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602期
2015-10-02
生活
焦點

 

參與維基醫學翻譯專案的部分志工合照。 圖/翻攝自SciMu科學募資平台 參與維基醫學翻譯專案的部分志工合照。 圖/翻攝自SciMu科學募資平台


【記者鄭晏欣綜合報導】你是否遇過看完醫生卻聽不懂醫學專有名詞,上網查詢又只看到艱澀的英語解釋的窘境?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台灣一群擁有醫學相關背景的熱血在學生及畢業生,與熟悉維基百科編輯的人員合作,共同發起「維基醫學翻譯專案」,自願將維基百科上的原文醫學條目翻譯成繁體中文。為了招募新血加入,他們在「SciMu科學募資平台」發起「醫起嗡嗡嗡」專案,計劃前進校園舉辦講座。

西元2014年,期盼提升中文醫學知識質量的一群「醫學人」和「維基人」,成立了「醫藥保健專題小組」。因緣際會下,他們發現一位加拿大醫師詹姆士‧赫里曼(James Heilman)於2012年時曾推行「國際醫學條目翻譯計畫」,計劃將他所編寫的1000個維基英語醫學條目,翻譯成各國語言。他們決定參與此計畫,並在台發起「維基醫學翻譯專案」,運用一週一小時的時間討論、翻譯醫學條目。

馬偕學校財團法人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學生黃彥璋表示,自己的父母在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後,時常喜歡分享網路流傳的健康知識,卻無從得知其正確性。他希望能發揮自己的醫學專業,提供民眾查證的資源。他說:「我覺得建立起一個公開、方便瀏覽又正確的資訊平台是一件重要的事,維基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今年加入翻譯專案的慈濟大學醫學系學生黃瑞霖表示,自國中開始,他就試著自己編譯維基百科上的條目,從一開始的改錯字和標點符號,到現今加入翻譯專案貫徹所學。「以前編譯維基時常是單打獨鬥。但在進行這個專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在網路上一起討論,互相糾正或檢查,也確保條目的正確性。」募資專案負責人黃馨弘說:「能夠和一群熱血的人,無償地做出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留下來給更多的人使用,是我最大的收穫。」

維基醫學翻譯專案的翻譯流程大致分為三部分。首先,由每週的自願者選擇並統整英文原稿及現存中文文本,請成員們共筆翻譯,再由負責檢查的成員審核完成的翻譯內容。最後,熟悉維基編譯介面的志工會負責上架。團隊合作可確保翻譯內容的正確性,每週固定更新上架也讓網路上的醫學知識更加完整。負責人黃馨弘說:「多數加入翻譯的志工都認為提升維基醫學條目的品質,有助於醫學知識的普及,如同衛教工作一般重要。」

在他們翻譯、整理的過程中,醫學相關知識和技術也同時不斷的在更迭、成長。因此他們發起募資,希望能招募新成員、擴大編寫團隊。募集到的經費主要將支持前往各校的演講費用,預計於10月20日截止。負責人黃馨弘表示目前募資演講活動鎖定在醫學生,但也希望能把他們正在維基平台上做醫學條目品質提升這件事情,傳達給更多領域的人知道。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