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3D列印結合傳統金工 《雲端上的信仰》探討網路世代
藝文
第1773期
3D列印結合傳統金工 《雲端上的信仰》探討網路世代
2022-12-01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系研究生蕭劭渝舉辦個人展覽《雲端上的信仰》,意圖呈現新世代年輕人與雲端網路世界之間複雜的關係。 圖/林玟君攝【記者林玟君台南報導】「過去的雲端遙不可及,但現在這個時代,雲端是數據組出來的,我們很相信這些,而他也是一種信仰。」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研究生蕭劭渝,於11月19日到12月5日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201展間展出《雲端上的信仰》,展覽結合傳統金工與3D列印技術,打造立體的金屬工藝作品,試圖呈現網路世代年輕人的文化生態與內心世界。蕭劭渝認為,過去「雲端」一詞象徵天上神祇存在的神聖空間,宗教氣息濃厚,而本展中他將「雲端」比喻為新世代的信仰,描述年輕人對於雲端網路的依賴。他也指出,正因為現代網路資源豐富,「把事情做對」常被大眾認為理所當然,所以當年輕人在實踐自我時,便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存在。他以自身為例進一步補充,「像我們年輕藝術家要被看見, 面對這些無時無刻推陳出新的創意,就會有一種『做什麼都有人做』、『想過的都有人想』的挫折感 。」「面對現實中的無奈有一種不得不屈服、不得不謙卑,或者是一種倒下或軟爛的狀態。」蕭劭渝說。展覽展出主題名為《僧》的系列作品,他將傳統金工鍛敲工藝輔佐3D列印技術(註一),使作品能夠展現一般金屬鍛敲工藝(註二)達不到的彎曲度,顯現年輕世代在無形壓力中的壓抑姿態。觀眾謝毅弘也說:「在那些扭曲的瓶子裡面,我也看到年輕人的那種不屈服,雖然他頭已經彎下去了,但他還是試著要仰頭。」註一:3D列印技術是先藉由電腦軟體繪製「虛擬藍圖」,再交由3D印表機依據指令,在支架或平台上,以層層堆疊或燒熔的方式,將液態、粉末或薄層的材料,製造成立體物品。他最突出的優點是無需機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從電腦設計出任何形狀的數位模型。註二:金屬鍛敲工藝,為金屬工藝領域的一項專業技術,簡單來說便是將金屬透過鐵鎚敲擊,配合鉆具的使用,將其打成立體物件。 《僧》系列作品,挪用亞洲文人對花器借物寄情之文化,敲製出許多看似不實用或是根本不能用的擬人瓶器投射出自我面對未來的心境與態度。  圖/林玟君攝 〈僧-面面相覷〉藉由瓶身影子長短、方向的不同,呈現出年輕世代的人們在網路世代之中複雜的心境。  圖/林玟君攝「我想呈現雲端世代怎麼去計算神性,就像現代社會中會把人的價值量化。」在另一系列作品《新時代信仰》中,蕭劭渝將從網路上下載的神像當成素材,再透過3D列印技術輸出,製造出變形的神像模型。他也透過堆疊、拼貼的手法顯現網路世代中年輕人複製、貼上資料的習性,反映當代的速食文化。現場工作人員許天韻分享,「在一個個複製品當中,好像可以看見我們在現實與虛擬之中的那種拉扯。」 〈複製,貼上,新時代信仰〉取雲端時代與當代複製技術的特質,表現這個新時代裡「扁平」、「去脈絡」、「斷裂」的存在狀態。  圖/許天韻提供 〈航向意嚮的彼端-精神勝利-中指人〉將巨大花瓶放置在人微小的身軀之上,呈現人的身軀近乎凹折的狀態,表現出內心的無奈與壓力。  圖/林玟君攝《雲端上的信仰》呈現年輕人對網路的依賴就像宗教一般存在於社會。同時,蕭劭渝在展覽中呈現年輕人在網路世代中的心境與態度,試圖建立作品與新世代的連結,讓觀眾產生共鳴。他也說:「我想透過藝術的方式傳遞出陪伴,告訴跟我處在相同世代的年輕人,你並不孤單。」
金工打造無人機 構築階級公平社會
藝文
第1717期
金工打造無人機 構築階級公平社會
2019-12-11
【記者吳曼嘉新竹報導】黑色的無人機發出馬達聲,螺旋槳不停轉動著,彷彿下秒就要衝上雲端。就讀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的余囿辰舉辦個展《極速之境》,4日起在藝術空間「一攬芳華」展出。而展名「極速之境」為作者想像的虛擬世界,在此世界中,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無人機競賽,獲得扭轉命運的機會。 〈F1系列-F1-R〉以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外觀為原型,並加入飛機機翼的設計。 圖/吳曼嘉攝擅長玩賽車類型線上遊戲的余囿辰,喜歡組裝鋼彈模型,他說:「我想進行新的嘗試,所以將賽車的速度感與可拆式模型融合在一起。」他以無人機為主題創作可拆式模型,並打造一個虛擬世界——「極速之境」。在那裡的每位居民皆擁有一台無人機,可以用來參加比賽,而獲勝者便能翻轉人生的境遇。「如果大家都能站在相同的起跑點,以這樣的基準出發,每個人的人生也許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余囿辰說。他的堂弟由媽媽一手撫養長大,在求學過程中,堂弟需打工貼補家用,甚至於大學期間休學進入職場。余囿辰認為,中斷學業使堂弟失去階級流動的機會,因此他希望藉由建立虛構的極速之境,滿足在現實中受限於金錢而無法達成的事情,打造不分階級的公平社會。 