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彈腿面臨青年選手斷層 議長盃盼扎根基層
體育
第1804期
彈腿面臨青年選手斷層 議長盃盼扎根基層
2024-12-20
【記者洪翊程台中報導】113年台中市議長盃彈腿錦標賽(以下簡稱議長盃)14日在台中市梧棲區大德國民小學舉行。議長盃比賽共分成大專、國小、國中、高中以及長青等組別,是中部地區最具規模的國術彈腿賽事。 而在大專組中,僅逢甲大學蔡采晏、顏玉潔兩人參加,是本次唯一舉行的大專賽事,他們兩人最後也以並列第一的成績為議長盃之旅作結。談到本次參賽的感想,蔡采晏提到,很開心能在比賽過程中遇見曾一起練習的學弟妹,看到後輩的進步也讓他們感受到滿足。顏玉潔則對議長盃的參賽狀況表示興奮,「從年紀很大到年紀很小的都有在練,然後一年人也比一年多。」 彈腿是中國傳統武術的套路之一,在民國30年代由一代宗師張志通引進臺灣後,曾獲當時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的支持並在基層大力推廣,於民國74到84年達到發展高峰。負責主辦議長盃的台中市梧棲區大德國小教務主任王仁齊分享,彈腿對孩童身體的柔軟度、爆發力和下半身的生長都有所幫助。他強調下半身之於彈腿訓練的重要性:「必須從小正確紮實做起,我們腳面跟地上一定要起連結。」 對於本次議長盃僅兩位大專選手參賽的原因,顏玉潔認為彈腿的普及率還有很大進步空間,且選手對彈腿的黏著度也較為不足,「沒有那麼多人認識它,有些讀比較遠就不會回來練習,可能之後接觸到其他活動,就比較沒有那麼積極的在參加這項運動。」而蔡采晏覺得這和大學生課業負擔較重有關,「大學大家都比較忙,要期末報告、期末考、社團⋯⋯全部事情雜在一起,可能就沒抽空來參加。」 王仁齊提到,儘管彈腿在幼兒、國小年齡層較獲得支持,例如列入小學體育課的必修項目,但當孩童升上國中以後難免因為學業壓力,或者開始被其他運動吸引而漸漸放下彈腿。王仁齊對此回應,其實年輕人可以不必將彈腿視作一個專項,彈腿的許多動作都有助強健筋骨、增進心肺健康,因此他鼓勵發育中的青少年參與彈腿,或將彈腿動作融入進行其他運動前的暖身。 目前彈腿主要參與族群仍集中在幼兒和中老年族群,在青壯年間的參與度仍有待提升。王仁齊覺得這可能和彈腿較為固定的十式有關,年輕人對球類、競技等運動可能較有興趣。不過他補充,「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彈腿的練習雖然較缺少變化,但他30年的教學經驗使他對長期練習彈腿為健康帶來的提升有著十足信心,希望年輕人能夠體會到彈腿的好處,多多接觸、參與彈腿運動。
【大學人】青年領頭推廣台語 「同齊行」助學員考台語認證
校園
第1802期
【大學人】青年領頭推廣台語 「同齊行」助學員考台語認證
焦點
2024-12-06
【記者吳妤潔報導】「語言是文化ê底蒂,文化是國家ê根基。」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不分系學生林家慶說道。臺北市立育成高級中學學生蔡宇盛、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黃茬翰和林家慶三位對台語抱有熱忱的學生,因緣際會下,於今年五月成立「同齊行」台語教學團隊,期望透過自身考過教育部臺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中高級考試的經驗和能力,協助現職教師或民眾考取證照,並傳承台語文化。 在成立初期,蔡宇盛觀察到台語斷層多發生在青年族群,因此最初希望以青年教育為主軸,但在設計課程內容時卻遇到困難,最終為了統一教案,才以檢定作為基準點。他們用免費教學和線上授課為誘因,在Facebook社群「對囡仔講台語」上宣傳,蔡宇盛說:「我想要看到的是我們免費提供資源,感覺到學員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大的成長,也會很想要跟我們交流。」