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795期
2024-10-04

【記者余亮儀台北報導】「文字就像是卡在我與事物間的一堵牆,我還沒感受到它們,就被文字強烈的擋在前面。」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雕塑組的李儀柔,即日起在Pièce舉辦《####: 李儀柔個展》。透過將報紙捻成線並編織成有彈性的平織布,李儀柔重組人們對文字的既定印象,表達不完整的文字也能傳達資訊的理念。

李儀柔在2023一整年中,將每個月的報紙織成獨一無二的布。 圖/余亮儀攝

李儀柔在2023一整年中,將每個月的報紙織成獨一無二的布。 圖/余亮儀攝

在現今高速運轉的世界裡,李儀柔認為缺少一個能讓人慢下來、仔細感受變化的地方。因此李儀柔將報紙上的文章撕碎成細小紙片,並將其脆弱、一撕就破的特性,透過扭擰、浸濕等的手法編織轉換成紮實的布料。藉由轉換報紙的型態,李儀柔重新定義接受資訊的方式,盼讓觀眾在去除掉「文字」這層屏障後,可以用另一種角度,靜靜欣賞布料上的色彩、織紋甚至是光影的變化。


談及創作過程,李儀柔先將紙材沾溼、揉擰後再進行編織,但相較起纖維較長且穩定的宣紙,由紙漿製成的報紙一沾水就容易碎掉、難以塑形,因此必須等其乾燥後再進行加固。觀眾洪浩然認為系列作品系列作品《2023-2024》,報紙呈現人們在相對月份的心理狀態,中每件幅創作作品的色彩多寡與編織的緊密度,反映當下接近特殊節日與過年時,歡樂的節慶氛圍與多數人當下的心情感受。

在系列作品《2023-2024》中的作品〈2023.05〉以不收邊的狀態呈現。 圖/余亮儀攝

在系列作品《2023-2024》中的作品〈2023.05〉以不收邊的狀態呈現。 圖/余亮儀攝

李儀柔將報紙切成數張小紙片,使字與字之間距離被拉長,放慢自己閱讀的速度。在系列作品《2023-2024》中,李儀柔將2023年一整年裡的報紙捻成線,以月為單位各編織成一塊布,並以製作的時間點作為作品名稱。對李儀柔而言,製線過程像是將時間轉化成實體物,以標本的狀態保存下來。同時,李儀柔也嘗試不同的編織組合,刻意使作品〈2023.05〉中沒有收邊的織法,就使視覺呈現上有截然不同的體驗。觀眾鄭美英說:「原本以為只是欣賞作品本身,但透過燈光照射,作品後的影子卻呈現出獨特的風貌。」

以宣紙為媒材製成線,李儀柔用簡單的色彩與整齊線條展現宣紙的另一種形態。 圖/余亮儀攝

以宣紙為媒材製成線,李儀柔用簡單的色彩與整齊線條展現宣紙的另一種形態。 圖/余亮儀攝

自小即習書法的李儀柔,在製作系列作品《2023-2024》時,也開始嘗試將線材的選擇從報紙延伸到宣紙。書法是李儀柔人生中磨練最久的專長,對他而言,宣紙上的文字也是圖像的一種。作品〈無題〉便是李儀柔將自己書寫過的宣紙,透過編織重組成一塊新的布料。它不像報紙有特定的時間點,而是將屬於自己的成長軌跡濃縮成布料保留下來。

李儀柔展示寫過的宣紙及報紙織成的線材,讓觀眾自由觸摸及感受紙材的變化。 圖/余亮儀攝

李儀柔展示寫過的宣紙及報紙織成的線材,讓觀眾自由觸摸及感受紙材的變化。 圖/余亮儀攝

展場中除了展示作品,李儀柔也在角落放置數綑線材、宣紙,盼讓觀眾透過自己的雙手近距離觀賞纖維的細節,以及感受紙張經過扭擰後從脆弱轉為扎實的狀態。「當我製完線後我會握住它,因為經過擰後的紙材反射出來的力量,跟薄薄一層紙的觸感完全不同。」李儀柔補充道。

標籤:報紙 , 宣紙 , 書法 , 編織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