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婕宇綜合報導】近期校園輕生事件頻傳,12日一名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在Dcard上發文,表示聽到同學墜樓的尖叫聲,引起留言區一片嘩然。然而,此現象已非首例,2020年臺大就曾三天內發生兩起學生自殺事件,顯見校內心輔資源需求增加,且學生心理壓力需更被重視。為更積極處理學生面對的困難,臺大於去年初設置學輔中心,並在今年9月引進學輔專員駐點各院進行服務。

目前大學校園內心輔資源普遍不足,常有預約額滿和等待時間長的問題。就讀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的小菜(化名)就曾因等待時間過長放棄預約校內諮商,轉而去校外付費諮商,造成自己經濟上很大的負擔。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生王聖華則認為校內諮商無法給予太大幫助。他表示過去曾等待超過三週才開始接受諮商,已過了自己狀態最差、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低潮期僅能靠自己走出。

為更加健全學生輔導網絡,同時協助學生適應校園生活,臺大於2021年成立學輔中心,並在上學期起陸續招聘學輔專員至各院所。多為社工、教育背景的學輔專員,擁有較多助人的經驗,透過晤談瞭解學生面臨的問題,如生涯規劃、經濟狀況、情感壓力等,並快速媒合或提供相關資源管道,有效地協助學生解決問題。學生可透過線上預約和寄信,情急下也可直接走進學輔中心進行諮詢。目前駐點於臺大管理學院的學輔專員曾昱豪解釋:「學輔中心比起輔導,更像是個諮詢的角色。」他也補充,學輔中心如同社區健康中心或家醫科,任何雜事煩惱都可以尋求學輔專員協助。

由於心輔中心預約困難,部分學生因此轉往學輔中心尋求幫助。臺大法律學系A同學(化名)說:「它讓我有一個抒發情緒的管道,也給我安全感,知道有人可以幫自己的忙。」他認為學輔專員的建議有效改善他的日常煩惱,對他很有幫助。但臺大圖書資訊學系L同學(化名)則沒有獲得預期的幫助,「我去了之後他才跟我說,你的問題只有心輔中心可以幫你。」他解釋,學輔專員認定他的困擾為情緒性問題,無法給予太多意見,反而建議他尋求身心科的協助。L同學建議學輔中心的定位與目的需更清楚,才能讓同學對應自己的需求,找到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窗口。

目前許多學校僅設有心理諮商師,尚未如同臺大學輔專員專門解決學生校園生活煩惱。政大學生會長何傑恩觀察到,學生除了諮商以外,輔導上的需求相對處理得並不完善。諮商師人力不足,導致個人工作量龐大,較難在提供諮商服務時,又幫助學生尋找相應資源,因此何傑恩認為學輔專員能填補這項空缺,從學業面及資源面上協助學生適應校園生活,作為初級預防(註)角色。他表示目前政大校方已向教育部提案爭取設立學輔專員的經費,此外,何傑恩也欲推動專責導師制,讓系所中對輔導具有熱忱的老師擔任此職務,以便更有效地發揮導師功用,完善校園心理健康環境。
註:校園輔導工作分為三級預防,初級預防指針對一般學生及適應困難學生進行一般輔導。何傑恩觀察到現今大學內導師與學生關係並不緊密,導師失去初級預防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