部「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中實習醫學生單週工作不得超過88小時、連續實習值勤總時間不得超過32小時的規定。 亞東紀念醫院麻醉科退休醫師趙國永指出,醫院人力不足的問題,可能導致實習醫學生必須分擔住院醫師較不需專業知識的工作。他也說明,不同醫院及不同科別的工作負擔不同,婦產科及外科因病人多,加上必須應付突發的接生或開刀工作,致使實習醫學生晚上必須輪班待命。
實習勞動條件差 生籲制法保障
校園
第1596期
實習勞動條件差 生籲制法保障
焦點
2015-05-06
身穿制服的消防員、醫師等組成「無法救人大隊」參加遊行,抗議政府漠視消防、醫護人力不足的問題。 圖/林怡儂攝 【記者陳芳珂、簡卉萱台北報導】「縮工時、反過勞、要加薪、禁派遣!」高喊口號、頭綁布條,近兩萬位勞工1日上街遊行,希望政府能嚴格實行《勞動基準法》保障每週40小時的工時。現場更有醫學系及設計系等學生團體到場聲援,期望能改變現今不正常的就業及實習環境。由醫師、護理師、消防員及警察組成的「無法救人大隊」,認為他們長期為大眾服務,但權益卻不被重視。其中,「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強烈呼籲醫師應受《勞基法》保障,以杜絕層出不窮的超時工作現象。陽明大學醫學系學生林同學表示,醫師每週需留守醫院150小時,等同近一週無法返家。陽明醫學系學生葉同學補充,實習醫學生沒有明確請假機制可依循,以致出現實習生抱病實習及值班情形。他也盼望政府制定實習醫學生的勞動保護專法,確實保障實習醫學生的權益。同需實習的師範體系學生,在畢業後半年的實習,不僅無支薪,還需繳交學分費。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學生陳家平表示,學生實習時的工作內容包含行政事務,此項工作與教育關連性低;故陳家平認為,實習單位雖不須給付實習生全額薪水,但有鑑於學生付出勞力,校方仍應支付一定津貼。除了實習生團體,設計相關科系學生也組成「夢由藝文工作室」,在遊行前表演行動劇,內容敘述政府將金磚給了大老闆,卻將骨頭等垃圾給了勞工;諷刺政府政策僅對財團有利,卻剝削底層勞工。夢由藝文工作室控訴設計系學生進入職場後,專業不受尊重的現象。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學生楊尚恩表示,現今業主多主導競圖,即由多位設計師爭取同一設計案,造成設計師彼此惡性競爭,過程中設計師還須承擔規劃設計成本,最後卻不一定能得標。部分業主甚至要求得標者複製他人的創意,「設計師不再是設計師,而成了聽人吩咐的美工。」楊尚恩盼望政府訂定相關法規,要求一旦出現競圖行為,則須給予最低競圖費。為研究助理爭取權益的「台灣大學工會」也走上街頭,抗議台大研究生助理的身份未被明確定義,造成教學助理不受最低薪資及勞健保的保障。台大工會副秘書長曾稚驊表示,工會近期目標是與校方及勞動部溝通並訂定協約,盼校方明確定義助理的勞工身份,以規範其應有的權利。「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在這次遊行中同樣到場聲援,主要訴求是盼望政府正視「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勞工帶來的影響。清華大學學習科學所學生林劼宏表示,政府在處理勞工與服貿問題相同,皆以財團利益為上,打壓基層人員。「我們的敵人是相同的。」林劼宏說,大家應該站出來,讓政府不再漠視底層人民。遊行行經總統府時,丟擲彩色煙霧彈,諷刺政府讓台灣「烏煙瘴氣」。遊行最後,隊伍聚集於立法院前大喊「芭樂給你、加薪給我」,並朝院內丟擲紙紮芭樂表達不滿;象徵民眾不再接受立法委員所開的「芭樂票」,要求上層正視勞工問題。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