他也坦言,考量到自身能力和經驗,身為學生,用免費的方式授課比較不會有壓力。談到招生狀況,林家慶指出,一開始報名的成員約有170人左右,但三個人能力有限,最後僅開放50人加入,其中三到四成皆是在職教師,其餘則是高中生、大學生和一般民眾。 在授課模式上,黃茬翰說明,由於學員的書寫能力普遍較差,因此課程會專注在寫作,搭配當週應著重之聽、說、讀其中一項核心能力,以坊間的題本和自備教材講解。蔡宇盛表示,透過課程,團隊三人也能在與學員交流的過程中教學相長。談及如何設定預期成效,蔡宇盛說明,在第一個季度中,希望至少有三個學生能考取中高級證照,他解釋,因為台語中高級檢定難度高,通過率低。林家慶則補充:「你只會講沒有用,還要懂得如何辨識跟運用,我覺得困難點在於要適應一個新的文字系統。」 針對國內的台語教育,蔡宇盛分享,自己作為中學必修台語課程(註一)的第一屆學生,發現政策仍有許多衝突與不足之處。除了師資缺口外,也未明確規定評量成績的標準,「很多老師會選擇用紙筆測驗的方式來定奪學生的成績,那相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有很大的降低。」黃茬翰也指出,當前的台語課綱較制式化,應透過更多元的教學方式將台語教育融入日常,讓學生了解台語和生活息息相關。林家慶則直言,不同地區和每個家庭都有各自說台語的方式及詞彙,但學校制定標準化的流程教授台語,定義何謂「標準台語」剝奪了語言本身的多樣性,他惋惜地說:「為了方便跟比較好的效果,會損失掉很多這些很迷人、很美麗的特色。」 註一:《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自111學年度開始,中小學必修本土語言,包含台語、客語、原住民語、馬祖語和台灣手語。 然而對於台語教育的現狀,團隊成員也並不完全抱持悲觀的想法。「有一句叫『學台語,當時行』(註二),這是我覺得現在傳播媒體可以看到的正向的種子。」黃茬翰舉例,現在漸漸出現以全台語呈現的脫口秀、實境節目或電視劇,讓觀眾發覺台語的親近,進一步學習更專業的知識。林家慶則建議,台語教育不應侷限於小學,而能延續到大學,他認為學習語言背後所透露的智慧與文化,才是更有趣且吸引人的,「即使沒有通過檢定,他(學生)在途中學習到台灣本土的文化,我們有傳承到這件事情,也是另一種成功。」他誠實地說。 註二:現在流行用台語、學台語的意思 對於「同齊行」推廣台語,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何信翰樂見他們的出現。他認為,以學生身份推動台語,未來的發展性高;另一方面,學生自發組成教學團體,若成功,便能在同儕間形成效應,吸引他人效仿。「他們互相鼓勵,做很多事就可以長久,我覺得在推動學習台語的過程中,有同伴這件事是很有意義的。」何信翰說。談到團隊的未來發展,蔡宇盛表示,由於線上授課成效不佳,未來將考慮租借場地進行實體授課,並嘗試經營社群,用更生活化的方式呈現課程,期待鼓勵更多年輕人加入推廣台語的行列。
音樂大賽成梅竹新亮點 聚清交學子展創作力
生活
第1802期
音樂大賽成梅竹新亮點 聚清交學子展創作力
焦點
2024-12-06
【記者吳恒儀報導】首屆「梅竹盃樂團暨歌唱競賽:青梅竹馬絕對不會輸的戀愛音樂劇」(以下簡稱梅竹音樂賽)11月30日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大禮堂盛大舉行。梅竹音樂賽作為國立清華大學與陽明交大兩校間的年度競技盛會,除了傳統體育項目,也逐步加入文化與藝術類型比賽。主辦方陽明交大學聯會活動部長劉思予說道:「梅竹賽有很多種類型,音樂怎麼可以沒有?」歌唱競賽作為本屆梅竹音樂賽的新亮點,提供舞台讓兩校學生在音樂創作與表演上切磋。 賽制需經兩校學生網路投票,選出清交各五組樂團和三位個人參賽者進入決選,於活動日登台表演。