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校牆外的天空 被遺忘的中離生何去何從
專題
第1744期
校牆外的天空 被遺忘的中離生何去何從
焦點
2021-03-24
【專題記者林子頊、吳季柔、徐宇昕、王崴漢綜合報導】23歲的芋頭(化名),從小對英文感興趣,國小就報名美語補習班,相較班上同儕,芋頭的英文成績優異,甚至在月考拿過滿分。然而,升上國中,芋頭因曠課和記過太多,僅拿到肄業證書。此外,他更涉及毒品買賣,還差點背上妨害自由的罪名。不喜歡上學的他,高中就讀私立高職夜間部,不僅曠課連連,還接觸非法博弈業。芋頭平日白天睡覺,傍晚上課,下課後擔任博弈場控到隔天清晨,維持這樣的生活近一年,他無法從校園生活找到樂趣,「那時候覺得讀書賺不到什麼錢,而且好累,曠課又一大堆。」 芋頭高中時期無心向學,曾是校園的問題人物,抽煙、喝酒、翹課、飆車樣樣都來。  圖/王崴漢攝於是,不顧班級導師和媽媽苦口婆心規勸,芋頭的休學心意已決,草草跑了幾間處室辦手續,成為法律定義的中離生。在他休學之前,芋頭班上30多位學生中,已經有四、五位學生退學或休學。「中離生」泛指高中職中途離開學校的學生,高中職生只要連續曠課達三日以上即成為中離生。與國中小失學的「中輟生」不同,中離生不受台灣義務教育規範,校方無法強迫學生復學。根據教育部公開資料顯示,107學年度的中離生逾1萬6000名,而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以下簡稱台少盟)指出,其中約有6成的中離生未就學也未就業。他們中離後的道路是好是壞,難以預測。<b>離校背後看不見的中離百態 「每個中離生的故事都不同,離開學校的原因及人生經歷也都不盡相同。」台北市教會聯合會乘風少年學園資深專員林哲寧說道。中離生小議(化名)從國中開始就在後段班,對基本學科毫無興趣。選擇就讀高職的他喜歡焊接、零件組裝等實作課程,也成功考取證照。但就算就讀高職,小議仍難以擺脫得不到成就感的國英數基本學科,他抱怨道:「我國中都讀不好了,高中幹嘛要再學一遍。」小議的學習熱情在一次又一次罰抄下消磨殆盡,他厭倦老師以懲處代替關懷,每天依舊早起出門,但目的地從學校變成網咖,或是偷偷溜回家。高二他開始在便利商店兼職打工,一週只去學校一兩天。班級導師曾打來關心,但小議多以「不愛去學校」搪塞,漸漸地學校也收起對小議的關懷。而家人則認為不想念書就去工作,於是小議在高二休學。同樣不喜歡學科的芋頭,高中就讀觀光科。在實際接觸後,發現觀光並不如他所想像般有趣。然而,談到學校的實作課程,原先少話的他主動分享課程內容,比如調酒技能等。但學校一週卻只安排一堂實習課,芋頭說道:「如果學校增加實作互動課程的話,我應該會每天去吧。」芋頭接著分享,其實班上同學大多偏好實務訓練,常曠課的學生遇到實習課幾乎也不曾缺席。事實上,他們曾向班級導師反應,希望調高實習課占比,但這些聲音似乎未被校方採納。詢問他希望在離開學校時從校方獲得什麼幫助,他只無奈地回應:「沒什麼幫助吧,(我)不太需要他們。」學習態度叛逆、外表也具個人特色的可樂(化名),理著平頭、雙手與後頸刺滿刺青。剛服滿三年刑期的他,從國中就開始翹課,應著家人的期許唸高職資訊科,但他不愛去學校,不到半年便選擇休學。可樂沒想過未來要做什麼,也沒有可作為職業發展的興趣,休學後就去工地打工,「通常輟學一開始都先選工地,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對學習沒興趣」一直是高中生中離的主要原因,學生無法從正規課堂中得到成就感,更遑論確立生涯目標。無心向學的同時,有人面對經濟壓力,有人面對賺錢的誘惑,最後往往讓這些學生導向相同的結果:離開學校成為中離生。然而,現行的中離生輔導條例中,仍以「復學」為重。