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609期
2015-11-27

辛亥路二段的綠色隧道。圖/蘇奕菲攝 辛亥路二段的綠色隧道。圖/蘇奕菲攝


【記者蘇奕菲台北報導】人們普遍相信城市中的樹木能淨化空氣、減緩汙染,然而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大氣科學系教授羅伯‧麥肯錫(Rob MacKenzie)8日在網路媒體「Quartz」投書指出,樹木雖然可以捕捉空氣中的汙染沉積物、吸收二氧化碳;但卻可能阻擋空氣流通,未必能改善空氣品質。

樹木會阻擋氣流?學者見解不同

麥肯錫的推論參考結合諸多實驗和數據,包括英國班戈大學(Bangor University)能源、自然資源和地理學研究員強‧格拉格(John Gallagher)對城市氣流的論述。格拉格的研究指出:「光是一棵樹就有可能阻擋氣流」,樹木和建築物一樣,會打壞風的結構、降低風速,並擾亂氣流。

格拉格認為樹木會阻擋高空的乾淨氣流流入低空,使得空污濃度不易稀釋。道路兩邊茂盛樹木形成的綠色隧道,雖然美觀,但可能造成溫室般的環境,不利汙染物質釋出。

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系教授郭幸榮認為麥肯錫的論述太過於簡化問題;影響空氣的因素很多,必須參考天氣、地形、建築物和汙染源等。不過,他也認同格拉格對於綠色隧道的推論。他指出,綠色隧道不應該建設在車流量大的道路。行道樹之間應保持適當距離,樹冠不要觸碰,空氣才能更加流通。

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徐光蓉則認為,台北路樹的數量不足以阻擋氣流,只有榕樹枝葉茂密,較有可能阻擋。她指出,城市地面空氣溫度較低、上方空氣較暖和,根據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原理,容易造成上下方空氣不流通。路樹有助於減緩地面降溫,反而可以促進空氣流動。

台灣學者:都市種樹利大於弊

徐光蓉強調「公園是城市的肺」,城市中綠樹帶來的好處多於壞處,除了淨化空氣,也能防落塵和降低噪音污染,她呼籲政府廣植樹木,「有空間就種」。郭幸榮也認為,總體來說,樹吸收的碳比排放得多,「都會區一定要有樹。」

東海大學景觀系助理教授吳佩玲呼籲,政府種樹應選擇多元樹種,她表示政府經常因為方便,整排路樹全數種植單一種類,這樣容易造成樹木傳染疾病、壽命減短。

置頂