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物語》中有大量誇張的歌舞動作,搭配充滿趣味的歌詞,常引起觀眾捧腹大笑。圖/「愛樂劇工廠」提供
【記者朱育瑩台北報導】「以貌取人的世界,誰想知道你的難處。」搭電梯超重、僅能穿大尺碼的衣褲和愛情受挫等,劇情刻意安排現實社會中常見對肥胖者的歧視,讓觀眾反思其嘲諷行為的荒謬之處。25日「愛樂劇工廠」於南海劇場演出音樂劇《月半物語》,以幽默詼諧的歌詞和橋段,娓娓唱出肥胖者遭世人用有色眼鏡看待的悲哀。
一胖一瘦的主角林亮月,面對相同選擇卻產生不同的想法,顯示出他的內心自我矛盾。圖/「愛樂劇工廠」提供
「我要減肥!」開場時,臃腫的主角林亮月對著觀眾大聲宣示。他的出現總伴隨一位精瘦的男子,反倒更襯他的身材不佳。劇中,亮月在職場上總因身材遭受上級不平的對待,不願讓他升職或加薪,追求多年的女人亦只想藉他的感情獲取利益。於是他試圖減重,甚至只靠「想像力」果腹,希望能夠獲得正常的工作待遇,並且得到夢寐以求的愛情。
主角的朋友點起火柴,讓亮月像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藉想像火光裡的烤雞填飽肚子。圖/「愛樂劇工廠」提供
月半除了是「胖」的拆字,也代表主角亮月在胖瘦體態的自我對話。從體重破百減至約70公斤,編導兼作詞鄭智文有感於社會肥胖者飽受歧視,「這個社會對每個職業有既定印象。假如是個年輕導演,最好還是瘦一點,看起來比較有年輕藝術家的感覺。」因此他以自身經驗出發,將沈澱後的心得呈現於舞台。
直到戲的中後段,才點破一直圍繞在亮月身邊打轉的纖瘦男子,正是他減肥後的帥氣樣貌。然而,減重後的他,卻因事業和愛情兩得意,個性變得狂妄自大、甚至背叛多年摯友。演員、中國文化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學生羅尹彤表示,這齣戲想打破觀眾對肥胖者既定印象,「其實瘦不一定好,而是你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和溫暖的心,這才是最重要的。」
導演表示,劇中的服裝雖以台灣60、70年代為概念,但對胖子的歧視至今仍未改變。圖/「愛樂劇工廠」提供
觀眾、現職音樂老師陳麗芬認為,《月半物語》以喜劇的角度切入,劇本雜揉時代性、生活性以及台灣文化性,道出許多台灣社會年輕人在公司裡可能會遇見的問題。她也提到,劇中所使用的音樂巧妙融入許多古典或現代的素材,展現出靈活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