對欲中離的學生來說,與其以復學將他們挽留於校內,就業輔導能否為他們另闢新徑? 可樂現年24歲,從事非法行業多年,不了解自己的志趣,難以找到人生目標。 圖/王崴漢攝<b>政策表現停滯不前 就業資源乏人問津 十二年國民教育廣開高中職教育大門,卻使學生中離的後門難以闔上。近年中離生統計人數因少子化有所下降,但中離生佔整體比例仍維持2%,顯示中離問題未見改善。近年來教育部提高中離意識,於民國109年修定《高級中等學校中途離校學生預防追蹤及復學輔導實施要點》,要求校方落實預防、追蹤及復學輔導事項,同時提供就業輔導資源。攤開台少盟製作的「中途離校學生資源地圖」,可看見中離生若有就業需求,能藉由兩種管道,分別為勞動部搭建的台灣就業通網站,以及各縣市的公立就業服務站。然而,教育部仍以學生復學為目標,未將足夠就業資源深入校園環境。台少盟副秘書長劉志洋透漏,這些政府資源實質上被使用的比例過低,例如使用就業服務站的中離生僅佔整體2%。他直指,學生難以碰觸資源,而資源實質上也不適用於青少年。劉志洋說明,政府資源的申請程序過於繁瑣,中離生在兩到三個月的職訓期間無法賺錢,與其參與職訓,直接就業反而更符合他們需求,何況中離生早已對課堂失去興趣,「中離生為什麼要去?他們就不喜歡上課了。」劉志洋進一步質疑,各縣市公立就業服務站雖開辦青年專區提供輔導資源,但當前就業輔導人員也未受過青年培力課程,不具備完善的輔導意識,「政策本身就不是為青少年設計,都沒有人說要怎麼跟青少年溝通。」<b>民間援手難伸 資源入校困難重重 除了政府資源,民間也注入輔導能量。針對中離生問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期望民間團體發展多元彈性課程,以協助中離生復學或是輔助就業。例如乘風少年學園與勞動部合作辦理「青少年職涯準備計畫」,提供多元職業探索及工作體驗。而台少盟也接觸過各樣態的中離生,劉志洋指出台灣關注青少年就業的服務單位非常多,政府應該更加重視這群孩子並與民間攜手合作。他坦言民間團體有能量,但是資源曝光度不高,況且中離生不會主動向民間團體尋求協助。劉志洋解釋,許多民間團體發起的協助計畫,基於個資保護,民間無法直接取得中離生名單,需透過政府與教師轉介,將資源傳遞給中離生。然而,由於教師擔憂輔導就業計畫恐導致學生輕易決定離校,大多不會主動提供民間輔導管道,民間資源因此難以及時進入校園。 民間團體長期關懷中離學生,結合多元職業探索課程,幫助少年了解職種、認識自我,進而發展職業興趣。 圖/王崴漢攝民間團體缺乏接觸中離生的管道,也欠缺足夠資源協助輔導。林哲寧分析民間團體的定位,他提到社工體系的民間團體主要也依靠政府補助,才能擴大輔導不同樣態的中離生,而近年補助金額因少子化問題不斷縮水,徒增民間團體的無力感。劉志洋期許政府訂立個人化政策,同時擴編預算,提供民間更多發揮機會,「政府在開這些委託案、合作案時,要給民間團體更大的空間跟尊重,民間團體畢竟才是第一線跟這些青少年接觸的。」<b>中離破網如何補 政府重視成關鍵 中離問題究竟如何解?如果說民間團體扮演的角色,是在後端試圖接起被遺忘的中離生,那政府更應該在前端架設完善且暢通的軌道,讓青少年不會因為中離學校而與社會脫軌。行動源自訂立的計畫,政府應籌畫更完善的輔導機制以減少中離問題。立法院法制局副研究員趙俊祥提出,目前該實施要點缺乏明確授權依據,他建議提高法規層級,將要點改為「辦法」、「標準」或「準則」,讓校方更嚴謹地回報及追蹤中離生問題。林哲寧強調,政府應透過教師通報了解中離生的真實需要,身處第一線的班級導師只需辨識學生的中離狀況及背後原因,再搭配輔導專員或是民間資源,讓學生透過職業試探訂立未來方向,進一步決定是否繼續留在學校完成學業。 林哲寧呼籲政府應重視城鄉差距問題,除了資源不均外,都市和鄉下的中離原因也不盡相同。  