《超系列》利用塑料管營造科技感,余囿辰正觸碰〈超系列-快銀〉的活動式機關。 圖/吳曼嘉攝余囿辰以銅為媒材,完成《機械系列》和《擬態系列》兩大主題的無人機作品。他表示,為了預防金屬氧化,一般做法是在金屬表面塗上銅油,他則選擇清大較少人研究的「模型烤漆」,成為他作品獨有的特色。一攬芳華店長蘇伊認為,余囿辰的創作手法十分創新,令他大開眼界,他說:「講到金工,我會直接聯想到首飾藝品,比較少看到有人用金屬工藝來做成模型。」 〈太空漫遊者系列-戰艦〉運用化學物質調成的染劑上色,使其呈現閃閃發亮的模樣。 圖/吳曼嘉攝余囿辰的不少無人機模型都暗藏活動式機關,在手指觸碰後,模型上的零件便會移動。但由於他的作品為手工製作,一旦模型的長度和寬度不合,將導致零件運作不順暢,使他必須重新製作模型,相對於以電腦繪製設計圖費工許多。他說:「草圖模型階段要重複做兩三次,才能確定它(模型)在活動時不會卡住。」 觀展民眾碰觸《擬態系列-拍動系列》,感受昆蟲展翅飛翔的姿態。 圖/吳曼嘉攝展場的其他作品需要靠手觸碰才會移動,但作品〈MODEL-ONE〉上持續旋轉的螺旋槳,則主動展現出無人機運轉的樣貌,令觀展民眾、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碩士班學生陳婉宜印象深刻。他補充說:「而且我覺得它的層次感特別多,每一個弧度都有一種風從前面往後吹的線條感。」 〈MODEL-ONE〉為展場裡最大件的作品,是一台裝有螺旋槳及前燈的黑色無人機。 圖/吳曼嘉攝
「金藝」求精 金工賽選手雕琢完美細節
生活
第1717期
「金藝」求精 金工賽選手雕琢完美細節
焦點
2019-12-11
【記者傅有萱新北報導】教室內瀰漫著金屬燃燒的焦味,「咚!咚!咚!」的敲擊聲不絕於耳。「2019金藝求精—全國精品金工競賽」大專院校組7、8日於新北市立鶯歌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登場。參賽者卯足全力,將銀片、寶石等從無到有雕琢成精緻的手工藝品,他們端詳每個細節,期待能脫穎而出、抱回獎金。 參賽者戴著護目鏡,一手拿著鑷子、另一手握著焊接火槍,將金屬燒得火紅再把其變形。 圖/傅有萱攝由東龍珠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金藝求精—全國精品金工競賽」已邁入第三屆,參賽選手須按照指定設計圖,於8小時內以主辦單位提供之工具、材料完成珠寶作品。大專院校組的指定款式為「舞獅頭」,50元硬幣大小的獅頭上鑲了紅、藍色的鋯石。現場選手各個眉頭深鎖,一邊踩著腳踏鼓風爐(註1)、目不轉睛地盯著手中的焊接火槍,把金屬燒得火紅並放在準確的位置,就怕一個閃失,破壞了原先排列好的半成品。註1:比賽現場用來點火的工具,以單腳踩踏,手中火槍便會噴出火焰。 參賽選手有時會離開座位,走到一旁使用「壓片機」將金屬壓扁、壓平。 圖/傅有萱攝參賽選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前瞻學士學位學程學生吳徽徽說明,作品看似小型,其實藏有許多細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及精神才能完成。他坦言,自己即使按照設計圖製作,仍無法在時限內完成作品,「很難想像市面上賣的精品,從自己設計到製作完成到底要花多久時間。」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的許家豪也提到,製作過程並不是非常順利,「我在最後要完成時,鑽台竟然脫落了!我還要趕快再重新處理。」 參賽選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的許家豪,是比賽中少數的男性選手,從國中便開始接觸金工的他,製作過程相當熟練。 圖/傅有萱攝不少參賽者都指出,他們會利用課餘時間練習製作精品金工。參賽選手、就讀南華大學產品與室內設計學系的劉壹珊便透露,自己為兼顧課業、打工,往往只能在三更半夜到教室練習。他也表示,金工課程只佔原科系課程的一半比重,許多技巧皆需靠自己琢磨,「真的滿累的,不過今天比賽起來感覺滿順,很有成就感!」 南華大學產品與室內設計學系的劉壹珊是此次的參賽選手,平時需要兼顧課業與打工的他,經常得到半夜才有空練習金工技術。 圖/傅有萱攝金工競賽以「風華再現」為主題,主辦方盼選手以珠寶精品金工呈現新北市特殊面貌。參賽者除了須將金屬彎曲成各式形狀外,鑲鑽、修胚等過程也不得馬虎。東龍珠鑽石集團執行長張芳榮表示,比賽的評分標準不僅是作品最終的還原度,還囊括選手手法的熟練度及安全性,「我們認為除了作品好不好之外,製作過程中的安全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此外他也提到,為因應台灣「金工斷層(註2)」問題,希望透過舉辦比賽、課程等方式,讓產業、政府、學校三方合作,傳承各項精品工藝技巧。註2:許多台灣的金工師傅相繼退休,但由於學習金工技能的學子不足,可能造成上一世代技法失傳,進而導致金工技術出現斷層。 參賽者小心地使用焊接火槍噴燒工作檯上的金屬,藍色火焰的燒製下,金屬開始發紅。 圖/傅有萱攝經由相關產業及政府努力,學習金工的人數逐年增長,東龍珠股份有限公司行銷主管塗若瑜便說明,三年來比賽人數皆不斷上升,今年更逾百人參與競賽。張芳榮也認為,台灣有許多具潛力的金工人才等待被發掘,因此鼓勵年輕世代學生參與競賽,「希望可以讓人一想到台灣,就想到台灣的珠寶工藝品很有名、有很多很棒的精品工藝師!」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