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戴碧玲創凝香體敷料 緩解犬隻潰瘍出血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89期
模擬複製影像 胡馨方揭濾鏡世代現象
2024-07-02
【記者黎昕俞台北報導】牆上懸掛著一系列宛如複製品的畫作,其中卻隱藏著許多微妙差異。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胡馨方,於9日在北藝大南北畫廊舉辦個展《SAMPLE》,他藉由大小型態不同,但卻相似度高的作品,表達現代人拍照時常使用濾鏡,導致社群媒體上流竄著相似影音的現象。 胡馨方個展《SAMPLE》探討當今網路世代愛用濾鏡拍照的現象。展覽於9日在北藝大南北藝廊展出。 圖/黎昕俞攝走進展場,映入眼簾的是一整面以桃紅愛心為底,人物在前擺拍的畫作。本次個展中,胡馨方將所有畫作統稱為〈SAMPLE〉,他表示在瀏覽社群媒體時,自己時常被演算法推薦高相似度的影片,讓他審思模仿與複製的定義,「雖然都是不同的人,但在看完影片後卻覺得他們都是相同的人。」他刻意避開以版畫刻印出相同作品,反而利用噴槍徒手畫出相似的圖案,並讓人物的姿態有所不同,將複製與模仿的差異體現在作品中,他說:「我想強調每個人的外型雖然不同,但是本質和行為上其實都是一樣。」當以噴槍完成作品以後,胡馨方便用白膠製作出花紋,黏著在畫上,以回應個展主題,藉此模擬現代大眾愛好使用濾鏡的現象。同時,他在作品中繪出由下而上的打光方式, 讓它們具有光澤感,並將畫作置於同面牆,他說:「我想表現傳統舞台劇的視覺效果,彷彿觀眾在看畫中角色表演的狀態。」 為回應個展中的「複製性」,胡馨方在每件作品中上,黏著以樹脂製成的圖騰,模擬出「濾鏡」的感覺。 圖/黎昕俞攝談及將作品取名為〈SAMPLE〉的原因,胡馨方注意到現代人們喜歡在拍照時使用濾鏡,或是依照模板拍攝影片,導致大量如同樣本般的影音漫佈在網路上,他補充說:「它們只是恰好被大眾挑選、仿製而成,而我的作品就是其中一組數據樣本。」因此,胡馨方並未將作品個別取名,除了抹去每件作品的獨特性之外,同時也希望讓觀眾藉此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也是一種模仿。觀眾Hank(化名)表示認同藝術家的看法,「這些畫彷彿中古世紀的肖像家族畫,讓我覺得莫名的恐怖卻華麗。」 胡馨方特意不為作品人物畫上肌膚紋理等細節,藉此回應個展主題中的「複製性」。 圖/黎昕俞攝為呈現畫作中的複製性,胡馨方讓所有畫作以桃紅色的愛心為底,畫上不同姿勢的AI建模人像,「我刻意忽略人物的肌肉線條或是細微皮膚紋路,讓它看起來較平滑且具有膠感。」觀眾咪咪(化名)則認為藝術家使用的色彩,讓作品有種詭異的空洞感,當他代入自身感受時卻又會有隔閡的感覺。此外,胡馨方也特意讓人物去性別化,更不替它們畫上頭髮,「我想表達大眾愛用濾鏡的社會現象,純粹是我們這世代的產物,無優劣之分。」他補充道。
藝文
第1789期
融東西方元素 翁榛羚藉腐蝕手法呈當代價值觀
2023-12-13