評審團由「Theseus忒修斯」主唱劉正、「庸俗救星」吉他手陳千煒(阿雷)和歌手許維芳組成,最終由評審團選出各組冠亞軍,共八輪對決的比分決定出精神總錦標。而樂團組冠軍不僅能抱走獎金,更能獲得明年陽明交大梅竹音樂祭的開場資格。 樂團組冠軍由來自清大的阿卡貝拉組合「妳。聽得到人聲樂團」攬入囊中,團長清大物理學系學生曾詠暄在得到冠軍後感動的說:「我們希望藉由這次的表現,讓更多人認識阿卡貝拉, 感受到這種音樂形式的魅力!將這份熱愛分享出去!」而在梅竹音樂賽舞台上大放異彩的背後,團隊付出了大量心力和時間準備,「反拍重音的掌握、段落的詮釋、音量強弱的調配等,都讓我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練習,力求呈現最好的演出效果。」曾詠暄說道。 同樣來自清大的新興五人樂團「礬」,以原創歌曲《或許是》收下亞軍寶座,主唱石(化名)表示:「礬由我們每個人的名字一部分組成,且明礬則有淨化水質的效果,所以希望聽眾在聆聽的同時不論快樂還是難過,都能沉浸在我們很享受的音樂裡面。」原創歌曲《或許是》談論「感動、好感、喜歡、愛」的情動與過程,溫柔磁性的女聲嵌入礬流暢彈奏的音符河流當中,將觀眾與評審拉進礬所勾勒的戀愛想像。「喜歡一個人的原因很多,會因為小事而感動、變成好感、累積成喜歡、昇華成愛,那我喜歡你的原因,或許是?」石在舞台上說道。 清交音樂對決的場面史無前例,吸引喜愛表演的學生報名參加。個人組亞軍清大教育學院學士班學生林䒕彤表示:「梅竹賽已經是新竹的特色,且很少有兩所很優秀的學校剛好就在隔壁,所以還蠻有趣的。」而談及選手如何看待梅竹之爭的壓力,清大外國語文學系學生吳翊航秉持良好的心態應賽,「對比賽(輸贏)沒有太認真,希望能夠唱得開心就好。」吳翊航說道。 「希望梅竹清交(音樂)對決規模會越來越大,越辦越好。」陽明交大電機工程學系學生李東翰鼓勵道。梅竹音樂賽在清交對決4:4平手,清交共同獲得精神總錦標後圓滿落幕。然而,因為熱愛音樂聚在一起的人們才剛揭開創作的帷幕,清交學生們在台上展現音樂才華,台下以音符會友,共同為校園音樂文化譜寫新篇章。
未來大人物嘉年華登場 青年團體展社會關懷
生活
第1802期
未來大人物嘉年華登場 青年團體展社會關懷
2024-12-06
【記者李宸緯台北報導】2024第8屆未來大人物發表會「未來大人物熱血嘉年華」於11月30日在松山文創園區活力登場,邀請入選今年度「未來大人物」的全台青年團體齊聚一堂,展現多元創意與行動力。本屆的創意市集是自疫情後首次對外開放,結合今年首創的闖關活動,民眾藉由造訪每個「未來大人物」的攤位集點蓋章玩遊戲,同時了解台灣青年如何投身於各領域的產業中以造福社會。 市集攤位包含EntangleTech前瞻量子教育平台、Lead For Taiwan臺灣領導未來協會等投入不同社會面向的青年團體參與,透過創新思維推動地方創生、環境保護、教育發展等多面向議題。「我們創建一個平台將量子計算資源整合其中,為有志於學習高科技的孩子提供便捷的學習管道。」EntangleTech執行長,就讀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百川學士學位學程的張仁瑀說道。他分享團隊理念,希望透過建立教育平台降低學習門檻,讓更多孩子能夠接觸量子計算等科技,啟發他們對未來科學領域的興趣與想像,同時培養新一代的科技創新人才。臺灣領導未來協會則推出「5分鐘思辨之旅」互動,提供議題給予參與者交流彼此的觀點與想法。臺灣領導未來協會執行長林祐良說:「思辨並非遙不可及或生硬的能力,而是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及,且對每個人都有實際幫助。」在青年與民眾對談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同議題不同年齡層的想法,促進跨代溝通與理解。 