圖/王崴漢攝劉志洋也同意政府應更重視中離問題,他強調,中離生就業經驗不足、學歷及專業技術也不及他人,「出了台北,工作機會將更稀少,究竟這群中離生要去哪找工作?」<b>脫下校服後 中離生未來藍圖從何畫起 一年前,芋頭因為資金周轉不靈而離開博弈圈,目前正在工廠上班,他戒菸、戒酒,也不再飆車,談到過去的生活,芋頭平靜地說:「會後悔欸,不會搞這些的,我應該從國中就開始認真讀了吧!」他分享,如果有機會,他想回到高中完成學業,「還是要高中畢業的吧!不然我國中也沒畢業,這樣找工作很難看。」小議休學後嘗試多種工作,包括超商店員、餐飲業與工地。他目前從事水電相關工作,也終於從中找到工作的樂趣。在職涯規劃上,若有機會小議希望進修專業技能,考取水電執照,成為正港水電工。可樂後來在朋友牽線下,進入經營博弈的非法組織,賺起快錢卻也染上毒癮,現在身上背著槍砲與毒品的罪名。他剛服完三年的槍砲刑期,還在等待執行一年多的毒品刑期,「快的話今年年底入獄。」中離生的面貌百百種,如果在當初血氣方剛的年歲,有一雙手可以承接住他們的無所適從,也許可樂不會多次出入監獄,芋頭可以完成學業,而小議的水電之路可以走得更加順遂。中離之後,不再曲折。 小議中離後生活穩定,賺錢補貼家用,然而並非每位中離生都能與他有相同境遇。 圖/王崴漢攝
台師大攜高職開課 必要性遭學生質疑
校園
第1643期
台師大攜高職開課 必要性遭學生質疑
2016-12-28
【記者葉冠吟綜合報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與台北市七所技術型高中合作,將於105學年度第二學期推行「生活技能通識選修課程」,讓大學生利用三個週末時段,運用高職設備與師資上課,學習生活實作相關課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和北區技術型高中策略聯盟簽署合作,105學年度第二學期即將推出「生活技能通識課程」。圖/台師大提供但有學生認為從校內跨系選課即可修習到相關內容。以「基礎攝影」課為例,在師大設計學系「攝影」及圖文傳播學系「攝影學」課就可以學習到知識。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學生呂思諄表示,雖然認同校方希望學生習得生活技能的用心,但疑慮校方為何還需開課補足。另外,台師大設計學系學生陳莉卉也舉例,想學習程式設計相關課程的學生,透過和國立台灣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組成的「國立台灣大學聯盟」,即能在台大資訊工程學系的「程式設計」課程學到。台師大教務長陳昭珍表示生活技能通識課並非要取代各系所現有課程內容,而是著重讓學生體驗不同的生活領域,增加學生的實作經驗。至於為何要和高職合作並到當地上課,陳昭珍解釋高職設備齊全,且負責教學的教師皆具備大學講師資格,並非將高職課程直接套用,而是為大學生重新設計。陳昭珍也強調,大學課程是專業人才的養成,需有扎實完整的理論學習;生活技能通識則是想讓學生具備基礎觀念,以自行解決生活上的簡單問題。另有學生對於生活技能通識課程表達贊同。從台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汽車科畢業、台師大工業教育學系學生楊易學認為高職的汽機車維修部分的課程設計較扎實,且以實作為主軸,比起大學課程偏向理論研究探討,較貼近生活,若想活用於生活中,確實有助益。目前「生活技能通識選修課程」預計開設八門,內容包含機車維護、APP開發、生活商業知識、基礎攝影、居家設備維修、水電簡易修護、基礎園藝和木藝。陳昭珍表示課程內容以生活中常見問題及各高職專長項目為主,主要開放台師大一大二學生選修。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