【記者黎昕俞台北報導】動作奇異多變的人或跳舞、或扭腰,或以不自然的姿勢位居畫中各處,呈現一股怪奇的氛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生翁榛羚於5日在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舉辦個展《怪誕劇場》。翁榛羚以銅板腐蝕的版畫手法,結合屏風、扇面等具東方元素的媒材,刻畫出對現代社會價值觀的想法。 翁榛羚個展《怪誕劇場》從自身觀察出發,他認為作品皆有種「旁觀他人之痛苦」的氛圍。展覽於5日在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展出。 圖/黎昕俞攝《怪誕劇場》中作品多以描繪人物為主,但翁榛羚刻意讓畫中人物做出歪曲奇異的動作,呈現神秘詭異的風格,回應個展名稱的「怪誕」概念。此外,翁榛羚也特意不替某些人物畫上表情及服裝,並在展區中對個別作品打上聚光燈,他說:「觀眾站在畫前觀賞時,就像在劇場中觀看這些人物表演的狀態。」 作品〈惡之花〉以冊頁為媒材,描繪出日常家中常見元素,但畫中人物卻像是在受苦掙扎的狀態。 圖/黎昕俞攝本次個展中,翁榛羚皆以銅板腐蝕技法進行創作,在雕刻銅板後,使用酸性液體腐蝕出刻痕。為直接感受銅板被侵蝕的凹槽深度,他選擇不戴手套親自觸摸,「液體停留在手上的痛癢感覺,對我而言有種另類快感。」而銅板腐蝕技法需轉印機壓印圖像,因此在畫紙的周邊會產生壓痕。為突破傳統版畫大量印製的複製性,翁榛羚也刻意在圖像四周以線香燃燒,使其邊緣產生不可逆的燒痕,他說:「我想要展現雖然媒材是版畫,但它卻不能再被複製的獨特性。」 〈怪誕之愛〉中主角皮膚上皆有斑點,除回應翁榛羚因徒手碰酸液而過敏外,也象徵人們在情感上受傷卻仍執著的狀況。 圖/黎昕俞攝翁榛羚在系列作品《人生當鋪》中,將古代象徵文人雅士悠閒意象的扇子,轉化成當代社會變遷下焦慮與忙碌的狀態,他說:「當代跟古代對扇子的作用不太一樣,現代是一種裝飾,不像以往有典雅清閒之意。」翁榛羚在扇面上刻畫許多圍繞在賭桌旁博弈的人,並轉印大量「當」字,象徵現代社會大眾急於典當自己善良純真的優點,以追求金錢權力的現象。同時,翁榛羚畫出奇形怪狀的裸體人像混雜在人群中,各自做出畸形、詭譎的舉動,猶如劇場中的表演者,「我想表達現今社會中資訊的混雜,這對我而言相當奇怪。」 翁榛羚個展《怪誕劇場》從自身觀察出發,他認為作品皆有種「旁觀他人之痛苦」的氛圍。展覽於5日在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展出。 圖/黎昕俞攝在作品〈怪誕之愛〉中,翁榛羚將西方畫作結合日本浮世繪,表現他所觀察的當代感情現象。他使用屏風作為載體,「因為屏風具有東方傳統意味,文人們會在前喝茶聊天,觀賞上面的圖像。」畫中主角的皮膚皆有過敏般的斑點,旁邊則有日本浮世繪中,常用來代表祝福的老鷹、公雞等動物,表達人們雖在情感中受傷,卻仍選擇耽溺其中。為了打破傳統的畫風類別,他特別在畫中結合東西方元素,「像劇場舞台的人們有著不同的角色,當在舞台上各自表演時,會不會有一些新的火花存在,是我想探討的意象。」 作品〈怪誕之愛〉是一件以屏風為媒材的作品,結合東西方畫作常見元素,試圖打破畫作分類的僵固性。 圖/黎昕俞攝「〈怪誕之愛〉取自西方畫作的主角竟被具有佛教色彩的蓮花環繞,加上背景中數個裸身小人肢體如此怪異。」觀眾Will(化名)認為,三個迥異元素的交會並未讓他產生強烈的衝突感,反倒成為一種詭譎的平衡。觀眾瑄瑄(化名)則認為作品最特別的是線香燃燒的部分,「它和作者想與身體連結的刺痛感互相呼應,更因打破傳統對版畫印製的複製性,讓作品變得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