未來大人物熱血嘉年華活動總監Yuan(化名)說道:「今年提供一個平台,並加入闖關遊戲,讓大家體驗未來大人物正在倡議與推動的事情。」他指出,攤位推出生態教育、手工藝和地方創生活動,並設計了兩個小獎品,希望民眾除了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外,也能理解未來大人物的青年所倡議的議題。帶著小孩前來攤位的民眾蔡雅珍分享,「年年有鰆」介紹了澎湖的特有魚品種,小朋友容易被吸引,而家長也能藉此了解青年如何投入生態教育。 除了市集提供民眾互動的機會,活動也邀請20組未來大人物青年進行倡議舞台的短講。倡議舞台提供有志青年們展現過去投身於社會各角落的回饋與成果,希望讓更多人了解行動背後的價值。其中一位講者,長浪計畫共同創辦人,就讀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的周鈺傑,在短講中分享自己以特殊選材進入大學的經驗,並希望透過網路平台集結相關背景的大學生,幫助更多高中生了解特殊選材管道及大學科系內容。他說:「教育就像種樹,從小樹苗慢慢培育,最終茁壯成大樹。」長浪計畫透過自身的經驗積極推動教育體系的發展,希望為下一代青年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Yuan分享希望透過活動帶給民眾的啟發,他說道:「成功的定義不僅是賺錢或高職位,而是每個人在社會中所做的事情,都具有深遠的意義。」藉由「未來大人物」能讓民眾看見台灣青年正在透過創新思維,推動地方創生、教育發展等不同領域的進步與改革。在臺灣領導未來協會擔任志工的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學生林喬伊表示,原本以為參與活動的人都是遙不可及的企業家,但來到現場後發現,許多人看似是來自小地方的平凡人物,卻能懷抱著理想投身於常人不願嘗試卻極具意義的事業之中。「未來大人物」正以實際行動積極推動改變未來的力量,為社會注入源源不絕的希望與創新活力。
以論壇提升原民認同 「原流」盼凝聚青年向心力
生活
第1802期
以論壇提升原民認同 「原流」盼凝聚青年向心力
2024-12-06
【記者周元曦台中報導】台中市中區區域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聯合中區各大專院校,於11月30日舉辦「原流——當代原青在時代洪流中的處境」活動,期望以論壇結合市集、社團展演形式,凝聚原住民學生的向心力、深化原住民學生對自我文化的認同、展現各大專院校原住民社團的推廣成果,並實踐全民原教。 此次活動以「原流」為主題,主辦方國立中興大學副學務長凃宏明表示,希望原住民青年無論身處何地,都能記住並延續原住民族的精神。活動上半場以「當代原青與過往文化的衝擊」與「看見部落多元性別」為題,探討現代原住民青年所面臨的衝擊,以及多元性別族群在社會、部落甚至宗教中的處境。下午則更進一步探討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與法律的互動,最後透過分組討論,讓與會的每位原住民青年發表反思與心得。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學生古林提及,身為原住民青年的他也試圖想要學習原住民傳統,但現在身處的環境常讓他感到錯亂,「我們一直強調要『復振』部落文化,但其實隨著時代不同,原住民飲食、穿著以及語言也一直再改變。」他說道。他表示「傳統」的定義非常模糊,現在年輕人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學習,並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另一位論壇學員美美(化名)則對於多元性別議題講座非常期待,「我本身就是多元性別族群。」美美坦言道。然而迷茫的他不敢與家人坦白此事,因此在參加活動時更有感觸。