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戴碧玲創凝香體敷料 緩解犬隻潰瘍出血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新知
第1669期
3D列印重製食物 有望解全球糧荒
2017-12-13
【記者劉蘭辰綜合報導】台北醫學大學奈米醫學工程研究所學生陳柏宏、醫學系學生曾敬華與劉曉盈合作研發「食材回收再製系統」(Earthworminator),運用仿生科技解決世界愈趨嚴重的糧食問題,除於6月通過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更於本月3日在2017年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奪銀。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於今年7月的雙年會議上指出,飢荒人口在兩年內從八千萬躍升至一億八百萬人,達二戰以來新高。若能救回被浪費食物中的1/4,則能徹底解決飢餓問題。劉曉盈表示,現代全球食物生產量其實足以供給世界人口所需,但因分配不均導致糧食問題加劇,還同時浪費製作食物的能源。 糧食危機已達二戰以來新高,若世界能救回被浪費食物中的1/4,就能徹底解決飢餓問題。 圖/劉蘭辰攝曾敬華指出,透過食材回收再製系統,不僅能減少食材浪費,還能降低自然資源與包裝提袋的使用。「我們觀察到蚯蚓善於分解食物,讓這些物質重複被大自然利用。」曾敬華表示,他們受蚯蚓的消化機制啟發而研發出食材回收再製系統,欲將糧食更有效配送至飢荒地區。例如,此系統將未售出的蘋果風乾後,碾製成粉延長保存期限,再封裝成罐方便運輸。送至缺乏糧食的國家後,再將粉末加入3D列印機(3D Printer)重製成蘋果供給飢荒民眾。 食材回收再製系統運用仿生科技解決世界糧食問題,於本月3日在2017年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奪銀。 圖/曾敬華提供食材再製回收系統源於團隊參加全球仿生科技競賽(Biomimicry Global Design Challenge),曾敬華指出,起初只為達成社區食物共享,但在接觸糧食議題後才發現非洲、印度等地飢荒問題更加迫切,因而尋找食物資源再生方法,「過去人們利用蚯蚓來製造肥沃土壤,卻沒能想到仿效此套機制來解決糧食短缺。」團隊盼此套仿生系統能與跨部門跨國合作後成功打擊飢餓。劉曉盈則表示,系統尚停留在理念階段,但研發過程讓他意識到世界糧食資源的重要性。曾敬華認為團隊花了許多心力確立主題與方向,並反覆確認系統可行性。此外,他也表示利用影片和海報呈現系統概念並不容易,也讓負責製作動畫的他學到如何用具體方式呈現抽象概念。面對未來導入市場的挑戰,指導教授陳祥和表示,目前3D食物列印機只能製作微小食物,應用範圍太窄。陳柏宏則認為系統還需投入大量時間與專業研發,才能於實際推出時真正平衡不同地區間的食物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