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599期
2015-05-28

大馬旅台遊子參與307事件「抗爭到底」(Kita Lawan)一起合影。 圖/官世峰提供 大馬旅台遊子參與307事件「抗爭到底」(Kita Lawan)一起合影。 圖/官世峰提供


【副刊記者/余聰傑 黃鈞浩 劉翊怜】東南亞華裔學生雖於異地求學,仍掛念國家及家鄉的發展。不少華裔留學生於課餘時間參與相關活動,並盼藉由在台所學,回饋家鄉。


政大政治所學生官世峰今年寒假回馬國期間,曾參與以馬來西亞青年為首的黨團聯盟「抗爭到底(Kita Lawan)」發起的抗爭活動,抗議馬來西亞腐敗的司法體制。

他表示,雖然現場只有約50位民眾,但他很感謝Kita Lawan站出來為國民發聲,「這也影響了我後來回到台北後,希望辦一場海外集會給他們加油打氣。」回到台灣後,官世峰於3月7日號召在台馬來西亞學生,於台北自由廣場上點燈,響應馬國青年抗爭運動。

「一場學生運動,不能只有激情,喊喊口號,我們的行動是為了一個理想的馬來西亞。」官世峰直言,行動目的就是要越洋告知馬國政府,即便施加壓力於國民,「抗議依然無處不在。」

「那時候他站在多人面前演講,他的風範及用詞根本就不像是大學生,就像是個很有影響力的反對派領袖。」曾參與過307事件的淡江大學日本語文系學生蘇昱謙表示,從官世峰身上學到最大的價值觀就是勇氣,「想要母國進步就是需要官世峰這種人,換作是我就沒這股勇氣站出來召集全台大馬同胞。」

「我真的很羨慕台灣,因為華裔學生比較敢談政治,馬來西亞也需要這樣!」林卿柔嘆了一口氣表示,馬來西亞因政治風氣較保守,鮮少有人民因不滿政府、財團發起抗爭。

林卿柔說:「終於我們能為自己國家做一點事。」她回憶,當時許多學生喊著「民主不能亡,烈火不能熄」,還一同唱起馬國國歌,「在異鄉聽到自己故鄉的國歌,當下真的非常感動,完全可以感受出大家對自由、民主的渴望。」

東南亞華裔學生來台升學,除了面對思鄉之苦,更需在異國尋求新的歸屬。即使政府對其並不友善,使他們需遠離家鄉求學,然遊子之心終向著母國。官世峰說:「現在我唯一肯定的是,馬來西亞始終還是最後落腳的地方,我應該把所學回饋社會。」

第一篇:【東南亞華裔生旅台 盼所學回饋故鄉一】求學環境排華 青年負笈台灣
上一篇:【東南亞華裔生旅台 盼所學回饋故鄉二】具多重文化背景 身份認同難建構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