此外美美也強調,原住民多元性別族群相對一般原住民來說,更容易遇到挑戰,「因為『原住民』和『多元性別』這兩個標籤都遭社會污名化,兩個標籤加起來讓我們不管去哪裡都無法被平等對待。」他說道。 談及在現代社會中,原住民青年是否對部落傳統文化的興趣漸減。現就讀中興大學國際農企業學士學位學程的何尹雲衿持反對意見,他認為現代青年都在努力將當代流行結合傳統文化,並碰撞出屬於青年世代的新特色。晚上的原住民社團表演也展現了青年文化融合的成果,有些社團以國外流行曲目再現傳統舞蹈;其他社團則是加入了非原住民學生一同參與,不僅呈現學生的活力與對原住民文化的熱忱,也體現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動交流。 「原流」活動透過論壇、市集和表演,讓原住民青年思考如何平衡文化傳承與時代變遷。不管是對傳統文化的新詮釋,還是對多元性別議題的探討,都彰顯了他們勇敢面對挑戰的態度。活動不僅加強原住民青年與彼此的連結,也讓更多人關注並理解原住民的文化與處境。
【社論】高房價時代:小宅崛起與年輕世代的購屋困境
生活
第1801期
【社論】高房價時代:小宅崛起與年輕世代的購屋困境
2024-11-29
擁有一間溫馨小屋,可能是許多社會新鮮人的夢想。根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全台15坪以下的小宅交易量占比逾15%,創下自2009年以來的新高。永慶房產集團彙整實價登錄資料則顯示,七都25坪以下中古屋交易占比,從2020年的15.7%升至2024年的22.9%。不過,這股小宅熱潮,究竟是反映年輕人的夢想實現,還是在現實下的折衷? 這些在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小宅雖小,但對社會新鮮人來說,卻高不可攀。根據591房屋交易網,2023年全台新屋平均成交價約每坪54萬元。以20坪小宅來算,總價約1,200萬元,若在七都高房價地段,甚至超過1,500萬。以主計總處發布的經常性薪資平均數4萬6,751元來看,獨自奮鬥的社會新鮮人須不吃不喝20多年,才能完成他們的小宅夢。 在高房價壓力下,政府推出的優惠政策成為許多人試圖圓購屋夢的重要依靠。去年8月上路的《新版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以下簡稱新青安),貸款年限最長可至40年,貸款額度也從80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還款寬限期則從3年延長至5年,期間只需繳交1.775%的利息。許多人趁著新青安的利多條件舉債買房。聯徵中心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新增房貸中,20至25歲的大學學歷者,高達1,821筆,創5年來新高。 青年人有因新青安「安心」購屋嗎?說到底,新青安是拿納稅人的錢去補貼,過了5年寬限期,借款人需連本帶息還款,屆時壓力大增,還不出來就有可能違約或轉賣。因此,新青安不過是分散還款的時間壓力,沒有解決根本,青年依舊很難跨過房價的高牆。 此外,根據媒體報導,不少投資客申請新青安,大舉入侵房市,導致房價上揚。據政大永慶房價指數,全台房屋成交價從去年第3季到今年同期上漲10%,新青安似乎成為房價上升的推手,加重青年的購屋負擔。 在資本市場衝擊下,房屋已不再是單純的居住空間,而成為投機逐利的工具。政府若真有心解決高房價問題、協助青年,應該全面修正土地與房地產制度,建設長效社會住宅體系,同時嚴懲囤房與炒作行為,以利空屋釋放且抑制房價。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宅如今成趨勢,源於房市長久一來的高房價問題,政府須配合多方管理措施,才能讓居住正義不再淪為口號,為台灣創造更公平的居住環境,給青年一個逐夢踏實的機會。
人權辦桌首創真人圖書館 青年與受難長輩深度對談
生活
第1801期
人權辦桌首創真人圖書館 青年與受難長輩深度對談
2024-11-29
「我三天沒睡,他們說承認(罪行)就能回家。」回憶起當時被審訊時的場景,政治受難者簡中生在人權辦桌活動現場,娓娓道出在白色恐怖時期被關押的經歷,揭開他被迫承認罪行時遭受的不公與壓迫。2024人權辦桌於23日在青島東路一帶舉行,本屆以「撕下標籤,讓每個聲音被聽見」為主題,首創「真人圖書館」,讓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長輩親身講述政治受難經歷,並與現場民眾深度對談。活動也結合50個NGO攤位市集、四場表演與八場短講等多元形式,倡導人權價值的重要。 本屆首創的真人圖書館邀請三位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及一位受難者家屬作為主講人,藉此提醒世人自由與人權的可貴。「希望能透過講述課本中未提及的內容,讓更多人了解六十年前鮮為人知的往事。」其中一位講者,政治受難長輩簡中生分享道。他表示,自己是因爲朋友被國民政府指控為台獨,才牽連入獄。民眾陳怡安也回應,簡中生被判刑七年的經歷讓他印象深刻。他也補充道,七年乍聽是漫長的歲月,但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這已是相對短的刑期,甚至可以說是幸運。 人權辦桌活動組長賴羿安分享他規劃真人圖書館的理念:「真人圖書館是邀請受難者或其家屬,分享他們經歷的故事,他們自己本身就是議題裡的一部分。」他說明,每位講者就像一本內容豐富、故事動人的書,而讀者透過與白色恐怖見證者對話,打破對政治受難者的偏見,學習相互理解與寬容。「不希望大家在想到政治受難者時,只看到他們曾經悲苦的一面。」人權辦桌總召, 同時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的李承璦說道。他認為,即使政治受難者過去曾受到威權統治迫害,但他們仍能活出精彩、獨一無二的人生。 市集攤位包含台灣青年民主協會、臺灣共生青年協會等多種關注不同社會議題的團體,李承璦分享道:「活動讓平常沒機會觸及到多元議題的民眾,可以藉由這次市集深入了解各團體的理念與倡議,激發更多對社會的關注。」本屆人權辦桌推動社會公平、促進公民參與等,藉此讓民眾了解人權價值的真諦。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就讀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李侑霜說:「為了呼應撕下標籤的主題,我們邀請民眾寫下自己想要撕下的標籤, 以及關注的議題。」現場青年在撕下標籤的版上寫下廢除死刑、女權自助餐等內容,呼應了年輕世代對社會現狀的反思。陳怡安提到,雖然政府持續推動人權保障,但重視程度會隨著政黨輪替而有所差異,民間團體的推動仍舊佔有重要的影響力。 談到希望人權辦桌能帶給參與者的啟發與影響,李承璦說道:「這些議題與我們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值得每個人去關注與理解。」他也補充,無論階級或教育程度,當人們共同關注與參與公共議題時,社會才能有所改變。擔任活動志工的東吳大學法律系學生郭品圻說道:「許多曾經引發關注的社會議題,隨著熱度消退,往往被遺忘。」藉由人權辦桌的舉辦,參與者能有管道追蹤議題的後續發展,並從不同的面向深入了解其內涵。人權辦桌與真人圖書館將沉重的議題以多元的形式呈現,盼吸引更多民眾投入其中,撕下對社會角落中弱勢群體的特定標籤。
韓國青年運動會首邀台生參與 場上切磋促台韓友好
生活
第1801期
韓國青年運動會首邀台生參與 場上切磋促台韓友好
2024-11-29
【記者張博媛台北報導】台灣韓國留學生總會23日攜手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東吳大學等三校韓國學生會,於東吳大學舉辦「韓國青年運動會」。今年擴大舉辦,首次邀請台灣學生與青年族群參與,團結在台韓國留學生、鼓勵久坐族們起身活動放鬆身心,同時希望促進台灣人與韓國人在運動場上的交流。 「一二、一二、一二」選手咬著牙,踩著沉重的步伐喊道,一旁的同學們也不停握著拳用吼聲助陣。主辦單位將韓國在地運動會的諸多比賽項目帶至台灣,「拔河是韓國國內學校運動會最盛大的項目。」來自東吳的青年運動會總召李仁洙說道。另一項別具特色的項目為「足壘球」,將韓國人喜愛的足球結合壘球,不熟悉足壘球的台灣學生上場時,韓國學生會用中文鼓勵對方,展現台韓友好。除了運動項目,本屆新增綜藝類比賽你劃我猜,分為韓國影劇、歌曲、俗諺等類別,台灣學生在比劃歌曲類題目時展現曼妙的舞姿,也有韓國學生在韓文俗諺題以驚人的默契拿下第一名,雖然韓文俗諺對台灣學生來說較難理解,但仍迎來全場驚呼與喝采。 台灣韓國留學生總會長期致力於促進韓國留學生交流,並希望能推廣韓國文化。近年韓國文化風靡,越來越多台灣人對韓國文化產生興趣,本屆運動會擴大舉辦,特別邀請台灣人一同參與。來自政大的青年運動會活動長申抒倫道:「我希望能提供一個更輕鬆、有趣的機會讓台灣人認識韓國文化,並結交韓國朋友。」希望透過運動會建立台韓學生友誼的橋樑。李仁洙表示,近年韓國留學生數量減少,大家的團結力降低,因此除了透過運動會來凝聚留學生情感外,也希望藉由台灣人加入讓活動更盛大、更有趣。 來自輔仁大學的韓國學生Emily Lee表示,平時很少有機會認識台灣人,能在這裡和台灣人互動並學習中文,是難得的機會,而台灣人也能練習韓文,是促進彼此交流的雙贏作法。來自台大的韓國學生張漢娜說道:「我認為透過運動可以產生團隊精神,大家就能更快變好。」雖然平時有韓友會、韓國週等促進交流的活動,但透過運動能讓人們更快熟絡。有許多具備韓文能力的台灣民眾在開始之際就與大家打成一片,但也有韓文較不流利的台灣人參與,「大家知道我的韓文沒那麼好,都會立刻切換成中文幫我講解,也會給我很多鼓勵。」民眾Zizi(化名)道。 本次韓國青年運動會比起往年吸引更多民眾參與,在韓文與中文交織的環境下,一同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申抒倫透露,計畫將在下學期舉辦留學生派對,他說道:「由於這次活動非常成功,屆時若能邀請台灣人加入,應該會是場很棒的活動。」留學生在臺灣透過活動重新凝聚向心力,台灣人的參與更激發出不同火花,為韓國學生創造美好留學回憶,也為台灣學生的大學生活增添色彩。
喬治亞青年質疑選舉舞弊 批親俄勢力干政損害民主
國際
第1801期
喬治亞青年質疑選舉舞弊 批親俄勢力干政損害民主
2024-11-29
【記者周元曦報導】11月中旬,一群來自巴統肖塔・魯斯塔韋利國立大學(Batumi Shota Rustaveli State University)的學生自發性的組織了一場抗議,他們在校園中靜坐,表達對10月26日選舉結果的不滿,此行為激勵其他大學的學生以及喬治亞民眾效仿。眾人於17日聚集在伊利亞・恰夫恰瓦澤大道(Ilia Chavchavadze Avenue)與伊萬・賈瓦希什維利第比利斯國立大學(Ivane Javakhishvili Tbilisi State University,以下簡稱第比利斯國立大學)附近,指控10月26日的大選有俄羅斯勢力介入,同時存在舞弊行為。 據《路透通訊社》(Reuters)報導,執政黨喬治亞之夢(Georgian Dream)在10月26日的大選中獲得了53%的選票。這一親俄政黨的勝利對喬治亞國內的親歐派人士造成巨大打擊,「喬治亞社會對歐洲整合的支持度非常高,根據不同的民調,通常有75%至80%的民眾支持歐洲一體化。」抗議民眾,同時為當地記者的拉斯洛・羅伯特・梅澤斯(László Róbert Mézes)表示。另一位現場抗議民眾戈加・瓦赫納澤(Goga Vachnadze)補充說明,喬治亞之夢不斷阻礙喬治亞加入歐盟,並與中國、俄羅斯等專制國家關係日益緊密,「喬治亞之夢過去試圖低調獨裁,但最近其專制傾向愈發明顯。」 瓦赫納澤表示。 此外,近期喬治亞之夢推動多項法律,包括反LGBT和限制言論自由的法案,進一步激起了國內大規模抗議。抗議群眾在第比利斯國立大學搭起帳篷並持續守夜,要求全面調查選舉中的違規行為、在國際觀察下舉行新的選舉,以及呼籲西方國家拒絕承認此次選舉的合法性。19日清晨,警方對「和平示威者」進行了暴力驅逐,拘捕了多名記者和示威者。「警方的行為極度過當,他們攻擊我們,甚至毆打示威者。」瓦赫納澤憤怒地說。他還指出,當時警察使用橡膠子彈瞄準並試圖攻擊他。「政府派出的大批警察、特種部隊和防暴警察,總人數遠超抗議群眾,還動用了三輛裝備水砲的車輛。」梅澤斯回憶當天的情況說道。 20日約450位教授與學生聚集在第比利斯國立大學簽署聯合宣言,譴責第比利斯國立大學關閉校園大門,並允許警察與維安部隊進入校園襲擊和平示威的學生,宣言內容一再強調此行為侮辱大學作為自由與學術獨立的象徵,更要求第比利斯國立大學校長賈巴・薩穆希亞(Jaba Samushia)請辭。「學校是為學生而存在的,他們不應該抹滅學生的抗議行動。」就讀密涅瓦大學(Minerva University)的喬治亞學生Tina(化名)說道。梅澤斯則表示有消息指出大學端是受到俄羅斯的威脅,但傷害學生的行為無法讓人接受。 抗議行動在喬治亞各地,不分年齡層的展開,至今尚未結束。梅澤斯認為抗議的延續將取決於三大因素,包括喬治亞人民是否足夠持久的站出來反抗喬治亞之夢、國內親歐黨派未來的抉擇,以及西方國家的態度。Tina則表示抗議將對喬治亞內政與國際關係產生影響。「抗議本身也顯示了喬治亞人民對國家的關心。」Tina說道。他強調最重要的是學生與年輕族群願意站出來表達不滿,為喬治亞的未來做出改變。
青年探索文化根源 藝術節續寫新埔故事
影音
第1800期
青年探索文化根源 藝術節續寫新埔故事
2024-11-22
【記者張博媛、周依恩、鄭孟佳新竹採訪報導】南平神農花鼓隊的鼓聲磅礡,敲響新埔脈動。16至17日,新竹縣新埔鎮的地方青年團隊與玄奘大學合作,舉辦首屆「新新埔藝術節」,於新埔鎮潘屋及劉家祠盛大展開。結合走讀、市集、實境劇場等,串連在地藝術家與表演團體,挖掘世代變動下的新埔故事。新新埔藝術節主辦人邱子維表示,新埔從300年前就不斷變化,「我們一直想要用不同的角度去認識新埔。」 藝術節透過走讀活動,由在地青年引領民眾走入新埔市場,藉由深入體驗在地飲食文化,一窺過去客家生活型態的縮影。從小在市場長大的走讀導覽人廖敏皓,回憶過去與朋友在市場嬉戲的點滴,他強調,現在長輩越來越少,市場逐漸凋零,希望走讀能讓眾人記得過去曾有市場如此美好的地方。參與走讀的民眾范思琪在活動結束後說道:「原來每一家店都有它各自的故事,只是在我自己平常走的過程中比較不容易發現(這些故事)。」 新竹在地的「哇哈哈劇團」,推出新埔客庄劇場三部曲,與新埔青年素人及新竹傳統藝陣花鼓隊合作,以林爽文事件重現義民爺信仰核心,於本次藝術節帶來沈浸式演出,讓演員和觀眾,對腳下的土地有更深的連結與認同。新竹故事館編輯傅崇豪指出,年輕一代較不流行拜拜文化,因此希望能藉由故事分享過去的故事,讓年輕人未來看到義民爺時,心中會有另外一種情感存在。 藝術節打開地方宗祠大門,串連走讀體驗、音樂創作、劇團表演與故事展覽,期盼挖掘更深入的在地內涵,透過藝術重新演繹正在消逝的歷史與文化,以文化行動凝聚眾人的共鳴與認同。藝術節呈現出新埔豐富的人文樣貌,然而這片土地的故事遠不止於此,期待未來更多人參與地方創生,創造屬於新埔獨特的文化脈絡。「我會希望透過新新埔的論述,去建構一個新的地方的支持系統。」邱子維說,藉由新新埔藝術節將新埔過去存在過的歷史,以及價值萃取出來。藝術節呈現出新埔豐富的人文樣貌,然而這片土地的故事遠不止於此,期待未來更多人參與地方創生,創造屬於新埔獨特的文化脈絡。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